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层是扬灰层”没根据_第1页
“9—11层是扬灰层”没根据_第2页
“9—11层是扬灰层”没根据_第3页
“9—11层是扬灰层”没根据_第4页
“9—11层是扬灰层”没根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层建筑的9 11楼是扬灰层 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 这里的污染物密度最 高 这则关于楼房扬灰层的说法流传甚广 引起一些人的担忧 扬灰层存在吗 空气 中的颗粒物会在9 11层的高度聚集形成污染区吗 人民日报 求证 栏目记者调查采访发 现 所谓 9 11楼是扬灰层 的说法不科学 疑问一 9 11层污染最重 回应 PM10 PM2 5在各楼层的浓度相差不大 在宁夏银川市森林公园附近的某楼盘售楼部 销售员刘丽娟说 9 11层是扬灰层 的说法她听过 也有客户在买房咨询时问到 但是感觉对销售没什么影响 在四川成都三环外一新盘 杨小刚带着全家来挑房 当被问及会不会选9 11层时 他 一口回绝 不会选 据说那几层是扬灰层 污染最严重 广州市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表示 楼房9 11层是扬灰层 这个说法 起源于2003年一 篇 售楼小姐真情自白 的网文 这篇网文以 揭秘 的口吻说 不要以为高层中的9 11楼不错 这些楼层正好是扬灰层 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 文中的观点并未得到科 学证实 但这个说法流传开来 使人真假莫辨 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罗彬告诉记者 所谓的扬灰主要就是颗粒物 根据粒径的 不同 分为三种 一种是粒径 100微米的颗粒 一种是 PM10 粒径 10微米 一种是 PM2 5 粒径 2 5微米 这三种颗粒物在环境中的来源 污染构成以及存在时间和高度都 不一样 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陈世功介绍 PM2 5的形成机理是 尘 二氧化硫 氮氧化 物等物质在空气中遇到水汽 形成了酸性的凝结核 从气象角度及凝结核形成机理来说 所谓9 11层的扬灰层并不存在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马德刚教授表示 在环境科学研究领域 并没有 扬灰层的说法 也不能笼统认为建筑物的9 11层污染最严重 大气运动是在三维空间内 进行的 不仅有垂直运动 也有水平运动 以高层建筑为例 不考虑风影响的条件下 阴 阳面因太阳辐射产生的对流就不同 因此很难以楼层来区分污染物分布 广州市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介绍说 包括 PM2 5在内的粉尘浓度与楼房高度无关 而 与楼房所在区域的 微气候 有关 从地上几米到几十米 近地面的空气质量和颗粒物分 布比较平稳 PM2 5浓度差别并不大 9 11层是扬灰层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疑问二 灰尘分布有无规律 回应 受地理 气象和产业结构影响较大 低楼层的大颗粒灰尘浓度稍高 陈世功认为 灰尘在城市的分布与污染物排放源 气象条件 地表粗糙度 地面建筑 布局等情况有关系 建设工地周围 公路上方和两侧 地表裸露地区的灰尘分布较大 银川市环境监测站站长张欣荣认为 灰尘停留状况还和城市高架源 低架源的多少和 分布有关 大型工业企业 热电等属于高架源 高架源在高空的排放辐射半径 风向 建 筑密度 都是决定因素 马德刚介绍说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 包括 PM10和 PM2 5 统 称气溶胶 它是引起雾霾的首要污染物 气溶胶的浓度受地理 气象和地域产业结构影响 较大 气溶胶分布跟污染源有关 比如工业排放通过烟囱排向高空 可能高层污染严重些 地面扬尘沉降作用明显 可能底层感受明显 此外一次污染物还容易生成二次污染物 至于较大颗粒灰尘的分布情况 陈世功认为 受地表人为活动及颗粒物重力原因向下 沉积等因素影响 导致楼房最低的几层空气最 脏 根据其1992年做过的颗粒物垂直分布 测试 大颗粒灰尘越接近地面分布越多 越往上分布越少 当时做的是100微米以下灰尘 颗粒的测试 是较大的灰尘颗粒 分别做了2层 4层 8层 10层这4个点 结果表明 灰 尘颗粒越大 重量越大产生沉积现象越明显 随着高度的增加则灰尘颗粒浓度越来越低 疑问三 PM2 5分布有多广 回应 在大气混合层内均匀分布 不同城市混合层高度不同 近来经常出现的雾霾天气 让人们对 PM2 5尤为关注 PM2 5到底分布在空气中的哪个 范围 对于 PM2 5的边界 陈世功表示 PM2 5等颗粒物主要分布在大气混合层内 据介绍 混合层主要是日出后地表受热 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降 对流逐渐加强 造成各种性质 近乎均匀的混合 在混合层内的污染物 因对流混合作用 很容易使大气污染物均匀分布 在混合层内 因此 混合层高度是空气污染预报的重要指标之一 混合层高度愈高 污染 物被稀释空间变大 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污染物浓度愈小 反之 混合层高度愈低 则污 染物浓度愈大 受污染的程度要大 PM2 5的均匀分布是在特定区域内 北京地区的 PM2 5浓度一般情况下要高于银川的 是因为两地的污染物排放量不在一个等级上 陈世功补充说 罗彬提醒 当逆温效应产生的时候 逆温 在某一高度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越来越高 污染物有输送而不易扩散 导致颗粒物在某一高度范围内浓度比较高 但逆温层的高度是 随着大气条件不断变化的 PM2 5等颗粒物也随之扩散分布 逆温层顶可能接近地面 也可 能达到1000多米 不过在其层级范围内 PM2 5浓度不会有大的差异 广州市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