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70-2003-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_第1页
QSY70-2003-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_第2页
QSY70-2003-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_第3页
QSY70-2003-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_第4页
QSY70-2003-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 SY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 SY70 2003 试油试油 气气 试采资料录取规范试采资料录取规范 2003 01 272003 01 27 2003 05 312003 05 31 实施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发布 2 目目 次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试油 气 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3 3 1 试油 气 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4 3 2 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5 4 试油 气 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6 4 1 试油 气 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7 4 2 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8 5 有关资料数据的单位及取值规定 9 3 Q SY70 2003 陆上试油陆上试油 气气 试采资料录取规范试采资料录取规范 1 范围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试油 气 试采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试油 气 试采资料的录取和质量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 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是用于本标准 SY 5467 92 套管柱试压规范 SY T5789 93 油气井诱喷作业规程 SY T5981 2000 常规试油试采技术规程 SY T6013 2000 常规试油资料录取规范 SY T6293 1997 勘探试油工作规范 SY T6337 1997 油气井地层测试资料录取规范 3 试油试油 气气 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3 1 试油试油 气气 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3 1 1 试油试油 气气 基础数据项目基础数据项目 3 1 1 1 井号 井别 井位 构造位置 地理位置 经纬坐标 地面海拔 3 1 1 2 开钻日期 钻开油气层时间及钻井液的类型 性能 漏失量 3 1 1 3 试油层的油气显示和钻井过程中井涌 井漏 井喷及中途测试等情况 3 1 1 4 套管规格 钢级 壁厚 下入深度 固井水泥返深 固井质量 套管头至 补心距 3 1 1 5 试油 气 层位 层号 井段 深度 3 1 1 6 试油 气 层测井解释结果 3 1 1 7 试油 气 层地质综合解释结果 3 1 1 8 以往试油 气 及作业情况 3 1 2 自喷层地质资料录取项目自喷层地质资料录取项目 3 1 2 1 求产方式 3 1 2 2 每个工作制度的产油 产气 产水量 日产量 累计产量 3 1 2 3 每个工作制度的生产气油比 气水比和含砂 3 1 2 4 每个工作制度的流动压力 3 1 2 5 每个工作制度的油压 套压 3 1 2 6 地层温度 地层压力 3 1 2 7 压力恢复数据及曲线 3 1 2 8 油 气 水样品 3 1 2 9 高压物性样品及分析资料 3 1 2 10 井口温度 3 1 2 11 井温梯度 3 1 2 12 孔板尺寸 油嘴尺寸 3 1 2 13 原油含水率 综合含水率 4 3 1 2 14 现场检查 H2S 含量 3 1 2 15 气体流量计的型号 规格 3 1 2 16 垫圈流量计的压差 温度 3 1 2 17 临界流量计出气管线气流压力 上 下流压力 出气管线气流温度 上 下流温度 3 1 2 18 关井井口最高压力 3 1 2 19 系统试井资料 3 1 2 20 间喷周期 开 关井时间 3 1 3 非自喷层地质资料录取项目非自喷层地质资料录取项目 3 1 3 1 求产方式 3 1 3 2 油 气 水的周期产量 日产量 累计产量 包括地层测试回收量 3 1 3 3 地层温度 地层压力 3 1 3 4 流动压力数据及曲线 3 1 3 5 压力恢复数据及曲线 3 1 3 6 压力梯度数据及曲线 3 1 3 7 油 气 水样品 3 1 3 8 原油含水率 综合含水率 3 1 4 试油地质资料质量要求试油地质资料质量要求 3 1 4 1 测压 测温 a 地层静压以实测压力或外推压力为准 关井测地层压力 24h 内井底压力 波动小于 0 1Mpa 连续上升或下降例外 b 压力恢复曲线 自喷层放喷后 下压力计至油层中部或油层以上 100m 内侧压力恢复曲线 若需利用井口压力推算地层压力或解释参数时 记 录井口压力要求 1 关井后 10min 内 自关井后第一分钟起 每一分钟记录一次井口压力 2 关井后 10 30 min 内 自关井后第 12 分钟起 每 2 min 记录一次井口 压力 3 关井后 30 70min 内 自关井后第 34 分钟起 每 4 min 记录一次井口 压力 4 关井后 70 170min 内 自关井后第 80 分钟起 每 10 min 记录一次井 口压力 5 关井后 230min 内 每 60 min 记录一次井口压力至 24h 以后每 8 小 时记录一次井口压力 至关井井口压力稳定 24h 内压力波动小于 0 1Mpa 后 记录井口关井最高压力 c 流动压力 自喷层自喷求产时 下压力计至油层中部或油层以上 100m 内 实测井底压力 测压时间间隔等于或大于 8h 所测得的两个流压值相对 误差小于 0 5Mpa d 非自喷油层测压 以测试卡片或电子压力计数据为准 e 间喷层求产时 测一条至少一个间喷周期以上的流压曲线 f 侧地层压力时代温度计 以实测温度为准 3 1 4 2 求产 自喷油层与间喷油层采用分离器量油 测气 稠油井或高凝稠油井除外 a 自喷油层求产 当原油含水小于 5 后 开始进入稳定求产阶段 稳定求 5 产的要求 1 产油量大于或等于 500t d 时 连续求产 8h 2h 记量一次 波动小于 5 2 产油量 500t d 300t d 时 连续求产 16h 2h 记量一次 波动小于 10 3 产油量 300t d 100t d 时 连续求产 24h 2h 记量一次 波动小于 10 4 产油量 100t d 20t d 时 连续求产 32h 2h 4h 记量一次 波动小于 10 5 产油量小于 20t d 时 连续求产 48h 4h 8h 记量一次 波动小于 15 b 自喷水层和油水同层求产 1 水性确定为地层水后 即可求产 累计产量不少于两倍的井筒容积 连续三个周期以上产量波动小于 15 每 2h 记录油压 套压一次 求产每 4h 计量一次 计量的同时测气 产量合格后测一条流压曲线 2 自喷油水层原油含水稳定要求 原油含水 5 10 波动应小于 1 原油含水 10 30 波动应小于 3 原油含水大于 30 波 动应小于 5 c 间喷油层求产 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 待含水降至 5 后 定时 定压 开关井求产 连续三个间喷周期产量波动范围小于 10 d 非自喷油层求产 在允许掏空深度排液并排出井筒容积一倍以上或原油 含水波动小于 5 后 进行定深 定时或定压求产 取得不同工作制度下 的稳定日产量 稳定求产的要求 1 折算产量大于或等于 50t d 时 连续求产 24h 4h 8h 记量一次 波 动小于 10 2 折算产量 50t d 20t d 时 连续求产 48h 8h 12h 记量一次 波动小 于 15 3 折算产量小于 20t d 时 连续求产 72h 12h 24h 记量一次 波动小 于 15 4 测试求产或测液面恢复求产 按平均流压折算产量 e 非自喷油水层求产 若原油含水大于 10 必须求得产层水性 若原油含 水小于或等于 10 证实为地层水即可 原油含水稳定要求按 3 1 4 2b 中 2 的规定 求产 72 小时 三个日产量波动小于 10 f 非自喷水层求产 1 排液至水性稳定 水性波动小于 5 连续上升除外 并符合区域规律 2 连续求得 24h 以上的液面恢复资料或测两个以上的液面点 每点间隔 不少于 16h 并计算出日产量 g 低产层 干层求产 1 低产层求产按 SY T6013 2000 中 4 10 2 4 的规定 2 干层求产按 SY T6013 2000 中 4 10 2 5 和 SY T6293 1997 中 7 8 的规 定 h 压裂 酸化 后求产按 3 1 4 2 的规定 6 3 1 4 3 油 气 水取样 a 取样项目 1 凡产出流体的层 无论其产量高低 一律收取油 气 水取样品 做 油 气 水分析 2 压井液应进行地面取样 做分析 测试环空返液 在坐封前取样做 分析 测试加液垫的层 取测试垫样 做分析 3 压裂层进行压前的压裂液和压后的放喷样取样 做分析 b 取样要求 油 气 水样品必须在求产过程中收取 气层每个工作制度 都必须取一只样品 1 自喷 或间喷 层于井口取样 2 抽汲求产层于抽汲出口取样 远程地区气样采用高压钢瓶取样 3 提捞求产层再捞筒底部取样 4 气样品应用排水取气法在分离器或测气管线出口取样 c 送样时间要求 1 气样品 从取样结束时刻至送到化验室的时间不得超过 24h 远程地 区除外 2 油水样品 从取样结束时刻至送到化验室的时间不得超过 72h 远程 地区除外 d 高压物性按设计要求取样 1 自喷油层按设计要求进行高压物性取样 2 非自喷油层按区块需要选取代表性层进行高压物性取样 3 新含油区块的第一口工业油流井必须进行高压物性取样 e 取样质量要求 1 两支油样相对密度差值小于 0 005 2 两支水样水性一致 主要离子含量相差小于 10 3 两支气样相对密度差值小于 0 02 天然气含氧量小于 2 3 1 5 试气地质资料质量要求试气地质资料质量要求 3 1 5 1 测压 a 地层压力以实测或外推压力为准 1 把井筒积液放净后 关井下压力计 自气层顶以上 500m 开始侧压力 梯度 至气层中部或气层以上 100m 内实测地层压力 井口装标准压力表 井口压力稳定 24h 井口压力波动小于 0 1Mpa 后 起初压力计 压力卡 片合格为准 2 纯气层若证实井底确无积液时 可用井口压力计算地层压力 b 压力恢复曲线按 3 1 4 1 中 b 的规定 c 流动压力 1 每个油嘴在产量稳定时间内测一条流压曲线 2 纯气层若证实井底确无积液时 可用井口压力计算流动压力 3 1 5 2 求产 a 求产及无阻流量的计算 当井筒积液放净后即可求产 求产要求取得一个 高 回压下 即井口压力为最大关井压力的 75 80 的稳定产量 按设计 要求进行系统试气 求取无阻流量 b 稳定求产的要求 求产中井口压力波动范围小于 0 1Mpa 当产气量大于 或等于 50 104m3 d 时 井口压力及产量稳定 2h 以上 当产气量在 7 50 104m3 d 10 104m3 d 时 井口压力及产量稳定 4h 以上 当产气量 小于 10 104m3 d 时 井口压力及产量稳定时间 8h 以上 c 油气层 气水层求产 必须安装三相分离器或两相分离器 油 气 水 分别计量 每隔 30min 量油 水和测气一次 3 1 5 3 地层温度 a 实测地层压力的同时 实测地层温度 b 井口气流上下流温度一律采用水银温度计计量 地面测温的观测记录时 间按 3 1 4 1 中 b 的规定 3 2 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3 2 1 自喷试采资料项目自喷试采资料项目 3 2 1 1 自喷试采井基础资料项目 a 井号 井别 井位 构造位置 地理位置 井位坐标 地面海拔 b 试采层位 层号 射孔井段 厚度 c 试采时间 d 其他有关基础数据 e 地层温度 地层压力 f 温度梯度 压力梯度 g 关井油压 套压变化数据及曲线 h 有关石油成果资料 3 2 1 2 试采期间录取资料项目 a 求产方式 b 日产油气水量 累计油气水量 c 原油含水率 含砂 d 流动压力及曲线 e 地层温度 f 温度梯度 压力梯度 g 孔板尺寸 有罪尺寸 h 测气流量计孔板前后压力 温度 i 井口油压 套压变化数据及曲线 j 油 气 水样品 3 2 1 3 关井恢复录取资料项目 a 关井油压 套压变化数据及曲线 b 井下压力恢复变化数据及曲线 c 地层温度 3 2 2 非自喷试采资料录取项目非自喷试采资料录取项目 3 2 2 1 非自喷试采基础资料录取项目按 3 2 1 1 的规定 3 2 2 2 非自喷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包括 a 试采方式 b 日产油 水量 累计油 水量 c 原油含水率 含砂 d 流动压力数据及曲线 e 地层温度 f 井口油压 套压变化数据及曲线 流动压力数据及曲线 8 g 油 水样品 3 2 2 3 关井测压力恢复资料项目按 3 2 1 3 的规定 3 2 3 试采地质资料质量要求试采地质资料质量要求 3 2 3 1 测压 a 地层静压 试采前检定合格的存储直读电子压力计实测地层压力 压力 计必须下至试采层中部或试采层以上 100m 内 24h 内压力恢复不超过 0 01Mpa b 流动压力 1 自喷油 气 开始试采 0min 10min 每 1min 记录一次井下流压 10min 60min 每 5min 记录一次井下流压 60min 240min 每 30min 记 录一次井下流压 以后每 1h 记录一次井下流压 在记录流压时同步记录 油压 套压 2 定产非自喷试采井记录流压 第一天 0min 600min 与自喷井相同 以后每天抽油时以后每 1h 记录一次流压 关井时每 4h 记录一次压力 开抽和停抽时压力必须记录 油压 套压记录与井下同步 c 静压梯度 流压梯度和温度梯度 自喷油 气 试采流压梯度每月测一次 测压力 温度梯度时 油层中部以上 1000m 内 每 100m 停 30min 记录 一个压力 温度点 油层中部以上 1000m 外 每 200m 500m 停 30min 记录一个压力 温度点 d 压力恢复曲线 测压力恢复曲线时 压力取点按 3 2 3 1b 中 1 的规定 直至测出径向流段 3 2 3 2 求产 a 自喷油井试采 试采阶段用分离器量油 测气 每 4h 量油 测气一次 并记录相应的油 套压 b 非自喷井定产试采 1 采用计量池或油罐量油 间抽停抽 2h 4h 后量油一次 连续抽油每 8h 量油一次 2 按定产量抽油 每天量油和定产产量波动应小于 10 c 定产气井试采 1 放空试采时间 6d 15d 进流程试采时间 15d 150d 2 定产量小于试气无阻流量的 1 5 1 3 3 定产气井试采采用等时试井的方法 等时试井为开井 24h 关井 24h 等时段大于 3 个 等时段结束后进行定产生产 4 等时段试采结束后 测压力恢复曲线时 压力取点按 3 2 3 1b 中 1 的规定 直至测出径向流段 3 2 3 3 油 水 取样 a 自喷油 气 试采在每一个工作制度求产过程中 分别取油 气 水样 做 全分析 b 自喷油 气 试采在一个合理工作制度的试采过程中 每 15d 取油 气 水 样 做全分析 c 地面油 气 水样品必须在求产过程中采取 自喷油井必须在清蜡 2h 后 采取 d 非自喷井定产试采在试采过程中每 15d 取油 气 水样 做全分析 e 油井试采应在试采过程中取油样做粘温关系化验 9 3 2 3 4 高压物性样品 若试采层在试油过程中无高压物性资料 则应在试采测地层压力前或试 采结束后进行补取 4试油试油 气气 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4 1 试油试油 气气 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4 1 1试油试油 气气 基础数据项目基础数据项目 4 1 1 1 井号 井别 井位 构造位置 地理位置 井位坐标 地面海拔 4 1 1 2 套管头至补心距离 4 1 1 3 水泥返深 4 1 1 4 井深结构或套管程序 4 1 1 5 固井质量 4 1 2井场准备井场准备 4 1 2 1 立井架时间 4 1 2 2 井架型号 动力设备 4 1 2 3 采油树型号 规格 套管法兰短节长度 四通高度 4 1 2 4 防喷器型号 规格 分离器型号 规格 4 1 2 5 油补距 套补距 4 1 2 6 井口完好情况 4 1 3配管柱配管柱 4 1 3 1 时间 4 1 3 2 油管型号 规格 扣型 数量 4 1 3 3 工具名称 型号 规格 长度 最大外径 最小内径 4 1 3 4 下入管柱及工具的深度 管柱结构示意图 油管记录 4 1 4通洗井 刮管 通洗井 刮管 4 1 4 1 通洗井 刮管 时间 4 1 4 2 通井规名称 壁厚 外径 长度及刮削器外径 长度 4 1 4 3 通洗井深度 通井遇阻及处理情况 4 1 4 4 洗井方式 正 反洗井 动力设备 4 1 4 5 洗井液名称 相对密度 粘度 洗井液用量 4 1 4 6 洗井泵压 最高泵压 一般泵压 4 1 4 7 出口出液 泥浆或清水 时间 出口排量 4 1 4 8 洗出液的名称 密度 粘度 液量 4 1 4 9 实探砂面深度 4 1 4 10 通洗井质量要求 套管完井通至人工井底 若待试油层底界距井底的 距离大于 50m 时 通至待试油层底界以下 50m 裸眼 筛管完井 通至 套管鞋以上 10m 15m 4 1 5冲砂冲砂 4 1 5 1 冲砂时间 4 1 5 2 冲砂方式 动力设备 4 1 5 3 冲砂液名称 性质 用量 相对密度 粘度 4 1 5 4 冲砂井段 4 1 5 5 冲砂排量 冲砂泵压 冲出砂量 返出物描述 4 1 5 6 冲砂质量要求 a 冲砂尾管提至离砂面 3m 以上 开泵循环正常后下放管柱冲砂 10 b 探砂面管柱悬重降低 5KN 8KN c 每次单根冲砂完必须充分循环 洗井时间不得少于 15min d 5 根 10 根冲砂完后 充分循环不少于一周 e 冲砂完 8h 后 复探砂面深度 4 1 6 油管或钻杆实探人工井底油管或钻杆实探人工井底 4 1 6 1 实探人工井底时间 4 1 6 2 加压吨位 4 1 6 3 实探人工井底次数 4 1 6 4 实探人工井底深度 4 1 6 5 油管或钻杆实探人工井底质量要求 实探人工井底 3 次 深度误差小 于 0 5m 4 1 7 试压 4 1 7 1 试压方式 介质名称 性能 4 1 7 2 试压时间 试压 负 值 4 1 7 3 试压检验情况 4 1 7 4 试压质量要求按 SY5467 92 中 4 1 和 4 2 试压的规定 4 1 8 压井 4 1 8 1 压井时间 4 1 8 2 压井方式 动力设备 4 1 8 3 压井管柱及深度 4 1 8 4 压井液名称 相对密度 4 1 8 5 压井液用量 4 1 8 6 压井井口压力 返出口压力 4 1 8 7 压井液进出口排量 密度 4 1 8 8 是否井漏 漏失量 压井总液量 4 1 8 9 压井质量要求 a 压井过程中不得停泵 排量不低于 0 5m3 min 最高泵压不得超过油层 吸水压力 b 压井液进出口相对密度值不大于 0 02 即可停泵 4 1 9 射孔射孔 4 1 9 1 射孔液名称 密度 深度 4 1 9 2 射孔层位 层号 井段 厚度 4 1 9 3 射孔时间 4 1 9 4 射孔方式 动力设备 4 1 9 5 射孔枪型 弹药 孔密 总孔数 相位 4 1 9 6 首炮点火时间 点火方式 4 1 9 7 射孔次数 4 1 9 8 发射率 4 1 9 9 校深方法 时间 深度 4 1 9 10 校正值 固标值 4 1 9 11 复合射孔总药量 4 1 9 12 测后磁时间 后磁井段 后磁显示情况 4 1 9 13 射后油气显示情况 液面变化情况 射孔中有无遇阻 遇卡现象及落 物 11 4 1 9 14 射孔井段上下第一个接箍深度 4 1 9 15 射孔质量要求 a 校准射孔深度误差不大于 0 2m b 发射率的计算 以实射孔数除以设计应射孔数 c 每米射孔发射率低于 80 应补射孔 4 1 10 替喷替喷 诱喷诱喷 4 1 10 1 替喷 a 替喷时间 b 替喷方式 动力设备 c 替喷液名称 相对密度 d 替喷液用量 排出液量 e 替喷压力 进口压力 出口压力 f 泵的排量 g 完井管柱结构 深度 h 替喷质量要求 1 替喷过程中不得停泵 排量不低于 0 5m3 min 泵压应低于油层吸水 启动压力 2 替喷深度应在人工井底以上 1m 2m 3 替喷进出口液相对密度差值不大于 0 02 4 高压油气井在完成求产管柱后进行替喷 4 1 10 2 诱喷 a 诱喷时间 b 诱喷方式 动力设备 c 诱喷后油层产液性质 d 诱喷时间 出液量 e 井口压力 油压 套压 f 诱喷质量要求 抽汲后能自喷则正常生产 经抽汲仍然不能连续自喷的井 待抽出 液达 1 5 倍井筒容积时 则视为抽汲诱喷结束 4 1 11 排液求产排液求产 4 1 11 1 气举排液求产 a 气举时间 b 气举方式 动力设备 c 管柱结构 气举深度 d 出口出液时间 压力 e 举空时压力 最高压力 f 恢复时间 周期时间 g 计量池底面积 液面起始高度 周期产液量 4 1 11 2 提捞排液求产 a 捞筒规格 内径 长度 动力设备 b 提捞时间 深度 c 提捞次数 捞出液量 捞空深度 d 捞空时间 恢复时间 周期时间 e 计量池底面积 液面起始高度 周期产液量 12 4 1 11 3 抽汲排液求产 a 管柱结构 深度 b 抽子名称 规格 动力设备 c 抽汲时间 深度 液面深度 d 抽汲次数 抽空深度 抽出液量 e 抽空时间 恢复时间 周期时间 f 计量池底面积 液面起始高度 周期产液量 4 1 11 4 气举 提捞 抽汲质量要求 a 气举质量要求按 SY T5981 2000 中 3 5 2 的规定 b 提捞质量要求按 SY T5981 2000 中 3 5 3 的规定 c 抽汲质量要求按 SY T5981 2000 中 3 5 4 和 SY T5789 93 中 5 3 的规定 4 1 11 5 水力泵排液求产 a 求产时间 b 管串结构 深度 动力设备 c 排液方式 时间 d 动力液名称 性能 e 进出口压力 排量 温度 4 1 11 6 自喷油 气 井求产 a 井口装置的规格 型号 b 分离器的规格 型号 c 油压表 套压表的规格 型号 量程 4 1 12 测试求产测试求产 4 1 12 1 下井工具 a 工具名称 长度 b 内径 最小内径 外径 最大内径 c 下入深度 d 下井工具最小内径 e 封隔器卡点 上下卡点距测试井段 3m 5m 且避开套管接箍 f 下井管柱示意图 从井口到井底所有工具 4 1 12 2 下井仪表 a 压力计类型 编号及量程 b 压力计位置 内 外 监测 c 下入深度 d 时钟编号及量程 e 温度计量程 最高温度 4 1 12 3 测试垫 a 测试垫类型 用量 相对密度 b 液垫高度 掏空深度 4 1 12 4 射孔 测试联作 a 点火方式 b 录取点火数据 1 预定井口压力 次数 点火最高泵压压力 时间 注入液量 点火 后泵压下降压力 2 投杆器规格 投杆时间 点火时间 13 4 1 12 5 地层测试 a 下测试管柱时间 b 下完管柱时悬重 c 测初 终静液柱时间 d 坐封时间 方式 坐封深度 坐封载荷 管柱方余及施加压力 e 测试压差 f 延时时间 开关井时间 g 开关井期间环空液面情况 h 开井期间地面显示头显示 i 解封时间 j 解封后管柱悬重 k 起管柱时间 4 1 12 6 求产 按 3 1 4 2 的规定 4 1 12 7 反循环 a 反循环时间 b 返出液类型 数量 c 反循环液的类型 密度 粘度 用量 d 反循环压力 4 1 12 8 a 取样时间 b 取样地点 c 样品对应深度 d 样品数量 4 1 12 9 回收液 a 液体名称 性质 b 高度 c 数量 d 折算日产量 4 1 12 10 卡片填写数据 a 井号 b 层位 c 井段 d 测试日期 e 压力计号及量程 f 压力计下深 g 时钟号及量程 h 实测最高温度 4 1 12 11 测试放样 a 放样时间 b 放样地点 c 放样压力 d 油 气 水样体积 e 环境温度 14 4 1 12 12 地层测试质量要求 a 下测试管柱按 SY T6337 1997 中 5 4 的规定 b 封隔器坐封按 SY T6337 1997 中 5 5 的规定 c 起测试管柱按 SY T6337 1997 中 5 8 的规定 4 1 13 求产取样求产取样 4 1 13 1 取样时间 4 1 13 2 取样地点 4 1 13 3 油 气 水样数量 4 1 14 测温测压测温测压 4 1 14 1 下压力计 温度计时间 4 1 14 2 压力计 温度计下到预定深度时间 4 1 14 3 停留时间 4 1 14 4 上起压力计 温度计时间 4 1 14 5 起出压力计 温度计时间 4 1 14 6 压力计号 量程 温度计号 量程 4 1 14 7 测温 测压深度 4 1 14 8 测温 测压层位 井段 油层中部深度 4 1 14 9 压力值 温度值 4 1 14 10 测温 测压时井口油压 套压 4 1 14 11 测温 测压质量要求 a 工作温度不超过温度计量程的 80 工作压力在压力计量程的 30 85 b 温度计 压力计必须下至试油 气 层中部或以上 100m 以内 按设计 要求测温度 压力梯度 4 1 15 压裂 酸化压裂 酸化 4 1 15 1 压裂 a 压裂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b 压裂井口装置 管柱的规格 型号 c 压裂液名称 性质 入井总液量 入地层总液量 d 支撑剂名称 粒径 入井砂量 入地层砂量 e 压裂层位 小层号 井段 f 试挤时间 地层破裂压力 泵的排量 用液量 g 加砂时间 泵压 排量 加砂量 混砂比 用液量 h 替挤时间 泵压 排量 替挤液用量 i 下井工具名称 型号 规格 下入时间 下入深度 下井油管数量 j 压裂上提管柱时间 数量 长度 压裂液返排量 k 起管柱时间 起完管柱时间 压裂液返排量 l 测压前压后井温时间 井段及砂面深度 m 压裂施工曲线 4 1 15 2 酸化 a 酸化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b 酸化井口装置 管柱的规格 型号 c 酸液名称 浓度 各种附加剂名称 入井总液量 入地层总液量 d 酸化层位 小层号 井段 15 e 挤酸时间 酸化半径 挤酸泵压 排量 总用量 f 替挤时间 泵压 排量 替挤液名称 用量 关井反应时间 g 下井工具名称 型号 规格 下入时间 下入深度 下井油管数量 h 酸化施工曲线 4 1 15 3 压裂 酸化质量要求 a 压入井内的各种流体和支撑剂应符合设计要求 b 施工压力及排量应连续记录 c 酸化施工前后均应加深油管至油层以下彻底洗井 d 酸化施工后应及时排酸 注酸完后 8h 之内应加深油管洗井 然后进行 第一次排酸 e 排酸工作应连续进行 以氯离子或其他微量元素检查排酸情况 4 1 16 封隔油层封隔油层 4 1 16 1 注水泥塞 a 底水泥塞规格 直径 高度 或稠泥浆注入量 液面深度 b 注水泥浆管柱深度 c 清水量 干水泥量 d 配水泥浆量 密度 时间 e 注水泥浆量 时间 泵压 排量 f 替挤液名称 用量 时间 g 上提管柱时间 油管深度 h 反洗用液量 时间 i 返出液名称 时间 数量 j 侯凝油管深度 侯凝时间 k 试压方式 井口加压 加压时间 压力下降值 l 实探水泥面深度 加压吨位 4 1 16 2 电缆桥塞 a 电缆桥塞名称 型号 规格 b 下电缆桥塞时间 点火时间 c 电缆桥塞卡点深度 试压情况 d 倒水泥时间 数量 密度 4 1 16 3 机械桥塞 a 下机械桥塞时间 b 机械桥塞型号 规格 c 机械桥塞顶深 d 丢开前试压时间 压力 e 投球时间 憋压时间及压力 f 试坐时间及压力 g 试压时间及压力下降情况 4 1 16 4 封隔油层质量要求 a 水泥塞 桥塞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b 水泥塞试压要求 套管直径大于或等于 177 8mm 时 试压 10Mpa 30min 压降不超过 0 3Mpa 套管直径小于 177 8mm 时 试压 12Mpa 30min 压降不超过 0 3Mpa c 桥塞坐封后 试压 15Mpa 30min 压降不超过 0 3Mpa 16 4 1 17 封井封井 4 1 17 1 封井日期 封井方式 4 1 17 2 封井装置的型号 规格 4 1 17 3 井内管柱结构示意图 井下工具型号 规格 工具下入深度 尾管完 成深度 井下落物情况等 4 2 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4 2 1 试采基础数据录取项目试采基础数据录取项目 4 2 1 1 按 4 1 1 1 4 1 1 5 的规定 4 2 1 2 补心海拔深度 4 2 1 3 井深 4 2 2 井场准备井场准备 按 4 1 2 1 4 1 2 6 的规定 4 2 3 配管柱配管柱 按 4 1 3 1 4 1 3 4 的规定 4 2 4 通洗井通洗井 4 2 4 1 按 4 1 4 1 4 1 4 10 的规定 4 2 4 2 是否井漏 漏失量 4 2 5 压井压井 4 2 5 1 按 4 1 8 1 4 1 8 9 的规定 4 2 5 2 是否井漏 漏失量 4 2 6 下压力计下压力计 4 2 6 1 下压力计时间 4 2 6 2 压力计名称 规格 型号 编号 4 2 6 3 地面校正零值 二次仪表读数 4 2 6 4 信号电缆规格 长度 4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