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 学案导学(说明:四号字)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理解文章内容,熟读并背诵全文。3、掌握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认识古代仁人不慕名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先学后教 1、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2、 题解: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3、读一读:诵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敦( ) 颐( ) 蕃( ) 淤泥( ) 濯( )清涟( )蔓( )亵玩( )陶后鲜有闻( ) 噫( )学生情感朗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4、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蕃( ) 濯( ) 谓( ) 隐逸( ) 君子( )噫( ) 鲜( ) 宜乎( ) 者也( )5、口述课文大意,注意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组合作1、“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品读精典语句(1)作者写莲,为何从“水陆草木之花”写起? (2)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从中可以看出两人处事态度有何不同? (3)试分析“菊之爱“有哪两层含义?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作者对这三种花是怎样的态度? 3、.请归纳莲的品质,指出莲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当堂达标(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出淤泥而不染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陶后鲜有闻 (2)翻译下面的句子。莲,花之君子者也(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假期校园消防安全演讲稿(3篇)
- 中国校园消防安全培训(3篇)
- 校园消防安全动态图标(3篇)
- 接待参观流程
- 网络基础知识培训教材课件
- 台球俱乐部合作协议制度
- 戴鹏25年课件教学课件
- 2022年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期末考试常考易错题最后一次模拟(三)苏教版(含答案)
- 校园消防安全绘画文案(3篇)
-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2025)发展对象考试题(附答案)
- 驿站快递合同协议书
- 《新型主动脉夹层护理策略》课件
- 石油合作协议合同协议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试卷(附参考答案)
- T∕CACM 1099-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隔药灸干预原发性痛经
- 《箱式快装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规程》
- 固态电池成本控制-全面剖析
- 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
- 船舶锚泊与系泊系统
- 医院感染的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