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说明分解_第1页
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说明分解_第2页
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说明分解_第3页
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说明分解_第4页
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说明分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说明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说明 修订稿 1 1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1 1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 指在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区域内 利用公共汽 电 车 轨道 交通车辆等公共交通车辆和有关设施 按照核定的线路 站点 时 间 票价运营 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来源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征求意见稿 1 2 公共交通线路网公共交通线路网 在一定区域内布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组成的网络 来源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 CJJ T 119 2008 1 3 公交专用车道公交专用车道 在规定时间内 只允许公交车通行的车道 允许机场巴士 校 车 班车使用 来源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 CJJ T 119 2008 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 征求 意见稿 2 1 4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 以城镇主城区为主体 并包括邻近各功能组团以及需要加强土 地用途管制的空间区域 根据城市各自的建设 发展程度 在城市总体规划 目标年为 2020 年 中划定 以道路或河流等地理要素为界而划定的区域 1 5 建成区建成区 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 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 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对核心城市 它包括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 的若干个已经成片建设起来 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 地区 对一城多镇来说 它包括由几个连片开发建设起来的 市政 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组成 因此 建成区范围 一 般是指建成区外轮廓线所能包括的地区 也就是这个城市实际建设 用地所达到的范围 一般不包括水域面积 来源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1 6 中心城区的建成区中心城区的建成区 城市中心城区内的建成区区域 1 7 市区人口市区人口 指城市行政区域内有常住户口和未落常住户口的人 以及被注 销户口的在押犯 劳改 劳教人员 未落常住户口人员是指持出生 3 迁移 复员转业 劳改释放 解除劳教等证件未落常住户口的 无 户口的人员以及户口情况不明且定居一年以上的流入人口 地级以 上城市行政区不包括市辖县 市 按公安部门的户籍统计为准 来源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2 2 指标说明指标说明 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共分为两类 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是公交都市考核评价的约束性指标 各城市需设定考 核目标值 参考指标参考指标是公交都市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各城市需每年 上报指标值 另外 除本文件规定的指标外 各城市还可根据自身特点 提 交不多于 2 个特色指标 作为公交都市考核与评价的参考依据 序号序号主指标主指标分指标分指标指标类型指标类型 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 率 考核指标 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不 含步行 考核指标 1 公共交通 出行分担率 公共交通人均日出行次数参考指标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比重考核指标 2 公共汽电车线路 网布局合理度公共汽电车线路网密度参考指标 4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重复系数参考指标 3 公共交通 站点覆盖率 公共交通站点 500 米覆盖率考核指标 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考核指标 4 公共交通车辆 保有量公共交通车辆新度系数参考指标 公共汽电车发车正点率考核指标 5 公共汽电车 运行正点率公共汽电车末站到站正点率参考指标 6 公共汽电车 运营速度 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 运营时速 考核指标 7 公共汽电车满载 率 早晚高峰时段平均满载率考核指标 8 公共交通 乘客满意度 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考核指标 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考核指标 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参考指标 9 公共汽电车 场站设施水平公共汽电车港湾式停靠站设置 率 考核指标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率考核指标 10 公共汽电车 路权优先水平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的比例参考指标 11 绿色公共交通 车辆比例 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例考核指标 12公共交通公共交通乘车电子支付卡使用考核指标 5 率 公共汽电车车载定位终端安装 率 考核指标信息化水平 来车预报电子站牌设置比率考核指标 13 公共交通 运营安全水平 公共汽电车责任死亡率考核指标 14 城乡客运 公交化运营比率 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比率考核指标 公交运营补贴兑现率考核指标 公共交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参考指标 15 公共交通 财税保障度公共交通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 率 考核指标 2 1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2 1 1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考核指标 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考核指标 统计期内 中心城区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 包括公共 汽电车 轨道交通 城市轮渡等 的出行量占机动化出行总量的比 例 6 2 1 1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1 1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公共交通出行量 机动化出行总量 100 2 1 1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公共交通出行量 居民出行调查 中心城区 2 机动化出行总量 居民出行调查 中心城区 2 1 2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不含步行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不含步行 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 中心城区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 包括公共汽电车 轨 道交通 城市轮渡等 的出行量占不含步行的出行总量的比例 2 1 2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1 2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不含步行 公共交通出行量 不含步行 的居民出行总量 100 7 2 1 2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公共交通出行量 居民出行调查 中心城区 2 不含步行的居民出行总量 居民出行调查 中心城区 2 1 3公共交通人均日出行次数 参考指标 公共交通人均日出行次数 参考指标 市区范围内 公共交通人均日出行次数 2 1 3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次 2 1 3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交通人均日出行次数 公共交通日均出行量 市区人口 其中 公共交通日均出行量 公共交通出行总量 365 公共交通出行总量 公共交通客运总量 换乘系数 2 1 3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公共交通年客运总量 城市 县城 客运统计报表 2 换乘系数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3 市区人口 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8 2 2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布局合理度公共汽电车线路网布局合理度 2 2 1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比率 考核指标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比率 考核指标 中心城区的建成区范围内 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占城市 道路网长度的比例 2 2 1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2 1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比率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 城市道路网长 度 100 其中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是指中心城区的建成区范围内布有公共 汽电车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 城市道路网长度指中心城区的建成区范围内的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和支路的长度 2 2 1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2 城市道路网长度 城市规划部门 9 2 2 2公共汽电车线路网密度公共汽电车线路网密度 参考指标 参考指标 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上有公共汽电车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 线长度 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与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 之比 2 2 2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公里 平方公里 2 2 2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密度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 城市中心城区 的建成区面积 其中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是指中心城区的建成区范围内布有公共 汽电车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 2 2 2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 城市规划部门 2 2 3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重复系数 参考指标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重复系数 参考指标 中心城区的建成区范围内的公共汽电车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 度之比 10 2 2 3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无 2 2 3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重复系数 公共汽电车线路总长度 公共汽电 车线路网总长度 2 2 3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公共汽电车线路总长度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总长度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3 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 2 3 1公共交通站点公共交通站点 500 米覆盖率 考核指标 米覆盖率 考核指标 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内公共交通站点 500 米半径覆盖面积与 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之比 2 3 1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3 1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交通站点 500 米覆盖率 公共交通站点 500 米半径覆盖面积 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 100 11 其中 公共交通站点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和地面公交站点 轨道交通站点位置按照出站口位置计算 2 3 1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公共交通站点 500 米半径覆盖面积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 城市规划部门 2 4 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 2 4 1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 考核指标 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 考核指标 按市区人口计算的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 2 4 1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标台 万人 2 4 1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 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总数 市区人口 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换算系数参见下表 各类型公共汽电车车辆换算系数标准表 类别车长范围换算系数 15 米以下 含 0 50 25 米 7 米 含 0 70 12 37 米 10 米 含 1 00 410 米 13 米 含 1 30 513 米 16 米 含 1 70 616 米 18 米 含 2 00 718 米以上2 50 8双层1 90 各类型轨道交通车辆换算系数标准表 类别车长范围换算系数 17 米以下 含 3 15 27 米 10 米 含 4 50 310 米 13 米 含 5 85 413 米 16 米 含 7 65 516 米 18 米 含 9 00 618 米以上11 25 2 4 1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市区人口 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2 4 2公共交通车辆新度系数 参考指标 公共交通车辆新度系数 参考指标 表示营运车辆总体新旧程度的指标 规定车辆按使用年限折旧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等级 JT T 630 2005 13 2 4 2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无 2 4 2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车辆新度系数 1 单车原值 单车实际使用月数 全部 营运车原值 96 其中 单车实际使用月数超过 96 时按 96 计算 2 4 2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单车原值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单车实际使用月数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5 公共汽电车运行正点率公共汽电车运行正点率 2 5 1公共汽电车发车正点率公共汽电车发车正点率 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 公共汽电车正点发车的次数与计划排班发车总次数之比 公共 汽电车发车时间即首站离站时间 2 5 1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14 2 5 1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汽电车发车正点率 全年运营车辆正点发车次数 全年计划 排班发车总次数 100 其中 比计划排班晚 2 分钟之内为正点 2 5 1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全年运营车辆正点发车次数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全年计划排班发车总次数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5 2公共汽电车末站到站正点率 参考指标 公共汽电车末站到站正点率 参考指标 公共汽电车末站正点到站的次数与到站总次数之比 2 5 2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5 2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汽电车末站到站正点率 全年运营车辆末站正点到站次数 全年计划排班末站到站总次数 100 其中 到站正点定义为 快 2 慢 5 即比计划排班早 2 分钟 晚 5 分钟之内为正点到站 15 2 5 2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全年运营车辆末站正点到站次数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全年计划排班末站到站总次数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6 公共汽电车运营速度公共汽电车运营速度 2 6 1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 考核指标 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 考核指标 在早晚高峰时段内 公共汽电车从线路的起点至终点实际运送 乘客的年平均行程车速 2 6 1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公里 小时 2 6 1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 早晚高峰时段班次平 均行程车速 早晚高峰时段班次总数 其中 早晚高峰时段班次平均行程车速 早晚高峰时段班次运营 里程 早晚高峰时段班次行程时间 抽样率 全年正常工作日中抽取 10 线路抽样要求首末站均在中心城区范围内 16 2 6 1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早晚高峰时段班次运营里程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早晚高峰时段班次行程时间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3 早晚高峰时段班次总数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4 早晚高峰时段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7 公共汽电车满载率公共汽电车满载率 2 7 1早晚高峰时段平均满载率早晚高峰时段平均满载率 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 在早晚高峰时段内 通过最大客流断面的各车次乘客数之和与 额定载客量之和之比 2 7 1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7 1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早晚高峰时段平均满载率 早晚高峰时段通过最大客流断面 乘客数 早晚高峰时段通过最大客流断面车次的额定载客量 100 每季度 1 次 由第三方机构对客运量前 30 的线路进行随机抽 样调查 抽样调查率不得低于 30 2 7 1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早晚高峰时段最大客流断面通过各车次乘客数 第三方调查 17 机构 2 早晚高峰时段通过最大客流断面车次的额定载客量 城市交 通运输主管部门 2 8 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 2 8 1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 考核指标 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 考核指标 公交服务质量乘客满意度调查中 有效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 2 8 1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8 1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 单份有效调查问卷得分 有效调查问卷 总数 100 随机问卷调查 每季度 1 次 按市区人口万分之五的抽样率对 乘客满意度进行调查 由第三方调查机构组织有关人员在各大站点 采取现场询问和问卷式的调查 具体调查方法见附件 2 8 1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单份有效调查问卷得分 第三方调查机构 2 有效调查问卷总数 第三方调查机构 18 2 9 公共汽电车场站设施水平公共汽电车场站设施水平 2 9 1公共汽电车进场率公共汽电车进场率 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 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平均夜间进场停放车辆数 含在专业停车 场停放及在公交首末站 停保场或枢纽站中停放的车辆数 与总运 营车数的比值 2 9 1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9 1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汽电车进场率 公共汽电车平均进场停放车辆数 公共汽电 车运营车辆总数 100 其中 公共汽电车平均进场停放车辆数 公共汽电车每日进场停放 车辆数 365 进场停放车辆含在专业停车场停放及在公交首末站 停保场或 枢纽站中停放的车辆数 租赁的公交停车场必须有规范的租赁合同并且租赁期限在 10 年 含 以上 2 9 1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公共汽电车每日进场停放车辆数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19 2 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总数 城市 县城 客运统计报表 2 9 2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 参考指标 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 参考指标 平均每标台公共汽电车所占公交场站面积 2 9 2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平方米 标台 2 9 2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 公共汽电车场站总面积 公共汽电车 标台总数 其中场站包括停车场 维修场 保养场等 2 9 2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公共汽电车场站总面积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公共汽电车标台总数 城市 县城 客运统计报表 2 9 3公共汽电车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公共汽电车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 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 城市中心城区快速路 主干道及次干道上 设置港湾式停靠站 的站点个数占城市中心城区快速路 主干道及次干道停靠站点总数 的比例 20 2 9 3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9 3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汽电车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 设置港湾式停靠站的站点个数 停靠站点总数 100 其中 设置港湾式停靠站的站点个数与停靠站点总数的统计对 象均为城市中心城区快速路 主干道及次干道上的停靠站点 2 9 3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设置港湾式停靠站的站点个数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停靠站点总数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10 公共汽电车路权优先水平公共汽电车路权优先水平 2 10 1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率 考核指标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率 考核指标 城市中心城区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长度占地面公交线路网 总长度的比例 21 2 10 1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10 1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率 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长度 公交线路 网总长度 100 其中 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长度指城市中心城区内设置了 公交专用道的道路中心线长度 2 10 1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长度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公交线路网总长度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10 2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的比率 参考指标 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的比率 参考指标 在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中 拥有公交优先通行权的交叉口的比例 2 10 2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10 2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的比例 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数量 城市主 22 干道交叉口总数 100 其中 城市主干道交叉口指城市主干道与主干道相交 主干道 与次干道相交 主干道与城市快速路的辅路相交的交叉口 2 10 2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数量 城市公安部门 2 城市主干道交叉口总数 城市规划部门 2 11 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 2 11 1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 考核指标 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 考核指标 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占所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总数的比例 2 11 1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11 1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例 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 公共交通车 辆标台总数 100 绿色公共交通车辆包括 1 轨道交通 地铁 轻轨 有轨电车等 2 新能源车 混合动力车 燃料电池电动车 氢发动机车 纯 23 电动车 其他新能源 如高效储能器 二甲醚 车等 3 清洁能源车 液化石油气汽车 压缩天然气汽车 液化天然 气汽车 压缩煤层气汽车等 4 无轨电车 2 11 1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总数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12 公共交通信息化水平公共交通信息化水平 2 12 1公共交通乘车电子支付卡使用率 考核指标 公共交通乘车电子支付卡使用率 考核指标 使用电子支付卡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与客运总量的比例 2 12 1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12 1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交通乘车电子支付卡使用率 公共交通电子支付卡客运总量 公共交通客运总量 100 其中 公共交通电子支付卡客运总量指考核年度内公共交通电 子支付卡的客运总量 24 2 12 1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公共交通电子支付卡客运总量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公共交通客运总量 城市 县城 客运统计报表 2 12 2公共汽电车车载定位终端安装率 考核指标 公共汽电车车载定位终端安装率 考核指标 安装车载定位终端的公共汽电车数量占公共汽电车总数的比例 2 12 2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12 2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汽电车车载定位终端安装率 安装车载定位终端的公共汽电 车数量 公共汽电车总数量 100 2 12 2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安装车载定位终端的公共汽电车数量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 门 2 公共汽电车车辆总数 城市 县城 客运统计报表 2 12 3来车预报电子站牌设置比率 考核指标 来车预报电子站牌设置比率 考核指标 城市中心城区快速路 主干道及次干道上 设置来车预报电子 25 站牌的公共汽电车车站数与城市中心城区快速路 主干道及次干道 上公共汽电车车站总数的比例 2 12 3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12 3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来车预报电子站牌设置比率 设置来车预报电子站牌的公共汽电 车车站数 公共汽电车车站总数 100 其中 设置来车预报电子站牌的公共汽电车车站数与公共汽电 车停靠站点总数的统计对象均为城市中心城区快速路 主干道及次 干道上的公共汽电车车站 2 12 3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设置来车预报电子站牌的公共汽电车车站数 城市交通运输 管理部门 2 公共汽电车车站总数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2 13 公共交通运营安全水平公共交通运营安全水平 2 13 1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率 考核指标 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率 考核指标 一年内 公共汽电车每行驶百万公里发生的同等及以上责任的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26 2 13 1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人 百万车公里 2 13 1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率 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人数 公 共汽电车运营总里程 2 13 1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城市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人数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公共汽电车运营总里程 城市 县城 客运统计报表 2 14 城乡客运公交化运营比率城乡客运公交化运营比率 2 14 1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比率 考核指标 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比率 考核指标 中心城区周边 20 公里区域内 按照城市公共交通模式运营的城 乡客运线路数量占城乡客运线路总数的比例 2 14 1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14 1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比率 公交化运营的城乡客运线路数 城乡客运线路总数 100 27 其中 城乡客运线路是指起讫点其中一端在中心城区内 另一 端在中心城区外 20 公里范围内的线路 问题 满足以下条件的城乡客运线路可认定为公交化运营 2 14 1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公交化运营的城乡客运线路数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城乡客运线路总数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15 公共交通财税保障度公共交通财税保障度 2 15 1公交运营补贴到位率 考核指标 公交运营补贴到位率 考核指标 城市公共交通实际补贴额与合理计算的政策性补贴总额的比 2 15 1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15 1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交通运营补贴兑现率 城市公共交通实际补贴额 合理计算 的政策性补贴总额 100 其中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补贴包括新线和冷僻线路补贴 票价补贴 含特殊人群优惠补贴 指令性亏损补贴等政策性补贴 28 合理计算的政策性补贴总额 2 15 1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城市公共交通实际补贴额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 合理计算的政策性补贴总额 第三方调查机构 2 15 2公共交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 参考指标 公共交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 参考指标 城市公共交通一线司乘人员的平均工资与本地社会平均工资的 比 2 15 2 1指标单位指标单位 2 15 2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公共交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 公共交通一线司乘人员平均工资 本地社会平均工资 100 2 15 2 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 公共交通一线司乘人员平均工资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2 社会平均工资 城市相关部门 2 15 3公共交通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公共交通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率 考核指标 率 考核指标 统计期内 政府用于公共交通的投资总额除以城市政府财政收 29 入总额 该指标的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