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锅炉炉管胀接安装_第1页
蒸汽锅炉炉管胀接安装_第2页
蒸汽锅炉炉管胀接安装_第3页
蒸汽锅炉炉管胀接安装_第4页
蒸汽锅炉炉管胀接安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蒸汽锅炉炉管胀接安装蒸汽锅炉炉管胀接安装 中高压蒸汽锅炉管胀接工艺中高压蒸汽锅炉管胀接工艺 工工 种 钳工种 钳工 姓姓 名 刘国华名 刘国华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申请签定考评等级 技师申请签定考评等级 技师 准考证号 准考证号 J030020005 培训单位 盘锦市翔实职业培训学校培训单位 盘锦市翔实职业培训学校 签定单位 盘锦市九化职业技能鉴定所签定单位 盘锦市九化职业技能鉴定所 论文完成日期 论文完成日期 2008 年年 1 月月 20 日日 引引 言言 在蒸汽锅炉的安装程序中 胀接程序是决定安装质量的关键环节 国 内炉管胀接很难一次试压成功 所谓胀接程序是指通过锅炉上下汽包找正 管端热处理 除锈打磨 检测汽包孔径 管端内外径 理论计 算胀管率 试胀修正胀管率 胀接 铣削管头 八大步聚把锅炉的 心脏部分组对连接起来 即通过胀管法 把上下汽包用很多根钢管联系起 来的钳工安装程序 关键词关键词 胀接 退火 铣削 胀管率 塑性 布氏硬度 管端 陶瓷纤维 胀接 退火 铣削 胀管率 塑性 布氏硬度 管端 陶瓷纤维 间隙 锅筒 胀管器 间隙 锅筒 胀管器 目目 录录 1 胀接前的准备工作 1 1 2 管端进行退火处理 1 1 3 胀管前管端表面处理 2 1 4 锅筒管孔清理 检查处理 编号 2 1 5 管孔与炉管选配 3 2 试胀试验 3 2 1 试胀试验的目的 3 2 2 试胀工作程序 4 2 3 试胀前的准备工作 4 2 4 固定胀接 4 2 5 翻边扩胀胀接 4 2 6 进行外观检查 5 2 7 水压试验 5 2 8 补胀试验 5 2 9 解剖检查 5 3 炉管开始胀接 5 3 1 穿管 5 3 2 胀接工艺 5 3 3 胀接方式 6 3 4 管头铣削 7 结论 8 1 1 胀接前的准备工作 胀接前的准备工作 1 1 胀接前炉管检查 校正和被胀管端处理 1 1 1 胀接管必须具有材质合格证书 否则应做化学成分分析和机械 性能试验 1 1 2 清理胀接管 检查管子不应有重皮 裂纹 严重变形或锈蚀 一般缺陷超过允许误差的 90 时 建议不使用 1 1 3 检查管端外径尺寸 每根均作测量并记录 其允许偏差见表 一 测量时应注意测管端内外测点必须位于同一轴线上 第一测点与 第二测点互相垂直 管外径与管孔配合见表 二 表 一 胀接管外径允许偏差 单位 mm 管子公称外径32384251576063 570768389102 管子最小外径31 3537 8541 3550 1956 1359 162 576974 8481 7787 71100 58 表 二 胀管外径与管孔配合最大间隙允许值 单位 mm 管子公称外径32384251576063 570768389102 最大间隙1 291 411 471 51 531 61 661 891 952 18 1 2 管端进行退火处理 为使管端的硬度和塑性达到规范胀接要求 要对胀接管的胀接部位进 行抽查 并记录 如抽检试验结果 HB 布氏硬度 超过 170 时 管端部 必须进行退火处理 这是为了进一步调整原材料机械性能 使之即不过分 降低原材料强度 又使原材料有较好的塑性 实践中 一般采用铅欲法及 燃碳二种热处理法 该方法不安全 操作者 70 被烫伤 效率低 难已控 制退火温度 质量保证达不到规范要求 因此 上述方法是致使胀接失败 的一个原因 必须加以改进 管端退火处理 可采用电热处理法 即 用 6mm 钢板制成 600mm 600mm 2m 的加热箱 箱的内壁衬 100mm 厚的陶瓷纤维毯 并分别 在箱内上 中 下放入 165mm 1360mm LCD 220 50 履带试电加热器 和 PWK 60 型控温箱并联接入 380V 电源 加热器总功率可达 160KW 最高温 度可达 1010 度 应控温度为 600 650 度 在宁阳化工厂 SHU 型锅炉安装 中 我探索试用该方法获得成功 不仅保证质量安全 而且提高工效十倍 1 3 胀管前管端表面清理 胀管前管端内外清理 打磨质量直接会影响到以后的胀管率计算的准 确度 胀管前对已检查合格的胀管 对管端的油污 氧化层锈点 班痕 纵 向沟槽进行清理 磨光处理 打磨应用打磨机进行 将管端打磨干净 露 出金属光泽 磨出管端长度应为锅筒壁厚 50mm 后用锉刀和沙布精修 磨光 打磨后管端应呈圆形 无麻点及纵向沟纹 一般打磨深度不超过原 管 0 2mm 在管端内径处 100mm 长区域也要进行仔细打磨清理 这是由于 管内不洁净会影响胀管率 由计算得知管内锈层达 0 025 0 05mm 时 可 使胀管率增大 0 1 0 2 由此可知造成的 也是直接影响胀接质量的一 种原因 最后我采取借用电动磨头来对管内进行彻底清理打磨使胀管率计 算准确无误 1 4 锅筒管孔清洗 检查 处理 编号 1 4 1 清洗锅筒孔 除去防锈油料及污垢 直至露出金属光泽为止 在有加工微痕或轻微锈蚀 尺寸允许加工的条件下 可用砂布轮进行打磨 打磨时必须保证管孔圆度 并且仅能按管周方向打磨 1 4 2 胀接管孔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三 表 三 胀接管孔的尺寸和允许偏差 管子公称外径32384251576063 570768389102 管子直径32 338 342 351 357 560 56470 576 583 689 6102 7 直径 0 34 0 0 40 0 0 46 0 圆度0 140 150 19 管 孔 允 许 公 差圆柱度0 140 150 19 测量管孔尺寸应以位于管孔纵横中心的各自起为准 管孔的超差不得超过 规定偏差值的 5 超差孔率当管孔总数小于或等于 500 孔时 不得超过管 孔总数的 2 且不超过 5 个孔 管孔总数大于 500 孔时 不得超过管孔总 数的 1 且不超过 10 个孔 1 4 3 管孔表面粗糙度低于或等于 12 5 管孔边缘不得有毛刺 纵向刻痕 个别管孔刻痕深度小于 0 5mm 宽度不超过 1mm 且刻痕位于距管缘 4mm 以上 而且刻痕呈环向状 1 5 管孔与炉管的选配 1 5 1 装管前应根据管孔和炉管实测尺寸 力求管孔和炉管间隙适中 这样有利于胀管和控制胀管率 一般间隙不超过表 二 中数据 1 5 2 经选配的管孔 炉管应做好对应记录 以期达到 对号入座 2 2 试胀试验试胀试验 2 1 试胀试验的目的 试胀试验的目的是 掌握胀管器性能 所用材质实胀性能 提出合适 的胀管率 胀管工艺及胀管率控制方法 以指导正式胀接施工 试胀用管板 管子其材质 几何尺寸 加工精度 硬度等均应与实胀件一 样 2 2 试胀的工作程序 试胀前准备工作 固定胀接 翻边扩胀胀接 水压试验 补胀 解剖检查 确定最佳工艺和胀管率 2 3 试胀前准备工作 选取几组有代表性的管孔 炉管尺寸 加工精度 加工试胀管孔及炉管 根据预测间隙 预选胀管率计算出终胀后管内径及限位垫片厚度 采用内 径控制法时终胀内径 d1 d3H d2 式中 d1 管子的计算终胀内径 mm H 预定胀管率 d2 胀前管内径 mm d3 胀前管孔直径 mm 胀前管孔直径与管外径之差 mm 其扩胀值 Hd3 式中 这杆在胀管中每前进 1mm 时 胀管器直径的扩大值 用计算的胀杆插入深度来确定限位片的厚度 限位片一般制做成垫圈型式 其厚度为 1 2mm 例如胀杆锥度为 1 25 时 每前进 1mm 扩胀量为 0 04mnm 每增加 2mm 垫片 其扩值为 0 08mm 2 4 固定胀接 检查管孔和炉管尺寸接触面清洁程度 符合规定后 将先配好的炉管 与管孔对号入座 用固定式胀管器进行胀接 当管间隙消除时 管子在管 孔中不摇动 用电动胀管器再扩胀 0 2 0 3mm 记录其电流值 2 5 翻边扩胀胀接 用翻边胀管器进行胀接 当达到预选胀管率时 不立即退胀管器 在 原地再转三圈左右 这时记录电流值 进行胀口测量 并记录 2 6 进行外观检查 检查胀口端是否有裂纹 胀接过渡过区是否有偏胀和挤台 喇叭口根 部与管壁结合状态 胀口各部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并观察孔径周围氧化度 脱落情况 2 7 水压试验 将试胀后的管口封闭 按水压试验规定值进行水压试验 2 8 补胀试验 对试压渗漏管子可进行补胀 记录其电流值及补胎后胀口情况 2 9 解剖检查 将试胀口进行解剖检查 重点检查管外径与孔壁接触装态的印痕 啮 合情况 管壁厚减薄数值 管孔变形情况 根据上述结果 确定最佳胀管率 最佳胀管率应为 1 5 1 7 3 3 炉管开始胀接 炉管开始胀接 3 1 穿管 具备胀条件进行穿管时管孔及炉管端部应进行一次清理 管子两胀接 端应能自由穿入其安装孔内 没有卡阻及偏斜现象 管端插入长度应在出 锅筒内壁 10mm 13mm 之内 如有管子角度不对 必须进行校正和处理 严禁强力穿管 穿管时应先穿基准管 取垂直于锅炉纵向中心线的最外两 排管 为保证伸入锅筒内长度一致 我制做了穿管定位卡子 3 2 胀管工艺 3 2 1 胀管的基本要求 3 2 1 1 锅筒内必须清理干净 内部应铺绝缘橡胶板 3 2 1 2 在胀接过程中 应严禁油 水 灰尘渗入胀口中 胀管应在 环境温度零度以上进行 胀管过程中每胀 20 30 个胀口 对胀管器进行 一次检查清理 3 2 1 3 在胀管过程中胀管器应保持正确位置 转动应平稳均匀 3 2 1 4 采用翻边胀接时 翻边终胀位置应与始胀位置重合 而且终 胀位置应终止于鼻梁宽度最大处 翻边胀管达到胀管率后 在不进给条件 下转 2 3 圈 进而修正胀口不圆度 3 2 1 5 胀管时如用机械胀管器 速度控制在 30r mir 以下 胀口温 度不能高于 50 3 3 胀管方式 3 3 1 胀管方式有前进式和引拨式两种方式 锅筒壁厚小于 50mm 宜用 前进式 大于 50mm 宜用引拨式胀管法 3 3 2 胀管率及胀接质量的控制 胀管率是表示胀接质量唯一数据 胀管率计算公式如下 胀管率的控制有以下几种方法 即内径增大率控制法和外径增大率控 制法 3 3 2 1 内径增大率法公式 H 100 式中 d1 胀后实测管内径 mm d2 胀前实测管内径 mm d3 未胀前锅筒孔径实测值 mm 未胀前锅筒孔径实测值与管子外径实测值之差 mm 3 3 2 2 外径增大率法公式 H 100 式中 D 胀后紧贴气包外测管子外径 mm d3 未胀时锅筒孔径实测值 mm 胀管率最小 1 最大 1 9 大于 1 9 为过胀 小于 1 为欠胀 过 胀 偏胀 欠胀都是胀接的失败 控制胀接质量可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把握 1 胀接的部分无裂纹 胀接过渡部分无剧烈变化 2 管端伸出管孔的长度 10mm 正负偏差小于 3mm 3 管口翻边的斜度应在 12 150 4 根据试胀后的检查结果 调整理论计算的胀管率 确定合理的胀 管率 实践中 用该方法确保了胀接质量 在我施工胀接的锅炉 中都是一次试压成功 3 4 管头铣削 因锅炉汽包最小的直径不足 600mm 胀管和铣削都十分困难 气割法 和磨削法都会使胀接部位产生高温 导致胀接失败 1996 年我在海天化 120 吨开工锅炉胀接中研制了单刀双刃铣削器 4 5 分钟就可以铣削一个 管头 提高工效 5 倍以上 即保证了胀接后质量 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d1 d2 d3 d3 D d3 结结 论论 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技术革新和小机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