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导学案.doc_第1页
《爱莲说》导学案.doc_第2页
《爱莲说》导学案.doc_第3页
《爱莲说》导学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 爱莲说【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过程】一、导入1、图片展示: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吟出你知道的写莲花的诗句:2、交流引读: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3、题解: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二、课前练习1、 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蕃( ) 淤泥( ) 濯清涟( ) 亵玩( ) 鲜有闻( )2、 加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 (2)香远益清 益: (3)亭亭净植 植: (4)陶后鲜有闻 鲜: (5)濯清涟而不妖 濯: 妖: (6)宜乎众矣 宜:(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 亵:(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9)出淤泥而不染 染;3、重点语句翻译 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6、谁爱菊花?为什么写他爱菊花?7、谁爱牡丹?为什么写世人爱牡丹?8、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9、借花喻人,归纳主题。(1)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四、课后作业1、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2、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是:(2)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4)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22 爱莲说(答案)【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过程】一、导入1、图片展示: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交流引读: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3、题解: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二、课前练习1、 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蕃 淤泥 濯清涟 亵玩 鲜有闻2、 加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多。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妖媚。 (6)宜乎众矣 宜:应当(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9)出淤泥而不染 染;沾染(污秽)3、重点语句翻译 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6、谁爱菊花?为什么写他爱菊花?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7、谁爱牡丹?为什么写世人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正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8、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课文中的两“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9、借花喻人,归纳主题。(1)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四、课后作业1、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