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教育学 1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 2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一 揭示教育的规律 二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三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3 3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学记 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 二 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 三 培根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标志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特拉普 教育学研究 标志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基本形成 3 13 1 17 1917 19 世纪教育学形成过程中的教育思潮世纪教育学形成过程中的教育思潮 一 形式教育论 洛克 裴斯泰洛齐 发展心里官能 二 实质教育论 赫尔巴特 斯宾塞 注重实科教学 三 自然主义教育 卢梭 裴斯泰洛齐 拉特克 夸 四 国家主义教育 爱尔维修 孔多塞 费希特 杰斐逊 4 4 2020 世纪以来教育学的派别 世纪以来教育学的派别 6 6 个 个 一 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 拉伊 一 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 拉伊 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 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 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主张用统计 实验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及其智力发展 用实验数据作 为改革学制 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认为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 而教育实验则要在 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中进行 不足之处 当他们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的唯一有效方法时 就走上了 唯科 学主义 的迷途 二 文化教育学 狄尔泰 斯普朗格 利特 二 文化教育学 狄尔泰 斯普朗格 利特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 教育的对象是人 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 培养人格的主要途径是 陶冶 和 唤醒 不足之处 思辨气息很浓 过分夸大了社会现象的价值相对性 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三 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 克伯屈 三 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 克伯屈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地增长 学校即社会 课程组织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 而不以学科和知识体系为中心 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 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不足之处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 用 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四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克鲁普斯卡娅 凯洛夫 杨贤江 四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克鲁普斯卡娅 凯洛夫 杨贤江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教育起源起源于生产劳动 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 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 唯一方法 教育受到社会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制约 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反作用与社会政治 经 济和文化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 1 1 学校的萌芽学校的萌芽 一 五帝时期 成均 和 庠 最早的学校类型 二 夏代 序 国都 和 校 乡里 三 商代 大学 右学 小学 左学 庠 序 特有的 瞽宗瞽宗 礼乐 四 大学和小学 国学 前者分科教育礼乐为重射御次之 后者德行教育 乡学 六 艺 礼乐 中心 射御 书数 2 2 私学兴起的意义私学兴起的意义 一 打破了西周 学在官府 官师合一 政教一体 的局面 使文化知识传播民间 二 扩大了教育对象 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 三 促进了各学派的形成 揭开了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的序幕 四 促成了学校教育服务社会政治的古代教育传统的形成 3 3 稷下学宫的特点稷下学宫的特点 一 尊师重道 待遇优厚 二 不治而议论 三 学术自由 兼容并包 四 学无常师 五 管理规范 4 4 稷下学宫的意义稷下学宫的意义 一 促进了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的发展 二 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三 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5 5 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9 9 个 个 有教无类 学而优则仕 教学内容 方法 德育 有教无类 学而优则仕 教学内容 方法 德育 教师 教师 一 一 创办私学和编订六经创办私学和编订六经 二 二 论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论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教育对社会的作用 庶 富 教 思想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三 三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与教育对象与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的原意 有教无类的实践 有教无类的历史作用 A 扩大了教育对象 B 把教育扩大到平民阶层 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下移 C 对战国时期文化学术的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 四 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 与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 五 五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以西周的 六艺 为教学内容 以道德教育居首 文化知识为从属 文行忠信 偏重社会人事 偏重文事 忽视军事知识技能的学习 轻视自然知识 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 六 六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学思行并重 学以致用 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 由博返约 广度与深度的矛盾 七 七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 内容 仁 和 礼 方法 立志 克己 力行 中庸 内省 改过 八 八 论教师论教师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以身作则 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 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 二 19 世纪的德国教育 1 19 世纪初叶 洪堡改革洪堡改革 初等教育 灌输爱国思想 教师培训 派遣留学生前往瑞士向裴斯泰洛齐学习 发展 师范教育 中等教育 整顿 统一各类古典中学 不重视实科教育 高等教育 柏林大学的创办 教学与研究统一 教与学的自由 的原则 选修制 习明纳尔 的教学方法 2 19 世纪后期 教育领导体制是中央集权制 初等教育 18721872 年年 初等学校法初等学校法 6 146 14 岁岁 8 8 年强迫义务教育 年强迫义务教育 中等教育 实科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1892 年 文科中学 文实中学和高等实科学校文科中学 文实中学和高等实科学校三种 类型 高等教育 大学是培养政府官吏的重要场所 趋于统一化和国有化 三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代表作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德国师范教育之父 1 关于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天资 教育和自由自主 2 教育目的论 培养完人 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培养完人 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 教学论 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 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以形式教学为主 教学原则 A 遵循自然原则 B 遵循文化原则 C 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 D 直观教学原则 E 循序渐进原则 F 启发式原则 4 论教师 自我教育 崇高的责任感 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 66 66 俄国近代教育俄国近代教育 一 17 18 世纪的教育 1 彼得一世改革 创办实科学校 改善初等教育 各地设俄语学校 创办科学院 1725 年 创办俄国科学院 2 1755 年 罗蒙诺索夫创办莫斯科大学 3 1786 年 国民学校章程 二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叶的教育 制定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 领导体制采用 法国的学区制 分为六个学区 教育等级 性 宗教性 愚民 初等教育发展缓慢 三 乌申斯基论教育 1 代表作代表作 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国 教育科学的创始人 俄国教师的教师 2 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本质 是一门艺术 而不是一门科学 目的 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 教学观教学观 教学应包括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两个方面 主张开设实科课程 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 直观原则 连贯 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4 论道德教育论道德教育 基本方法是教学 5 论教育学及师范教育论教育学及师范教育 广义的教育学 教育学者所必需的或有 用的知识的汇集 狭义的教育学 教育活动规则的汇集 教育学的最终目的 从一切方面教育人 途径 创办教育系 师范学校应设立在小市镇或乡村 师范 生一律住校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 1 1 教育研究的意义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 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二 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三 是增强研究者研究能力 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径 2 2 教育研究的类型教育研究的类型 一 教育事实研究和教育价值研究 前者研究教育中 应该是什么 或者 应该怎么样 的知识体系 后者研究教育中 是什么 或 怎么样 的知识体系 二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为什么和是什么 前者的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 后者 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中的作用 它们的划分是相对的 常常互为补充 三 三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前者较多注重对客观事物产生或变化的原因和事物之间的关 系 相互影响进行考察 不关心整体作用 相信事实和价值可以分离不关心整体作用 相信事实和价值可以分离 后者是用文 字来描述对象 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从一般的特殊情境中归纳出一般性的结 论 关心整体作用 不相信事实和价值可以分离 关心整体作用 不相信事实和价值可以分离 3 3 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 直觉观察时期 古希腊时期 16 世纪 亚里士多德 二 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17 世纪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培根 笛卡尔 康德 夸美纽斯 三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20 世纪初 20 世纪 50 年代 杜威 梅伊曼和拉伊 四 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4 4 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 客观性原则 二 创新性原则 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四 伦理原则 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 尊重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利 5 5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 选题阶段 二 研究设计阶段 三 搜集资料阶段 四 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五 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六 总结与评价阶段 6 6 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一 理论方法 归纳 演绎 分析 综合等 二 实证方法 观察 问卷 访谈 测量等 三 实验研究方法 前实验 准实验 真实验 确认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 验证性试验 四 历史研究方法 7 7 选题的基本要求选题的基本要求 一 问题要有研究价值 二 问题的提出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三 问题的表述要具体明确 四 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时机问题 8 8 假设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变量假设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变量 一 归纳假设 演绎假设 研究假设 按假设的形成 研究假设陈述的是两个变量所期望的相关 二 描述性假设 解释性假设 预测性假设 按性质和复杂程度 三 自变量 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控制变量 四 9 9 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一 选择研究对象 抽象的基本要求 明确规定总体 取样的随机性 取样的代表性 误 差 合理的样本容量 取样的基本方法 简单 系统 分层 整群 随机取样 由于 整群取样所获得的样本由于样本分布不均匀 常与分层随机取样结合 二 确定研究方法 A 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方法 B 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 联系 C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方法 三 制定研究计划 10 10 教育研究计划的一般构成教育研究计划的一般构成 一 研究题目 二 研究课题目的及意义的简要说明 三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四 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门团结活动方案
- 部门春节活动方案
- 焊工高压考试题及答案
- 农业种植基地管理责任书及合作方案
- 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平台工具
- 会议纪要标准化模板会议效果提升版
- 阅读西游记后的感悟与启示作文10篇范文
- 钓鱼软件考试题及答案
- 行政人员工作日常汇报标准化表格
- 电焊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内部控制手册
- 护理分层培训考核分析问题总结
- 脑梗死知识讲解模板
- 研学大赛理论模拟试题二附有答案
- 红火蚁监测和防控技术
- python程序设计-说课
- 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 【自考复习资料】05175税收筹划(重点知识汇总)
- 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管理指南
-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五单元:书法艺术
-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10+Office2016)(第3版) 课件 项目3、4 Windows10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