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I)卷.doc_第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I)卷.doc_第2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I)卷.doc_第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I)卷.doc_第4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19-2020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I)卷一、 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烦燥 大庭广众 愧怍 惊天霹雳B . 斑斓 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酣然入梦C . 哺育 慷慨淋漓 力挽狂澜 一泻万丈D . 屏嶂 不以为然 深恶痛绝 括目相待2.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修改病句应根据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用_的办法。是否重视基础知识关系到学习进步的快慢、高考的得失,_毕生事业的成败。“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_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A . 简洁 以至 扶养B . 简洁 以致 抚养C . 简捷 以至 扶养D . 简捷 以致 抚养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我们身体上之所以能够应付自如,是因为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原因。B . 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一下子透过舷窗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C . 飞船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压力。D . 我在太空还遇到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一个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4.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夏天,树木欣欣向荣,;秋天,;冬天, , 清新淡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 , 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A . B . C . D . 5. (2分)下列各项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雪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对北方的雪的喜爱,表现了作者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B . 说话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场合;说话时还要注意简洁。C . “写物”只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借物抒情有时可以让事物的描写游离于抒情之外。D . 海燕选自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作者高尔基是俄国作家、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6. (10分)补写句子 (1)我报路长嗟日暮,_。(李清照渔家傲) (2)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赤壁一诗中议论感慨的句子是:_,_。 (4)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山的原因是“_,_。” (5)在我国古诗词中,有许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名篇佳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有关节日的连续的两句诗(词):_,_。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4分)7. (2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吾日三省吾身_可以为师矣_饭疏食,饮水_于我如浮云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请找出体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句子。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8.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冬霜暖阳上午,我坐在客厅的日影里,剥平包菜,一片一片撕碎,放到洗菜盆里做这些零碎琐屑的事,一屋子都是安宁因为专心,无杂念,情绪也随之平和。宛如一些美好的时光,因为短暂,让人贪恋。把平包菜撕完,日影移走大概因小区前面起了三四十层的高楼,冬天的日光贵重,但凡投罩下来,必然暖融融的,所以美好。儿时,我们村里老人集体坐在背风的草堆旁,无别事,也就为晒晒太阳,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不知他们在日光下想些什么,但,那一刻是安宁的。一年里也没有多少次机会,可以望见蓝天了。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常年的失眠纠缠,让人感叹青春岁月一去不还。医生建议,唯锻炼,方能缓解一二。于是,清早买菜,特意拐弯去屋后的荒坡走了走。荒坡上的枯草仍有霜迹,寒光凛凛,踩上去格外清脆。水渠里倒伏的莽草身上,霜意犹深,迎着光,直刺人眼。这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比如雾呀,霜呀,总是招人喜爱。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白茫茫,一个人走在上学路上,前后均不见人,到了学校,头发能拎出水。我妈妈每次去一个叫作“横埠河”的集镇买柴,总是有雾的天气。站在村口,我望着她去时的方向,渐渐地,渐渐地,茫茫白雾里,一个妇女挑柴的身影终于显现出来,她把一担柴来回换着肩,一点一点地出现在圩埂上我总是幻想,她或许会带一根油条回来,或许别的好吃的呢,总会有的吧。我站在原地,仿佛胜券在握。只是,每次都落空。也不介意,至少望着她一点点自白雾里现身那么漫长的等待过程,我起码是快乐的,充满着企盼和渴念的。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过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有时,更甚至,失去未必比得到更沮丧。失去,可以让灵魂痛苦;得到时的狂喜,永远那么浅薄轻飘,不值一提。生命只有 在一次次失去时的煎熬里,才会慢慢强大无摧。失败也是升华,如浊浪淘沙,日日年年,总有一天成就你珍珠或者金子,只要自己不先撒手放弃。所以,一直喜欢雾天,天地同白,湿了山川草木,以及行走其中的人。如今,雾已难见,雾霾常有。幸而还有霜,让我魂牵梦绕。相比雾来说,霜更美,满身寒气,萧杀而来,又呼啸而去。小时候村庄里每一户人家的鱼鳞瓦,都是霜的同谋。童年,每到严冬,屋头上皑皑一片浅白,不是雪,是霜。泡桐树被冻僵了,生在原地一动不动。在日光下,唯有霜是跳跃的,麻雀一样忽东忽西。最疼爱的事情是,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稻草,被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裹起来,呵护备至你说霜为何这么疼惜掉在地上的一根稻草呢?夜里,一根稻草独自躺在地上,孤单无依,没有谁肯给它暖意,唯有霜是宽厚仁慈的还是我来裹它取暖吧。天地之中,真是有情有义。霜不仅裹落单的稻草,还裹稻草垛、棉花垛霜想把天地里一切孤单的东西都暖起来。脚下的荒草,在霜的包裹中依然清脆,迎着光,熠熠生辉。我内心的狂热,竟也在日光里一点点激发出来,然后点燃。或许命运不尽完美,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暖、有期盼这一生,何曾白活。(作者:钱红莉。文章有删改)(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描写了儿时的三个场景,_、_、_,表达了_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结合语境,分析第段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的理解。 (4)文章第(11)(12)段在写作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或写法的角度作答) 9. (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老丝瓜的故事春天,邻院种丝瓜,爬得满院都是,甚至越过“边界”爬到我家院内的一棵树上,高高地悬着,风儿吹过,它悠然自得地晃动着它那浅紫色的、瘦小的身躯。入夏了,丝瓜长大了,换上了一件深绿色的外衣。后来,邻院中的丝瓜都被陆续地摘走了,只有树上这只依然高悬。绿油油的、浓密的树叶与丝瓜浑然一体,不仔细看竟发现不了它藏在哪里,只有在晚风吹过时,随着树叶哗啦啦的歌唱,丝瓜才羞涩地从树叶中间露出它的容颜。入秋了,丝瓜的外衣变黄了,而且颜色一天天加重,变成深褐色。同时,树上的叶子也变黄了,秋风吹过,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像是为老灶瓜开一场告别的舞会。看到这场景,我心头不禁掠过一丝淡淡的凄凉。冬天到了,狂风在呼啸,那丝瓜被肆虐的狂风刮得东倒西歪。我总担心它会被这风刮落,可每每狂风过后,老丝瓜依然平静地悬在那里,颜色愈深。我坐在窗前,窗外是光秃秃的一片,突然意识到这老丝瓜竟是冬的点缀。虽然它已苍老,枯干,但我仍固执地认为它活着,在与自然斗争。冬天的寒。风冷雪并没有把它吓倒,它依然顽强,在它那干瘪的外表下潜藏着一种深刻的美。那恰是一种饱经沧桑、历经苦难的美,一种最自然、最朴实、毫不矫柔造作的美,一种令人崇敬而又心疼的美。 每天清晨,我起床后,总要打开窗帘,望一望它。于是,心中的软弱和自怜一扫而光,又充满了希望。它给我带来了一种力量,使我的心中有一股激情涌动,那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毫不服输的心情。我爱这种感觉,我又充满了自信。在这天的开始,我满怀喜悦地去迎接那满天灿烂的阳光和周围的一切。是它老丝瓜教会我以温柔对待他人,以顽强对待挫折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春天又到了,老丝瓜终于落了。我把它捧在手心,仔细地端详着,它那细小昏纹路是它的筋骨,它那突起的脉络是它的脊梁,它那瘦骨嶙峋的身躯表明了它那人一而终的顽强。坐在那儿,静静地,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1)文中划线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老丝瓜的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五、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10. (10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 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福。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我多么希望看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这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美)海伦凯勒(1)第中划线词语“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2)作为一个盲人,海伦凯勒为什么要假设自己能够得到三天光明,并以此来展开想象? (3)在第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六、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11.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马丁路德金说过“如果你的梦想还站立的话,那么没有人能使你倒下”。 梦想确实具有神奇的魔力,即使它们不能一一实现,却能激励我们前行,也能促进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因此,近年,“梦想”成为我们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之一。请自拟一个包含“梦想”这个词语的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