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第8周联考试卷C卷.doc_第1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第8周联考试卷C卷.doc_第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第8周联考试卷C卷.doc_第3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第8周联考试卷C卷.doc_第4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第8周联考试卷C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第8周联考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24分) (共6题;共24分)1. (8分)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_,在河之洲。 (关雎) (2)蒹葭萋萋,_。 (蒹葭) (3)山光悦鸟性,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浮云游子意,_。 (李白送友人) (5)谁见幽人独往来,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_,_! 2.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B . “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C . 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D . 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3. (4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我小心翼翼地行至水潭边,掬一掬澄清的水,往验上涂(m)_,一袭清凉溢满周身。此前这里刚经历一场雨季,小溪愈发丰(yng)_而欢实。清脆的流水声,如同一段又一段唯美的句子,在密林里(qio)_皮的传诵,每一节字符,似在拨动生命的琴(jin)_。在我凝目冥思之际,那些不知名的虫子在闹腾,谁都不甘平庸,你方唱罢我登场,那持人的丽音,纷纷扬扬,从谜天(b)_日的浓郁里落下来,从溪边的草丛里冒出来,此起彼伏(选自李少岩小流的诗意走向4. (3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运动会上,各班运动员奋力拼搏,屡创佳绩,赛场上处处弥漫着欢乐的气氛。B . 科学实验需要周密的计划,实验过程也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需要积极的探询。C . 突然,一阵微风拂过平静的湖面,明亮的月光与水中的树影不停地晃动起来,好一幅浮光掠影的画面。D . 在学校举行的古诗词吟诵大会上,李晓华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5. (3分)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如何上好课,老师听取了同学们的方法。B . 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C . 他没被困难吓倒,是一个很坚强的人。D . 我们落实并组织学习了上级的指示。6. (4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5月11日,珠海正方商业运营有限公司携手新岭南金彤幼儿园、新岭南珠宾幼儿园举办的“岭南非遗亲子文化节”火爆开场,吉大白沙河时光街区上人头涌动,数百名父母孩子在这里学习传统手工艺制作,感受岭南文化的无穷魅力。下午两点多,吉大相思树下,白沙河时光街区里就开始热闹起来,记者在现场看到,沿着几百米长的街区,共设置有岭南文化舞台表演、非遗手工艺摊位、剪纸展览、邻里集市、玩偶巡游、游戏互动等六个区域,亲子家庭在这里通过“吃喝玩乐赏”等休闲方式,可以近距离接触与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底蕴。在茶果制作摊位,来自官塘的大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包茶果;在舞龙舞狮教学点上,来自洪卢龙狮队的队员则为孩子们示范如何打出有节奏的龙狮鼓点。此外岭南彩绘、陶艺、扎染制作以及剪纸等摊位上也都挤满了家长和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习着每一种传统技艺。(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2)为了营造活动气氛,主办方在吉大白沙河时光街区的入口处贴了一副对联,请根据相关知识,从下列词或短语中,选择合适的组合成一副上联和下联各15个字的对联。 吃喝玩乐 舞龙狮 揉裹蒸煎 腾移挪转 领略扎染制作 弘扬 岭南非遗魅力 包茶果 中华民族精神上联:_下联:_二、 阅读理解(46分) (共4题;共46分)7. (10.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注释】志:通“识”,记。冀:希望。炯戒:警戒。(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或谓君不善学或:_吾悉能志之悉:_(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3)请结合选文概括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8. (16分)现代文阅读 五猖会文/鲁迅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花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嘟嘟”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自朝花夕拾)链接材料一: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变味的。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是不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萧红回忆鲁迅先生链接材料二:据许广平(鲁迅妻子)与周海婴(鲁迅孩子)回忆,鲁迅基本上是采取“顺其自然”的教育方针。海婴喜欢拆玩具,便随他去,海婴要看商务印书馆的少年文库,许广平以为太深,要大些再看,鲁迅站在海婴一边,“任凭选阅”。 杨早(大家专栏)链接材料三:对于孩子的教育,一是理解:若不先行理解,会阻碍孩子的发展;二是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三是解放: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鲁迅我们怎样做父亲(1) 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除了本文的父亲,我们还认识了许多人。有为人公正,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的_;有身材高大,眼球白多黑少,追求自由而终归无法实现理想的同乡_;有大字不识,却为鲁迅买来了山海经的_。(填人名)。 (2)一场五猖会,让“我”的心情跌宕起伏。阅读文章,梳理“我”的心理变化。 _ _扫兴着急 _(3)“文学的一部分生命就存在于它的声音里,存在于轻重缓急的语气里。” 五猖会一文中,父亲一共说了三句话。根据你的阅读体会,第一句话和第三句话分别应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请选择最合适的选项。第一句:“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我选_第三句:“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我选_A.激动欢快 B.平静严肃 C.冷静沉着 D.赞许欣慰在朗读父亲所说的“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这句话的时候,重音应该落在“_”一词上,原因是_。(4)“修辞常给我们想说的话提供有效的方式,比直接叙述的方式更好。”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 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5)在朝花夕拾的读书分享会上,有两位同学对文中14段“迎神赛会”这一片段看法不同,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甲:本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五猖会,作者却用了大半篇幅去谈迎神赛会,我觉得没有必要,可以删去。乙:“迎神赛会”这部分内容看似无用,其实在全文起着重要作用。因为_。(6)五猖会的背后是鲁迅对儿童教育的体验和看法,请你结合本文及链接材料,联系生活,谈谈他的儿童教育观是否有值得你父母学习的地方? 9. (10.0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为什么我们常说“俗话说得好”人常说:“俗话说得好。”这不仅仅是引用或生发某一句俗话时所使用的语辞和套话,同时也是对俗话本身的一种价值判断与中肯评价。俗话亦称俗谚、谚语。它该是传統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言简意深,直指人心,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真。韩非子有言:“古无虚谚。”由于谚语是我们的先民通过口耳相传源远流长传承下来的,真实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不然,進会将一句套话、假话抑或虚与委蛇的话,一代又一代“义务”地接力传递下来呢?谚语之天然本真,诚如唐诗所谓“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完全是通过不加修饰地自然呈现出来的。俗谚是真言,也是箴言,但箴言首先必须是真言。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善,有道是,“知行合一是善”善是人心的指归。谚语的善,在于它的益世功能和实用价值。千百年来,谚语保留着许多对生产生活颇有用处,对世道人心颇有教益的东西。譬如,“惊蛰百虫动,走马快耕田”(生产),“凡人败德坏名,钱财占了八分”(警世),等等。谚语虽是黎民百姓的家常话,但在家长里短中却包含着生活哲理与人生哲学。谚语的内容内涵,几乎都是向上向善的;纵使伤时骂世,也是从反面来隐喻劝善的。古往今来,谚语始终“自觉地”承担着一种社会教化功能,如知时节的春雨,润物细无声。即使是从未上过学的人之父母,亦可用谚语来教育子女,引导他们知行合一,崇善向上,长大成人。谚语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经验之谈”。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美。俗话说:“养儿不用屙金尿银,但能见景生情。”生活中常见的这种其乐融融的骨肉亲情,体现的即是天伦之乐,人伦之美。俗话又说:“人是正月正,景是九月九。”老百姓讲究,宁穷一年,不穷一天,“正月正乃大年初一,这一天,每一个人都有钱有闲有精神!“九月九”已入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凉爽宜人,橙黄橘绿,美景无限。此类俗谚,既是景语,亦是情语,情景交融,美美与共。可以说,所有的谚语都似比喻,所有的比喻都是诗文。诗意是美,隽永是美,幽默是美, 思想是美,物我交融、情景合一是真美,朴素自然、俗中见雅是大美。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俗话所关注的从来是大地和人民,所深入的永远是生活与心灵。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朴实,深刻,精辟!形式上的大白话、大实话,内容上的乡土气、泥土味,正是它深入人心、流布广远的真谛所在;也是它称之为文化、融心化人的根本所在。(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门见山,先提出“俗话说得好”的观点,接着先后从俗语具有的“真”、“善”“美”等特点来说理,结尾重述观点,结构严谨。B . 文章善于运用引用材料的方法来论证观点,如名人名言、诗文诗句、日常的俗语,这样,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加强了论述的力度。C . 因为俗语通俗易懂,父母可以用来教育子女,引导他们知行合一,崇善向上,长大成人,故而,很多俗语都可以作为人性向善的向导。D . 文章告诉我们,俗语(俗谚)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所以,俗语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2)根据文意,下列对俗语(谚话)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舌尖儿上挂着上帝,心窝儿里藏着魔鬼”(西谚)说的口是心非、言清行浊的恶人恶行,这俗语不能证明俗话“好在它的善”。B . 俗话“千两纹银万两金,难抵父母在世恩”说的人生事也是世俗事,是俗语真诚与真实的体现,所以俗语是真言,也是箴言。C . “粗布衣裳家常饭,吃不俗,穿不烂”这句俗语,可谓是俗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名副其实的活的哲学。D . “春捂秋冻”、“吃饭先喝汤,到老不受伤”、“花开在春天,人学在少年”等谚语对生活、对世道人心起到教益之用。(3)为什么俗语(谚语)能够“深入人心、流布广远”?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理解。 10. (10.0分)请从以下名著人物中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个,参照示例,为其制作一张人物档案卡片。 猪八戒 虎妞 鲁智深 简爱示例:人物档案卡片人物:于勒出处:羊脂球外貌特征:衣衫褴褛、满脸愁容典型情节:船上卖牡蛎简单点评:年轻时行为荒唐,后有所醒悟人物档案卡片人物:_出处:_外貌特征:_典型情节:_简单点评:_三、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1. (50分) (一)话题作文不舍昼夜的,除了河流还有时间。还有很多话我们没来得及说,还有很多人我们没来得及疼,还有很多事我们没来得及做,还有很多道理我们没来得及想,可时间已经一甩胳膊,匆匆而去。时间都去哪儿了?能否停下来等等我?请以“时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二)半命题作文“守护”,词典上解释为“看守保护”。请以“守护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