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_第1页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_第2页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_第3页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_第4页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5 5 篇篇 蒿庵闲话 有乾隆四十年 1775 刻本 嘉庆重刻本 山东书 局光绪十五年 1889 刻本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 希望 你们能够喜欢 蒿庵闲话蒿庵闲话 偏重于经史训诂方面考证的笔记 二册 张尔歧撰 张尔 歧 1612 1678 字稷若 号蒿庵 山东济阳今店子乡张稷若村 人 自幼聪颖好学 熟读经史 兼及诸子百家 以诸生入清 不求闻达 所居败屋不修 集其弟四人讲说三代古文于母前 愉愉如也 妻朱婉婉执妇道 劝尔岐勿出 以教授乡里以终 张尔歧是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 编纂有 仪礼郑注句读 又 为监本 官定本 礼记 石经 礼记 勘正脱误共 300 余处 晚 年精研 三礼 在济南讲授 仪礼 时 偶尔为当时著名学者 顾炎武听到 顾十分敬佩其见解精辟 翌日绝早即登门拜访 谈论欢洽 遂订交为友 后来 顾炎武在谈师论道时称赞张尔 歧 独精三礼 卓然经师 吾不如张稷若 清史稿儒林 中有传 蒿庵闲话 是张尔岐入清 废举子业 以后二十年间的作 品 书稿成于康熙九年 1670 为笔录读书所得 也有议论考据 之作 卷末蒋因培的 附记 中有云 此书自叙谓无关经学 不切世务 故命为闲话 然书中教人以说闲话 看闲书 管闲 事为当戒 先生邃于经学 达于世务 凡所礼记皆多精义 固 非闲话之比 其中考辨 三礼 解释名物 多有可取 顾炎武 日知录 卷十四 丧礼主人不得升堂 条即引述 蒿庵闲话 说法 诗文部分举韩愈 送文畅序 送高闲序 和 送文 畅北游 诗为例批评韩愈 不类儒者 韩文公 送文畅序 有 儒名墨行 墨名儒行之语 盖以学佛者为墨 亦据其普度之说 而以此名归之 今观其学 止是摄炼精神 使之不灭 方将弃 伦常割恩爱 以求证悟 而谓之兼爱可乎 又其 送文畅北游 诗 大以富贵相夸诱 至云酒场舞闺姝 猎骑围边月 与世俗 惑溺人何异 送高闲序 为蓄有道一段 亦以利害必明无遗 锱珠 情炎于中 利欲斗进 为胜于一死生 皆不类儒者 窃 计文畅辈亦只是抽丰诗僧 不然必心轻之矣 今有 蒿庵闲话 商务印书馆 1939 年版 蒿庵闲话 齐鲁书社 1991 年版 蒿庵闲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年版 潜邱札记潜邱札记 清代偏重于经史训诂方面考证的笔记 六卷 阎若璩撰 阎若璩 1638 1704 字百诗 号潜丘 山西太原人 侨居江苏 淮安府山阳县 阎若璩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 祖父阎世科是明 万历三十二年 1620 xx 年 进士 官至辽东宁前兵备道参议 著 有 敬刑录 计辽始末 诸书 父亲阎修龄 字再彭 号 饮牛叟 明末贡生 以词章名 著有 眷西堂诗文 红鸥 亭祠 行世 阎若璩数次乡试俱名落孙山 康熙十七年 1678 诏征博学鸿儒科 阎若璩应荐赴试 落策后仍寓居京师 内阁 大学士徐乾学叹服他的学问 特意将其邀至家中 待为上宾 徐乾学奉敕修纂 清一统志 阎若璩应邀参加 协助徐乾学 完成 资治通鉴后编 184 卷 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和四十二年 1703 康熙皇帝南巡江浙时 他先后两次进献颂诗 渴望得到 召见 但未能如愿 后来 皇四子亲王胤禛 即以后的雍正皇帝 因久闻其名 请至府邸 尊为上宾 呼先生而不名 执手赐 坐 日索观所著书 每进一篇 未尝不称善 不久 阎若璩病 情加重 胤禛延请御医为他医治 六月八日 7 月 9 日 阎若璩 因医治无效卒于京师 胤禛遣官经纪其丧事 并亲撰挽诗及祭 文 称他 读书等身 一字无假 积轴盈箱 日程月课 孔思周情 皆大言深 阎若璩是清代汉学奠基者 在清初的学术史上 阎若璩上 承顾炎武 黄宗羲 下启惠栋 戴震 作为清代汉学 或考据学 的直接先驱 阎若璩在清代学术史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其 最重要的成就是 尚书古文疏证 他潜心研究 古文尚书 三十余年 撰成 尚书古文疏证 八卷 引经据典 确定 古 文尚书 为东晋梅赜所伪著 黄宗羲 纪昀 钱大昕 梁启超 胡适等学者皆以为 伪古文 尚书 的 定案 实归功于若璩 他 的学术反对派汪中亦将阎氏列为 国朝六儒 顾炎武 胡渭 梅 文鼎 阎若璩 惠栋 戴震 之一 梁启超说阎若璩 不能不认 为近三百年学术解放之第一功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称赞 他 引经据古 一一陈其矛盾之故 古文之伪乃大明 反复 厘剔之 祛千古之大疑 考证之学 则固未之或先矣 除 尚 书古文疏证 外 阎氏另著有 四书释地 四书释地续 四书释地又续 四书释地余论 潜丘札记 重 校困学纪闻 朱子尚书古文疑 孟子生卒年月考 眷西堂古文百篇 等 潜邱札记 是作者早年读书笔记的汇编 初末成书 由 后人搜辑整理成编 首二卷杂记读书时考论 多案而未断 卷 三为地理余论 因为对于 禹贡 山川及 四书 中地名的考 证已详见于若璩所撰 古文尚书疏证 及 四书释地 中 此 拾其遗 故曰 余论 卷四上为杂录序跋 杂文 下为 丧 服翼注 补正日知录 卷五为据若璩手迹陆续编成 皆 若璩与人答论经史书录之作 卷六为诗赋 此书对于经学 史 学 地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均有考证 其中如援据 礼 经论列 丧 祭礼仪以及考证方舆等沿讹袭谬之说尤为详备 又为 补 正日知录 五十余则 顾炎武 日知录 为开清代考据学风的 大作 若璩首为补正 以订其讹 又开后世研究 日知录 之 先声 对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四库全书总目 谓 若璩记诵之博 考核之精 国初实罕其伦匹 虽以顾炎武学 有本原 日知录 一书亦颇经其驳正 则其它可勿论也 潜邱札记 传本有二 一为乾隆十年 1745 阎若璩之孙阎 学林眷西堂刊本 一为乾隆五十七年吴玉捂删定的潜德堂刊本 别本潜邱札记 通行本有 四库全书 本 皇清经解 本 今有 潜邱札记 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 潜邱札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库笔记小说丛书 1992 年版 池北偶谈池北偶谈 清代历史琐闻类掌故笔记 二十六卷 王士祯撰 王士祯 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 二 诗文别集 带经堂集 著有 笔记多部 有 池北偶谈 居易录 香祖笔记 古夫于亭杂录 等 其中以 池北偶谈 最为著名 池北偶谈 又名 石帆亭纪谈 据王士祯自序称 他 所居住的宅西有圃 圃中有地 地北有屋数椽 有书数千卷度 置其中 因而取白居易 池北书库 之意 将本书取名 池北 偶谈 又因为书库旁有石帆亭 王士祯时常和宾客在亭内聚 谈 或议论 的流别 或解晰经史的疑义 以至国家典故 历代 沿革 名臣硕儒的言行 神怪传说等等 由儿辈记录整理 并 增益他在京二十年间的见闻 编次而成 所以又名 石帆亭纪 谈 池北偶谈 是清代著名笔记之一 以谈文艺 掌故为主 偶及考辨 间杂大量神怪故事 带有较浓的小说色彩 部分内 容由作者儿辈记录整理而成 全书共二十六卷 近一千三百条 分成四目 一 谈故 记叙清代典章与科甲制度 衣冠胜事等 二 谈献 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 畸人 烈女等事 三 谈艺 评论诗文 采撷佳句 四 谈异 记叙神怪传闻故事 在 全书的四目中 以前三目内容最具参考价值 如 谈故 中 翰林 卿寺属 条 记清初太仆寺增设满洲员外郎及翰林院起居注舘增 设满洲主事 中书舍人员额的情况 八旗开科 台湾开科 满洲乡试 等条 记顺治 康熙时乡会试制度的若干情况 巡方 条可藉以了解清初任命巡按的制度 殉葬 条记清初八旗用仆妾 殉葬的旧俗 可以和 清通礼 清通典 等典籍参证补充 谈献 中的记傅山父子故事和明崇祯时五十个宰相的姓名 足 资参考 一些条目 虽系传闻 但亦可补史籍记载之阙 如 史阁 部 条 记扬州城破时史可法骑蹇驴自诣清军军营 不屈被杀等 可广异闻 谈艺 大约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 主要是作者以 神韵说评诗论画 阐述个人主张 所以 四库全书总目 称 谈 艺九卷 皆论诗文 领异标新 实所独擅 其中一些条目则保 存了明末清初有关文艺一类的材料 如 粤诗 条 记岭南三大 家屈大均 陈恭尹等的诗作片断 粤风续九 记康熙时吴淇所 辑粤中民歌 为南朝乐府 子夜歌 一类作品 又 石鼓诗 条 谓韩愈 石鼓歌 比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好 坡诗 条说 苏轼 送苏伯固 五言诗像 生查子 词 评论皆均中肯 但 书中一些常识却发生错误 如 表语本乐天诗 条将刘禹锡的名 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误为白居易诗 将苏轼诗 我与何曾同一饱 不知何苦食鸡豚 误为李西崖诗 池北偶谈 通行本有 清代笔记丛刊 本 笔记小说 大观 本 单行本有 池北偶谈 勒斯仁點校 中華書局 1998 年版 池北偶谈 齐鲁书社 20 xx 年版 池北偶谈 学苑出版社 1999 年版 池北偶谈 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库笔记小说丛书 1993 年版 坚瓠集坚瓠集 清代著名笔记之一 十集四十卷 另有续集 广集 补集 秘集 余集 共十五集六十六卷 褚人获撰 褚人获简介见中 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 五 通俗小说集 隋唐演义 坚瓠集 于古今典章制度 人物事迹 诗词艺术 社会琐闻 诙谐 戏 谑无所不记 尤以明清轶事为多 如四集卷四 唐六如 记唐伯 虎佣书获配秋香事 首集卷一记吴门重视冬至节 互赠礼物 谓 之 肥冬瘦年 四集卷四 市名 石敢当 记各地市井交易的不 同名称 南方称 牙行 北方称 集 岭南称 墟 南昌称 亥 记人家门口立石刻字曰 石敢当 的由来 等 都可供研究民俗 者参考 三集卷一 土产 记云南大理府出石屏 河南出麻菰 线香 做官取为礼品 因而使百姓遭殃 坚瓠集 材料中以 这一类最为可取 书中论诗词 文艺 则并无多少高明见解 讲 掌故 考证的 又大都因袭前人笔记的内容 至于书中夹杂许 多琐屑无聊之事 采辑较广但博而不精 这则是明人笔记的通 病 坚瓠集 通行本有 清代笔记丛刊 本 笔记小说大 观 本 今有 坚瓠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 1020 xx 年版 坚瓠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代笔记大观 20 xx 年版 阅世篇阅世篇 清历史琐闻类掌故笔记 10 卷 叶梦珠撰 叶梦珠 松江 府 今上海松江县 人 生卒不详 阅世篇 中记有明崇祯七年 1634 年 金伯固设塾于上海城南 叶梦珠前往就读 叶时年十 四岁 金伯固先生 可考知叶梦珠当生于明天启元年 1620 xx 年 另外叶梦珠所著 续编绥寇纪略 卷首有康熙二 十七年 1688 年 自序 而此书中亦有康熙三十几年的纪事 表 明作者康熙中叶尚在世 因此可以推知叶梦珠活到十七世纪九 十年代 享年七十多岁 阅世编 共 10 卷 共分天象 历法 水利 灾祥 田产 学校 礼乐 科举 建设 士风 宦绩 名节 门祚 赋税 徭役 食货 种植 钱法 冠服 内装 交际 宴会 师长 及门 释道 居第 纪闻等二十八门 它主要涉及到明清之际 以松江为中心的这一地区的自然 政治 经济 文化 风俗 人事各方面情况 记述颇称详备 它的体制虽为备纂辑府志时 的采择 而于治史者尤资参考 这部书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关明 末清初的社会经济资料 其中田产 赋税 食货 徭役各门 对当时的社会经济 人民负担及民生状况等都有细致的记载 如卷二田产 门及卷七 食货 门记土地及米 布 柴 盐 烟 茶 糖 肉 纸张 药材 干鲜果品 眼镜 刺绣等生活 必需品和手工艺品的价格都有详备的记录 并比较了各年价格 的升降 来反映顺 康时期土地与民生的变化状况 实为它书 所不及 又如卷六 赋税 门论松江赋税之重也很扼要明确 其中对明末清初烟草在上海的情况描写得颇为详细 烟叶 其初亦出闽中 予幼闻诸先大父云 福建有烟 吸 之可以醉人 号曰干酒 然而此地绝无也 崇祯之季 邑城有 彭姓者 不知其从何所得种 种之于本地 采其叶 阴干之 遂有工其事者 细切为丝 为远客贩去 土人犹未敢尝也 后 奉上台颁示严禁 谓流寇食之 民间不许种植 商贾不得贩卖 违者与通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