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I )卷.doc_第1页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I )卷.doc_第2页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I )卷.doc_第3页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I )卷.doc_第4页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韩国反对派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活动要求总统辞职,韩国局势再次陷入动荡,令许多旅游者和投资者退避三舍。B .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 , 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C . 这篇小说构思新颖,匠心独运 , 情节起伏跌宕,吸引着众多的读者。D . 我欣喜地发现宝射河南边的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B .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C .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D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3. (2分)下面是关于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介绍,下列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 。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A . B . C . D . 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4. (10分)按要求填空。 (1)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 (2)苟全性命于乱世,_。(诸葛亮出师表) (3)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4)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安慰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6)完整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_,_,_,_。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9分)5. (9分)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经在“秋词”一诗里,写过这样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以此来表达对秋天的赞美,我也同样有这样的感受。春之萌动与锐气,夏之蓬勃与繁华,冬之萧瑟与寂寥,其实也都包括在秋天里。一年四季里,唯有秋天是写不尽也画不尽的。秋天的前一半衔接着夏天,后一半融入冬天。它本身又是大自然最半饶的成熟期。因为,秋的本质是矛盾与斑斓、无望与超逸、繁华与短促、伤感与自足。(1)第句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语段中有两句话顺序颠倒,应该把第_句和第_ 句调换顺序。 (3)第句关联词语有误,应该将_改为_。 6. (10分)阅读下面的一则新闻回答问题。(新华社16日电)昨日上午,中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考专用破冰船“雪龙”号从广州启程展开第29次南极之旅本次南极考察将执行39项科考任务,不仅对南极大陆进行科学考察,还将拖载着40多位科学家对周围海洋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这是人类历史上南极海域考察人数最多的一次。据了解,“雪龙”号此次航程将进行162天,四次穿越西风带,计划航行27460海里,于明年四月份返回上海。(1)用简洁的语言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如果你作为实验中学的一名小记者,为了解更多的关于考察的情况,此时让你去采访他们中的一位,你打算向他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3分)7. (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西游记节选明吴承恩行者转身欲行前去化斋,却又回来取了金箍棒,幌了一幌,将那平地下周围画了一道圈子,对唐僧合掌道:“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甚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儿,定遭毒手。千万千万!至嘱至嘱!”三藏依言,师徒俱端然坐下。唐僧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饥寒交加。不见行者回来,欠身怅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八戒在旁笑道:“知他往那里耍子去来!化甚么斋,却教我们在此坐牢!”三藏道:“怎么谓之坐牢?”八戒道:“师父,你原来不知。古人划地为牢,他将棍子划了圈儿,强似铁壁铜墙,假如有虎狼妖兽来时,如何挡得他住?只好白白的送与他吃罢了。”三藏道:“悟能,凭你怎么处治。”八戒道:“此间又不藏风,又不避冷,若依老猪,只该顺着路,往西且行。师兄化了斋,驾了云,必然来快,让他赶来。如有斋,吃了再走。如今坐了这一会,老大脚冷!”三藏闻此言,遂依呆子,一齐出了圈外。沙僧牵了马,八戒担了担,那长老顺路步行前进。不一时,一行人到了楼阁之所,原来是坐南朝北之家。老猪走进里面,直至高楼之上,见串楼旁有三件纳锦的背心,八戒也不管好歹,拿下锦绣棉衣下楼来,出厅房,径到门外道:“师父,且脱了褊衫,把他且穿在底下,受用受用,免得吃冷。”三藏道:“不可不可!律云:公取窃取皆为盗。倘或有人知觉,赶上我们,到了当官,断然是一个窃盗之罪。”八戒道:“四顾无人,但只我们知道,谁人告我?有何证见?就如拾到的一般,那里论甚么公取窃取也!”三藏道:“你胡做啊!趁早送去还他,莫爱非礼之物。”那呆子莫想肯听,对唐僧笑道:“师父啊,我自为人,也穿了几件背心,不曾见这等纳锦的。你不穿,且待老猪穿一穿,试试新,捂捂脊背。等师兄来,脱了还他走路。”沙僧道:“既如此说,我也穿一件儿。”两个齐脱了上盖直橛,将背心套上。才紧带子,不知怎么立站不稳,扑的一跌。原来这背心儿赛过绑缚手,霎时间,把他两个背剪手贴心捆了。慌得个三藏跌足报怨,急忙上前来解,那里便解得开?三个人在那里吆喝之声不绝,却早惊动了魔头也。妖魔忽闻得怨恨之声,急出门来看,果见捆住几个人了,即唤小妖,同到那厢,收了楼台房屋之形,把唐僧搀住,牵了白马,挑了行李,将八戒、沙僧一齐捉到洞里。孙行者摄了一钵盂斋饭,驾云回返旧路。径至山坡平处,按下云头,早已不见唐僧,不知何处往。棍划的圈子还在,只是人马都不见了。回看那楼台处所,亦俱无矣,惟见山根怪石。这大圣却才束一束虎筋绦,拽起虎皮裙,执着金箍棒,径奔山前,找寻妖洞。转过山崖,只见那乱石磷磷,翠崖边有两扇石门,门外有许多小妖,在那里抡枪舞剑。这大圣拽开步径至门前,厉声高叫道:“那小妖,你快进去与你那洞主说,我本是唐朝圣僧徒弟齐天大圣孙悟空,快教他送我师交出来,免教你等丧了性命!”那魔王闻得此言,满心欢喜道:“正要他来哩!我自离了本宫,下降尘世,更不曾试试武艺。今日他来,必是个对手。”即命:“小的们取出兵器,各要整齐,进前者赏,退后者诛!”众妖得令,随着老怪,腾出门来,叫道:“那个是孙悟空?”行者在旁闪过,见那魔王生得好不凶丑:独角参差,双眸幌亮。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长时搅鼻,口阔版牙黄。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比犀难照水,象牯不耕荒。全无喘月攀云用,倒有欺天振地强。两只焦筋蓝靛手,雄威直挺点钢枪。细看这等凶模样,不枉名称兕大王!孙大圣上前道:“你孙外公在这里也!快早还我师父,两无毁伤!若道半个不字,我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魔喝道:“我把你这个大胆泼猴精!你有些甚么手段,敢出这般大言!”行者道:“你这泼物,是也不曾见我老孙的手段!”那妖魔道:“你师父偷盗我的衣服,实是我拿住了,如今待要蒸吃。你是个甚么好汶,就敢上我的门来取讨!”行者道:“我师父乃忠良正直之僧,岂有偷你甚么妖物之理?”妖魔道:“我在山路边点化一座仙庄,你师父潜入里面,将我三领纳锦绵装背心儿偷穿在身,只有赃证,故此我才拿他。你今果有手段,即与我比势,假若三合敌得我,饶了你师之命;如敌不过我,教你一路归阴!”行者笑道:“泼物!不须讲口!但说比势;正合老孙之意。走上来,吃吾之棒!”那怪物那怕甚么赌斗,挺钢枪劈面迎来。这一场好杀!你看那:金箍棒举,长杆枪迎。金箍棒举,似电掣金蛇;长杆枪迎,明幌幌如龙离黑海。那门前小妖擂鼓,排开阵势助威风;这壁厢大圣施功,使出纵横逞本事。他那里一杆枪,精神抖擞;我这里一条棒,武艺高强。正是英雄相遇英雄汉,果然对手才逢对手。那魔王口喷紫气盘烟雾,这大圣眼放光华结绣云。只为大唐僧有难,两家无义苦争抡。他两个战经三十合,不分胜负。那魔王见孙悟空棍法齐整,一往一来,全无些破绽,喜得他连声喝采道:“好猴儿!好猴儿!真个是那闹天官的本事!”这大圣也爱他枪法不乱,右遮左挡,甚有解数,也叫道;“好妖精!好妖精!果然是一个偷丹的魔头!”二人又战了一二十回亮藿藿。那魔王把枪尖点地,喝令小妖齐来。那些泼怪,一个个拿刀弄杖,执剑轮枪,把个孙大圣围在中间。行者公然不惧,只叫:“来得好!来得好!正合吾意!”使一条金箍棒,前迎后架,东挡西除,那伙群妖,莫想肯退。行者忍不住焦躁,把金箍棒丢将起去,喝声“变!”即变作千百条铁棒,好便似飞蛇走蟒,盈空里乱落下来。那伙妖精见了,一个个魄散魂飞,抱头缩颈,尽往洞中逃命。老魔王唏唏冷笑道:“那猴不要无礼!看手段!”即忙袖中取出一个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来,望空抛起,叫声“着!”唿喇一下,把金箍棒收做一条,套将去了。弄得孙大圣赤手空拳,翻筋斗逃了性命。那妖得胜回归洞,行者朦胧失主张。(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有删改)【注释】亮藿藿:形容明光耀眼。藿:hu。(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概括故事情节。_唐僧三人走出圈外_悟空归来人马俱无_(2)认真阅读划线内容,从描写的角度写出你的发现。 (3)在阅读了以上选段之后,刘同和王通进行了交流:我很喜欢孙悟空,因为他英勇善战,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太厉害了!真是个大英雄!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你看,他和妖怪打斗,连金箍棒都被套取了,失败而归!算不得英雄!你觉得孙悟空是个英雄吗?请结合本文内容和你阅读西游记的体会,阐述你的观点。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8. (7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记征人语(其一)【清】纳兰性德列幕平沙夜寂寥,楚云燕月两迢迢。征人自是无归梦,却枕兜鍪卧听潮。【注】楚云燕月:楚天的云和燕山的月。兜鍪(mu):古代战士的头盔。(1)夜上受降城闻笛的第一二句写出了环境的_ , 记征人语的第一二句写出了环境的_。(2)两首诗在创作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请作分析。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9. (2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 , 到西河美稷 ,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 , 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 ,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 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讫:完毕。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太丘舍去_ 相委而去_先期一日_ 其为人若此_(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A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 . 学而时习之C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 . 择其善者而从之(3)用“/”正确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儿 曹 何 自 远 来 (标主谓之间)闻 使 君 到 (标动宾之间)(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5)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根据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4分)10. (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指路的男孩儿香港屯门有一条轻铁,沿途一边是街道,一边是山坡绿地。站台是敞开的,有车费刷卡机供乘客自己刷卡。站在月台上看闲花野草,看楼宇路人,一会儿有电车驶来,路轨的震荡声在高远的天空下传得很远,感觉很悠闲。与朋友搭轻铁去天水围,在月台上,我遇到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孩。那是一个胖胖的男孩儿,穿一条肥大的短裤,颈上挂着八达通卡,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乐器盒,肩上的布袋里想必就是乐谱了,应是星期六去上琴课或下琴课回家。看他神情严肃、身负要务的样子很有趣,我们便指指他的盒子问:“双簧管?”又问:“单簧管?”他先是绷着,后来绷不住了,鼓鼓的脸颊上露出了笑容。我们第三遍问:“小提琴?”他用劲点了一下头,猜对了。他不说话,只是笑。于是我们就唱起一段小提琴基础课程开塞练习曲,与他套近乎。他还是笑笑,不说话。但与我们之间似乎有了些默契。车快到了,我看向站牌。情形比预想的复杂,同一站台上有多条不同路线,而我们要去的天水围似乎不在任何一条路线上。于是招呼新认识的小朋友请他指点。他默想了片刻,胖胖的手指头在路线图上指定一个点,说明我们应乘的那路车;手指头沿着路线图上的线爬行一段后停下了,表示我们抵达的地方;停了一会儿,他的手指头又跳到另一条路线上,意思是要换车;然后手指头迅速爬行直至天水围,停下,说明到了目的地。指点完毕,他便走开,与我们保持一段距离。车来了才知道他与我们是同一路车。拥塞的人群将我们的视线阻断了,几次我见他转着头寻找我们,脸上流露出焦急的表情,但看见我们后又立即回过头去看前边人的背脊。到了他指定的换车站,原来是个枢纽大站,下车后,他遥遥对着我们指出一个方向,我们顺着他的指点走了几步,不料已到对面站台的他转身奔来。他努力交替着滚圆的小腿,将小提琴盒提高到膝盖以上避免磕碰,十分吃力,肩上的布袋也不停地拍打着他的身子。我们不由得停下脚步。他一边跑,一边用手再次强调地指点,让我们明白走错了。最后他引领着我们走到正确的站台,然后还是站在一段距离以外。车站月台熙来攘往,他与我们就像茫茫人海中的相遇或相知,聚散无常的样子。等到驶往天水围的轻铁靠站,小男孩看我们上了车,才放心离去。从他手提的小提琴看,小男孩儿不会超过十岁的年龄。从头至尾,他基本没有说话,可能是怕我们听不懂他的粤语吧,也可能是怕我们笑话他的普通话。那极少极关键的几个字,他都是用英语说的。唯有那开塞小提琴练习曲的旋律为我们作了沟通,让我们在这人世间萍水结交。(1)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同时候车,月台偶遇_准确乘车,放心离开。(2)开头一段描写香港屯门的轻铁站有什么作用?(3)赏析画线的句子。拥塞的人群将我们的视线阻断了,几次我见他转着头寻找我们,脸上流露出焦急的表情,但看见我们后又立即回过头去看前边人的背脊。不料已到对面站台的他转身奔来。他努力交替着滚圆的小腿,将小提琴盒提高到膝盖以上避免磕碰,十分吃力,肩上的布袋也不停地拍打着他的身子。(4)结尾又提到开塞练习曲,有什么作用?(5)这个孩子给了你怎样的启发?11. (3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1)文章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2)“北京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是否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3)“说定”改为“说好”或“说过”好不好?为什么?(4)“熟识”“再三”“甚是仔细”这几个词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5)“再三”和“仔细”表达的意思是否重复?(6)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不要紧”是指什么而言?“不好”指什么?(7)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