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种笼养法在南日鲍度夏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_第1页
1几种笼养法在南日鲍度夏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_第2页
1几种笼养法在南日鲍度夏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_第3页
1几种笼养法在南日鲍度夏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_第4页
1几种笼养法在南日鲍度夏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几种笼养法在南日鲍度夏养殖中的应用效 果比较 文献综述 陈秀萍 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指导教师 闵志勇 皱纹盘鲍属于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石决明科 鲍科 鲍鱼是我国传统的珍贵海产 品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是筵席中海珍上品 鲍肉含蛋白质 40 肝醣 33 7 脂肪 0 9 并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而且 鲍鱼属于低胆固醇的食品 不易造成人体胆固 醇的上升 维生素 E 含量丰富 是预心血管疾病的健康食品 鲍壳还可作为中药 石决明 使用 1 为了开展 几种笼养法在南日鲍度夏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研究 本文从莆田 皱纹盘鲍杂交种养殖现状 几种笼养法在南日鲍度夏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等方面进行概 述 1 研究背景及动态 1 1莆田皱纹盘鲍杂交种的养殖现状 我国的鲍鱼养殖研究从1960年代末开始 1970年代先后取得杂色鲍和皱纹盘鲍人工育 苗成功 同时开展了养成实验 2 莆田县友联水产发展公司于1993年首先在忠门后坑村建 设工厂化鲍养殖场 其面积近2000 m2 同年该公司从山东烟台地区购皱纹盘鲍苗50万粒进 行示范养殖 1993年在该养殖场开展室内皱纹盘鲍人工育苗工作 当年育出18 mm以上规格 的苗种近100万粒 随后带动忠门镇的东吴 乐屿村少数养殖户开始养殖 莆田市鲍的产量 和苗种生产也逐年发展 由于工厂化养殖投资大 生产成本高 成活率低 周期长以及市 场销售等原因 1995 1997年养殖出现滑坡现象 3 5 据莆田市秀与区工商局机关党委副书 记黄志雄介绍 自 1997 年引进鲍鱼养殖 南日岛现已形成浮屿 鸟屿 官沃等 7 大养殖 基地 发展东禹 八珍 源鑫 卓翔 悦华 镇海 6 家市级龙头企业 形成了育苗 养殖 加工 物流 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 6 1998年欧俊新开展皱纹盘鲍海区筏式吊养技术 试验工作 经过20个月的吊养 取得了高达83 53 的成活率 投入产出比为1 2 76高的回报 率 从而在全市乃至全省再次掀起一轮养鲍热潮 7 加之 从2000年开始皱纹盘鲍杂交鲍 引入莆田海域养殖大获成功 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皱纹盘鲍杂交种迅速 成为莆田海域养殖的主导种 8 2007年9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第136号公告 正式批准对 南日鲍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培育南日鲍品牌 壮大南日鲍养殖规模 拓展南日鲍产业化空间 以增强品牌意识 并形成了以南日鲍等一批产业基础比较优势的 产业集群 2009年 6月14 日 南日鲍NAN RI ABALONE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商标局核准 注册 仅用15个月时间 南日鲍 证明商标注册终成正果 多年来的愿望终于成为现实 成为福建省第一件水产类地理标志证明商 9 1 2 几种不同鲍鱼养殖技术对鲍鱼影响几种不同鲍鱼养殖技术对鲍鱼影响 1972 年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及东山鲍鱼珍珠培苗站组成鲍鱼 科技组 在东山岛进行杂色鲍鱼人工育苗和培植试验 经过四年努力获得成功 日本青森 县深浦镇深浦渔业研究会 4 年前使用改进笼进行鲍鱼高密度养殖试验获得成功 该研究会 以养殖渔场的有效利用和规模的扩大为目的 在地方水产技术部门的指导下 从 1990 年 5 月 开始进行鲍鱼的养殖试验 改进笼为张设网衣的钢筋组合式 笼的宽度为 1 米 长 2 米 高 0 5 米 容积为旧式养殖笼的 17 倍 一次可养殖 3000 5000 个稚贝 该研究会拟在 1994 年达到企业化目标 10 1999 年 我们在北海市涠洲岛进行了沉箱养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4 年 我们在宁德霞浦海区进行皱纹盘鲍海上吊笼养殖技术的探索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 效益 11 目前 秀屿区南日镇在鸟屿 浮屿 东头屿 沃仔里 西罗盘 线屿建立六大网 箱养鲍基地 采用 鲍鱼浅海浮筏式网箱吊挂养 模式 已投放 南日鲍 8000 多万粒 养殖规模一万多箱网箱 养殖水面 80 万平方米 已建立 11 个鲍鱼育苗场 育苗水面 6000 平方米 年繁育鲍鱼苗 6000 多万粒 降低了海岛养殖成本及外来病害侵入风险 提高了成活率 养殖模式由单一的网箱养殖发展到网箱养殖 陆上工厂化养鲍的多样化模 式 养殖技术 规模走在全国前列 并且注册了 南日鲍 商标 1 3 鲍鱼几种笼养法类型 1 3 1工厂化养鲍 亦称 多层式水槽养殖 采用多层式长条形浅水槽 并与网筛 附着板等器材配套使用 水槽宽 0 5 0 7m 深 0 3 0 4m 长度一般在 1 10m 间 层间距 0 5m 左右 饵料有的以海藻为主 有的以配合 饵料为主 养殖密度 3 5cm 鲍每平方米 200 400 个 大于 6cm 的鲍每平方米 100 150 个 12 优势 占地少 便于集中管理 生长快 生长周期短 从育苗到养成商品 全程人工控 制 水环境不受天气 海况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冬季的升温水经处理后可循环利用 养殖 的集约化程度高 单位面积产量 效益都高 劣势 厂房设施投资费用高 资金回收期相对较长 管理工作量大 养殖密度大 质 监控难度大 易发生病害 养殖技术 病害防治技术含量要求较高 此种养殖模式适合场 地少 地价较高 场区离海边较远的地方 同时资金充足 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 辽宁 山东沿海多采用此方式 13 1 3 2浅海筏式养鲍 养殖器以多层式养鲍笼较好 多层式养鲍笼直径 45 50cm 高 100 200cm 4 10 层塑料盘由铁棍及塑料套管联成一体 层间距 20 30cm 外包有带拉链的网衣 投饵 管 理 更换网衣等均很方便 饵料以海带等海藻为主 海上筏式养鲍的主要设施器材有 1 3 2 1养殖筏 我国北方沿海多采用延绳式浮筏 筏身为直径22 24mm的聚乙烯缆绳 长60 100m 浮子 可用玻璃球 塑料球或者发泡塑料球 网笼所处水层为 上距海面不小于lm 下距海底不小 于2m 笼间距不小于50cm 每台养殖筏可以吊养鲍鱼30 100笼 1 3 2 2养殖笼 鲍笼 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l 多层式养鲍笼该种养鲍笼 在日本及我国的筏式养鲍中被广泛地采用 其结构为 专用塑 料盘为圆形或大圆角方形 直径50 60cm 盘上钻有若干个直径0 5 2cm的圆孔 每4 12片盘用1 根 或4根 两端带螺纹的钢棍串联作成多层式骨架 相邻两盘的间距为15 25cm 骨架外再围 以带拉链的网衣 这种养鲍笼的最大优点是可根据养殖鲍的大小随时更换不同网目的网衣 此外 当网衣上附着生物较多而影响透水性时 还可随时摘掉旧网衣更换新网衣 由于网笼 的侧面设有拉链 投饵及管理操作都非常方便 养殖效果也好 由于各层盘之间为刚性连接 网笼坚固耐用 是目前国内外海上筏式养鲍应用最广的养殖器材之一 通常其养殖鲍鱼的小 型苗每层400 600个 3cm的大型苗每层200 300个 4 5cm的中型个体每层100 150个 5cm以上 的大型个体每层20 60个 2 柔性多层式养殖笼该种养殖笼的结构 与我国常用的扇贝养殖笼相似 塑料盘也可与扇贝 养殖盘通用 直径30 33cm 每8 10层塑料盘用3条5 6cm的聚乙烯绳连接作成骨架 层间距 10cm 骨架外再围以带拉链的网衣 这种笼的优点是各盘间为柔性连接 不用时网笼可以折 叠存放 占用空间少 易于存放 缺点是牢固性及在水中的稳定性不如前一种笼 常见养殖 的鲍苗每层为40 60个 3 5cm的小型鲍苗为20 40个 5cm以上的大个体为10 20个 3 改良式养鲍笼该种养殖笼与前两种的最大不同之处是 鲍的活动区域被分成上 下两个 部分 上部为鲍的摄饵区 下部为栖息区 中间用塑料盘分隔 分隔盘的中央留有一个直径 10cm的大型孔洞作为鲍进出两区的活动通道 两区分离改善了鲍的栖息与活动环境 有利于 鲍的摄食和生长 可提高养殖成活率 4 养鲍筒是由塑料注塑而成 直径30cm 长60 70cm 筒体可分成上下两半 下半部留有若 干直径5 10mm的小孔 以便于随时漏掉筒中的饵料残渣 粪便 浮泥等污物 筒的两端用网 片封闭 以利于筒内外的水交换 在进行疏散或者收获时 该筒的筒体上下两半可以分开 以 便于操作 本器材曾在部分养殖单位推广使用过 现已很少使用 12 5 新式养鲍笼 荣成生产的塑料盘规格为 52cm x 52cm 圆角四层组合式方盘笼 中间固 定钢质螺栓 长64 5cm 笼壁用规格2 2 5cm 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 这种器材透水性 调光 性 坚固性 经济性和实用性好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养鲍鱼器材 6 改装笼是把原来养扇贝用的笼子改装为8 层 中间用直径40cm的塑料盘 盘上布满0 8 1cm的圆孔 笼壁用1 5 2cm的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 这种器材其缺点就是投饵料不方便 7 引进日本式拉链多层笼 直径60cm 共5 层 每层高40cm 笼壁用2 2 5cm 聚乙烯网片 缝合而成 投饵口用拉链组合 这种养鲍笼缺点是成本高 拉链容易损伤 13 优势 可以利用海上海带 扇贝 牡蛎等养殖筏架 节省投资费用 水交换条件优良 溶氧充足 可以节省抽水 充气费用 投喂的饵料易保持鲜度 管理工作量小 劣势 受自然条件如大风 大潮影响较大 有时台风易导致筏架损失 易受自然海区 牡蛎苗 玻璃海鞘附着 日常管理受灾害性天气影响偏多 安全性能差 此方式适合海况 较好 无污染 牡蛎 玻璃海鞘 杂藻附着较少的港湾 不受或受台风影响较小 并且海 湾中海带 裙带菜 鼠尾藻丰富 此方式山东胶东地区使用较多 14 1 3 3 海底沉箱养鲍 养殖器材为 2m 2m 0 8m 钢骨架大型网箱 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 也有的用上侧及两 端开口 中间带若干交错排列的横隔板 开口部分有带拉链的网衣的水泥槽 下沉于海底 进行养殖 饵料以投喂海带等海藻为主 这种养殖方法的栖息环境比筏式养殖稳定 生长 效果也好 但投饵 管理难度比较大 优势 养殖环境更接近自然水域 水环境稳定 溶氧充足 不受赤潮 台风灾害性天气 影响 投资成本较工厂化养殖低得多 养殖成活率高 不易受杂藻 牡蛎等附着 网具更 换次数少 劣势 投喂时较麻烦 易受灾害性天气影响 养殖几年后应搬迁沉箱 更换养殖水域 以免其排泄物积聚 造成负面影响 管理及采收不方便 此方式较适合于海底为岩礁底质 潮流畅通 野生藻较多 无生活废水及工业废水污染的较平海底 此种方式广东 海南沿 海使用较多 山东荣成市海洋与水产局 14 1 3 4 潮间带垒石养鲍 优势 充分利用潮间带岩礁地势的自然条件 投资较筏式养鲍少 饵料来源方便 易 于采集 投喂方便 易观察日常摄食 生长情况 适合与海参混养 产出效益高 可利用 潮差自然纳 排水 劣势 受潮汐影响大 易受近海赤潮及台风影响 易受玻璃海鞘 牡蛎 石灰虫的附 着 收获时劳动强度大 易损鲍鱼 此方式适合潮间带存在野生鲍 且近海潮流畅通 无 大的淡水源注入 无工业 生活废水排放 岩礁区鼠尾藻 石莼 野生海带 裙带菜丰富 的海区 较适合山东胶东沿海地区 14 2 评述 南日岛本来以海带 紫菜养殖为主 魏九富发财后的短短三年时间 南日岛30 的渔民 都养上了鲍鱼 养殖面积一下子扩大到80亩海域 2003年 大连鲍鱼苗培育场技术员林河 春用当地的皱纹盘鲍鱼为母本 以日本盘鲍鱼为父本 杂交出本地的鲍鱼苗 这种苗因为 整个繁殖过程都在岛上进行 成活率高 并省去了高额的运费 很快就吸引了养殖户前来 购买 鲍鱼苗卖得快了 林河春的提成就高了 2006年 他所在的育苗场一年就卖出价值 500万元的鲍鱼苗 他的提成也非常可观 差不多五六十万元 高提成很快吸引更多的技术 人员前来南日岛育苗 短短的两年时间 南日岛的鲍鱼育场就达到三十多家 如今养殖户 们不再需要到外地进苗 养殖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采用调查和比较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多种笼养法对南日鲍度夏养殖存活 生长的 影响规律 有望提出对南日鲍度夏养殖存活和生长最有利的笼养技术 为改进南日鲍度夏 养殖技术及其种质保护提供有应用意义的参考资料 3 3 结论结论 鲍的人工养殖方式较多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底播养殖 浅海筏式养殖 潮间带养殖底 沉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5 种方式 前四种养殖模式易受台风 近海赤潮等自然条件影响 管理和采收不方便 且鲍病害防治存在较大困难 一旦疾病爆发 治疗难度大 工厂化养 殖鲍鱼厂房设施投资费用高 资金回收期相对较长 管理工作量大 鲍养殖密度大 水质 监控难度较大 易发生病害 对养殖技术 病害防治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从整体上说 我 国鲍鱼养殖的相关工艺技术还不够成熟 例如技术不规范 管理经验和病害防治技术欠缺 等等 需要改进现有的养成方式 探索适合鲍鱼生存和生长特点的养殖模式 比如鲍鱼和 海胆 海参 海带等混养 发展多品种 多种养殖形式并举的综合增养殖方式 大幅度提 高生产效率 增加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当务之急是通过设施更新代和技术进步实现当前 我国鲍鱼养殖产业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 15 参考文献 1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福建省鲍鱼成为南日岛的品牌 产业做大做强还需努力 2 柯才焕 我国鲍鱼养殖产业现状与展望 J 中国水产 2013 1 27 30 3 聂宗庆 鲍的养殖与增殖 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9 4 燕敬平 刘世禄 我国鲍增养殖现状 问题与发展对策 J 海洋水产研究 1998 19 93 95 5 林壮炳 陈敬严 肖亮龙 南方鲍鱼养殖业现状 问题及对策 J 中国水产 2000 9 15 6 郑熹 南日鲍靠地标做大文章 N 中国特产报 2013 3 1 7 欧俊新 皱纹盘鲍海区筏式吊养技术 J 水产科技情报 2000 5 223 225 8 欧俊新 莆田市鲍增养殖现状 问题与发展对策 J 福建水产 20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