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及使用说明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及使用说明 1 1 引言引言 1 11 1 本标准规定 2 200mm 母材厚度钢熔化焊对接接头 以下称为焊缝 的 x 射线和 射线照相方法以及焊缝的质量分级 1 21 2 照相质量等级 照相范围和焊缝的质量等级 应按产品技术条件和有关的规定 也可以由设计 制造和使用单位根据产品的具体使用情况决定 2 2 人员的要求人员的要求 2 12 1 从事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 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 格证书 2 22 2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1 0 并要求距离 400mm 能读 出高为 0 5mm 间隔为 0 5mm 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3 3 射线照相质量分级射线照相质量分级 按所需要达到的底片影象质量 射线照相方法为 A 级 普通级 AB 级 较高级 和 B 级 高级 选用 B 级时 焊缝余高应磨平 4 4 表面状态表面状态 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 包括余高高度 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 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 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5 5 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 5 15 1 管电压 400kV 以下的 x 射线透照焊缝时 不同透照厚度 TA所允许的最高管电压 工作范围 见图 1 5 25 2 射线和高能 x 射线 射线和 1MeV 以上的 x 射线透照母材厚度的范围见表 1 表表 1 1 射线和射线和 1MeV1MeV 以上以上 x x 射线透照厚度范围射线透照厚度范围 mmmm 母材厚度 T 射线源 A 级AB 级B 级 x 射线 1 2MeV30 20040 17550 150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x 射线 2MeV 40 50 50 I 192 20 10030 9540 90 Co60 40 20050 17560 150 注 采用内透法 中心法或偏心法 时 母材厚度可为表 1 下限值的 1 2 6 6 工业射线胶片和增感屏工业射线胶片和增感屏 6 16 1 胶片 胶片按银盐颗粒度由小到大的顺序 分为 J1 J2 J3三种 见表 2 可按象质级 别由高而低的顺序选用 表表 2 2胶片的类型胶片的类型 胶片类型感光度反差粒度 J1 低高细 J2 中中中 J3 高低粗 6 26 2 增感屏 射线照相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 金属增感屏的选用见表 3 在个别情况 下 可使用萤光增感屏 但只限于 A 级 图 1 透照厚度和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6 36 3 胶片和增感屏的接触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相互紧贴 7 7 线型象设计线型象设计 象质计是用来检查透照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的 衡量该质量的数值是象质指数 它等于底片上能识别出的最细钢丝的线编号 7 17 1 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 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 GB5618 85 线型象设计 的规定 表表 3 3增感屏的选用增感屏的选用 mmmm 射线种类增感屏材料前屏厚度后屏厚度 120kv 120 250kV0 025 0 125 250 400kv0 05 0 16 0 10 1 3MeV 铅 1 00 1 601 00 1 60 3 8MeV铜 铅1 00 1 601 00 1 60 8 35MeV钽 钨 铅1 00 1 60 I 192 铅0 05 0 16 0 16 Co60 铜 钢 铅0 00 2 000 25 1 00 注 钽屏或钨屏增感屏所获得的探伤灵敏度比铅屏高 使用铜屏或钢屏获得最佳探伤灵敏度 但比使用铅屏所需曝光时间长 7 27 2 象质计的选用 按照透明厚度和象质级别所需要达到的象质指数 选用 GB5618 85 规定的 R10 系 列的象质计 见表 4 透照厚度的确定见附录 A 双壁单影的透照厚度应为单壁母材厚度加一个余高 7 37 3 象质计的放置 线性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 被检区长度的 1 4 部位 钢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 细钢丝置于外侧 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 置象质计时 也可放在胶片一侧的表面上 但应通过对比试验 使实际象质指数值达 到规定的要求 7 3 17 3 1 采用射线源置于圆心位置的周向曝光技术时 象质计应放在内壁 每隔 90 放一个 7 3 27 3 2 对比试验的作法 截取一个与被检工件完全相同的短试块 在被检部位的内 外表面端部各放一个象质计 采用与工件相同的透照条体进行透明 观察所得到的底 片以确定相应的象质指数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7 3 37 3 3 象质计放在胶片一侧工件表面上时 象质计应附加 F 标记 以示区别 8 8 透照方法透照方法 按射线源 工件和胶片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透照方式为纵缝透照法 环缝外透 法 环缝内透法 双壁单影法和双壁双影法五种见图 2 表表 4 4象质计的选用象质计的选用 mmmm 透照厚度 TA 要求达到的 象质指数 线 直 径 A 级AB 级B 级 160 100 6 150 125 6 6 8 140 160 6 6 8 8 10 130 200 6 8 8 12 10 16 120 250 8 10 12 16 16 25 110 320 10 16 8 20 25 32 100 400 16 25 20 25 32 40 90 500 25 32 25 32 40 50 80 630 32 40 32 50 50 80 70 800 40 60 50 80 80 150 61 000 60 80 80 120 50 200 51 250 80 150 120 150 41 600 150 170 150 200 32 000 170 180 22 500 180 190 13 200 190 200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6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7欢迎下载 9 9 几何条件几何条件 9 19 1 射线源至工件表面距离 L1 L1 d 与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 L2的关系如图 3 所示 L1的诺模图见图 5 和图 6 d 为射线源有效焦点尺寸 可按附录 B 求出 图 2 透明方式示意图 精品文档 8欢迎下载 9 29 2 一次透照长度是指采用分段曝光时 每次曝光所检验的焊缝长度 并应符合 14 1 条和 14 2 条的规定 9 39 3 焊缝的透照厚度比为 K 见图 4 环缝的 A 级和 AB 级 K 值一般不大于 1 1 B 级 K 值一 般不大于 1 06 纵缝的 A 级和 AB 级 K 值不大 于 1 03 B 级 K 值一般不大于 1 01 式中 T 母材厚度 mm T 射线束斜向透照最大厚度 mm 9 49 4 射线束应指向被检部位的中心 并在该 点与被检区平面或曲面的切面垂直 但需要时 也可从有利于发现缺陷的其它方向进行透照 如采用双壁透照法时 一般应使射线偏离焊缝轴线所在的平面进行倾斜透照 以免两 侧焊缝影象重叠 图 4 焊缝透照厚度比示意图 T T K 图 3 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 L2与最小 L2 d 值的关系图 精品文档 9欢迎下载 1010 无用射线和散射线的屏蔽无用射线和散射线的屏蔽 10 110 1 为减少散射线的影响 应采用适当的屏蔽方法限制受检部位的照射面积 10 210 2 为检查背散射 应在暗盒背面贴附一个 B 的铅字标记 B 的高度为 13mm 厚 度为 1 6mm 若在较黑背景上出现 B 的较淡影象 说明背散线线防护不够 应予 重照 如在较淡背景上出现 B 的较黑影象则不作为底片判废的依据 1111 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 11 111 1 定位标记 表示焊缝透照部位的铅质定位标记包括中心标记 和搭接标记 当抽查时 称为有效区段标记 11 211 2 识别标记 被检的每段焊缝附近均应贴有下列铅质识别标记 工件编号 焊缝编号和部位编 号 返修透照部位还应有返修标记 R1 R2 其脚注 1 2 指返修次数 11 311 3 标记位置 上述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均需在底片适当位置显示 并离焊缝边缘至少 5mm 搭 接标记的安放位置见附录 C 图 5 确定焦点至工件距离的诺模图 精品文档 10欢迎下载 工件表面应在作出永久性标记以作为对每张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 工件不适合打 印标记时 应采用详细的透照部位草图和其它的有效方法标注 图 6 确定焦点至工件距离的诺模图 1212 曝光曲线曝光曲线 应根据设备 胶片和增感屏按具体条件制做或选用合适的曝光曲线 并以此选择 曝光规范 为达到规定的底片黑度 曝光量推荐选用不低于 15mA min 以防止用短焦距和高 管电压所引起的不良影响 1313 胶片处理胶片处理 胶片的处理应按胶片说明书或公认的有效方法处理 处理溶液应保持在良好的状 况中 应注意温度 时间和抖动对冲洗效果的影响 自动冲洗时 还应精确控制传送 速度及药液的补充 1414 底片质量底片质量 14 114 1 黑度 选择的曝光条件应使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的黑度均满足表 5 的要求 精品文档 11欢迎下载 表表 5 5底片的黑度范围底片的黑度范围 射线种类底 片 黑 度 D灰雾度 D0 A 级 AB 级 1 2 3 5 X 射线 B 级 1 5 3 5 射线 1 8 3 5 0 3 注 表中 D 值包括了 Do 值 14 214 2 象质指数 底片上必须显示的最小钢丝直径与相应的象质指数见表 4 14 314 3 影象识别要求 底片上的象质计影象位置正确 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齐全 且不掩盖被检焊缝影 象 在焊缝影象上 如能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 10mm 的象质计钢丝影象 就认为是 可识别的 14 414 4 不允许的假象 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应有因胶片处理不当引起的缺陷或其它防碍底片评定的缺 陷 1515 底片的观察底片的观察 15 115 1 评片环境 评片应在专用评片室内进行 评片室内的光线应暗淡 但不要全暗 室内照明用 光不得在底片表面产生反射 15 215 2 观片灯 观片灯应有观察底片最大黑度为 3 5 最大亮度 且观察的漫射光亮度可调 对不 需要观察或透光量过强的部分应采用适当的遮光板以屏蔽强光 经照明后的底片亮度 应不小于 30cd m2 为能观察最大黑度为 3 5 的底片 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不小于 100000cd m2 1616 焊缝质量分级焊缝质量分级 16 116 1 根据缺陷的性质和数量 焊缝质量分为四级 16 1 116 1 1 级焊缝内应无有裂纹 未熔合 未焊透和条状夹渣 16 1 216 1 2 级焊缝内应无裂纹 未熔合和未焊透 16 1 316 1 3 级焊缝内应无裂纹 未熔合以及双面焊和加垫板的单面焊中的未焊透 不 加垫板的单面焊中的未焊透允许长度按表 10 条状夹渣 长度的 级评定 精品文档 12欢迎下载 16 1 416 1 4 焊缝缺陷超过 级者为 级 16 216 2 圆形缺陷的分级 16 2 116 2 1 长宽比小于或等于 3 的缺陷定义为圆形缺陷 它们可以是圆形 椭圆形 锥 形或带有尾巴 在测定尺寸时应包括尾部 等不规则的形状 包括气孔 夹渣和夹钨 16 2 216 2 2 圆形缺陷用评定区进行评定 评定区域的大小见表 6 评定区应选在缺陷最 严重的部位 表表 6 6缺陷评定区缺陷评定区 mmmm 母材厚度 T 25 25 100 100 评定区尺寸 10 1010 2010 30 16 2 316 2 3 评定圆形缺陷时应将缺陷尺寸按表 7 换算成缺陷点数 见表 7 表表 7 7缺陷点数换算表缺陷点数换算表 mmmm 缺陷长径 mm 1 1 2 2 3 3 4 4 6 6 8 8 点 数 1236101525 16 2 416 2 4 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见表 8 表表 8 8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 mmmm 母材厚度 T缺陷长度 25 0 5 25 50 0 7 50 1 4 T 16 2 516 2 5 当缺陷与评定区边界线相接时 应把它划为该评定区内计算点数 16 2 616 2 6 当评定区附近缺陷较小 且认为只用该评定区大小划分级别不适当时 经供 需双方协商 可将评定区沿焊缝方向扩大到 3 倍 求出缺陷总数 用此值的 1 3 进行 评定 可扩大评定区的处理办法见附录 D 16 2 716 2 7 圆形缺陷的分级见表 9 表表 9 9圆形缺陷的分级圆形缺陷的分级 10 1010 2010 30 母材厚度 mm 评定区 mm 质量等级 精品文档 13欢迎下载 10 10 15 15 25 25 50 50 100 100 123456 369121518 61218243036 缺陷点数大于 级者 注 表中的数字是允许缺陷点数的上限 16 2 816 2 8 圆形缺陷长径大于 1 2T 时 评为 级 16 2 916 2 9 级焊缝和母材厚度等于或小于 5mm 的 级焊缝内不计点数的圆形缺陷 在 评定区内不得多于 10 个 16 316 3 条状夹渣的分级 16 3 116 3 1 长宽比大于 3 的夹渣定义为条状夹渣 16 3 216 3 2 条状夹渣的分级见表 10 表表 1010条状夹渣的分级条状夹渣的分级 mmmm 质量等级单个条状夹渣长度条状夹渣总长 T 12 4 12 T 60 T 3 T 60 20 在任意直线上 相邻两夹渣间距均不超过 6L 的任何一组 夹渣 其累计长度 12T 焊缝长度内不超过 T T 9 6 9 T 45 2 3T T 45 30 在任意直线上 相邻两夹渣间距均不超过 3L 的任何一组 夹渣 其累计长度在 6T 焊缝长度内 不超过 T 大于 级者 注 1 表中 L 为该组夹渣中最长者的长度 2 长宽比大于 3 的长气孔的评级与条状夹渣相同 3 当被检焊缝长度小于 12T 级 或 6T 级 时 可按比例折算 当折算的条状夹渣总长小于 单个条状夹渣长度时 经单个条状夹渣长度为允许值 16 416 4 综合评级 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 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状夹渣或未焊透时应各自评级 将 级别之和减 1 作为最终级别 精品文档 14欢迎下载 1717 钢管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方法和焊缝质量分级的补充规定见附录钢管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方法和焊缝质量分级的补充规定见附录 E E 1818 射线照相检验报告及底片的存档射线照相检验报告及底片的存档 18 118 1 射线照相检验后 应对检验结果及有关事荐进行详细记录并写出检验报告 其 主要内容应包括 产品名称 检验部位 检验方法 透照规范 缺陷名称 评片等级 返修情况和透照日期等 18 218 2 底片及经有关人员签字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必须妥善保存 5 年以上 以备随 时查核 1919 射线照相的防护射线照相的防护 射线照相的防护应符合 BG4792 84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的有关规定 附录附录 A A 熔化焊对接接头透照厚度熔化焊对接接头透照厚度 补充件 透照厚度应按图 A 所示部位实测值确定 如实测有困难时 可按表 A 确定 表表 A A对接接头的透照厚度对接接头的透照厚度 mmmm 母材厚度焊缝余高透照厚度 TA TT T 单面 T 2 T 双面 T 4 T 单面 附垫板 T 2 T1 图 A 和表 A 中 T T1 T2 母材厚度 Tb 垫板厚度 精品文档 15欢迎下载 母材厚度均为公称厚度 对接接头中母材厚度不同时 取薄的厚度作为母材厚度 附录附录 B B 有效焦点尺寸的计算有效焦点尺寸的计算 补充件 焦点的光学尺寸与下列任一理想焦点尺寸相似 在计算焦点至工件距离时 按下 列公式计算有效焦点尺寸 d 单位为 mm 图 A 透照厚度示意图 图 B 计算焦点尺寸示意图 精品文档 16欢迎下载 方形焦点 长方形焦点和椭圆形焦点 圆形焦点 附录附录 C C 搭接标记的安放位置搭接标记的安放位置 补充件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搭接标记的安放位置如下 1 ad 2 2 ba d 3 d 图 C3 凸面朝向射线源的曲面部片 图 C4 射线源到胶片距离大于曲率半径的 曲面部件 精品文档 17欢迎下载 附录附录 D D 可扩大评定区的处理办法可扩大评定区的处理办法 补充件 D1D1 当评定区内缺陷点数超过规定的级别 且不超过图 D 中规定的上限值 附近 的缺陷点数又较少时 可将评定区沿焊缝方向扩大到 3 倍 求出缺陷的总点数 取其 1 3 进行评定 D2D2 当缺陷点数超过图 D 中的上限值时 则不能用此方法进行评定 图 C5 射线源在曲率中心的曲面部件 图 D 可扩大评定区的缺陷点数上限值 精品文档 18欢迎下载 附录附录 E E 钢管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钢管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 补充件 E1E1 外径大于 89mm 的管子对接焊缝可采用双壁单影分段透照 管子焊缝质量的 评级与本标准正文相同 E2E2 外径小于等于 89mm 的管子对接焊缝按照下列规定 进行 E2 1E2 1 采用双壁双投影法 射线束的方向应满足上下焊 缝的影象在底片上呈椭圆形显示 其间距以 3 10mm 为宜 最大间距不得超过 15mm E2 2E2 2 只有当上下两焊缝椭圆显示有困难时才可做垂直 透照 垂直透照可以适当提高管电压 E2 3E2 3 线型象质计 E2 3 1E2 3 1 象质计选用 除了正文第 7 章规定的象质计之外 也可采用下面规定 的专用象质计 专用象质计由 5 根直径相同的钢丝和铅字符号组成 制 作要求按 GB5618 85 的规定 其型式 代号 即线编号 见表 E 对于不同管子的透照厚度应该选用的象质计线编号见表 E1 表表 E1E1小口径钢管象质计的选用小口径钢管象质计的选用 mmmm 尺 寸管 子 透 照 厚 度 要求达到的 象指质数 线直径 ab 倾斜透照垂直透照 90 5011 6 15 010 6 14 0 100 407 1 11 56 1 10 5 110 324 1 7 03 1 6 0 120 253 1 4 02 1 3 0 130 292 1 3 0 2 0 140 16 503 5 2 0 E2 3 2E2 3 2 象质计的放置 当选用专用象质计时 金属线垂直横跨焊缝表面正中 如选用 GB5618 85 象质计 则将表 E1 规定应显示的线编号对准定位中心标记处 图 E 小口径钢管 专用象质计 精品文档 19欢迎下载 如数个管子接头在一张底片上同时显示时 应至少放置一个象质计 如果只用一 个 则必须放在最边缘的那根管子上 E2 3 3E2 3 3 象质计影象的观察 当选用专用象质计时 底片上应至少观察到 1 根以上的钢丝影象 E2 4E2 4 对允许存在内凹坑和单面未焊透的管子 应在焊缝边上放置槽形测深计或 采用其它有效方法 判断缺陷的深度 E2 5E2 5 为保证上下焊缝影象清晰 焦距不得低于 600mm E2 6E2 6 底片上每个管接头应有代号和定位中心 E2 7E2 7 焊缝质量分级 E2 7 1E2 7 1 裂纹 未熔合 条状夹渣和圆形缺陷的分级按正文规定 E2 7 2E2 7 2 内凹坑分级见表 E2 设计焊缝系数小于等于 0 75 的根部未焊透的分级 见表 E3 E2 8E2 8 当只能采用双壁双投影一次透照方法时 可参照 SD143 85 电力建设施工 及验收技术规范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缝射线检验篇 处理 表表 E2E2内凹坑的分级内凹坑的分级 内凹坑的深度 质量等级 占壁厚的百分数 深 度 mm 长度 mm 10 1 20 2 25 3 大于 级者 不限 表表 E3E3未焊透的分级未焊透的分级 未焊透的浓度 质量分级 占壁厚的百分数 深 度 mm 长度 mm 000 15 1 5 10 周长 20 2 0 15 周长 大于 级者 附加说明 参加本标准修订工作组员 李生田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张泽丰 劳动人事部检测中心 李 衍 无锡锅炉厂 王梅屏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精品文档 20欢迎下载 孔令时 大连重机厂 井树根 金州重机厂 白恒武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刘波峰 合肥通用所 陈良善 哈尔滨锅炉厂 吴宗述 劳动人事部锅炉局 周荣贵 江南造船厂 季宝权 东方锅炉厂 姜富才 上海材料所 赵 湛 第一重机厂 钟国起 黑龙江省电力中心试验所 徐 彦 锦西化工机械厂 顾世瑶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十一所 屠汉清 上海中华造船厂 郭寿汾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倪克非 上海锅炉厂 梁悌和 航天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 精品文档 21欢迎下载 钢熔焊化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钢熔焊化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的制订情况的制订情况 本标准 GB3323 82 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对标准的个别技术指标进行了合理 调整和文字叙述的进一步完善 本标准 1987 年 7 月 13 日由国家标准局批准 并于 1988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 1 1 修订的技术路线修订的技术路线 在标准修订工作中 根据国家直接采用国际上先进工业国家标准的技术政策 工 作组逐条地分析了 ISO DIN BS JIS ASME 和 ASTM 等同类标准 在我国 JB 928 67 GB 3323 82 的原有基础上 本着提高射线探伤工艺水平 提高缺陷的发现率 适当的放宽危害性不大的气孔和夹渣的数量 从而减少因返修不当所带来的局部残余 应力和组织的恶化 保证更高的结构安全性等原则 对 GB3323 82 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 GB 3323 87 各项条款 都尽可能地取在国外同类标准的先进水平上 对个别条款 因国内设备 胶片和辅助器材的限制 作了适当的调整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射线照相质量等级上增加了 AB 级 它介于国际上通用 A 级和 B 级的中间 适合于锅炉和压力容器等产品的探伤要求 对圆形缺陷的评定仍然 采用点数法和缺陷评定区的传统习惯来评定其严重程度 标准修订过程中参考的主要国外标准见表 1 表表 1 1主要参考的国外标准主要参考的国外标准 ISO R947 1969 E 50mm 以下环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检查推荐方法 ISO R1106 1969 E 50mm 以下板材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检查推荐方法 ISO 2405 1972 E 50 至 200mm 厚钢板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检查推荐方法 ISO 2504 1973 E 焊缝射线照相和底片的观察条件 象质计推荐方案的应用 ISO R1027 1969 E 射线照相象质计 原则和分类 DIN 54111 1 金属焊缝的 X 线和 线照相技术 DIN 54109 1 无损检验方法 金属材料射线照相的影象品质术语 透度计 影象品质因数 DIN 54109 1 无损检验 精品文档 22欢迎下载 金属材料射线照相的影象品质等级划分的准则 DIN 54116 1 射线照相底片观察条件 BS 2600 2 1980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验 2 至 50mm 厚钢焊缝检验方法 BS 2600 2 1973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验 50 至 200mm 厚钢焊缝检验方法 BS 3971 1980 工业射线照相象质计的规定 包括应用指南 ASME Section V VIII 无损检验 压力容器 ISZ 3104 68 钢焊缝射线透照方法和透照底片的等级分类方法 2 2 修订后的修订后的 GBGB 3323 873323 87 与国外标准的比较与国外标准的比较 2 12 1 透照板厚范围加大了 上限值从原来的 120mm 增加到 200mm 这与 ISO 2405 BS 2600 和 DIN 54111 的上限值相同 见表 2 表表 2 2本标准的透照板厚与国外标准的比较本标准的透照板厚与国外标准的比较 标准名称厚度范围 ISO 240550 200mm BS 26002 200mm DIN 54111 1 常用 200mm 可达 300mm 以上 GB 3323 872 200mm 2 22 2 评片员的视力是评片质量的关键 本标准除要求校正视力不低于 1 0 外 还要 求在 400mm 距离上能读出高为 0 5mm 间隔为 0 5mm 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国外同类标 准的要求见表 3 表表 3 3观察距离比较观察距离比较 标准名称0 5mm 印刷符号的观察距离 BS 2600400mm ISO 2504400mm SNT TC IA 80 美 305mm 2 32 3 射线能量的选择 精品文档 23欢迎下载 2 3 12 3 1 X 射线的能量取决于管电压 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透照厚度选择管电压的数值 管电压太高会降低底片对比度和清晰度 原标准没有规定 GB 3323 87 对管电压的 上限值与透照厚度的关系作了规定 各国标准管电压上限值的比较见图 1 2 3 22 3 2 射线的能量取决于 射线源的种类 修订后标准对 线透照的最小厚度 作了规定 为避免 射线透照薄件时引起灵度下降 GB 3323 87 对不同种类 源 透照厚度下限作了规定 具体比较见表 4 表表 4 4 mmmm 最小透照厚度 标 准 1 192Co 60 ISO R 11061038 BS 2600 Par 1 21050 ASME Secv1938 A 级 2040 DIN 54111 1 B 级 4060 A 级 2040 AB 级 3050GB 3323 87 B 级 4060 图 1 各国标准对管电压上限规定的比较 精品文档 24欢迎下载 2 3 32 3 3 高能 X 射线的可以透照的有效厚度范围见表 5 表表 5 5 标 准射线能量 Me V透明有效厚度 mm 1 350 150 3 870 200BS 2600 2 8 3570 200 A 级 30 200 1 2 B 级 50 150 A 级 40 DIN 54111 1 2 B 级 60 A 级 50 200 1 2 B 级 60 150 A 级 50 ISO DIS 5579 2 B 级 60 A 级 30 200 AB 级 40 1751 2 B 级 50 150 A 级 40 AB 级 50 GB 3323 87 2 B 级 50 2 42 4 胶片的分类是选择胶片的基础 GB 3323 87 对胶片进行了分类 参考的国外标 准见表 6 表表 6 6国外胶片分类对比表国外胶片分类对比表 mmmm ISO 5579 胶片等级粒 度感光度 G 超微粒胶片极低 G 微 粒 胶 片低 G 中微粒胶片中等 G 粗 粒 胶 片极高 ASTM E 94 胶片等级技术指标 1 级超微粒高反差用于高质量射线照相 2 级微 粒高反差用于轻金属低能量照相 3 级高 速适合于 线和高能 X 射线 精品文档 25欢迎下载 4 级高 速适用于萤光增感 DIN 54111 按银盐粒度增大的次序分为 G1 G2和 G3三个等级 BS 2600 2 超微粒高 反 差 微 粒高 反 差 中 速 GB 3323 87 胶片等级感光度反差粒度 J1 低高细 J2 中中中 J3 高低粗 选择三个级别是根据国内胶片生产水平而确定的 待国内能生产超微粒胶片时 再进一步修改 2 52 5 象质计灵敏度 GB 3323 87 采用的 GB 5618 85 象质计与 ISO 2504 等效 象质计灵敏度是用象质指数表示的 对象质计灵敏度的要求随厚度变化而变化 更加合理 国内外标准灵敏度的比较见图 2 图 2 各国标准象质计灵敏度的比较 精品文档 26欢迎下载 2 62 6 射线照相时射源至工件的距离 L1 与透照厚度的关系 直接影响影像的清晰度 各国标准选取的最小 L1 的比较见表 7 及图 3 表表 7 7 标 准 名 称L1的计算公式 mm注 BS 260021 L U d L g Ug取 U1值的计算值太大 所以 取图 3 中之值 DIN 54111 3 2 21 5 7LdL A 级 3 2 21 15LdL 级 ASME 21 LUdL g Ug 0 51 0 76 1 01 1 77 JISZ 3104 21 21 LUdL LUdL g g 特级 普级 Ug 0 4 Ug 0 2 ISO 1106 21 21 LUdL LUdL gB gA 级 级 Ug 0 4 Ug 0 2 图 3 各国标准规定的最小 L1 与 L2 的关系 精品文档 27欢迎下载 GB 3323 87 3 2 2 3 2 21 3 2 21 10 15 5 7 LdL LdL LdL AB B A 级 级 级 表中 L 射源工件距离 Ug 几何不清晰度 d 射源尺寸 L2 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 U1 固有不清晰度 2 72 7 在射线照相过程中 为提高缺陷的检出率 GB 3323 87 对透照厚度比 K 作了规 定 与国外标准的比较 见表 8 表表 8 8 级别与 K 值 标准名称焊缝形式 ABC ISO 1106 钢板对接 1 1 1 06 1 1 BS 2600 环 缝 1 1 中速胶片 1 6 微粒超微粒胶片 DIN 54111 ASME V 各种焊缝底片有效长度内均达到规定的黑度和灵敏度要求 AABB 钢板对接 1 031 031 01GB 3323 87 环 缝 1 1 1 1 1 06 2 82 8 底片黑度 GB 3323 87 对底片黑度的规定 从原来的 1 2 3 0 提高到表 9 中的数值 表 中同时列出各国标准对黑度的规定 2 92 9 焊缝质量分级 在焊缝的质量分级中 对圆形缺陷的评定区域沿用了 JB 928 67 和 GB 3323 82 的形式 参照日本 JISZ 3104 68 的标准 把 GB 3323 82 中的 10 50mm2的评定区修 订成随着板厚而变化 将评定区按板厚分为三档见表 10 精品文档 28欢迎下载 表表 9 9各国标准对底片黑度的要求各国标准对底片黑度的要求 标准级别黑度灰雾度 A 级 AB 级 1 2 3 5 X 线 B 级 1 5 3 5 GB 3323 87 级 1 8 3 5 0 3 A 级 1 7 3 0 ISO 1106 B C 级 0 2 ISO 2405 各 级 0 3 BS 2600 1 2 6 7 2 0 3 0 0 2 Part l 3 4 0 3 A 级 1 7 3 0 DIN 54111 B 级 2 0 3 0 0 3 X 级 1 8 4 0 0 2 ASME 级 2 0 4 0 0 2 表表 1010缺陷评定区缺陷评定区 MmMm 母材厚度 25 25 100 100 评定尺寸 10 1010 2010 30 评定区域这样改变的结果限制了密集性缺陷和单个缺陷 放松了分散性的较小缺 陷 在圆形缺陷分级表中 把日本的 JISZ 3104 表 13 中的板厚 10 25mm 一档又细分 为 10 15 和 15 25mm 二档 其中 15 25mm 档的各级由原来的 2 6 12 点增加到 3 9 18 点 这样在薄板区的圆形缺陷相应地放宽些 2 102 10 在条状夹渣的分级中 GB 3323 82 规定的不够明确 在使用中易造成分歧 且 限定的较严 GB 332 87 参照了美国 ASME 规程 规定的条文明确 易于执行 3 3 评价评价 GB 3323 87 标准条目清晰 便于执行 在探伤工艺方面与欧洲先进国家和 ISO 的 水平相近 圆形缺陷的分级参照日本 JISZ 3104 68 的相应部分 规定的较合理 条 状夹渣分级引用美国 ASME 的部分条款 使修订后的条文更为完善 精品文档 29欢迎下载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的使用说明目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的使用说明目 GB3323 87GB3323 87 1 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适用的被检钢种包括低碳钢 低合金和不锈钢 熔化焊是指手工电弧焊 埋弧焊 气体保护焊 电渣焊和气焊等 本标准将射线照相质量等级分为 A 级 AB 级和 B 级三种 焊缝合格质量分为 I 级 应根据负荷条件 工作环境和破坏时的危害程度来选择各种产品的照 相等级和焊缝等级 一般由被检产品的技术条件和有关规程予以规定 2 2 照相质量分级照相质量分级 三种射线照相质量等级是根据或射源 能量 胶片和增感屏的不同组合来划分的 参阅表 1 对于表中列入的组合方式可通过比较分析进行推断 但底片黑度和象质计 灵敏度应符合有关等级的要求 表表 1 1 照相质量分级射 源胶 片增感屏 低能 X 射线 J3 粗粒 荧光 I 192 J2 中粒 荧光A 级 Co60 J2 中粒 铅 低能 X 射线J2 中粒 铅 I 192 J1 细粒 铅 高能 X 射线 J1 细粒 铅 AB 级 Co60 J1 细粒 金属 低能 X 射线J1 细粒 铅 高能 X 射线J1 细粒 金属B 级 I 192 J1 细粒 金属 指管电压 500kVp 以下的 X 射线 指由直线加速器 电子回旋加速器和静电加速器等产生的 X 射线 精品文档 30欢迎下载 3 3 表面状态表面状态 经焊接检验员外观检查合格焊缝 如其表面仍有可能掩盖焊缝内部缺陷或与之相 混淆的不规则状态 如过于粗劣的焊波 多层焊焊道之间过深的表面沟槽 以及焊缝 的表面凹坑 凿痕等 射线检验人员也有必要提出对焊缝表面进行适当修整的要求 焊缝余高对焊缝中的缺陷检出灵敏度有一定影响 余高高度越高 缺陷检出越困 难 因此焊缝余高应尽最可能减小 4 4 射源种类和射线能量射源种类和射线能量 射源和能量的选择应按工件厚度 所要求的照相质量等级以及所选用的透照方法 和器材条件来决定 在允许的能量范围内 为提高显示缺陷的底片对比度和清晰度 应尽可能选用能量较低的射线 但如焊缝余高较高或厚度差较大 为使焊缝有效透照 区两端及其中心附近热影响区的黑度均在规定的范围内 也可适当提高射线能量 又 考虑到能量过高会严重影响象质 因此在 400kV 以下对不同厚度最高能量的选用 还 应受到正文图 1 的制约 5 5 胶片和增感屏胶片和增感屏 几种性能类似 但并不完全相同 的 X 光胶片的分类如表 2 所示 正文表 3 是推荐值 若使用的增感屏后屏度小于表 3 中的数值 则应注意背散射 的影响 表表 2 2 性能类似的牌号 胶片类 柯达爱克发杜邦富士天津 J1 M T D2 D4 45 55 50 80 V J2 C AA D175100 J3BBRCF91400 6 6 象质计象质计 三个型号象质计适用的厚度范围见表 3 在射线底片上应观察到至少 2 根以上钢 丝影响 精品文档 31欢迎下载 表表 3 3 象质计型号 照相质量分级 10 166 121 7 A 10 10 60 60 200 AB 16 16 80 80 200 B 25 25 150 150 300 用双壁单影法透照时 象质指数按正文表 4 规定的数值减少一个指数要求 象质计在被检焊缝区 一般放置位置见图 1 象质计置于胶片一侧时 在最粗丝 右下角或左下角应放置 F 标记 见图 2 环缝作内透中心周向曝光时 若透照区为抽查或返修复照区 则每张底片上应有 象质计显示 若同时透照纵缝 则纵缝透照区的远端也应有象质计显示 图 1 图 2 精品文档 32欢迎下载 7 7 透明方式透明方式 正文图 2 所示透照方式也可归纳如下 8 8 几何条件几何条件 8 18 1 透照距离 L1 满足几何不清晰度 Ug要求的最小 L1 焦点至工件表面距离 可按图 3 图 4 或图 5 选定 8 28 2 透照厚度比 K 是指射线束在透照区端部斜向穿透的厚度与该端点实际厚度的比值 对焊缝来说 是指端部斜向穿透的母材厚度与该处实际母材厚度之比 或端部斜向穿透的焊缝厚度 与该处实际焊缝厚度之比 参阅图 3 即 垂直法 倾斜法 双壁双影法 垂直法 倾斜法 双壁单影法 双壁透照 偏心法 中心法 内透法 外透法 单壁透照 环缝透照法 双壁透照 单壁透照 纵缝透照法 RF RF RF A A T T T T K 精品文档 33欢迎下载 8 38 3 一次透照长度 L3 A 纵缝 参阅图 4 要求 L3 A AB 级 此时 10 k 1 03 2 1 L L3 B 级 此时 9 5 k 1 01 3 1 L B 环缝 用外透法或双壁单影法透照环焊缝时 一次透照长度 L3 可先按图 5 查出满足 k 1 1 的整圈环焊缝的最少透照次数 N 然后用 N 除圆筒或管子外圆周长即可求得 图 3 对透照区端部板厚方向横向裂纹的检出角或影象最大失真角 图 4 精品文档 34欢迎下载 有效评定长度 Leff 一般不用计算 射线底片上两搭接标记 或有效区段标记 之 间的长度即是 纵缝双壁单影法除外 9 9 背散射监测标记背散射监测标记 每个暗袋背面的适当位置均须附有铅质 B 标记 该标 记影象不得叠加在焊缝影象上 并离焊缝边缘 5mm 以上 铅质 B 标记的推荐尺寸见图 6 1010 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 两种标记的推荐尺寸见图 7 安放位置示例见图 8 对透照部位也可采用其他等效的标记方法 对余高为零的焊缝 应在搭接标记的对侧焊缝边缘增放焊 缝位置指示标记 1111 底片黑度底片黑度 对无余高的焊缝 宜选择最佳黑度为 2 5 的透照条件 对有余高的焊缝 宜选择 母材黑度约 3 3 5 焊缝黑度约 1 5 2 0 的条件透照较好 有效评定区 长度是指两搭接标记 或有效区段标记 之间的范围 宽度是指焊缝 加两侧热影响区的范围 黑度的测定位置见图 9 黑度计的读数精度应为 0 05 要求测试数值重复性好 作为测试标准的阶梯黑 度片应由国家计量部门每两年至少校检一次 对所用胶片灰雾度是否在规定数值内 应经常进行抽样检查 1212 圆形缺陷与条状夹渣的评级圆形缺陷与条状夹渣的评级 12 112 1 气孔 夹渣和夹钨尺寸的测量如图 10 所示 图中 l 表示缺陷长度 w 表示缺陷宽度 单位 mm 高能射线透照时 应 为 3 2mm 图 6 图 5图 9 精品文档 35欢迎下载 当比值 l w 3 时 按圆形缺陷评级 当比值 l w 3 时 按条状夹渣评级 12 212 2 圆形缺陷的评级 评定区框线的长边要与焊缝平行 框线内必须完整包含最严重区域内的主要缺陷 图 8 精品文档 36欢迎下载 与框线外切的不计点数 相割的按其总点数的 1 3 计 四舍五入取整数 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户外探险策划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纺织品检测工程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淮安市清江浦区招聘教师笔试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非离子型纤维素醚项目发展计划
- 工程造价暑期实习报告范文
- 项目部安全事故应急方案与预案
- 2025年气体检测监控系统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立式加工中心合作协议书
- 医疗培训中的混合学习模式与技术应用探讨
- 数据分析在优化教育机构工作流程中的应用
- 防溺水老师培训课件
-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铁路行车组织(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注塑标准成型条件表电子表格模板
- 道闸系统施工方案
- 配置管理与漏洞修复
- 新版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
- 汽车维修轮胎服务方案范本
- 保洁巡查记录表
- 成事的时间管理
- 国开大学2023年01月2250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期末考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