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9 小儿推拿诊疗常规 第一章第一章 概说概说 一 推拿的起源一 推拿的起源 推拿疗法也叫按摩疗法 是祖国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我国劳动人 民几千年来 在向疾病作斗争中 所取得的丰富经验的结晶 这种疗法 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考其起源 我们祖先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 中 发生损伤 或生食兽肉野果 饥饱不匀 肠胃不适 即用手揉摩患处 或腹部而 感到舒适 在这种本能的自发的治疗基础上 日积月累 形成了后世的推拿疗法 二 什么是推拿疗法二 什么是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一种以求代药的物理疗法 其特点是不用药物 不用器械和特 殊设备 仅凭医者的双手 根据不同的病情 运用不同的手法 在人体的一定 部位上进行操作 从而达到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 促进机体的自然 抗病能力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采用手法上的不同 可分成人和儿童推 拿两种 由于推拿疗法经济简便 易于掌握 没有痛苦 疗效又高 符合多快好省的要 求 更适合广大工农兵群众的需要 因此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三 推拿学派三 推拿学派 历代医家 在实际工作中 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 因而逐渐形成了许多学 派 有的专用于正骨 医治外伤 有的着重治疗内科疾病 有的专施治小儿 这里主要介绍 青岛市立中医院小儿科的治疗经验 其特点是 只运用左 手各部穴位以代替全身的推拿 取穴简单 疗效迅速 可免脱衣解带的麻烦 小儿易于合作和接受 第二章第二章 推拿手法推拿手法 一 什么是推拿手法一 什么是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是医者的双手 在患者身上某部及穴位进行用不同的操作方法 或清 泻 或补 或清补兼施等手法 达到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开脏腑之 闭结 扶正祛邪之治疗目的 即称手法 医者在操作时 必须手法稳定 穴位准确 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二 穴位分型二 穴位分型 人体各部穴位 一般分点 线 面三种类型 1 1 点型 点型 人体某部位或经络穴位 采取揉 拿 点 捣等手法称为点型 如小天心 二马等穴 2 2 线型 线型 人体某部位的二点中间的连线 这个长型的穴位 采取用推 打 提 捏 等手法 称为线型 如大椎 天河水 六腑等穴 3 3 面型 面型 人体某部或经络穴位 面积较大的穴位 采取推运的手法 称为面型 如 八卦 板门等穴 2 19 三 推拿手法三 推拿手法 常用手法有 推 拿 揉 运 捣 掐 分 分筋等八种方法 1 1 推法推法 医者用左手托着患儿之左手 医者用右手拇指或食 中指罗纹面 在患儿 某部穴位 凡向前推动 行于直线 不可歪斜 统称为推法 多用在线型 穴位上 推法 1 补法 推向指根 向心性为补 2 清法 泻法 由指根推向指尖 离心性为清 3 清补法 由指尖至指根 来回推之 往返都为清补 一般规律如此 也有例外者如推天河水穴 例如 推天河水 肝穴 脾穴等 2 2 拿法拿法 医者右手拇指二指 同时相对用力 拿按患儿的某一个穴位 称为拿 法 为强刺激手法之一 多用于急救 一般用于点型穴位 例如缓解痉挛 拿列缺穴 也是儿科推拿的辅助手法之一 如推拿结束拿威灵 精灵 注意 要松紧适宜 用力要柔和 3 3 揉法揉法 医者以拇指或食 中指罗纹面 按在患儿某部穴位上 做左右平衡旋转揉 按叫揉法 多用在点型穴位上 例如 揉二马 外劳宫等穴 4 4 运法 运法 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 以右手拇指或食中两指拼拢的罗纹面 由某穴 作弧形或环形 推运至他穴称为运法 多用于面型穴位 例如 运八卦 运水入土等到穴 5 5 捣法 捣法 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 以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 以屈指关节背面捣 打 在穴位上 称为捣法 用于点型穴位 例如 捣小天心 6 6 掐法 掐法 凡用医生指甲 在穴位上掐之 使产生酸 麻 胀感称为掐法 例如 拇食 二指相对用力掐五指节 7 7 分法 分法 医者两手拇指从选定的穴位上 向两侧分推 叫做分法 例如 分阴阳穴 8 8 分筋法 分筋法 医者右手 或左手 在患肢做左右扭转捏拿等动作 以达到舒筋和血的疗效 适应于肢体瘫痪等症 以上推拿八法 适应于小儿常见疾患 其他手法 不多赘述 附 提捏手法 两手半握拳 以食中两指 将患者皮肤用力提起 作连续不断的灵活动作 叫 做提捏手法 例如 提捏大椎穴 四 推拿次数四 推拿次数 推拿的速度 每分钟 200 次左右 一次治疗 每个穴位需要 2000 3000 次 大约需要 10 分钟到 15 分钟 推拿次数与年龄 病情成正比例 年龄大 3 19 病情重的推的时间宜长 手法宜重 婴儿或病情轻者 推的时间宜短 手法宜 轻 一般推一次约需 30 分钟 每日一次 重症可一日二次 五 注意事项五 注意事项 1 医者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 以深厚的无产阶 级感情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施术前要备好滑润剂 如滑石粉等 要洗手 修短指甲 3 推拿室要保持一定温度 不可过凉过热 空气要流通 在严寒季节 医生双 手不可过凉 以免使患儿产生惊惧 造成操作时困难 治疗后要注意避风 以 免复遭外邪侵袭 加重病情 4 患儿的姿势要适宜 在操作时先施行一些不易引起患儿恐惧和哭闹的手法 力求合作 然后再作较为痛的指法 如提捏大椎 5 操作手法要轻重适宜 用力均匀 在临床治疗中 必须要有熟练手法 根据辩证施治的精神 灵活地运用这些 手法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个推拿医生 不仅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 识 还必须注意手法的锻炼 以达到柔和 深透 持久 有力的要求 这样在 临床上才能得心应手 第三章第三章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一 脾穴一 脾穴 1 部位 部位 拇指外侧缘 赤白肉际处 由指根到指尖 属线型穴位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补脾 向心性推之 用于虚症 如脾虚泄泻 清脾 离心性推之 用于实症 如伤食 积滞 清补脾 来回推之 为平补平泻 用于虚中挟实症 如消化不良 3 作用 作用 健脾调中 消食积化痰涎 补血生肌 4 主治 主治 消化不良 积食 脾虚泄泻 疳积 脱肛 虚喘嗽 慢惊风等症 二 肝穴二 肝穴 1 部位 部位 食指掌面 由指根到指尖 属线型穴位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平肝 清肝 离心性推之 补肝 向心性推之 少用 注 推本穴时宜用泻法 少用补法 如肝虚应补时 则以肾穴代之 肾为肝之 母 补肾即补肝 3 作用 作用 平肝熄风 解热镇惊 开郁除烦 和气生血 4 主治 主治 急慢惊风 感冒 目赤 昏闭 烦躁不安 脾虚泄泻等 三 心穴三 心穴 1 部位 部位 中指掌面 由指根到指尖 属线型穴位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清心 离心性推之 补心 向心性推之 不用 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 若须用时 则以天河水代之 3 作用 作用 清心火 利小便 镇惊搐 4 主治 主治 口舌生疮 小便赤涩 眦红 惊搐 弄舌等 四 肺穴四 肺穴 1 部位 部位 无名指掌面 由指根到指尖 属线型穴位 4 19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清肺 离心性推之 多用 补肺 向心性推之 3 作用 作用 疏风解表 顺气化痰 利咽止咳 补益肺气 4 主治 主治 作伤风感冒 咳嗽痰喘 肺炎 急慢性气管炎 百日咳等 麻疹不 透 凡肺经实热者宜清 虚寒者宜补 五 肾穴五 肾穴 1 部位 部位 小指掌面 由指根到指尖 属线型穴位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补肾 向心性推之 清肾 离心性推之 古书记载的清补法 与此相反 3 作用 作用 补肾益脑 益气养神 温下元 止虚火 4 主治 主治 先天不足 遗尿 小便短赤 五更泄泻 咳喘 肾亏骨软等 六 胃穴六 胃穴 1 部位 部位 由腕横纹到拇指根部 外侧缘 赤白肉际处 属线型穴位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清胃 离心性推之 此穴只清不补 3 作用 作用 清胃热 止呕降逆 除烦止血 4 主治 主治 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痘疹潮热不退 吐血及鼻衄 七 大肠穴七 大肠穴 1 部位 部位 食指外侧缘 赤白肉际处 由指根到指尖 属线型穴位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清大肠 离心性推之 补大肠 向心性推之 清补大肠 来回推之 3 作用 作用 调整大肠功能 有固肠 涩便 止泻等作用 4 主治 主治 赤白痢疾 泄泻 便秘 脱肛 肛门红肿等 八 小肠穴八 小肠穴 1 部位 部位 小指外侧缘 由指根到指尖 属线型穴位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清小肠 离心性推之 3 作用 作用 利尿止泻 分清降浊 清膀胱之热 4 主治 主治 尿闭 小便不利 口疮 泄泻而无小便者多用之 附 利小便穴附 利小便穴 我院儿科 常用自腕部沿手掌内侧缘 推向小指尖 称为利小便穴 治腹 泻甚效 九 八卦穴九 八卦穴 1 部位 部位 手掌面 掌心的周边 顺着时针的方向 划一个圆圈是八卦穴 属面 型 也称环型 穴位 卦名 乾 坎 艮 震 巽 离 坤 兑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顺运八卦 由乾卦起运转一周到兑卦止 周而复始的推运 称为顺运八卦 逆运八卦 由艮卦起 以逆时针的方向推运一周 到震卦止 周而复始的推 运 称为逆运八卦 3 作用 作用 和中利隔 顺气化痰 消宿食 开饱胀 调和五脏 有升清降浊之功 4 主治 主治 胸闷胀饱 呕吐 泄泻 食欲不振 咳嗽痰喘 心烦内热等 5 19 十 运水入土穴十 运水入土穴 1 部位 部位 由小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 属弧型穴位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由小指尖起 沿掌边推向掌根处 称运水入土 3 作用 作用 润燥通滞 4 主治 主治 便秘 痢疾 遗尿等 十一 运土入水穴十一 运土入水穴 1 部位部位 由拇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 属弧型穴位 2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由拇指尖起 沿掌边推向掌根处 称运土入水 3 3 作用 作用 止泻 4 4 主治 主治 腹泻 十二 板门穴十二 板门穴 1 1 部位部位 拇指下 大鱼际肌之中点 属面型穴位 2 2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左右旋转揉之 或来回推之为清板门 3 3 作用作用 能清胃热 通调三焦之气 4 4 主治主治 止吐泻 退虚热 嗌奶 胃疼等症 十三 小天心穴十三 小天心穴 1 1 部位部位 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的中点 属点型穴位 2 2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捣小天心法 医者左手托患儿之左手 以其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 以屈指 关节背面捣穴位 称捣小天心法 掐小天心法 拿法同上 医生以拇指甲在穴位上掐之 称掐小天心法 3 3 作用作用 通窍散郁 畅通经络 安神定惊 清热明目止咳等 4 4 主治主治 惊风癫痫 实热急喘 痘疹欲出不透等为一切眼病的主穴 凡眼疾 眼球上翻 向下捣 眼球下翻 向上捣 眼球左翻 向右捣 眼球右翻 向左捣 十四 四横纹十四 四横纹 1 1 部位部位 掌面 食 中 环 小指 四指本节之横纹处 属线型穴位 2 2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推四横纹 医者左手掌托患儿左手四指的背面 拇指握住中 节处 以右手拇指外侧或螺纹面 来回推之 3 3 作用作用 调中行气 退热消胀 散瘀结 4 4 主治主治 肚胀 疳积 咳嗽痰喘 气促胸满 唇裂腹疼 十五 小横纹十五 小横纹 1 1 部位部位 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 属点型穴位 2 2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揉小横纹 用右手拇指螺纹面揉之 3 3 作用作用 消郁热 化痰涎 4 4 主治主治 口疮 流口水 为治百日咳 肺炎之要穴 一切痰壅喘咳等症皆良 十六 二马穴十六 二马穴 1 1 部位 部位 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缝陷中与手掌兑宫相对 属点型穴位 2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揉二马 医者左手握患儿左手 使手心向下 小指屈于掌心 以右手拇指左右揉之 3 3 作用 作用 大补元气 健脑补髓 顺气散结 利水通淋 6 19 4 4 主治 主治 先天不足 气虚喘咳 慢性气管炎 脱肛 疝气 小便闭塞或不利 虚火牙疼 瘫痪 脑炎后遗症等一切虚症均宜之 十七 外劳宫十七 外劳宫 1 1 部位 部位 手背中央 与内劳宫相对处 属点型穴位 2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同二马 将无名指 小指屈曲 与掌面成 90 度 使穴位显出 3 3 作用 作用 温中去寒 安蛔止疼 4 4 主治 主治 下寒腹疼 一切腹痛均宜 如肠梗阻 肠套叠等 往来寒热 胆道 蛔虫 久泻不止 透发痘疹 疝气脱肛 夜啼症 感冒风寒 揉之取汗 一切虚寒症均有效 十八 阳池穴十八 阳池穴 1 1 部位 部位 腕后二寸陷凹中 相当针灸的外关穴部位 属点型穴位 2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揉阳池 医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部 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的螺 纹面揉之 3 3 作用 作用 解表散寒 祛风止疼 降逆清脑 4 4 主治 主治 头晕头痛 各种类型之头疼均宜 鼻塞流涕 感冒 急慢惊风及 其后遗症 脑震荡后遗症等 十九 天河水穴十九 天河水穴 1 1 部位 部位 前臂正面 由掌根到肘弯横纹中间一条直线 属长线型穴位 2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推天河水 向心性推之 称清天河水 此穴无补法 3 3 作用 作用 解表散寒 清热化痰 安神镇惊 利尿 4 4 主治 主治 急热惊风 惊啼烦躁 弄舌 重舌 口疮 感冒发热 咳嗽 腹泻 麻疹 尿少等症 二十 退六腑穴二十 退六腑穴 1 1 部位 部位 前臂内侧缘 由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 属长线型穴位 2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离心性推之 称退六腑 3 3 作用 作用 清实火 退高热 除热痰 4 4 主治 主治 高烧 急惊风 实热痰喘 便秘 热痢 痘疹 痄腮等一切热症宜之 二十一 上三关穴二十一 上三关穴 1 1 部位 部位 前臂外侧缘 由掌根直上至曲池穴 属长线型穴位 2 2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向心性推之 称推上三关 3 3 作用作用 培补元气 调和气血 能发汗 对疹毒内陷 隐疹不出等有显效 4 4 主治 主治 表虚自汗 麻疹不透 先天不足 小儿瘫痪等症 二十二 威灵 精灵二十二 威灵 精灵 1 1 部位 部位 威灵 手背 外劳宫旁 食中指掌骨之间 靠近食指掌骨侧 属点型穴位 精灵 手背 外劳宫旁 无名指小指掌骨之间 靠近无名指掌骨侧 属 点型穴位 2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以拇指甲掐之 继以揉之 3 3 作用 作用 舒筋和血 开窍镇惊 4 4 主治 主治 急惊暴死 昏迷不醒 多在急救时配合使用 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 一 7 19 二十三 五指节二十三 五指节 1 1 部位 部位 手指各关节处 2 2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医者以拇食二指相对掐之 3 3 作用 作用 调和气血 开窍镇惊 4 4 主治 主治 急慢惊风 能加强各穴功能 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8 19 9 19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一 一 感冒感冒 病因 病因 四季均有发生 尤以秋冬季最常见 多因气候突变 遭受风寒侵袭 肺 气 不宜所致 症状 症状 发冷发烧 头疼体疼 鼻塞流涕 咳嗽喷嚏 食欲不振 呕吐 有汗或 无汗 便秘溲赤等 治则 治则 解表散寒清热 取穴 取穴 1 1 发热轻的 发热轻的 37 5 C37 5 C 38 C38 C 平肝肺 天河水 掐五指节 10 15 2 2 发热较重的 发热较重的 38 5 C38 5 C 40 C40 C 平肝肺 退六腑 提捏 掐五 10 15 大椎 指节 3 3 兼症 兼症 鼻塞 加阳池 呕吐 加清胃 嗽重 加八卦 10 10 10 以上治疗每天一次 一般的感冒 推拿一次就可好 最多 2 3 次可愈 推拿 10 19 以后 4 5 小时左右 会发热更高一些 这是邪热外表之象 热持续 2 3 小时 则汗出烧退病愈 附 治感冒验方 附 治感冒验方 1 生姜二钱 生葱白三寸 大枣四个 水煎顿服 2 荆芥 薄荷 苏叶各二钱 水煎服 3 绿豆五钱 生姜三片 葱白一个 青萝卜片一两 水煎服出汗 二 支气管炎二 支气管炎 病因病因 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亦可由理化性刺激如煤烟 灰尘 寒冷空气 刺激引起发病 按病程长短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症状与治疗症状与治疗 1 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 初起有感冒症状 继则咳嗽加重 可有发烧 胸闷 气 促 食欲不振 初为干咳 以后痰渐多 取穴 八 卦 平肝肺 清胃 天河水 10 15 10 10 10 若喘重 改逆八卦 10 发热 38 5 C 以上改用六腑 喘重痰多 肺部有湿性罗音 去清胃加小横纹 唯独喘重少痰或无痰 肺部有干性罗音 去小横纹改用四横纹 2 2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如反复发作可成慢性 症状与治疗症状与治疗 轻者仅早晚有刺激性咳嗽 重者可有发烧 咳嗽 吐痰明显 活动后喘 呼吸可带哮鸣声 日渐消瘦等 取穴 可先按急性气管炎治疗 推二次后改用补法 二马 补脾 平肝 补肺 10 10 5 10 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 出现发烧 喘重 痰多 此是虚中挟实症 治 宜清补兼施 取穴 a 逆八卦 二马 四横纹 清胃 六腑 10 10 10 5 15 b 二马 补脾 清肺 天河水 10 10 10 10 附 治气管炎验方附 治气管炎验方 1 霜桑叶 适量 烧水喝 2 桔梗 炙甘草 百部根各二钱 水煎服 3 梨一个 川贝母一钱 切开梨去核把川贝末填入梨核空处 把梨紧合起 来 蒸食或煮水吃 11 19 4 中成药 三蛇胆陈皮末或三蛇胆川贝末 按说明服 三 三 肺炎 肺炎 病因病因 以肺炎双球菌多见 其次为葡萄球菌 链球菌 流感杆菌等 多继 发于流感 麻疹 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 以冬春两季多见 初起有发热 咳嗽流涕 食欲不振 有时有呕吐 继则出现呼吸急促 鼻 翼搧动 鼻唇紫绀 痰气上壅 烦躁不安 甚则出现高烧抽风 呕吐昏迷 取穴 1 逆八卦 平肝肺 小横纹 六腑 10 10 10 10 若高烧引起惊厥加捣小天心 若头痛鼻塞揉阳池 2 治疗后体温下降 咳喘减轻 少痰或无痰 肺有干罗音 改用 八卦 平肝肺 四横纹 天河水 10 10 10 10 附 附 治肺炎验方 治肺炎验方 1 麻黄 一钱 二钱 杏仁 2 3 钱 生石羔 8 钱 1 两 生甘草 1 钱 水煎服 2 葶苈子 二钱 大枣三钱 水煎服 四 四 顿咳 百日咳 顿咳 百日咳 病因 病因 本病是由百日咳杆菌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多在冬春季流行 任 何年龄的小儿均可感染 但以乳幼儿多见 病程较长 缠绵难愈 故又名 百日咳 症状特征 症状特征 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咳嗽终了有吼声 咳时面色潮红或口唇青 紫 涕泪交逬 引吐痰食 夜甚于昼 甚则鼻衄 痰中带血 舌下有小粒 溃疡 颜面浮肿等 治则 治则 宣肺泄热豁痰止咳 取穴取穴 逆 小 天 1 八卦 横纹 清胃 河水 或六腑 15 15 10 10 2 痉挛期 咳嗽痰稠 咯吐不利 逆八卦 小横纹 六腑 小天心 10 10 10 5 或肺俞拔火罐 2 3 次 可缓解痉挛 3 病久 气血亏损 体弱消瘦 咳嗽不典型 治宜清肺养阴 二马 清补脾 小横纹 天河水 10 10 10 10 附 治痰要穴 燥痰 干性罗音 四横纹 湿痰 湿性罗音 小横纹 热痰 脉滑有力 六腑 寒痰 脉弦滑 外劳 虚痰 脉弱无力 二马 附 治百日咳验方 12 19 1 鸡苦胆一个 白糖适量 用针刺破鸡胆 将胆汁烘干 加入适量的白糖 碾末调匀 一岁内分三 天服完 二岁两天服完 二岁以上一天服一个 每天分 2 3 次服 2 大蒜五钱 白糖两 大蒜捣烂加糖 开水一杯 浸泡 5 小时 每日一剂 三次分服 连服 4 5 天 五 麻疹五 麻疹 病因 病因 是由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 多发于冬春季节 1 5 岁小 儿发病率最高 近年来由于广泛的实行了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 发病率大 大降低 症状症状 初起有发热 流涕 目赤 羞明 眼泪汪汪等 明显上感症状 继则呕吐 大便稀 发烧 2 3 天可于颊部粘膜及唇内侧出现白色点状麻诊斑 一般发热 3 天 开始出疹 先自耳后 颈部开始 渐及面 胸背 四肢 透发后 2 3 天开 始消退 留下棕色色素沉着斑 取穴 1 正常疹子 发烧不高 39 以下 平肝肺 天河水 清胃 10 10 10 2 高烧 39 5 40 以上 麻疹透发不好 并发肺炎 六腑 平肝肺 清胃 20 10 10 喘咳重者加八卦 3 黑疹子 疹色紫暗 高烧喘嗽 一般多因用发物太过 热甚而致 或 护理不当 过于保暖 治宜 大用清热解毒之法 佐以透发 取穴 外劳 六腑 平肝肺 清胃 20 15 10 10 喘重 加四横纹 惊悸抽风 加小天心 4 白疹子 疹色淡白 稳而不透 昏迷嗜睡 四肢发凉 面白唇 青 泄泻等 此乃气血虚弱 元阳不足 不能抗毒外出所致 治宜 大补元气 活血透毒 取穴 1 多推 外劳宫 平肝肺 二马 天河水 2 体温不升 体质虚弱者 改用下穴 多推 三关 平肝肺 外劳宫 再服用香菜水一般可出 若再不出者 可用刮痧法 用硬币沾水在前后肋 间刮之 或刮分八道穴也可 附 治麻疹验方 1 芫荽适量 烧水服 是最好的发物 疹出不透可用鲜芫荽蘸热黄酒 搓五心 麻疹很快可出 2 透发麻疹 芫荽两棵 鲜茅根五钱水煎代茶 3 蓖麻子去皮和鲜萝卜叶捣烂 搓五心 疹可随之而出 六 腹泻六 腹泻 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 多发于夏秋季 主要由于消化道细菌感染或 13 19 饮食不当所致 可分四型 1 1 伤食泻伤食泻 病因 乳食过饱 恣食肥甘 损伤脾胃 症状 口嗳酸气 口渴恶食 腹热胀满 泻时腹痛 泻后痛减 小便赤 涩 大便色黄白 臭如败卵 或兼呕吐 伤乳泻者 大便色黄白 内有奶瓣 或呈蛋花样 治疗 1 轻症 大便日 5 6 次 取穴 八卦 清胃 天河水 10 15 15 2 重症 大便日十余次 有脱水现象 取穴 八卦 清胃 天河水 利小便 10 15 15 10 腹痛重者加揉外劳宫 10 15 3 日久病实体虚者 大便消化不良 尿黄 脉滑无力者 取穴 八卦 二马 清胃 六腑 10 10 10 10 2 2 热泄热泄 病因 内因肠胃积热 外感不正之气以致运化失职而发之 症状 泄时暴注下迫 大便色黄赤 泄多黄水 有热臭 口渴烦燥 腹痛身 热 溲少而黄 肛门灼热 取穴 1 六腑 清大肠 清脾胃 下推七节骨 15 15 10 2 八卦 清胃 六腑 10 10 15 推 1 2 次症状减轻 可酌情改用 八卦 清胃 天河水 平肝 10 15 15 5 3 3 寒泄寒泄 病因 过食生冷 或腹部受寒以致寒邪凝结中焦 脾失运化所致 症状 腹疼肠鸣 泄泻清彻 或白水泻 或色绿 小便清白 面色淡 白 口气温和等 取穴 外劳 清胃 天河水 20 10 10 4 4 脾虚泻 脾虚泻 病因 体质素弱 饮食不节而患泄泻 或久泻伤脾 失司健运 症状 食后作泻 消化不良 大便溏 色淡黄 重则完谷不化 腹 胀不渴 面黄肌瘦 不思饮食等 取穴 1 轻症 外劳 清补脾 平肝 10 10 5 有热者加天河水 14 19 2 重症 二马 清补脾 清补大肠 10 10 15 附 治腹泻验方附 治腹泻验方 1 炒神曲 焦山楂 炒谷麦芽各三钱 鸡内金钱 水煎服 2 鲜白扁豆花两 水煎服 3 伤暑腹泻 火香二钱 炒扁豆三钱 生车前子三钱水煎服 加白糖适量日分三次服 4 脾虚泄泻 炒山药 生山药各等量共研细末 小米汤或 开水送下 1 2 岁每次服 3 分 3 5 岁每次服 5 分 5 岁以 上每次服一钱 5 无花果枝 叶适量 烧水洗脚及小腿 6 高粱酒 白矾二钱 将高粱炒熟与白矾混合 共研细末 每次服钱日三次开 水送服 七 痢疾七 痢疾 病因病因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夏秋季肠道传染病 主要由于恣食生 冷 或食被污染的食物 内伤脾胃 外感暑湿疫疠之邪 而生湿化热下 注于肠 酝酿成痢 主要症状主要症状 畏寒 发热 腹痛 腹泻 里急后重 大便含有脓血 可分为急性 慢性两种 1 急性痢疾 分二型急性痢疾 分二型 1 赤痢 痢下色赤 腹泻 里急后重 烦渴引饮 喜冷恶热 小便短 赤 舌赤唇干 治则 清肠泄热 化湿通滞 先清后补 大清即愈 取穴 体温高时 1 1 六腑 清脾胃 清大肠 利小便 下推七节骨 15 10 15 5 2 2 六腑 八卦 清大肠 平肝 下推七节骨 15 10 15 5 体温退后 1 1 清大肠 独穴推 40 2 2 清补大肠 运水入土 清小肠 15 10 10 2 白痢 痢下色白 肠鸣腹痛 面唇青白 渴喜热饮 小便清白 治则 温中化湿 利气调中 取穴 外劳 清补大肠 清补脾 10 15 10 有热者加天河水 平肝 体虚者加二马 2 慢性痢疾慢性痢疾 急性期治疗不充分 以致病程迁延二个月以上者为慢性 主要症状 腹痛 腹泻反复发作 或大便次数较多而脓血便不明显 治则 补中益气 清肠固涩 取穴 15 19 1 清补大肠 独穴推 40 效佳 2 外劳 清补大肠 二马 平肝 15 15 10 5 附 治痢疾验方附 治痢疾验方 1 白头翁三钱 黄拍二钱 黄连一钱 秦皮二钱 水煎服 2 葛根三钱 黄芩二钱 黄连一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3 紫参三钱 水煎代茶 4 鲜马芷苋二两 大蒜两瓣 共捣烂一次服下 八 疳积病 小儿营养不良 八 疳积病 小儿营养不良 病因病因 本病主要是由于母奶不足或喂养不当所致 或早产儿 长期生病 如腹泻 慢性痢疾 结核病等也常是致病原因 症状症状 面色青黄 肌肉消瘦 皮毛憔悴 肚大坚硬 青筋暴露 懒进饮 食 大便臭秽 长期消化不良 小便浑浊 治则 消导攻积 补脾健胃 取穴 二马 补脾 平肝 15 15 5 腹胀重 加四横纹 有痰者 加八卦 腹痛明显者改用 外劳 补脾 平肝 15 15 5 加刺四缝穴 隔日针一次对疳积病有特效 附 四缝穴 是经外奇穴 手三阴经脉所过之处 位于食 中 无名 小指 四指的中节纹 针四缝可以清热除烦 通调百脉 治疗疳积 特别适用于烦躁明显者 附 治疳积病验方 鸡内金三钱 山楂二两 共研细末 每次服 5 分 日二次 肥儿丸 按说明服 九 口疮九 口疮 病因病因 口疮是指口腔黏膜 发生的炎症性的病变 多见于上感或高烧之 后 多因内热蕴于心脾二经 循经发于口舌所致 症状症状 舌尖红赤 舌有白色溃疡 流口水 往往因疼痛而吮乳困难 重 者发烧 烦躁不安 取穴 清胃 天河水 四横纹 15 15 10 清脾胃 天河水 15 10 发烧 改用六腑 流口水重 加小横纹 烦躁惊悸 加小天心 外用柿霜 西瓜霜 或冰硼散涂口腔 附 治口疮验方 16 19 1 吴茱萸末五钱 分二次用醋调成糊状 糊患儿足心 用布固定 晚上敷 次晨取下 2 生地五钱 木通二钱 竹叶二钱 灯芯五分 甘草稍钱 水煎服 3 石榴皮 烧存性 研为细末 搽口内 每日二次 十 便秘十 便秘 病因 病因 多因喝水太少 肠中积热 或没有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营养不 良 致大肠机能不正常而引起 症状 症状 大便秘结 排便费力 几日一行 重者肛门裂出血或脱肛 取穴 清脾胃 清大肠 运水入土 平肝 10 15 10 15 略带热像者 运水入土 清大肠 平肝肺 天河水 腹胀加四横纹 10 15 10 5 独揉神阙 10 15 分钟 很效 附 治便秘验方 1 麻仁滋脾丸 2 肥儿丸 3 润肠饮 蜂蜜三钱 盐五分 二岁者一次服下 十一 脱肛十一 脱肛 病因病因 多由小儿体弱 脾肺气虚 或泻痢日久所致 症状与治疗症状与治疗 肛门脱出不收 红肿刺痛 作痒者属实热 取穴 清大肠 八卦 外劳 六腑 天河水 10 10 10 10 精神萎靡 体弱无力 食欲不振 不甚肿痛者 大便时肛门脱出 属气虚 取穴 二马 补脾 平肝 15 15 5 外劳 清补大肠 补脾 10 15 10 二马 清补脾 清补大肠 10 10 15 上推七节骨或灸百会 附 治脱肛验方 刺猬皮粉二两 和面半斤加蛋 糖适量调味 烙小饼 20 个 随意服之 十二 遗尿十二 遗尿 病因病因 多因下元虚寒 膀胱不约所致 症状症状 平素体弱 面色苍白 肢冷无力 饮食无味 白天小便频数 夜 间梦中小便自遗或大便溏泻等 取穴 体质虚弱者 二马 补肾 运水入土 平肝 有热者加天河水 20 15 10 5 身体尚健者 17 19 清补脾 清小肠 天河水 平肝 10 10 5 10 附 治遗尿验方 1 桑螵蛸 益智仁各五钱 水煎服 2 鸡肠一具 焙干研细末 每日二次 每次一钱至二钱 开水送下 十三 水痘十三 水痘 病因病因 多为湿邪内蕴 时邪外袭 郁于肌表而发 症状症状 初起具有上感症状 发烧 畏寒 面赤烦躁惊惕 或上述症状轻 微 在不知不觉中出痘 先面颈 胸背 四肢 初为米粒大小红 赤色疹子 突出于皮肤之上 一出即灌清浆 作痒 随出随靥 数日结痂脱落 取穴 高烧 六腑 清胃 咳嗽烦躁加平肝肺 惊厥加小天心 20 10 低烧 清胃 天河水 清肺 15 15 10 一般推拿一次即可 痘出后不需要再推拿 护理注意多喝开水 不要吃酸 凉的食物 附 治水痘验方 1 双花三钱 连翘二钱 薄荷一钱 蝉蜕一钱 水煎服 2 芦根五钱 烧水服 十四 目赤痛 急性结合膜炎 十四 目赤痛 急性结合膜炎 病因 病因 结合膜为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 症状 眼眵增多流泪 眼睑红肿胀痛 球结舌膜充血 自觉眼热痛 怕 光 发痒 眼内有异物感 二便秘涩 取穴 二马 六腑 小天心 10 10 10 平肝肺 天河水 小天心 10 15 10 附 治目赤疼验方 鲜蒲公英二两 烧水内服喝洗眼 菊花 双花各三钱开水浸泡洗眼和内服 十五 痄腮 腮腺炎 十五 痄腮 腮腺炎 病因病因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 痄腮 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多流 行于冬 春两季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以学龄期儿童患病的最多 多由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 症状 症状 发病时 先发冷发热 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 头痛 嗓子痛 继 之一侧或两侧腮腺部肿胀 连耳垂都肿起来 但 不痛 舌苔黄腻 有时可并发睾丸炎 脑膜炎 取穴 六腑 清胃 20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综合性仓储托盘租赁及仓储解决方案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简易装修工程招投标合同
- 2025版水利工程招标代理合同范本
- 2025版酒店安全监控系统安装与维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城市街头广告牌经营权转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出差安全文化建设与责任落实合同
- 二零二五版国际贸易售后服务实务合同范本汇编
- 2025版电商平台入驻管理合同范本
- 2016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试题有答案
- 浙江宁波江北区重点达标名校2026届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 PC构件吊装专项施工方案(修改1)
- 混泥土计量管理办法
-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材料
- 国防教育课件
- 环境监测站废物管理制度
- 完整版护士糖尿病护理课件
- 铜绿假单胞菌安全数据单
- 立足“大思政”当好引路人-如何当好班主任专题培训
- 退休干部管理暂行办法
- 部队安全驾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