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 .doc_第1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 .doc_第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 .doc_第3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 .doc_第4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B . 在亚洲艺术作品展上,中国画家的作品创意独特,见异思迁 , 受到专家一致好评。C . 纪录片超级工程中的工匠们,无不对技术精益求精 , 其精神令观众深受感动。D . 网络直播规则的建立和实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 也不宜“一刀切”。2. (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删去“往往”)B . 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删去“留学生吟诵社”)C . 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把“营造”改为“打造”)D . 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在“生态乡”后加上“的要求”)3.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史事。B .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C . 创业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柳青。D . 阿长与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作者在文中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4.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A . B . C . D .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5. (8分)根据要求完成古诗文名句默写和相关任务。 (1)峨眉山月半轮秋,_。 (2)_,风正一帆悬。 (3)思乡是游子固有的情怀,李益在边塞凄凉的笛声中,勾起对远方的故乡的思念,写下了“_,_”,道出了戍守边关将士的心声;马致远面对落日,愁绪百转,吟出了“_,_”,道出游子漂泊的孤独。 (4)某同学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却不爱动脑思考,你可以用论语中的“_,_。”来劝解他,让他明白学与思的关系。而当他不理解你时,你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_,_?” 三、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6分)6. (6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矿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婉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1)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 _驱遣怅然(2)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4分)7. (4分)一本好书,是由见字如面原班幕后团队制作的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用舞台表演的形式介绍书的内容,既新颖别致,又能激发观众阅读原著的兴趣。如果节目组还要拍摄一本好书第二季,并向大众征集好书书目,你会向节目组推荐以下哪一本书?请写下你的推荐语。(字数120字左右) A围城 B格列佛游记 C简爱 D世说新语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8. (11分)面具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艺术。你受邀参加“面具文化”博览会,在入口处你收到一张活动单。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1)最适合中国面具馆书签的一句宣传语是( ) A . 走进博览会,聆听大千世界的声音B . 走近面具,一起了解世界文化遗产C . 汉字带领我们走向神秘的面具世界D . 面具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文化使者(2)在中国面具馆,一位外国友人对一幅你熟悉的花脸(关羽)面具很感兴趣,你想给他作些介绍,以下最符合情境的说话顺序是( ) 互留地址介绍课文花脸介绍面具知识与对方打招呼讲述桃园结义的故事A . B . C . D . (3)在欧洲面具馆“假面舞会”面具展的留言板上,你看到了一句有意思的话“希望假面仅仅出现在舞会上”,触发了你对假面与生活的思考,你也准备写一句有意义的话。(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 .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空,“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B . “欲济”句中“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 .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D . 最后两句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2) 品味“蒸”和“撼”的妙处。 (3)“坐观垂钓者,徒有羨鱼情”隐喻_言外之意是_。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10. (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沿溯阻绝(_)属引凄异(_)(2)选出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 . 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B . 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C . 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D . 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3)翻译下列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茂,良多趣味。(4)“清荣峻茂”是对_、_、_、_四个对象的描写。 (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 .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C .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D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11.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李拯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凝聚力的强大磁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道德拷问,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今天,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富裕起来之后的价值追问,更加峻切地摆在国人面前;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出国旅游,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一个大国的文明?汽车时代,能否遵守规则,让社会多一份法治意识?网络普及,能否尊重隐私,向他人释放出诚信和友爱?若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升华自我,那一个国家何尝不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文首尾照应,中间部分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充分论证了精神道统能“使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的中心论点。B . 第段中“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拥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C . 第段,从反面的角度,指出了如果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价值底线被弃守,必然导致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D . 作者善于运用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说理,说理充分,通俗易懂,特别是引用名人名言,既让读者信服,又增添了文采。(2)下面不能证明第段中“精神的星光能照耀人们走得更高更远”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 . 近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行善时,和受灾群众一起手举200元捐款合影,这高调行善,甚至“暴力慈善”的行为显得格外的耀眼,甚至显得另类。B . 苏州公交上一男子吃瓜子乱丢,旁边的西装男进行劝告,争执中西装男捏了小伙的脖子,瓜子男情绪激动,语言轰炸连续七分钟并扯衣服不让西装男下车,公交司机和乘客劝架无果,最终西装男忍无可忍暴打瓜子男。C . 12月19日,沈阳大爷王福顺在人行道上被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撞倒。男子停车询问大爷是否需要就医,大爷称“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走吧”,然后一瘸一拐离开了现场。D . 四川成都49路公交午上,一名63岁老人为抢座位,坐到一穿短裙的青年女子的腿上,并在该女子让座后因言语不和扇其耳光。(3)文中的“庙宇”和“恶性肿瘤”各喻指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2. (2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