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秦汉时期法律制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三章秦汉时期法律制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三章秦汉时期法律制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三章秦汉时期法律制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三章秦汉时期法律制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 秦汉时期法制指导思想的演变二 秦汉时期的立法概况三 秦汉时期主要法律制度的发展四 秦汉时期的诉讼审判制度 本章讲授内容 一 秦汉法制指导思想的演变 一 秦朝奉行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策略1 事统于上 法令由一统 2 事皆决于法 3 严刑峻法 重刑主义 秦法繁于秋荼 而网密于凝脂 4 秦始王与李斯 法家极鼎盛时期 车同轨 书同文 统一货币度量衡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焚书坑儒 专制主义发展到极致 二 汉初至文景时期 以黄老学派 无为而治 思想为主旨1 长期战乱之后 国家和百姓都迫切需要休养生息 2 汉承秦制 汉初无需在法网繁密的秦法基础上积极作为 3 文帝废除肉刑和减轻刑罚的仁政及其背景 三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原因与过程1 汉初儒家思想在法制建设中的渗透 如叔孙通的 仪品 2 汉初郡国并行的政体危及中央集权 儒家 尊王攘夷 的思想迎合时代需要 3 法家 一断于法 的法令至上性 无法克服法理与情理的矛盾 给儒家礼法合一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四 法律儒家化及其影响1 汉初儒家 亲亲 尊尊 思想的抬头 如高帝时期的贵族有罪 先请 惠帝时期有关老幼 鳏寡 盲人犯法处理的恤刑原则 文帝时期的 录囚 制度 2 武帝时期有关 王杖者 的恤刑法令 汉宣帝时期的亲属相隐制度 3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 春秋决狱 及其重大意义 春秋决狱 引经决狱 引经注律4 东汉儒家经典注释律学的萌芽 孝廉观念与私人复仇盛行 二 秦汉时期的立法概况 一 秦朝立法概况1 秦朝的立法特色封建王权专制发展到了巅峰 1 轻罪重罚 2 法网严密2 秦朝的主要法律形式 1 律 秦律十八种 2 令 制 诏 令 田令 3 式 封诊式 4 法律答问 5 廷行事 3 从云梦县睡虎地秦简看秦代立法的主要成果 见下图 二 汉朝的立法概况1 汉代的主要立法活动及其成果 1 汉初 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 2 汉律六十篇的制定萧何 九章律 即在 法经 六篇的基础上增加 户律 兴律 和 厩律 叔孙通定 傍章律 即 仪品 十八篇 张汤定 越宫律 二十七篇 赵禹定 朝贺律 六篇 以上构成汉代法律基本内容 张家山汉墓竹简 二年律令 奏谳书 3 汉武帝时期 阶级矛盾激化 一改汉初省刑之法 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期 汉武帝时期修律 法律日渐繁苛 汉书 刑法志 记载 当时共有律令359章 大辟409条 1892事 死罪决事比13472 以至 文书盈于几阁 典者不能遍睹 4 东汉时期 光武帝一度省刑 但后来又走上了繁法酷刑的老路 2 汉代的主要法律形式 1 律 汉代基本法律形式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适用的普遍性 前主所是著为律 后主所是疏为令 汉书 杜周传 律以正罪名 令以存事制 太平御览 引杜预 律序 律以正刑定罪 令以设范立制 唐六典 2 令 皇帝诏令 是根据需要 随时颁布的单行法规 其效力高于律 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 汉书 宣帝纪 3 科 科是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 科 课也 课其不如法者罪责之也 尔雅 释名 即后世科禁也 如禁游食 荒田 奢侈等 科谓事条 比谓类例 后汉书 桓谭传 4 比 即决事比 已行故事曰比 礼记 王制 比是可以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 5 法律注释著作 如东汉 郑玄章句 得到皇帝批准 具有法律效力 6 春秋 等微言大义 法经 商鞅相秦改法为律 秦律 正律 萧何 九章律 单行律 叔孙通 傍章 张汤 越宫律 赵禹 朝律 杂律 尉律 田律 上计律 酎金律 左官律 挟书律 单行令 三 秦汉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 三 秦汉时期的主要刑事法律制度 一 刑事法律制度1 秦代的刑法原则 1 规定刑事责任根据身高 问 甲盗牛 盗牛时高六尺 系一岁 复丈 高六尺七寸 问甲当 何 论 答 当完城旦 仓律 隶臣 城旦高不盈六尺五寸 隶妾 舂高不盈六尺二寸 皆为小 高五尺二寸 皆作之 2 区分有无犯罪意识 知与弗知 区分故意与过失 端与弗端 3 教唆同罪 教唆未成年人加重处罚 4 累犯加重 共犯加重和合并论罪 5 自首从轻 消除犯罪后果减免刑罚 6 实行连坐 鼓励告奸 7 诬告反坐 2 汉代的刑法原则 1 规定刑事责任年龄 有罪年不盈十岁 除 其杀人 完为城旦舂 民事十五岁 见 汉书 何武传 2 矜老恤幼原则 除诬告 杀伤等特殊犯罪外 八岁以下 八十以上 可以免刑 具体刑罚给予宽宥 七岁以下或七十以上 完刑代替肉刑 未满七岁杀人上请 监禁期间免戴刑具的优待 颂系 3 礼法合一原则 A 上请 贵族官僚犯罪 奏请皇帝裁断 根据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 B 亲亲得相首匿 亲属之间可以互相隐瞒 包庇犯罪 子匿父母 妻匿夫 孙匿大父母 勿坐 父母匿子 夫匿妻 大父母匿孙 罪殊死 上请 问题 请阐述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价值所在 论语 子路 记载 叶公语孔子曰 吾党有直躬者 其父攘羊 而子证之 孔子曰 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父为子隐 子为父隐 直在其中矣 汉宣帝 亲亲得相首匿 三 秦汉时期的刑罚制度 1 汉承秦制的刑罚体系死刑 族刑 腰斩 枭首 弃市 醢 脯 殊死 肉刑 墨 劓 刖 宫 髡等 徒刑 城旦舂 鬼薪 白粲 隶臣妾 司寇 罚作等 罚金刑 无爵罚金 赎刑 死罪黄金二斤 身份刑 除名 士兵 夺爵 禁锢 2 西汉文帝的刑罚改善 1 改革背景 肉刑 酷刑对人的身心摧残不利于自新和回归社会 影响社会再生产力 淳于缇萦为父请刑 2 刑法改善第一 除肉刑文帝 完 完为城旦舂黥 髡钳城旦舂劓 髡钳城旦加笞三百 笞一百斩左趾 髡钳城旦加笞五百 笞二百斩右趾 弃市第二 明确劳役刑的刑期 景帝 减少笞数 定箠令 四 秦汉时朝的司法制度 一 司法机关 皇帝与三公九卿制 廷尉 郡守 县令 长 乡 有秩 三老 啬夫 游徼 二 诉讼审判制度 1 告与劾 讯 鞫 论 报 2 秦代的公室告与非公室告 3 汉代疑狱上报制度与录囚制度 县道官狱疑者各谳所属二千石 二千石以其罪名当报之 二千石做不能决者皆移送廷尉 廷尉亦以罪名当报之 廷尉所不能决 谨具为奏 傅所当比律令以闻 定期不定期地对在监服刑犯人进行重新讯问 以期发现冤假错案并及时纠正的制度 4 汉代秋冬行刑制度与大赦制度 凡被判处死罪的人 立春时不能执行 必须等到秋后才能处决 反映 天人合一 思想 汉朝已形成朝廷经常性发布大赦的惯例 5 春秋决狱 重点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与董仲舒的春秋决狱春秋决议 经义决狱 经义注律 法律儒家化 A 何为 春秋决狱 董仲舒处理的相关案例 案例一 拾道旁弃儿养以为子案由 甲没有儿子 在路边拾得弃儿乙予以抚养 乙长大犯了杀人罪 甲将乙藏匿起来 汉律 首匿之科 隐匿罪人要论罪处罚 董判 甲无子 振活养乙 虽非所生 谁与易之 诗 云 螟蛉有子 蜾臝负之 春秋 之义 父为子隐 甲宜匿乙 诏不当坐 案例二 殴父案由 甲的父亲乙与丙发生斗殴 丙拿刀刺乙 甲情急之下以杖击丙 却误伤其父乙 汉律 殴父枭首 董判 父子至亲也 闻其斗 莫不有怵怅之心 扶杖而救之 非所以诟父也 春秋 之义 许止父病 进药于其父而卒 君子原心 赦而不诛 甲非律谓殴父 不当坐 案例三 私为人妻案由 甲夫乙将船 会海风盛 船没溺流死亡 不得葬 四月 甲母丙即嫁甲 欲皆何论 汉律 夫死未葬 擅为人妻 当弃市 董判 臣愚以为 春秋 之义 言夫人归于齐 言夫死无男 有更嫁之道 妇人无专制擅恣之行 听从为顺 嫁之者归也 甲又尊者所嫁 无淫之愆 非私为人妻也 明于决事 皆无罪名 不当坐 以上案例有哪些共同点 律文与现实中事实之差距 判决中无一例外地引用 春秋 之义 董判皆为 不当坐 B 春秋决狱的原则与办法 功能 解决疑难案件的司法手段 弥补法律规范过于僵硬刻板之弊 以儒家之道德人伦及仁恕思想注入司法实践之中 法律儒家化 经义的适用问题 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原心定罪 论心定罪 志善而违于法者免 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原心 诛心 C 春秋决狱盛行的原因 现实案件犯罪情形的多样性决定了制定法无法解决具体规范条款的局限性 尤其汉承秦制之下的法律文本无法适应儒家思想日益渗透的社会现实 差异性解决个案问题成为必然趋势 D 对春秋决狱的评价 今人站在近代实证法的立场 而批判春秋折狱之漫无目标 这种说法对于 不通经 之陋儒酷吏的曲经附会而言则可 如系对于 通经 之者徇吏 以经辅律 或 以经补律 而言 似嫌过苛 黄源盛语 法之善者 仍在有用法之人 否则 空言立法 方策俱在 徒虚器耳 大抵用法者得其人 法即严厉 亦能施其仁于法之中 用法者失其人 法即宽平 亦能逞其暴于法之外 沈家本语 本章主要知识点 1 法制指导思想的演变 从任法家到儒法道的结合 2 法律形式 律令科比 式 法律答问 廷行事 3 云梦秦简 汉律六十篇4 亲亲得相首匿 上请5 秦朝徒刑类别 汉朝刑制改革6 公室告与非公室告 春秋决狱 秋冬行刑思考题第一 秦朝法制哪些方面体现出法家思想的影响 秦朝法制开创的影响后世的基本制度及原则 第二 汉代继承秦制体现在什么方面 汉朝的法律儒家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附录 案件一 拾道旁弃儿养以为子时有疑狱曰 甲无子 拾道旁弃儿乙养之 以为子 及乙长 有罪杀人 以状语甲 甲藏匿乙 甲当何论 仲舒断曰 甲无子 振活养乙 虽非所生 谁与易之 诗 云 螟蛉有子 蜾臝负之 春秋 之义 父为子隐 甲宜匿乙 诏不当坐 案件二 殴父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 丙以配刀刺乙 甲即以杖击丙 误伤乙 甲当何论 或曰殴父也 当枭首 论曰 臣愚以父子至亲也 闻其斗 莫不有怵怅之心 扶杖而救之 非所以诟父也 春秋 之义 许止父病 进药于其父而卒 君子原心 赦而不诛 甲非律谓殴父 不当坐 案件三 私为人妻甲夫乙将船 会海风盛 船没溺流死亡 不得葬 四月 甲母丙即嫁甲 欲皆何论 或曰 甲夫死未葬 法无许嫁 以私为人妻 当弃市 论曰 臣愚以为春秋之义 言夫人归于齐 言夫死无男 有更嫁之道 妇人无专制擅恣之行 听从为顺 嫁之者归也 甲又尊者所嫁 无淫之愆 非私为人妻也 明于决事 皆无罪名 不当坐 案件四 乞养子杖生父甲有子以乞丙 乙后长大 而丙所成育 甲因酒色谓乙曰 汝是吾子 乙怒杖甲二十 甲以乙本是其子 自告县官 仲舒断之曰 甲能生乙 不能长育 以乞丙 于义应绝矣 虽杖甲 不应坐 案件五 武库卒盗弩甲为武库卒 盗强弩弦 一时与弩异处 当何罪 论曰 兵所居比司马 阑入者髡 重武备 责精兵也 弩蘖机郭 弦轴异处 盗之不至 盗武库兵 论曰 大车无輗 小车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