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悼文范文古代悼文范文 古代悼文范文悼亡诗 是悼文的一种 是古代文人用以祭奠妻子或 心仪女人 以及表达对逝者的哀悼 抚思的一种诗词体裁 悼亡诗最早出现在 诗经 里 到了六朝时期 悼亡诗已经成为一 种专门的诗体呈现在诗坛上 之后 诗人们创作了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千古名篇 潘安开悼亡诗之先河潘安潘安本名潘岳 公元247 公元300 字安仁 荥阳中牟人 曾任河阳令 是西晋著名文学家 民间对潘安最熟悉的是作为中国第一美男的身份 据 晋书 记载 潘岳妙有姿容 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 妇人遇者 莫不连手共萦之 也就是说他长得美 女人们扯手围住他 不让他走 历史上以 貌若潘安 来称赞潘安的美色 也是中国人对于一位男 子外貌的最高褒奖 自古才子皆情钟 从来名士都风流 可潘岳确是例外 他虽然貌美惊世 才华出众 家境富裕 世人翘首企望 女缘遍地 却不曾三妻四妾 也不曾有过 家中红旗不倒 外面彩旗飘飘 的 外遇 他忠贞不二 一生只娶了杨圆姬一人 潘岳之妻是晋代大书法家 戴候杨肇之女杨圆姬 她是一个美丽多 情 琴棋书画 诗词歌赋 样样精通的才貌双全的女子 潘岳与妻子杨氏12岁订婚 晋武帝秦始9年 公元274 两人完婚 那时他27岁 两人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 琴瑟和鸣 比翼齐飞 相爱终身 潘岳52岁时 杨圆姬逝世 他为她写下三首悼亡诗一荏苒冬春树 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 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 淹留亦何益 黾俛恭朝命 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 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 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 遗挂犹在壁 怅怳如或存 周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 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 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 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 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 庄缶犹可击 二皎皎窗中月 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 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生 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 谁与同寒霜 岁寒无与同 朗月何朦胧 辗转盻枕席 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 空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 彷佛睹尔容 抚衿长叹息 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 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 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 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 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 长戚自令鄙 三曜灵运天机 四节代天逝 凄凄朝露凝 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 遗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 谁知己卒岁 改服从朝政 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 朔望临尔寄 尔祭讵几时 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 千载不复引 亹亹期月周 戚戚弥相愍 悲怀感物来 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 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 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 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 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 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 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 路极悲有馀 逝者长巳矣 生者徒伤悲 潘岳的三首悼亡诗情谊真挚 缠绵无尽 表达了自己的悲哀和痛苦 而且潘岳在杨氏逝世后 并未再娶 彰显了对杨氏的忠一和深情 更成为千古佳话 历史上有 潘杨之好 的评价 潘岳的悼亡诗激情 哀怨 深切 可谓为悼亡诗体奠定了基础 擎 举了悼亡诗这面大旗 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苏轼悼亡词千古第一苏轼苏轼 1037 1101 北宋文学家 诗人 词人 字子瞻 号东坡 四川眉州人 苏轼在文学上是唐宋 八大家 之一 书法是宋 四家 之一 苏轼虽然在仕途上不得志 几起几落 但是他一生娶过两妻一妾 可以说是红尘作伴 活得潇潇洒洒 幸福美满 他为她们各写了一首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这是苏轼为结发妻子王弗病逝十年后写的悼亡词 江城子 记梦 他结合自己的仕路蹉跎 以真挚深沉的悼念之情 怀恋自己的发妻 王弗 诗的小序明确了说是记梦 但这完全是朝思暮想的结果 虽然夫妻永诀阴阳十载 但 不思量 也 自难忘 可见这怀恋是自然而然的 这首悼亡词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 王弗是四川眉州青神县进士王方的女儿 年轻貌美 知书达礼 性 情温和 庆历六年 1054年 19岁的苏轼娶16岁的王弗为妻 王弗与苏轼共同生活了十一年 死时年仅27岁 王弗去世后 苏轼悲痛万分 他按照父亲苏洵的安排 将妻子安葬 在母亲坟茔的旁边 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上种植了30000株松树 以寄托他的哀思 王弗去世后第四年 他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 她比苏轼小十一 岁 王闰之生性随和 性情温顺 百事皆遵依丈夫 王闰之陪伴着苏轼度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 历经乌合诗案 黄州贬谪 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 与他同甘共苦 使苏轼十分感佩 苏轼与王闰之的婚姻 是在王弗病危之际作出的安排 将闰之嫁到 苏家接替堂姐做继室 这样做目的很简单惟有闰之作为继室 王弗所留下的幼儿苏迈才会 得到精心呵护 果然 闰之对姐姐的儿子和自己后来所生的苏迨 苏过 三子如 一 视同己出 中年丧妻的苏轼又有了和谐 美满 幸福的家庭 元祐八年 王闰之病逝于汴京 苏轼为王闰之写了一首 祭亡妻同安郡君文 的悼亡词维元佑八年 岁次癸酉 八月丙午朔 初二日丁未 具位苏轼 谨以家馔酒果 致奠于亡妻同安郡君王氏二十七娘之灵 呜呼 昔通义君 没不待年 嗣为兄弟 莫如君贤 妇职既修 母仪甚敦 三子如一 爱出于天 从我南行 菽水欣然 汤沐两郡 喜不见颜 我曰归哉 行返丘园 曾不少须 弃我而先 孰迎我门 孰馈我田 已矣奈何 泪尽目干 旅殡国门 我实少恩 惟有同穴 尚蹈此言 呜呼哀哉 苏轼去世后 其弟苏辙按照兄长的意思 将其与王闰之 合葬 实现了祭文中 惟有同穴 的愿望 这段经历成为千古传颂的爱情佳话 苏轼纳的妾是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的丫环 1074年九月 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 一日 他和妻子王闰之参加了一个宴会时 认识了王朝云 轻盈曼舞的王朝云仅12岁 是杭州钱塘人 字子霞 因家境贫寒 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 成为一位歌女 以卖唱为生 王闰之见她聪明伶俐 心灵手巧 便买回家给自己当了丫环 朝云来到苏家后 苏轼和夫人开始教她读书识字 待她如亲人一般 使她甚为感激 从此心里敬佩苏轼这位大文豪 朝云的聪颖 活泼 漂亮惹人喜爱 苏轼赞誉朝云品貌堪比梅花 轻款堪比破晓碧天中的轻云 王朝云成人后 苏夫人将她收为丈夫的小妾 此时的苏轼巳经40岁了 王朝云比她小26岁 元丰六年 1083 王朝云为苏轼生下了一子 产后身体虚弱 被瘟疫夺去 了生命 年仅34岁 王朝云死后 苏轼遵其遗愿 把她安葬在惠州西丰湖边的一座小山 丘上 墓上筑六合亭 亭柱上刻有 不合时宜 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 每逢暮雨倍思卿 的楹联 并专门为朝云题写了墓志铭 称她 敏而好义 忠敬如一 后来苏轼还为王朝云写过一首 西江月 的悼亡词玉骨那愁瘴雾 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 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表达了他对王朝云无限追恋的心情 朱熹生不同时死同穴朱熹朱熹 1130 1200 宋建炎四年庚戌九月十五日诞生于福建尤溪县的郑氏草堂 即 南溪书院 南宋思想家 哲学家 诗人 理学家 理学集 大成者 尊称 朱子 宋孝宗淳熙三年 1176 11月13日 朱熹时值47岁时 其妻刘清四不幸病逝 朱熹一向对自己的妻子十分敬重 其主要原因是其妻的父亲刘勉之既是他的养父 又是泰山 更是恩 师 朱熹14岁时 其父刘松临终托孤 嘱咐朱熹 从勉之学 刘勉之看到朱熹天资聪颖 十分笃学 便对朱熹 爱之如子 而以 女妻之 中年丧妻 给朱熹精神上很大打击 为使 生不同时死同穴 朱熹亲自将妻子刘氏的棺棂送到黄坑大 林谷下葬 宋庆元六年 1200 三月初九 这位病入膏肓的理学家 诗人在阴冷的春雨中 溘然长逝 享年71岁 朱熹在他临终前还抱着病体 咬紧牙关 握笔为亡妻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心态和自律的课件
- 高中化学氯气课件
- 高中光的色散课件
- 高三最后一课课件
- 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与竞业禁止合同范本
- 跨境电商融资合同续签与物流仓储服务协议
- 带有户外景观设计权的二手房买卖合同
- 公寓楼日常保洁托管合同
-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2笔记 知识梳理清单
- 如何引导初高中生正确看待追星文化
- 乡镇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航空业面试者必看航空公司招聘笔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诗歌朗诵稿: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 2025秋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三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信息安全应急演练记录
- 社区医院创建汇报课件
- 适老化家装设计
- 轴对称及其性质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第一 单元 富强与创新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2025-2026学年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