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神经系统_第1页
精神神经系统_第2页
精神神经系统_第3页
精神神经系统_第4页
精神神经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神经系统,主讲:刘江,本章高频考点,神经部分1、脑血管疾病3、颅脑外伤3、肿瘤、癫痫精神部分抑郁症、躁狂、癔症,神经系统部分,1、概论 2、周围神经病3、脊髓病变4、颅脑损伤5、脑血管疾病6、颅内感染,7、颅内肿瘤8、颅内压增高9、脑疝10、帕金森病11、偏头痛12、癫痫13、神经-肌接头与肌肉疾病,神经系统(一)、概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分为皮质型(单瘫)、内囊型(三偏征)、脑干型(交差瘫)和脊髓型。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点:瘫痪肌肉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瘫痪肌肉有萎缩,无病理反射,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异常和失神经支配电位。,神经系各部损伤的临床症状,1颈膨大损伤损伤平面下,感觉全丧失;上肢周围瘫,下肢中枢瘫。2胸髓横贯性损伤损伤平面下,感觉有障碍;下肢中枢瘫,上肢不影响。3脊髓半横断损伤损伤平面下,患侧中枢瘫,本体觉丧失;对侧痛温失。4脑干损伤患侧脑神经麻痹,对侧肢体中枢瘫。5一侧内囊受累偏瘫,偏盲,偏感觉消失。,例题,某病人因外伤致使脊髓腰1节段右侧半横断,损伤平面以下会出现A.右侧痛温觉丧失B.右侧粗触觉丧失C.左侧本体感觉丧失D.右侧本体感觉丧失E.左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例题解析,周围性瘫痪的肌张力改变特点选项:A.折刀样增高B.铅管样增高C.肌张力减低D.齿轮样增高E.肌张力时高时低解析:周围性瘫痪肌张力是降低的,E见于手足手足徐动症。肌张力增高在锥体束损害时称痉挛,有“折刀症”。锥体外系疾病的肌张力增高称强直,呈“铅管样、齿轮样强直”。,椎体束与椎体外系,锥体束:是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发放冲动到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以发起运动。因锥体细胞到达脊髓的轴突必须经过脑干的延髓锥体,故名锥体束,主要管理躯体的精细运动。 锥体外系:是指除锥体系以外的、与运动有关的脑广大区域,如基底节、丘脑底、黑质、红核、前庭核及小脑等,它们主要管理运动的协调、速度、目标等,也可发起粗大、笨拙的运动。,鉴别表格,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运动受限。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变大、口角偏向健侧,皱额、闭眼、鼓腮、示齿不能。,(二)、周围神经病,1、面神经炎2、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一、病因:不明、冷面吹风史、感染病史。二、临床表现: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急性起病。病初可伴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2.患侧表情肌瘫痪,多为单侧性。三、诊断 : 本病通常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四、治疗1.急性期可口服皮质激素,2.维生素B族类。3.理疗/康复治疗。4.手术疗法。,三叉神经痛,一、病因 不明.二、临床表现1.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较多。疼痛局限,多为单侧性。2.表现历时短暂的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通常无预兆,间歇期完全正常。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最明显,轻触鼻翼、颊部和舌可以诱发,称为扳机点。3.严重者伴面部肌肉痛性抽搐。.病程可呈周期性,病程愈长,发作愈频繁严重,很少自愈,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三、诊断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扳机点,以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不难确诊。四、治疗1.药物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抗痫药物卡马西平常为首选。2.封闭疗法。3.手术治疗。,例题解析,患者男性,40岁。2天前有冷风吹面史。今晨起床后发现口角流涎来院就诊。体检:左侧额纹变浅,左侧鼻唇沟浅,露齿时口角右歪,左眼闭合不全。可能的诊断是:A.重症肌无力B.多发性硬化C.桥小脑角肿瘤D.三叉神经炎E.面神经炎解析:做题要找关键词,大家一起来找。再问:首先给予什么治疗?,(三)、脊髓病变,1、脊髓压迫症2、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一、常见病因 肿瘤炎症脊柱外伤二、临床表现(1)感觉障碍(2)运动障碍(3)反射异常:病变节段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睾反射消失、病理征阳性。三、鉴别诊断急性脊髓炎:急性起病,呈横贯性脊髓损伤症状、体征,数小时至23日达到高峰。MRI显示病变节段脊髓水肿增粗,但随病情好转水肿可完全消退。四、治疗对症、手术注意鉴别髓内压迫还是髓外压迫髓内:快速起病(1-3星期)、MRI梭样膨大髓外:缓慢起病(3-6个月)、MRI脊髓移位,经典例题,47岁的男性,左下肢麻木2个月余,从下往上发展.近l个月出现右下肢无力,查:颅神经及双上肢正常,左腹股沟以下痛温觉减退,右下肢肌力级,BAbinski右(+),最可能是A .脊髓髓内肿瘤B .左髓外硬膜内肿瘤C .右髓外硬膜内肿瘤D .脊柱结核E .大脑肿瘤同侧障碍、外缓内快!,急性脊髓炎,一、病因本病的病因不清,多数患者病前14周有感染症状。二、临床表现(一)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起病,青壮年较常见,病前常有感染症状,可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束带感或根痛。(二)急性上升性脊髓炎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三、诊断根据急性起病,迅速出现脊髓完全横贯性或播散性损害,常累及胸髓(胸3-5)。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结合脑脊液和MRI检查可以确诊。四、治疗药物治疗: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维生素B族;尼莫地平、丹参等血管扩张剂;,例题分析,女性,30岁,2天来进行性双下肢瘫痪,大小便障碍,体温正常。胸水平以下深浅感觉丧失和截瘫。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白细胞80109/L(80个/mm3),淋巴细胞占80%,蛋白轻度增高,最可能的诊断为A.脊髓出血B.急性脊髓炎C.脊髓肿瘤D.多发性硬化E.急性硬膜外脓肿,(四)颅脑损伤,1.头皮损伤2.颅骨骨折3.脑损伤4.颅内血肿,头皮损伤,1、清创时限放宽至24小时2、止血、防治休克、抗感染、彻底清创,颅骨骨折,一、颅盖骨骨折 X线、CT可诊断 颅骨修补术凹陷骨折手术指征:压迫症状、刺入症状、深度超过0.8-1.0cm、导致颅内压增高二、颅底骨折 可自愈、严禁填塞,脑损伤,一、脑震荡临床表现1.头部外伤史,伤后即刻发生意识障碍,程度一般不严重,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昏迷期间可有生命体征不稳定2.往往有逆行性遗忘3.几乎所有病人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4.查体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5.腰穿及头颅CT未见异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密切观察,脑损伤,脑挫裂伤好发于额极、颞极及其底面。诊断CT临床表现1.头部外伤史2.意识障碍3.头痛与恶心呕吐4.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治疗 预防及治疗出血和继发脑水肿,脑损伤,脑干损伤1、脑损伤最严重的类型,2、死亡率高30-70%,致残率高,预后差临床表现:1.受伤当时立即昏迷,昏迷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2.可出现病理反射、肌张力增高、中枢性瘫痪等3.瞳孔不等、极度缩小或大小多变,对光反应消失。4.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血压波动或下降,呼吸不规则或次数减少,甚至需要辅助呼吸等诊断依据:临床表现、CT、MRI治疗:抗水肿,营养脑神经,难以手术。,颅内血肿,颅内血肿手术适应证,1、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深,颅内压270mmH2O以上,并呈进行性升高表现2、有局灶性脑损害体征3、CT检查血肿较大(幕上者30ml,幕下者10ml),或中线结构移位明显(移位0.5cm)、脑室或脑池受压明显者4、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者,经典例题,诊断颅底骨折最确切的依据是A .头面部受暴力史B .眼睑青紫C .X线片示额骨线形骨折D .鼻出血E .脑脊液鼻漏急性硬膜外血肿,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A .中间清醒期B .两侧瞳孔不对称C .颅骨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沟D .进行性意识障碍E .对侧肢体瘫痪或锥体束征阳性,(五)脑血管疾病,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脑血栓形成3.脑栓塞4.脑出血5.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传统的TIA定义时限为24小时内恢复。特征性症状(1)跌倒发作(无意识丧失)。(2)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3)双眼视力障碍主要根据病史诊断。DSA治疗:消除病因、减少及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脑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最常发生于大脑中动脉(导致偏瘫)。超早期溶栓治疗(尿激酶)、抗凝治疗。,脑栓塞,常见病因为慢性心房颤动,栓子主要来源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内膜炎赘生物及附壁血栓脱落。临床表现1.多在活动中急骤起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高峰,多为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模糊。2.大脑中动脉最常见,出现偏瘫(面和上肢较重)、偏身感觉障碍。3. 风心病、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等,或有明确的栓子来源,或有身体其他部位栓塞的体征。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与脑血栓形成相同。2.对大面积脑梗死或易发生脑疝者积极脱水、降颅压治疗。3.房颤者可抗心律失常治疗。4.抗凝治疗。,脑出血,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病。基底节区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常见部位,豆纹动脉成直角穿过。典型可见三偏体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确诊 CT(一)内科治疗 患者卧床,保持安静。重症应严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二)外科治疗。适应症,高血压颅内血肿手术适应证,自在发病后624h内进行,适应证为:颅内压增高伴脑干受压体征,如脉缓、血压升高、呼吸节律变慢、意识水平下降等;小脑半球血肿量10ml或蚓部6ml,血肿破入第四脑室或脑池受压消失,出现脑干受压症状或急性阻塞性脑积水征象者;重症脑室出血导致梗阻性脑积水;脑叶出血,特别是AVM所致和占位效应明显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头部CT诊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准确率几近100%。脑血管造影是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重要手段,应视为常规性检查。对已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应视情况决定是否做腰椎穿刺。临床表现(一)出血症状 发病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等,半数病人有精神症状。(二)脑神经损害 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常见,占6%20%。(三)偏瘫 出血后出现偏瘫或轻偏瘫者约占20%。处理原则(一)一般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应用止血剂,镇痛,保持排便通畅,减少颅内压增高的诱因,有明确颅内压增高方可应用脱水药物。(二)尽早病因治疗如动脉瘤夹闭术,动静脉畸形或脑肿瘤切除术等。,例题,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A .高血压B .血液病C .脑动脉粥样硬化D .先天性颅内动脉瘤E .脑血管畸形每个常见病因都有可能出题,让我们回顾一遍。,(六)颅内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最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坏死和(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故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或出血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嗜神经DNA病毒,分为I型和II型,近90%的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由I型引起的。诊断:1.出现发热、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和早期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2.CSF细胞数增多,糖及氯化物正常。3.脑电图显示弥漫性异常,以颞、额区为中心的局灶性脑电波异常。4.CT或MRI发现颞叶局灶性出血性脑软化灶。治疗:(一)抗病毒药物治疗 阿昔洛韦为首选药物。(二)对症治疗,(七)颅内肿瘤,1.额叶肿瘤:精神症状,癫痫、运动性失语、不同程度的瘫痪2.顶叶肿瘤:感觉障碍,可出现感觉性、局限性癫痫3.颞叶肿瘤:精神运动性癫痫发作、感觉性失语、幻视及视野障碍4.枕叶肿瘤:视觉障碍,有时出现视幻觉内容不多,从这几年命题方向来看,命题人喜欢出一些大家忽视的内容。,(八)颅内压增高,正常成人的ICP为70200mmH2O (4.515mmHg)各种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200mmH2O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典型临床表现1.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不同。晨起为重。2.呕吐:典型颅压高呕吐为喷射状,易发生于饭后。3.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以上三者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称之为颅内压增高“三主征”治疗(一)一般处理:观察及监测、对症处理、水电酸碱平衡(二)药物治疗1.减轻脑水肿:甘露醇作用最强而为首选。2.减少血流量:辅助过度换气、冬眠疗法、巴比妥治疗。(三)减压术 颞肌下、枕肌下去骨瓣减压术;颞极、额极切除内减压术。,(九)脑疝,脑疝是由急剧的颅内压增高造成,在做出脑疝诊断的同时应按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原则快速静脉输注高渗降颅内压药物,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当确诊后,尽快手术去除病因,如清除颅内血肿或切除脑肿瘤等。如难以确诊或虽确诊而病因无法去除时,可选用下列姑息性手术,以降低颅内高压和抢救脑疝。争分夺秒降颅压1.侧脑室体外引流术2.脑脊液分流术3.减压术,例题,小脑幕裂孔疝时,疝入小脑幕裂孔的组织是A .额叶内侧B .颞叶沟回C .顶下小叶D .枕叶E .小脑扁桃体答案:B 又叫颞叶钩回疝:患侧瞳孔逐渐扩大小脑幕切迹疝时,最初可用时间短暂的患侧瞳孔缩小,因历时短,常难以发现,继后瞳孔常逐渐散大,光反应迟钝、消失,说明动眼神经受损。延伸:E小脑扁桃体 枕骨大孔疝,(十)帕金森病,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和形成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 MPTP可导致。左旋多巴(L-Dopa),经过多巴胺脱羧酶作用转化为多巴胺(DA)症状和诊断:1.震颤 常为首发症状,呈“搓丸样”动作,安静或休息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2.肌强直 “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3.运动迟缓 常常双眼凝视,瞬目减少,呈现“面具脸”;“写字过小征”。4.姿势步态异常 “慌张步态”,上肢的前后摆动减少或完全消失。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其目的是恢复纹状体多巴胺和乙酰胆碱两大递质系统的平衡,包括应用抗胆碱能药和多种改善多巴胺递质功能药物;应遵循的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尽量以较小剂量取得较满意疗效。,例题,震颤麻痹源于什么部位变性A .纹状体B .黑质细胞C .红核D .小脑E .脑干答案:B.延伸:主要症状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不导致瘫痪。,(十一)偏头痛,普通性偏头痛,为最常见的类型,占偏头痛病人80%。常为双颞部及眶周痛,常有头皮触痛。高脂肪食物、巧克力或饮酒、压力过大。精神紧张。诊断要点(一)偏头痛发作临床表现、家族史、神经系统查体正常(二)头CT或MRI正常,麦角胺或曲普坦试验治疗有效1.预防发作2.预防性治疗药物 苯噻啶、普萘洛尔、丙戊酸钠。3.发作时治疗 对不常发作,且不很强烈偏头痛可早期选用镇痛剂如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萘普生等。 对不常发作,但很强烈的偏头痛,可在发作早期给咖啡因麦角胺。 对麦角胺制剂无效的偏头痛患者,可选用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舒马普坦(英明格)治疗。,(十二)癫痫,1.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一组反复发作的短暂的大脑功能失调的慢性疾病。2.按癫痫发作的表现形式分为,即全面性发作、小发作、部分性发作。1)全面性发作,半数有先兆,如头昏、精神错乱、上腹部不适、视听和嗅觉障碍。发作时(痉挛发作期) ,有些病人先发出尖锐叫声,后既有意识丧失而跌倒,有全身肌肉强直、呼吸停顿,头眼可偏向一侧,数秒钟后 有阵挛性抽搐,抽搐逐渐加重,历时数十秒钟,阵挛期呼吸恢复,口吐白沫(如舌被咬破出现血沫)。部分病人有 大小便失禁、抽搐后全身松弛或进入昏睡(昏睡期),此后意识逐渐恢复。丙戊酸钠、苯妥英钠2)小发作,失神发作。可短暂(510秒)意识障碍或丧失,而无全身痉挛现象。每日可有多次发作,有时可有节律性眨眼、 低头、两眼直视、上肢抽动。乙琥胺3)部分性发作,可表现为发作突然,意识模糊,有不规则及不协调动作(如吮吸、咀嚼、寻找、叫喊、奔跑、 挣扎等)。病人的举动无动机、无目标、盲目而有冲动性,发作持续数小时,有时长达数天。病人对发作经过毫无 记忆。卡马西平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通常水平,是神经内科急症。安定,(十二)癫痫,丙戊酸钠(全面发作首选药,各型癫痫都有疗效)卡马西平(是部分发作首选药)苯妥英钠(对强直-阵挛发作有效)安定(癫痫持续状态)乙琥胺 (失神小发作),(十二)癫痫,例题,A.丙戊酸钠B.卡马两平C.乙琥胺D.苯妥英钠E. ACTH、特发性大发作首选:D苯妥英钠、特发性失神发作首选:A丙戊酸钠、复杂部分性发作首选:B卡马西平,例题:什么是失神发作?,男性,ll岁,在一次考试中突然将手中钢笔掉在地上,两眼向前瞪视,呼之不应,持续数秒钟。过后对上述情况全无记忆,以后反复有类似发作,有时l日犯几次,本患者可诊断为A .癔病B .失神发作C .局限件癫痫D .精神运动性发作E .肌阵挛发作,联想记忆加理解: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当神经冲动抵达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导致电压门控 Ca 2+通道开放,Ca2+进入突触前末梢内,促使一定数量的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然后小泡与突触前膜粘合处出现破裂口,小泡内递质和其他内容物释放到突触间隙,进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产生突触后电位,(十三)神经-肌接头与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劳,呈波动性肌无力,具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和晨轻暮重等特点。很多患者合并有胸腺瘤。(1).起病隐袭,眼外肌麻痹常为首发症状,出现非对称性眼肌麻痹和上睑下垂,斜视和复视,严重者眼球运动明显受限,甚至眼球固定,但瞳孔光反射不受影响。(2).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晨轻暮重。(3).受累肌肉持续活动导致暂时性肌无力加重,短期休息后好转是本病特征性表现。(4).临床检查可证实受累肌肉无力和易疲劳,肌无力不符合任何单一神经、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分布。(5).急骤发生延髓肌和呼吸肌严重无力以致不能维持换气功能为危象,是重症肌无力常见的死因。,(十三)神经-肌接头与肌肉疾病,治疗原则一、药物治疗1、 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溴化新斯的明)为首选,用药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不可任意增减或停药。此外有时加用激素抑制自身免疫。2、免疫球蛋白。3、激素治疗时常要用小剂量维持或大剂量短程冲击以减少副作用,有时激素还可加重症状。二、胸腺切除术三.血浆交换危象的处理一旦发生危象,出现呼吸肌麻痹,应立即气管切开,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如肺不张、肺感染等)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题干直接背,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乙酰胆碱受体数目减少重症肌无力最常受累的肌肉是:眼外肌重症肌无力患者出现反拗危象时的正确治疗原则是:人工辅助呼吸重症肌无力常与哪种病合并存在:胸腺肥大或胸腺瘤不择手段拿分!,一些考点,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症状及体征,完全恢复最长在:24小时内2.高血压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豆纹动脉3.诊断癫痫通常主要依靠:临床表现4.引出Chaddock征提示:锥体束损害5.管理舌前23味觉的神经是:面神经6.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去大脑僵直7.面颊部有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检查时除触发点外无阳性体征,常见于:三叉神经痛8.偏头痛的预防治疗药物是:苯噻啶9.可有痉挛性斜颈表现的病是:肌张力障碍10.只受对侧大脑运动皮质支配的脑神经运动核为:舌下神经核,11.脊髓压迫症中,脊髓外硬膜内和神经根处最常见的病变为:神经纤维瘤12.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和失神发作合并发生时,药物治疗首选:丙戊酸钠13.在上运动神经元和感觉完好情况下,右上腹壁反射消失提示:右侧胸髓7、8节段病损14.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为四肢远端:感觉障碍比运动障碍轻15.症状性癫痫的定义是指:脑部有病损或代谢异常的癫痫16.普通型和典型偏头痛两者的区别之一在于后者: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17.周期性麻痹的补钾盐方式应首选:口服氯化钾18.无眩晕、无听力障碍和肌力完好的患者,出现右上肢指鼻试验不正确和轮替动作差、右下肢跟膝胫试验差。病损部位在:右侧小脑半球19.惊厥性全身性癫痫持续状态必须从速控制发作,并保持不再复发的时间至少为:24小时20.黑质纹状体系统内使左旋多巴转化为多巴胺的酶是:氨基酸脱羧,只猜一个,脑动脉瘤动脉瘤的位置以颈内动脉颅内段居多。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为首发症状。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血管造影:是对动脉瘤诊断的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栓塞,精神部分,1.概述2.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5.精神分裂症6.心境障碍7.神经症及癔症8.应激相关障碍9.心理生理障碍,(一)概述,幻觉:虚幻的知觉体验。感知到了本来并不存在的事物。幻听:最常见,最有临床诊断意义。内容:原始性幻听和言语性幻听。言语性幻听中的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是精神分裂症诊断的重要症状学标准。幻视:生动鲜明、带有恐怖性质的幻视常见于谵妄状态。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真性知觉来源有明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