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浅析 摘 要 通过对古诗的特点以及学习意义的描述 体现小学古诗教学的重要性 并且对古诗教学方式进行 一些相应的探讨 希望能为老师们 特别是为小学老师们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古诗教学小学语文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凝炼含蓄的语言 深邃的意境 倍受人们的喜爱 它以极简练 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 动静相宜的画面 创设了优美的意境 表达了深 挚的情感 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 更能启 迪人的思想 陶冶人的性情 一古诗的特点及意义 一 古诗的特点 古诗一般分为两大类 叙事诗和抒情诗 叙事诗以描写具体事件 人物为主的 如 蚕妇 小儿 垂钓 等 抒情诗是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 它又可以分为写景和写意两大类 但不少古诗既写景又写意 如 梅花 山行 等 古诗言简意丰 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 思 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 美 意美 语美 音美 形美 意境美 是故事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 正如人们常说的 诗中有画 画中有情 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 或最有意义的场景 或最典型感受来言志抒 情 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 去领会意境与情感 并从中受到熏陶 语言美 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炼 生动形象 常常运用夸张 比喻 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 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 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野火 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这些诗句读来令人感到美不胜收 音乐美 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 音韵和谐 节奏鲜明 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 听起来声声悦耳 产生 了音乐美 形美 是指形式美与形象美 例如杜甫的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 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古诗 对仗工整 显示了形象美 二 学习古诗的意义 首先 古诗具有简洁 抒情 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 学习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 诗句的言外之意 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 这当中就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 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 去联想 补充和创造 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 古人云 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即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以引出其第二个作用即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这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 有益的契机 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 进行艺术再创造 学生在读古诗时 对诗中 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 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 从而再大脑中 创造一个新的画面 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 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 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 古诗把色彩美 画面美 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 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学生从中受到美 的熏陶 诗中有画 诗中有情 诗中有理 既闪耀着美的光彩 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既抓 住 亦画 亦情 亦理 的特点 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 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 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 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 对于好与坏 美与丑 善与恶 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论 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 通过古诗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 因为古 诗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 含蓄的情感 诗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 正所谓 诗以道志 教 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 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 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另外 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有益精髓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 人情哲 理的深刻认识 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 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 乡惜友之情 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 为人处世之道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并且 它 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 建筑 绘画等方面的兴趣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得出古诗学习不论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还是对其他方面的培养都 有积极的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古诗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 使学生能够充分领悟古诗 的意境 二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方法 因此根据古诗基本特点 我认为可以对古诗教学进行如下教学 1 运用情境教学法 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 多条渠道创设情 境 引学生入 境 具体方法有很多 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 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 特定环境 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 二是联系现实生活 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 拉近距离 搭起入境桥梁 三是运用直观法 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 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 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 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是丰富想象 教学时指导学生 想象诗中的情节 场面 例如 江雪 这首诗 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 大雪漫天飞舞 北风呼啸 天 地间白茫茫一片的场面 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 2 指导古诗学法 读懂诗句 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品味语言 首先读懂语句 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 的特点 如语句浓缩 意思跳跃 成分省略 词序倒置等 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 根据小学生的特 点 帮助其疏通理解 教给古诗学法 分词连序法 一是分词解义 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 含义 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 古诗学法具体概括为七个字 扩 留 补 换 调 嚼 连 扩 浓缩的词语要 扩 将单音词扩成双音词 使意思明显化 具体化 留 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 补 诗句中省略的成分要补上 使之通顺 换 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 调 词语的顺序颠倒的要调整 嚼 诗中关键 传神的 富有哲理的词句引导学生细心咀嚼 品味 连 将各句中解释的词语连起来翻译 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 讲中有导 导中有练 启发学生悟法用法 另外在以后的古诗 教学中 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 学生运用巩固学法 3 指导感情朗读 让学生体会音乐美 感情朗读 能再现诗的意境 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 因 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 强调背诵 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 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 如杜甫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是首抒情诗 全诗充 满了喜悦 激动之情 起句与七 八句节奏要急促 第五 六句要舒缓 忽传 喜欲狂 即从 便下 读重音 这样朗读抑扬顿挫 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 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前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 有的课文 两首诗 要理解其编在一起的缘由 这篇古诗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 与前后古诗课文的联系 二是可以适 当补充课外古诗让学生学习 三是适当安排改写训练 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 将写景诗改写成散文 这 样读写结合 一举两得 四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展开想象进行画画 真正走到如临其境 如见其 人 如闻其声的境地 根据以上的古诗教学要点 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 自学能力大大增强 学 习兴趣更加浓厚 同时把古诗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 从而真正是古诗教学发挥其特有的魅力 三小学古诗教学的几个误区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 教师其出发点可能是很好的 可也要注意方法 不可急于求成 造成以 下几个误区 1 倾盆大雨式的题解 有些老师急功近利既介绍作者生平 又介绍生活环境 既讲政治思想 又说 写作特点和主要成就 往往使学生不知从何学起 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 毕竟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2 信口开河式的问答 古诗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 需要反复诵读 深刻体会 可有 些老师在古诗教学中滥用问答法 一问一答之中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性 使学生无法很好的领会其意境 3 填鸭 注入式的串讲 串讲是古诗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不过课前要注意启发学生预习 在串讲 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思考不能填鸭式 注入式 4 文学鉴赏式的分析 小学古诗不排除分析 但要注意深入浅出 注意一个 度 不能把握这个 度而侃侃而谈 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反而适得其反 因为小学无法理解的这么深奥 也不能了解 毕 竟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 5 囫囵吞枣式的翻译 古诗的翻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 但是教师在此要忠实而流畅的直 译 尽量保持诗的原意和结构 如此才能恰到好处 6 花样翻新式的表演 虽然一定的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 但是不能过分追求形式和追求 新奇 而把古诗搞得不伦不类 表面上很很热闹 可实质上破坏古诗的原意 白白浪费学生和老师的精力 和热情 因此很显然 作为一个老师 特别是小学教师 尽管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正是知识的旺盛期 但也不能 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塞 以为越多越好 相反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古 诗教学 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如此才能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 黄冠明 教小学生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尝试 教育评论 2001 第 5 期 p 81 81 2 涂培源 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 教育评论 2001 年第 2 期 p 68 69 3 于秀兰 沈益亮 古诗教学 六字决 江西教育 1997 年第 11 期 p 33 4 余许秀 古诗教学诌议 江西教育 1997 年第 11 期 p 34 5 关怀林 古诗教学 六步法 江西教育 2000 年第 6 期 p 33 34 6 夏五成 开拓古诗欣赏教学的广阔道路 江西教育 2000 年第 6 期 p 35 36 7 洪厚火 扩补法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江西教育 2000 年第 6 期 p 37 8 向晓红 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 湖南教育 1997 年第 5 期 p 26 28 9 戴启铃 入境明理悟神 借助 想象 教学古诗 江西教育 1997 年第 11 期 p 32 33 10 曹云芳 吟诵入境 迁移表象 激活联想 古诗文审美教学三题 河南教育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