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二模表格题_第1页
2013二模表格题_第2页
2013二模表格题_第3页
2013二模表格题_第4页
2013二模表格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理化试卷 第 1 页 共 11 页 2013 二模表格题二模表格题 1 宝石区二模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和浮力等知识后 依据 体积相同泡沫 和木块扔入水中总浮在水面 但它们露出水面的体积不同 因此进行 探究物体露出液 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跟什么因素有关 的活动 他们选用材料不同物块 先后漂浮在 不同的液体表面上 测出物块的体积和它露出液面的体积 记录的数据如下列各表所示 已知在同一表格中 实验所用漂浮物的材料相同 表一 材料甲 甲 0 5 克 厘米 3 表二 材料乙 乙 0 8 克 厘米 3 实验 序号 液体密度 克 厘米 3 露出体积 厘米 3 物块体积 厘米 3 实验 序号 液体密度 克 厘米 3 露出体积 厘米 3 物块体积 厘米 3 171210412 2142411824 3 1 2 213612 1 2 1236 451013210 5102014420 6 1 0 153015 1 0 630 7491619 881817218 9 0 9 122718 0 9 327 分析实验序号 1 和 2 和 3 或 4 和 5 和 6 或 13 和 14 和 15 等数据 可以得 出初步结论 同种材料制成的体积不同的物体漂浮在同种液体表面时 物体体积越大 露 出液面的体积 分析实验序号 等数据 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 不同材料制成 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 漂浮在同种液体表面时 露出液面的体积不同 进一步综合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 还可以得出初步结论 a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 可得出初步的结论 b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 可得出初步的结论 初三理化试卷 第 2 页 共 11 页 2 奉贤区二模 小伟和小赵等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 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如图 16 a 所示 在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 相等的水 利用仪器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 强 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接着用 酒精重复上述实验操作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 中 随后 他们又在如图 16 b 所示的三个 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 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记录在表三中 通过分析发现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容器的形状 液 体质量是无关的 下面请根据他们记录的数据继续分析 已知 酒精 0 8 103千克 米 3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有关数据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液体 当液体深度相同时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面积大小无关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2 3 或 4 5 6 或 7 8 9 可知 为了得出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小与 的关系 分析比 较实验序号 4 和 7 或 5 和 8 或 6 和 9 可知 该小组同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了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并与液体的重力进行比较 进一步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可初步得出 b 分析比较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可初步得出 初三理化试卷 第 3 页 共 11 页 3 黄浦区二模 某小组同学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 继续探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 实像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们把发光物体 A 分别放在焦距 f 为 15 厘米 10 厘米和 5 厘米的凸透镜前 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进行了多次实验 每次都在光屏 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 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物距 u 和像的高度 h 记录数据如表一 表二 和表三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发光物体 A 的高度为 厘米 分析比较表一 表二或表三中数据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物体通过凸透镜 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 与 5 与 9 3 与 6 与 10 或 4 与 7 与 11 的数据及相 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 时 同一发光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是相 同的 为了使该小组同学的探究目的更全面 你认为他们还应需添加的器材为 选填 甲 或 乙 重复上述实验 器材 甲 焦距 f 为 20 厘米的凸透镜 乙 高度 h 为 2 厘米的发光物体 B 表一 发光体 A 实 验 序 号 焦距 f 厘米 物距 u 厘米 像高 h 厘米 1152018 0 21530 6 0 31545 3 0 41560 2 0 表二 发光体 A 实 验 序 号 焦距 f 厘米 物距 u 厘米 像高 h 厘米 51020 6 0 61030 3 0 71040 2 0 81060 1 2 表三 发光体 A 实验 序号 焦距 f 厘米 物距 u 厘米 像高 h 厘米 95106 0 105153 0 115202 0 12525 1 5 表四 实 验 序 号 焦距 f 厘米 物距 u 厘米 像高 h 厘米 13 14 15 16 初三理化试卷 第 4 页 共 11 页 请在表四的第二 三列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 以实现 与表一数据进行比较 达到研究目的 4 浦东二模 小张同学在学习了 凸透镜成像规律 以后 又继续 研究像高与哪 些因素有关 于是他在实验室选用焦距为 5 厘米 10 厘米 15 厘米的凸透镜 高度为 4 厘米 6 厘米 8 厘米的发光物体及相应的实验器材进行正确实验 将收集到有关数据记 录在表一 表二中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物距 u 与像高的变化关系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物体在 同一凸透镜中成实像时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的物距 物高和像高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物体在同一凸透镜中成实像时 物距相同 物体越高 像就越高 小张在表二中尚有部分数据没有填写 若有可能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若不能 请写出 不能填写的理由 为了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小张认为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 请在表三中填入拟进行实验 的数据 以完成他的研究目的 5 静安区二模 为探究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某小组同 学分别用甲 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 且甲 乙都是长方体形状 每一次实验 他 们都先用刻度尺和天平分别测出其固态时的体积和质量 接着又通过加热方式使它变为液 表一 f 10 厘米 物高 8 厘米 实验序号物距 u 厘米 像距 v 厘米 像高 厘米 15012 52 230154 318 22 5 10 41626 713 3 5153016 表二 f 10 厘米 物高 6 厘米 实验序号物距 u 厘米 像距 v 厘米 像高 厘米 63015 03 0 72516 74 0 81822 57 5 91530 012 0 106 表三 f 厘米 物高 厘米 实验序号物距 u 厘米 像距 v 厘米 像高 厘米 11 12 13 初三理化试卷 第 5 页 共 11 页 态 再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此时的体积和质量 该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一 表二所 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2 3 4 5 或 6 中 物态变化前后的体积 质量以及相关 条件 可得出的结论是 同一物质的物体发生物态变化后 综合分析比较表一 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初步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同一物态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以及相关条件 可初步得 出 b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物态变化前后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以及相关条件 可初 步得出 c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物态变化前后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以及相关条件 可初 步得出 6 杨浦基础考 某小组同学探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与哪些因 素有关 如图 23 所示 实验时 他们采用三个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 分别用弹簧测力计 测出它们在空气中的重力 然后把三个物体分别浸没在水中 记录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 拉 如表一所示 接着 他们继续用酒精和盐水重做实验 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 表三中 已知 盐水 水 酒精 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2 与 3 或 4 与 5 与 6 或 7 与 8 与 9 的数据及观察到 表一 水 表二 酒精 表三 盐水 实验 序号 牛 拉 牛 12 01 0 24 03 0 35 04 0 实验 序号 牛 拉 牛 42 01 2 54 03 2 65 04 2 实验 序号 牛 拉 牛 72 00 8 84 02 8 95 03 8 表一 甲物质 表二 乙物质 实验 序号 固态液态 体积 厘米 3 质量 克 体积 厘米 3 质量 克 110999 220181818 330272727 实验 序号 固态液态 体积 厘米 3 质量 克 体积 厘米 3 质量 克 410111411 520222822 630334233 初三理化试卷 第 6 页 共 11 页 的现象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 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一物体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时 液体密度越大 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 秤的示数越小 3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 表二 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 并归纳得出结 论 a 分析比较表一 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 可初步得出 b 分析比较表一 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 可初步得出 6 松江二模 在探究 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 某小组同学用如图 18 所示的装置 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 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 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 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液体种类 实验 序号 物体重力 G物 牛 弹簧测力计 示数 F 牛 物体受到的浮 力 F浮 牛 排开液体体积 V排 厘米 3 11 50 550 21 01 0100 水 水 1 0 克 厘米 3 3 2 0 51 5150 41 60 450 51 20 8100 酒精 酒精 0 8 克 厘 米 3 6 2 0 81 2150 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2 和 3 或 4 5 和 6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物体排开液体 图 18 图 19 初三理化试卷 第 7 页 共 11 页 的体积相同时 液体密度越大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 本实验在探究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 有关时 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 实验 其目的是为了 选填字母序号 A 寻找普遍规律 B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4 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 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越小 于是他灵机一动 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了一个重 1 5 牛的物块 如图 19 甲所示 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 如图 19 乙所示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0 5 牛 他就在 0 5 牛处 对应标上 1 0 克 厘米 3的字样 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 如图 19 丙所示 应该在弹 簧测力计刻度盘的 牛处对应标上 0 8 克 厘米 3字样 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 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 7 徐汇二模 在探究了水平拉动物体时拉力的大小和接触面大小无关后 某小组同 学继续研究水平拉力和其他因素的关系 他们将质量不同的物块分别放置在水平的木板和 橡胶板上 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块 如图 15 所示 实验数据分别记录 在表一 表二中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2 与 3 或 4 与 5 与 6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 论是 在同一水平面上 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4 或 2 与 5 或 3 与 6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 论是 为了继续探究拉动物体时拉力大小与拉力方 向的关系 他们把质量为 600 克的物块放在木板上 继续实验 并用更精密的仪器测量拉力 如图 16 所 示 实验中逐渐增大拉力与水平面的夹角 匀速 拉动木块 数据记录在表三中 分析表三中数据 可得初步结论 根据表三中的数据 他们认为当夹角 为某一角度时 拉力可能最小 为了找到这一 角度 还应该在夹角 为 度的范围内进一步探究 表三 木板 实验序号夹角 度 拉力 牛 7102 79 8202 71 9302 68 10402 75 11502 92 12603 21 实验序号质量 克 拉力 牛 14002 0 25002 5 36003 0 实验序号质量 克 拉力 牛 44002 8 55003 5 66004 2 表一 木板表二 橡胶板 F 图 16 图 15 F 初三理化试卷 第 8 页 共 11 页 他们还猜想拉力最小时的角度 可能与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验证这一猜想 他们应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请选填下列各项中的字母 A 将质量不同的物块放置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 B 将质量相同的物块放置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 C 将质量不同的物块放置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 D 用力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块 E 用力沿不同方向匀速拉动物块 F 记录数据 9 闸北二模 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实心圆柱体 圆柱体密度大于液 体密度 浸入液体的过程中 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面压强的变化情况 如图 17 所示 他们将高 H 为 0 10 米的圆柱体挂在绳子下面 逐步改变其下表 面到液面的距离 h 用仪器测出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 p 将 h 和 p 记录在表 一中 然后 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 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为进一步研究 p 和 h 的关系 他们计算了相邻两次实验中 h 及 p 的变化量 h 和 p 并将结果 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二列中 已知 1 2 容器足够深 液体不溢出 图 17 表一 液体密度为 1 表二 液体密度为 2 实验序号 2 和 13 所空缺的数据分别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4 5 6 7 与 8 或 14 15 16 17 与 18 等数据中 p 和 h 的关 系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 表二中的相关数据 并归纳得出结论 实验 序号 h 米 p 帕 h 米 p 帕 10 021000 20 01 0 0l0 301000 40 0l1100 0 01100 50 021200 60 041400 0 02200 70 051500 80 081800 0 03300 90 102000 100 142000 0 040 实验 序号 h 米 p 帕 h 米 p 帕 110 02800 120 0l800 0 0l0 130 140 0l880 0 0l80 150 02960 160 041120 0 02160 170 051200 180 081440 0 03240 190 101600 200 141600 0 040 初三理化试卷 第 9 页 共 11 页 a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3 8 或 13 18 中 p 和 h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可得到初步结论 b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3 8 和 13 18 中 p 和 h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可得到初步结 论 他们继续分析实验序号 9 和 10 或 19 和 20 数据及相关条件 发现圆柱体浸入液体 后 当 h 大于 时 压强 p 不再随 h 而变化 10 长宁区二模 小明在学习 重力 时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一些质量已知的 五谷杂粮 所受的重力大小 其中 测得质量为 0 18 千克的绿豆重为 1 8 牛 质量为 0 16 千克的绿豆重为 1 6 牛 质量为 0 22 千克的红豆重为 2 2 牛 质量为 0 14 千克的 花生重为 1 4 牛 质量为 0 26 千克的大米重为 2 6 牛 根据上述信息 提出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 针对所提出的探究的问题 进行合理的假设 某小组同学根据小明的实验信息 在确定探究问题和作出合理假设后 设计实验方 案并测量一些质量已知的 五谷杂粮 所受的重力 实验中记录的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 表二 表三所示 a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2 与 3 或 4 5 与 6 或 7 8 与 9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 b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4 与 7 或 2 5 与 8 或 3 6 与 9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 该小组同学实验后在科普网站上查询到如表四所示的数据 反映的是月球上物体所 受重力的情况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 表二 表三 表四 表一 被测物体 红豆 实验 序号 质量 千克 重力 牛 10 121 2 20 242 4 30 363 6 表二 被测物体 绿豆 实验 序号 质量 千克 重力 牛 40 121 2 50 242 4 60 363 6 表三 被测物体 花生 实验 序号 质量 千克 重力 牛 70 121 2 80 242 4 90 363 6 表四 物体 大米 序号 质量 千克 重力 牛 100 100 16 110 200 32 120 300 48 初三理化试卷 第 10 页 共 11 页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 b 分析比较 11 虹口区二 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圆柱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 化情况 如图 14 所示 他们将圆柱体挂在测力计下 逐步增大圆柱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V 浸 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 F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然后他们多次改变液体的种类重 复进行实验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和表三中 实验 序号 V浸 厘米 3 F 牛 实验 序号 V浸 厘米 3 F 牛 实验 序号 V浸 厘米 3 F 牛 1300 9 6 7240 9 6 13200 9 6 2375 9 0 8400 8 0 14250 9 0 3500 8 0 9480 7 2 15400 7 2 4600 7 2 10560 6 4 16500 6 0 5600 7 2 11600 6 0 17600 4 8 6600 4 8 12600 6 0 18600 4 8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4 或 7 11 或 13 17 中测力计示数 F 与圆柱 体浸入液体体积 V浸的关系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4 5 或 11 12 或 17 18 测力计示数 F 与圆柱体 浸入液体体积 V浸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发现 测力计示数不再发生变化 其原 因是 试分析实验序号 6 中测力计示数反而变小的原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或 4 5 11 12 17 18 中测力计示数和液体 密度的关系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一圆柱体浸入不同液体中 当浸入液体 图 14 15 表一 1 0 8 103千克 米3 表二 2 1 0 103千克 米3 表三 3 1 2 103千克 米3 初三理化试卷 第 11 页 共 11 页 体积 V浸相同时 液体密度越大 测力计示数 F 越小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 表二 表三中的数据 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7 13 或 2 14 或 3 8 或 4 5 9 15 或 11 12 16 测 力计示数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b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7 13 和 2 14 和 3 8 和 4 5 9 15 和 11 12 16 测 力计示数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