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不同的礼仪_第1页
壮族不同的礼仪_第2页
壮族不同的礼仪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壮族不同的礼仪壮族不同的礼仪 56 个民族 56 支花 56 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壮族是中国少 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人们把 广西壮族自治区誉为 铜鼓之乡 铜鼓是壮族人的传统文化遗 产 更是壮族图腾崇拜的标志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壮族不同 的礼仪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壮族不同的礼仪壮族不同的礼仪 壮族的语言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 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侗语 族壮傣语支 主要分南北两大方言 部分外国学者根据壮语同 源词的情况 将壮语划入澳泰语系 壮族传统文字是在汉字基 础上创造的 土俗字 从中国的唐代 7 世纪 土俗字 开始在民 间使用 汉人称为古壮字 壮族人自称为 sawndip 就是生字 的意思 因为这种字是用汉字部首组合而成的 但是这种壮字 由于使用面不广 没有能在全民推行 一直为壮族巫师 艺人 多用于书写经书 编山歌 记事 记录壮语地名等 大量的壮 族 布洛陀经书 就是古壮字手抄本 1950 年代 中国政府专 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 并于 1982 年又作了部分修 订 壮族的礼仪壮族的礼仪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 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 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 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 有时一餐饭 吃五 六家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 比如一家杀猪 必定 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 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 酒 方显隆重 敬酒的习俗为 喝交杯 其实并不用杯 而是 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 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 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 席后才能开饭 长辈未动的菜 晚辈不得先吃 给长辈和客人端茶 盛饭 必须双手捧给 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 也不能从背后 递给长辈 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 客人说 慢吃 再离席 晚辈不 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 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 让 路 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 不说污言秽语 不从老人面前跨 来跨去 杀鸡时 鸡头 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路遇老人 男的 要称 公公 女的则称 阿婆 或 婆婆 遇客人或负重者 要主 动让路 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 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壮族的服饰礼仪壮族的服饰礼仪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 黑 棕三种颜色 壮族妇女有植棉纺 纱的习惯 纺纱 织布 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 用自种自纺 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 家机 精厚 质实 耐磨 然后染成 蓝 黑或棕色 用大青 一种草本植物 可染成蓝或青色布 用 鱼塘深可染成黑布 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 壮族服饰各有不同 男子 女子的服饰 男子 妇女 未婚女子的头饰 各具特色 壮族的男装与女装壮族的男装与女装 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 右襟衫反膊无领 衣纽从右腋下 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 再开出三四寸而止 衣襟镶嵌一寸多宽 的色布边 用铜扣纽 再束上长腰带 对襟开胸 长仅及脐的紧 身衫 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 而女装为无领右襟 只是衣袖比 男装大些 宽大近尺 长至膝盖 镶嵌绲边 边条有宽细 一 般在二三道以上 肩内贴布反衬在外 起缝三线 名叫 反膊衫 男女衫的扣钮均铜纽或布纽 男女裤子式样基本相同 裤脚 有绲边 俗称 牛头裤 已婚妇女有绲花边的肚兜 腰裤左边 悬挂一个穗形筒 与锁匙连在一起 走动时发出 沙啦沙啦 的 响声 男子礼服惯穿长袍 外面套上一件短褂 通称 长衫配马 褂 起先是头戴顶圆帽 后来改戴礼帽 到了现代 壮族的穿 着衣式已基本现代化 但老一辈人 仍普遍以穿蓝 黑两色为 主 壮族的住房 在古黔中地区的临澧竹马村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距今约 18020 xx 年 中 发现了带甬道的 丅 字形 高台式土木建筑 它 不仅是中国 高台式宫殿建筑 的源头 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座 高 台式土木建筑 壮族先民迈出划时代的第一步 使中国率先迈进了农耕社 会 引发了人类最伟大的一场绿色革命 使人类从饥饱无定的 采集生活中 闯出了一条驯化动物 创造农耕 迈向温饱生活 的绿色革命之路 使人类迈进了农耕社会辉煌的农业时代 壮族山歌礼仪壮族山歌礼仪 壮族山歌简称为 壮歌 又称 壮族民歌 一般指壮族人民 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 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 代狩猎时的呐喊 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 族山歌的种子 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 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 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 见一斑 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 壮族 素以 善歌 著称 壮乡素有 歌海 盛誉 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 活 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壮族山歌历史悠久 壮民从盘古开 天地一直唱到如今 几乎人人能歌善唱 已近 以歌代言 的地 步 淳朴 自然 真实 乡土气息格外浓厚 尤其是结构短小 韵味和谐 琅琅上口 易歌易记 流传方便 使得壮族民间歌 谣题材十分广泛 内容非常丰富多彩 艺术表现形式形形色色 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壮族著名历史学家黄现璠所撰 谈僮歌 一文和所著 壮族通史 合著 以及 壮族民间歌谣集 注 1 等论著中可 知 壮族古代民间歌谣包括诉苦歌 长工苦歌 媳妇苦歌 单身 苦歌 叹苦歌 怨命歌等等 情歌 散歌 套歌 探问歌 赞美 歌 讨欢歌 示爱歌 定情歌 交友歌 发誓歌 分别歌等等 风俗歌 庆贺歌 祝祷歌 仪式歌 敬酒歌 迎宾歌 送客歌 摇篮曲 哭丧歌 哭嫁歌等等 生产劳动歌 农事歌 农闲歌 时令歌 节气歌 喜雨歌 苦旱歌等等 盘歌 又称问答歌 碰 头歌 猜谜歌 斗智歌 以对唱形式表现 历史歌 时政歌 童谣 革命歌曲等等 山歌即长篇叙事诗歌 比较著名的有 布伯 布洛陀 嘹歌 马骨胡之歌 六丘和达七 莫一大王 等 其中尤以 嘹歌 的表现形式较为特别 嘹歌 不是以 叙事方式讲述完整的故事 而是以封建领主的兼并战乱作为背 景 通过抒情的对唱表现一对男女青年悲欢离合的感情 四句 一组 相互问答 拆开来是独立的抒情诗 连缀起来又是一首 有头有尾的故事诗 壮乡山歌开唱时 必须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 不能瞎 唱乱唱 特别是时政歌 仪式歌和情歌 在什么场合唱是有传 统规矩的 例如情歌 在野歌圩里可以尽情地唱 而在家里 在父母面前不能唱 风俗歌中 祭祀唱什么 婚嫁唱什么 丧 礼唱什么 皆不能颠倒乱唱 连迎接不同的客人同样有不同的 迎客歌 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 欢 西 加 比 论等五种 在壮族地区 每一个区或乡都有 好几个调子 包括叙事用的平调 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等 据粗略统计 各地不同调子加起来达 1000 种以上 这些山歌调 虽然是固定的 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 山歌调的演唱方 法 有独唱 重唱 领唱 合唱等方式 无论是支声式 和声 式或者复调式 都丰富多彩 别具一格 其中以富宁皈朝山歌 调 靖西马隘及汉隆山歌调 田阳古眉山歌调 马山山歌调 环江山歌调等尤为著名 山歌旋律与歌词相结合 能在听众中 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除了单声部壮歌 还有双声部和三声部壮歌 独特风格的 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 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 时而平行 时 面交叉 高低相衬 跌宕起伏 悦耳动听 壮族多声部山歌各 地不同歌腔约有 100 多种 在广西境内的壮族多声部山歌 遍 及广西六个地区 30 多个县 就中以百色 柳州 河池 南宁等 几个地区流传最广泛 壮族多声部山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 刻的人民性 在艺术形式上比较成熟和完美 它是壮族人民在 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种形态 被视为壮族民 间音乐史上突起的高峰 壮族人人爱唱歌 传说古壮人是以山歌来跟先祖布洛陀对 话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凡有壮族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山歌 田间地头 晚间劳作之余以及红白喜事上 总能听到悠扬的山 歌 各种大小节日 更是少不了山歌助兴 不同地方壮族原生 态山歌曲调还不一样 如一个区不同县份就有不同山歌曲调 有高昂的嘹歌 有婉转动听的那坡山歌 马山的三声部山歌 大新的高腔山歌等等 多以对唱为主 不仅平时唱 家里唱 而且还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 称为 歌圩 或 歌节 歌圩的日期主要在农历三月初三 但在春节 四月八 中 元节 中秋节以及婚嫁 满月 新房落成等喜庆吉日形成歌圩 似乎习以为常 偶尔甚至在赶集的路上会形成临时的歌圩 歌 圩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 日歌圩在野外 以青年人 倚歌择配 为主要内容 夜歌圩在村子里 主要吟唱传授生产 生活知识 和技能的生产歌 季节歌 盘歌和历史歌等 壮族的婚礼习俗礼仪壮族的婚礼习俗礼仪 一 招赘 俗称上门 是男子入女家为婿的婚烟形式 历史上的上门 没有儿子的可以招婿 有儿子的也可以招婿 上门的来了 当 儿子看待 更其姓 改其名 姓从妻 所以壮人称上门为 很栏 直译为上门 进门 意译则是 加入另姓家族 因为 栏 字在 壮语中有 家 姓 两个含意 这显然是氏族可以接收新成员的 遗风 不过少数地方认为上门不光彩 叫做 扛楼梯 意思是 低人一等 二 改嫁 寡妇改嫁 虽然允许 但仪式凄凉 夫死 说是她克的 中年以后的寡妇 一般不改嫁 否则社会舆论耻笑 寡妇可以 和男方见面 自己敲定 婚礼极简单 男方派一老妇去接即可 如子女年幼 可以带走 但必须改从夫姓 也有个别的改嫁是 招夫上门 三 续娶 壮族中年男子丧妻 一般均要续娶 但也有不续娶的 不 续娶的 多是贫苦之家 被续娶的女方 多为接丧夫的中年人 往往有一两个孩子 若孩子年幼 可以随母到男家生活 续娶 的礼仪也很简单 男家派两个妇女送去两套新衣服给女方 便 把她接回来 女方从丧夫家出来只能走后门 四 男女分行戏打球 广西壮乡 有的地方男女青年恋爱 至今还盛行一种抛绣 球活动 壮语叫 飞沱 这种互抛绣球择偶的风俗 在唐代就 已经很普遍 柳宗元曾有 男女分行戏打球 的诗句 在歌场上 壮族小伙与姑娘们自然分成一群一伍 彼此先对唱一阵山歌 然后拉开适当距离离 姑娘们便将各自用花布精心做成的绣球 抛向自己心爱的小伙子 小伙子眼疾手快 一手抓住朝自己抛 来的绣球的飘带 又抛回给对方的姑娘 如果小伙子认为合意 就会在绣球上系上赠物 抛给自己倾心的姑娘 赠物越多 表 示小伙子追求姑娘的心情越迫切 姑娘若是收下小伙子抛回绣 球上的礼物 一对青年男女 通过多次歌场对歌 相互认识 加深了解 甚至私定终身 这样通过对歌抛绣球择定的对象 不用媒妁 也无需重聘 使壮族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更回富有 诗情画意 五 新娘过河 水手 背 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个高寒山区 这里崇山峻岭 林密路远 河道九曲十八弯 本来祗有四 五十里的山路 却 要涉水过五 六次河 跨过三 四座挢 所以成亲时 为了确 保新娘的安全 过河过挢都要请人来背 背新娘的人称为 水手 多是虎背熊腰的未婚男青年 新娘过河时 鸣炮三声 喇叭 吹响 水手 的两掌即刻按住自己的膝盖 弓下腰来 让蒙着 面纱的新娘用膝盖顶着自己的脊背 双后扣稳自己的肩膀 身 体往前倾去 水手 即刻反手到后腰挽住新娘的小脚 妥当后 即起步入水过河 或过挢 如象小孩摊开两腿时大人背着的姿势 的禁忌的 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 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的粗 野 更不能调笑 所以背新娘的 水手 多是品德最佳者 过河 时 迎娘 由未婚的女青年担任 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 不 管天气好坏都要撑开伞 表示护住喜气 不给失散 整个队伍 过完河上岸后 乖巧的 迎娘 把伞放得很低 挡住别人 偷看 蒙 着面纱的新娘 此时火炮轰响 鞭炮齐鸣 乐队吹奏欢乐曲 岸上也挤满了观看热闹的群众 六 不会对歌娶妻难 歌圩是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传统的大型的歌节 每年秋春 佳节 青年们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 在本地传统的歌圩日子里 选择唱歌的对手 寻觅心爱的情侣 照例 小伙子得先向姑娘 唱歌邀请 要一直唱到姑娘满意 她这才答歌 笨嘴夯腮的小 伙子 甚至有唱三 四个小时姑娘也不答腔的 祗好狼狈而逃 让位给更有歌才的青年 女方答腔后 双方便在各自同伴的簇 拥下 按歌圩的程序唱初交歌 赞美歌 询问歌 盘歌 恋情 歌 唱到情意绵绵 便唱起深交歌 赠礼歌 互相赠送礼品 这时情人便离开了同伴 双双踱入花间丛林 快分手时 两人 又唱起嘱别歌 相约下次见面 这才依依不舍地分手 不少情 侣就这样订下终身 然而 这个对歌程序中也有不少 险关 尤其是盘歌 女问男答 内容包括远至三皇五帝 近至当今世 界 上自日月星辰 下至山河百兽 举凡农事 季节花果等等 随 编随唱 无所不包 其内容之广泛 其歌才之敏捷 常常使慕 名而来的博古通今的专家们目瞪口呆 为之倾倒 七 出嫁先唱陪楼歌 广西恭城县莲花乡九甲河源头一带的壮族瑶族地区 每逢 姑娘出嫁 都有唱陪楼歌的习惯 姑娘出嫁的前几天 主家就 邀约村寨里的姑娘和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