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实习报告_第1页
测树学实习报告_第2页
测树学实习报告_第3页
测树学实习报告_第4页
测树学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测树学实习报告测树学实习报告 2013 年 5 月 16 日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实习目的实习目的 测树学是从事林业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主要专业基础科目 之一 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 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加强实践环 节 温习已学知识 预习新内容 也为锻炼同学们的组织能力与相 互协作能力 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 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 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 角规测树 原理 方法 技术 实习组织与要求 实习组织与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 每班分 5 个小组 安全第一 遵守纪律 爱惜仪器 密切协作 保证数据质量 每人撰写实习报告 仪器工具 仪器工具 测树罗盘仪及支架 测高器 直径钢围尺 皮尺 角规 标杆 工具包 粉笔 实习指导书 记录笔 本 纸 及计算器等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标准地调查标准地调查 一 标准地的概念与作用 一 标准地的概念与作用 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 所谓标准地 即人为选定的 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 它应该 是整个林分的缩影 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各调查因子的值 由标准 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换算即得整个林分的调查结果 二 标准地的种类 二 标准地的种类 按设置目的与用途 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 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 只进行 一次调查 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 有系统地连续收 集资料而设置的 要进行多次调查 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三 标准地调查基本步骤 三 标准地调查基本步骤 一 标准地选址与边界测量 1 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 1 对所待测林分具有充分代表性 2 不能跨越林分 3 不能跨越小河 道路 防火隔离带等 且应远离林缘 林分调查结果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准地对该林分的代表性 因此 设置标准地时 应对整个林分作比较全面的踏查 且测各主 要调查因子 因而形成林分平均标志的轮廓 根据这个轮廓选择适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当地段作为标准地 切忌挑选好或差的地段设置标准地 2 标准地形状与面积 形状 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 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 当林分密度 低 通视良好 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面积 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必要精度 标准地内必须 有足够林木株数 本次实习 要求设置15 15m正方形标准地 3 标准地边界测量 罗盘仪测角度 皮尺量距离 在坡地上量距要改算为水平距离 测线闭合差一般不得超过 200 1 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有明显边界 测量境界线同时应伐开灌 木 清除杂草 对测线外的树木 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 可用粉笔作记号 根据需要 标准地四角可埋设临时简易或长 期固定标桩 二 标准地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 1 每木检尺 又称每木调查 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 对于实际 直径需精确到0 1cm 这是标准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 有时为简化 记载和计算 每株树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 我国 常用划 正 字格式进行记录 1 径阶大小确定 2 确定起测径阶 3 其它注意事项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调查记载需分别树种进行 如果是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又能够划分 出 林层和年龄世代 则需分别林层和世代调查记载 按整化径阶记载 时 有时每株树还需要按照相应标准确定出它是用材树还是半用材 树或薪材树 分别记入每木调查表各相应栏目 本次实习按照实际直径进行量测 并记录在表格中 2 测树高 目的是求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 本实习可沿标准地对角线随 机选取15 25 株 实测每株树的树高和胸径 精度均记载到小数后 一位 中央各径阶需测3 5 株 其它各径阶1 2 株 根据树高 和胸径实测值 采用适当模型或手工描绘调制树高 胸径曲线 根 据每木调查算出的平均直径 代入树高曲线求出相应平均高 次要树种只需测出与平均直径相近的3 5 株平均木的树高 以其 平均值作为平均高 3 测定年龄 可用生长锥 伐倒标准木查表根颈年轮数或查数轮生枝等方法查 定 4 测定郁闭度 可按测线 测点或树冠投影等方法测定 5 各项林分调查因子的计算 包括平均直径 平均高 平均年龄 树种组成 地位级 疏密度 蓄积量 出材等级等 精品文档 6欢迎下载 本次实习林分蓄积量采用标准表法计算 四 调查结果 四 调查结果 标准地每木检尺 测树高记录表 见小组实习报告 根据每木检尺根据每木检尺 各林分标准地总断面积与蓄积量计算结果汇总表 各林分标准地总断面积与蓄积量计算结果汇总表 断面积平断面积平 均胸径均胸径 cmcm 胸高总断面积胸高总断面积 22 hmm 平均高平均高 H m m 标准林分标准林分 断面积断面积 查表 查表 m m2 2 hm hm2 2 标准林分标准林分 蓄积量蓄积量 查表 查表 m m3 3 h hm m2 2 标准地林分标准地林分 蓄积量蓄积量 m m3 3 h hm m2 2 5 5 月月 2 2 日下午日下午 无编号无编号 树种 马褂木树种 马褂木 7 74 328 934 017922 7 5 5 月月 3 3 日上午日上午 无编号无编号 树种 国外松树种 国外松 12 29 938 834 017952 3 5 5 月月 3 3 日下午日下午 编号编号 9 119 11 马尾松 国外松混马尾松 国外松混 交林交林 14 520 67 325 310988 8 精品文档 7欢迎下载 角规测树角规测树 一 角规测树方法 一 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树工具 根据该视角 有选择地 计数为数不多的林木来测算林分调查因子 角规种类较多 可测定的林分因子亦较多 通常林业调查工作中 使用较为普遍是水平杆式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及控制检尺测定林分 蓄积量 使用时 将确定的视角正对被测树木树干胸高处 可能出 现树干胸高横断面分别与缺口呈现相割 相切或相余的三种不同情 况 对应计数规则是相割计1株 相切计0 5株 相余不计数 可调 节角规视角大小 以适应被测林分直径与密度不同的需要 但计数 规則不变 二 角规测树基本公式 二 角规测树基本公式 1 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的常用公式为 G 单位 ha 1 g F j 2 m 式中 称为角规断面积系数或角规常数 g F 为角规点周围第j 株树的状态特征值 j 为角规点上绕测一周的计数株数总和 j 2 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的常用公式为 单位 ha 2 j jj g g V F M 3 m 精品文档 8欢迎下载 式中 为第j 株树的树干材积 检尺株数较多时 可查相应地区 j V 与树种的一元材积表 否则 需实测 为第j 株树的胸高断面 j g 积 三 角规测树基本技术及影响因子 三 角规测树基本技术及影响因子 一 基本绕测操作规范 观测时要对准胸高位置 被测树干被遮挡而不得不临时移动位置时 要保持移动后的点位 到被测树干中心距离与未移动前相等 测完被遮挡树干后仍返回原 点位 要记住绕测起点树 以免漏测与重测 必要时可正反绕测两次以 相互检查或求平均数 对难于判断是否属于相切的树木 也称这样的树为临界树 要 实测其胸径和距离 按 3 式进行计算后确定是否计数 设S为角 规点至临界树胸高处树干中心的量测距离 若S R则为相切 SR则相余 R 3 g F d 3 1 50 式中 为被测树木胸径 3 1 d 绕测过程中始终保持角规视角 即角规断面积系数 与所选择的 角规断面积系数一致 二 断面积系数的选择 用小Fg的角规绕测 计数较多 错计1株影响较小 伹其最大观测距 离较远 不易看清 疑难与被遮挡树增加 影响工效和容易出错 精品文档 9欢迎下载 如采用较大的Fg 其优缺点与上相反 一般根据林分的林木粗细与 密度情况选择不同的Fg 下表1可供参考 断面积系数选定参照表 三 坡度改正 在坡地上 尤其起伏度较大时 宜采用能自动改正坡度的角规 否 则 须手工加以改正 不然会产生负向误差 对应于 1 式和 2 式的改正公式分别为 G j Sec 4 M Fg Vj gj jSec 5 式中 为平均坡度 4 式与 5 式仅适用于坡度较一致情况下 四 林缘误差的消除 当角规点落在林缘附近时 由于不可能进行全圆周绕测而使结果偏 小 可先在林分四周划出林缘带 林缘带宽度 Rmax 按下式 6 计 算 林 分 特 征可选用的Fg 平均直径8 16cm的中龄林 和任何平均直径而林分疏密 度为0 3 0 5的林分 0 5 平均直径17 28cm 疏密度0 8 1 0的中 近熟林 1 疏密度0 8以上 平均直径28cm以上的成 过熟林2或4 精品文档 10欢迎下载 max 6 R g F d max3 1 50 式中为林分内最粗树木的胸径 max3 1 d 可以避开在林缘带内选择角规点 倘若角规点落在此带中 则绕测 半圆并把计数株数乘以2 落点在林缘角落时 绕测900并把计数株 数乘以4 五 角规点数的确定 1 典型选择时 角规点数 可参考表2 这只适用于整齐的人工 中幼龄林 且忌有意在生长好的地方设点 表2 角规点个数参照表 林分面积 h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5 16 角规点个数 5 7 9 11 12 14 15 16 17 18 林 分 平均胸径 cm 角规点数 计数株数的变动系 数 备注 落叶松天然林 20 6 22533 66 资料来源北京林学 院 落叶松天然林 17 0 16927 74 同上 精品文档 11欢迎下载 2 随机选样时 角规点数可按待测林分的角规计数株数的变动系 数与精度要求计算确定 表3表明 角规计数株数的变动系数较小 应用角规进行林分抽样调查 若面积不大 工效不高 因为以平均 30 的变动系数 要达到90 的精度和95 的可靠性 按简单随机 抽样计算样点数 需设置36个角规点 故在有经验的情况下 一般 用典型设点 四 测定结果 假定四 测定结果 假定Fg 1 1 一 自平曲线角规控制检尺记录表 记录号 特征值胸径 cm 距离 m 胸高断面积 m2 树干材积 m3 树种 15 5 马褂木 29 7 38 3 44 5 50 572 820 003850 0281 马褂木 67 3 77 7 84 1 95 2 107 9 115 8 128 1 138 9 147 5 156 1 166 4 1718 93 940 00620 048 马褂木 白桦天然林 19 8 16935 60 同上 白皮松人工林 10 8 52910 33 同上 黄山松人工林 14 3 3083 00 河南农学院 有天 然下种林木混生 落叶松天然林 6 0 62548 70 北京林学院 有4 处天窗 精品文档 12欢迎下载 26 184 19 1 7 8 2 10 0047 8 0 036 0 马褂木 20171 220 003850 0281 马褂木 21 1 8 5 0 790 0056 7 0 043 7 马褂木 22 1 6 8 1 540 0036 3 0 026 3 马褂木 2317 22 350 004070 0300 马褂木 246 1 254 7 266 8 2710 288 3 2910 4 309 8 316 4 327 5 332 3 343 4 3511 9 365 3 371 6 389 4 394 5 4012 2 41 1 14 6 4 50 0167 4 0 1500 马褂木 42 1 2 2 3 30 0003 8 0 0020 马褂木 432 7 44 1 6 1 070 0028 3 0 0198 马褂木 45 1 8 7 1 560 0059 4 0 0461 马褂木 462 4 477 1 4812 3 4912 7 507 8 514 5 精品文档 13欢迎下载 527 2 537 5 5410 6 556 4 566 9 57 0 5 8 3 3 10 0054 1 0 0414 马褂木 58 1 9 6 3 90 0072 4 0 0577 马褂木 二 临界树的正确界定 根据公式 R g F d 3 1 50 50 572 820 00385 R 3 5m S 2 82m R S 因此 1 g F d 3 1 50 570 58 33 10 00541 R 4 15m S 3 1m R S 因此 1 g F d 3 1 50 三 计算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 蓄积量 G Fg j 1 13 13 m2 ha M Fg j 1 96 869 96 869m3 ha j j g v 测树学实习心得测树学实习心得 坐在电脑前 回想我们为期 3 天的测树学野外实习 写下这篇实 习心得 实习中 有很多艰苦 也有很多欢乐 最重要的是大家都 有很多收获 通过此次实习 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 学习了很多 林木调查的方法及相关仪器的使用 另一方面 锻炼了我们吃苦耐 劳的精神 加强了同学们间的交流 增强了大家的合作精神 五一小长假刚结束 从家中赶回来的第二天 我们便收拾包裹行 精品文档 14欢迎下载 李踏上了去下蜀实习的路程 经过了前几次的实习 下蜀对我们来 说已经不陌生了 但是大家还是显得很兴奋 到达林场后 整理好 自己的东西 吃了午饭 我们便向山上出发 按小组分配好区域 大家便开始进入林地 从拉样地开始 进行标准地调查测定 因为 之前其它专业课已经接触过这些测量方法 所以我们小组的同学配 合得很默契 分工合作 很将每木检尺的结果量测出来 轮到角规 测树时 由于没有经验 我们显得有些生疏和慌张 于是大家与别 的小组的成员交流讨论后 终于理清思路 为准确观测树木的特征 值及其到角规点的距离 我们严格按照角规测树的操作规范进行量 测 以保证数据准确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