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实习指导书(纺)_第1页
生产实习指导书(纺)_第2页
生产实习指导书(纺)_第3页
生产实习指导书(纺)_第4页
生产实习指导书(纺)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生产实习 纺纱部分 指导书 上机试纺是生产实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践性强 通过上机试纺以及对半制品质量检验的 操作 全面接触工艺计算 工艺调整 产品质量检验分析等综合训练 获得初步解决生产实际 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习进行粗纱和细纱的上机试纺 粗粗纱纱工序上机工序上机试纺试纺 一 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牵伸 捻度 卷绕 升降 成形和角度等六种变换齿轮在粗纱机上的配置及其 在正常生产中的协调作用 2 初步掌握粗纱工序工艺 牵伸倍数 捻度 的调整方法 了解上机试纺过程 3 初步掌握粗纱的质量控制指标及质量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 实习设备与仪器 1 A456D 粗纱机 2 粗纱及条子测长仪 3 天平 4 捻度仪 三 实习步骤 1 了解粗纱机的传动过程 观察六种变换齿轮齿数的位置及作用 2 根据工艺计算调换所需的牵伸 捻度 升降变换齿轮齿数 开车调试纺纱张力 使之纺 纱正常后 纺纱 30min 关车 分别在车头 车中 车尾三个部分的前后排各取一只粗纱 共六支 作为粗纱试样 粗纱工艺设计的主要参数有牵伸倍数 捻系数和卷绕密度 由于粗纱的特点是捻度小强力 低 在卷绕过程中易产生伸长 所以 正常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前罗拉输出线速度与卷绕线速 度 保持一定的纺纱张力 即 Lf DxNw 其卷绕速度为 Dx Lf Nw 式中 Lf 单位时间内前罗拉输出纱条长度 mm min Dx 粗纱卷绕直径 mm Nw 粗纱卷绕速度 r min 在调整粗纱机的工艺参数时 必须满足上述条件 粗纱机传动系统较为复杂 粗纱机上设 有牵伸 捻度 卷绕 升降 成形 角度等六种变换齿轮 配置在一定位置上 需要配合协调 改变粗纱捻度时 需改变捻度变换齿轮的齿数 即改变前罗拉的转速 当前罗拉输出 速度改变后 为保持卷绕张力正常 筒管卷绕速度与龙筋升降速度也要相应改变 因此 捻度 变换齿轮配置在主轴至铁炮和前罗拉的轮系中 当捻度改变幅度大时 还需改变卷绕部分的变 换齿轮与之相适应 改变粗纱纺出号数时 需调整牵伸变换齿轮齿数 这时 仅改变后罗拉转速 前罗拉输 出速度不变 如果粗纱号数改变较大时 将对卷绕直径的增量影响较大 这时需调整成形变换 齿轮齿数 筒管的卷绕速度与龙筋升降速度的逐层降低量与之相适应 本实习内容是改变粗纱 纺出定量时 计算牵伸及捻度变换齿轮的齿数 调整相应的工艺参数 上机试纺出所要求的粗 纱 粗纱机卷绕成形过程中 要求粗纱沿筒管轴向平行紧密排列 以每厘米内的圈数表示 轴向卷绕密度 当粗纱纺出定量改变较大时 粗纱轴向的卷绕圈距也随之改变 致使卷绕直径 的增量变化比较明显 结果 Lf DxNw 这时 需改变升降齿轮齿数 以保证一定的轴向卷绕 密度 2 3 计算变换齿轮齿数 根据传动图计算出各变换齿轮齿数 牵伸变换齿轮 干重纺出粗纱 干重喂入棉条 10m 25m E0 熟条定量选用范围 纺纱线密度 tex 32 以上20 3013 199 137 5 以下 棉条干定量 g 5m 20 2517 2215 2013 1713 以下 粗纱定量选用范围 已知熟条定量 14 8g 5m 纺纱线密度 tex 32 以 上 20 309 0 199 0 以下 粗纱干定量 g 10m 5 5 10 04 1 6 52 5 5 52 0 4 0 根据经验确定牵伸效率 计算机械牵伸倍数 E 再根据粗纱机传动图计算牵伸齿轮 牵伸效率 1 牵伸配合率 实际牵伸倍数与机械牵伸倍数之比称为牵伸效率 机械牵伸倍数与实际牵伸倍数之比称为牵伸配合率 牵伸配合率根据生产经验获得 一般 A456D 粗纱机的牵伸配合率为 1 04 左右 根据机械传动 粗纱机械牵伸倍数 后罗拉一转前罗拉的输出长度 后罗拉的周长 79 Z7 76 19 28 28 316 Z7 Z7 总牵伸变换齿轮 26T 63T 捻度变换齿轮 纯棉粗纱捻系数的选择 粗纱线密度 tex200 325325 400400 770770 1000 粗纱捻系数 粗梳 105 120105 11595 10590 92 粗纱捻系数 精梳 90 10085 9580 9075 85 前罗拉周长 转时的锭子转数 前罗拉 捻度 T 56 30 Z2 Z1 61 48 40 30 33 27 100 28 4 395Z2 Z1 Z1 捻度齿轮齿数 Z2 上铁炮齿轮齿数 Z2确定后 选择 Z1 如果试纺结果粗纱定量与捻度不符合要求时 应根据所用机台的牵伸 捻度等变换齿轮 重新计算所需的牵伸及捻度变换齿轮 再上机试纺 3 粗纱质量指标测定 测试计算粗纱定量 捻度 计算重量偏差和捻度偏差 重量不匀率及捻度不匀率 计算重量不匀率及捻度不匀率时 要求测试 20 个重量和捻度数据 范围 重量偏差 0 5 粗纱重量不匀率控制在 1 3 以内 粗纱捻度不匀率控制在 4 0 当所纺制品超出 范围时 根据牵伸齿轮或捻回齿轮在粗纱机传动图中所处的位置 列出粗纱定量或捻度与其 变换齿轮的比例关系式 计算所需的变换齿数 再上机试纺 直至纺出符合要求的粗纱定量 4 与捻度 细纱细纱工序上机工序上机试纺试纺 细纱为纺纱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其产品根据生产任务而定 产品在正式投产前须先按 拟定的工艺参数进行试纺 改纺新品种时 也要进行小量试纺 通过试纺 调整 确定纺纱工 艺参数 一 实习目的与要求 1 通过上机试纺 了解细纱工序确定纺纱工艺的过程 2 了解纱线的质量控制指标 二 实习设备与仪器 1 A513W 细纱机 2 天平 3 纱框测长器 4 捻度仪 三 实习步骤与方法 1 熟悉机器传动图 掌握牵伸齿轮 捻度齿轮位置 了解两种变换齿轮的齿数范围 2 按照设计任务拟定纺纱工艺 如细纱号数 粗纱号数 细纱捻系数等 确定纺纱条 件如牵伸效率 车间实际回潮率等 3 计算所需牵伸齿轮与捻度齿轮齿数 在纺纱过程中 主要由于捻缩和皮辊滑溜等原因 使实际牵伸倍数 E0与机械牵伸倍数 E 很难一致 根据实际经验 牵伸效率 值一般在 0 94 0 95 之间 牵伸配合率在 1 04 1 06 左右 计算机械牵伸倍数 E 根据细纱机械传动图计算牵伸齿轮 细纱机的总牵伸倍数参考范围 纺纱线密度 tex 32 以上20 309 0 199 0 以下 长短胶圈牵伸12 2515 3522 4530 60 摇架加压牵伸倍数12 2520 3525 5040 50 常用细纱品种捻系数 棉纱品种线密度 tex 经 纱纬 纱 8 4 11 16340 400310 360 11 7 30 7300 390300 350普梳织布用纱 32 4 194320 380290 340 4 0 5 3340 400310 360 5 3 16330 390300 350精梳织布用纱 16 2 36 4320 380290 340 10 9 7不大于 330 32 8 83 3不大于 310 普梳织布 针织 起绒 用纱 98 197不大于 310 精梳织布 针织 起绒 用纱 13 7 36不大于 310 单纱织物用纱330 380 股线织物用纱320 360涤 棉混纺纱 针织内衣用纱300 330 5 经编织物用纱370 400 细纱机械牵伸倍数 后罗拉一转前罗拉的输出长度 后罗拉的周长 细纱机的机械牵伸倍数 34 Z8 53 24 60 60 Z7 Z6 73 31 72 23 114 60 25 25 1051 63Z7 Z6 Z8 Z8 后牵伸变换齿轮 41T 43T 45T 46T 48T 50T 52T 54T 57T 60T Z6 Z7 牵伸变换齿轮 31T 34T 37T 41T 46T 51T 57T 64 70T 按照纱线的产品用途 根据国家标准查出对生产的细纱号数所规定的捻系数范围 选定 捻系数 计算捻度齿轮 6 t t N Tt 式中 Tt 捻度 捻回 10cm t 号数制捻系数 t 所纺纱线号数 根据机器传动比计算捻度变换齿轮齿数 100 mm 前罗拉周长 转时锭子的回转数 前罗拉 捻度 T 60 Z3 Z2 Z1 90 29 D3 m d1 m 1 25 100 2607 9Z2 Z1 Z3 D3 滚盘直径 250mm d1 锭盘直径 22mm m 锭带厚度 0 8mm Z2 Z1 捻度变换成对齿轮 有 40 86 46 80 52 74 58 68 62 64 68 58 74 52 80 46 86 40 Z3 捻度变换齿轮 有 34 42 齿数 选择 Z2 Z1 计算 Z3 再修正 T 根据生产任务 计算所需捻度齿轮与牵伸齿轮齿数 上机试纺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4 上机试纺 5 取样测试产品号数 重量偏差 2 5 以内 与捻度偏差 中粗号纱控制在 6 以内 细号纱控制在 10 以内 要求测试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