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感发热中医诊疗方案临床实施及应用 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急诊协作组外感发热协作组江苏省中医院奚肇庆 方案研究背景 2007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全国23家急诊科为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 成立中医外感发热协作组 在急诊协作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2008年协作组整理 梳理各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 国家传染病等重点课题的基础上 完成外感发热验证方案2009年 2010年各协作单位完成外感发热病历960例 行业专项病历640例 在南昌会议上完成临床统计 分析 总结工作 初步摸清了我国外感发热的中医药治疗现状和疗效 为国家外感发热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2010年 2011年2月协作组撰写外感发热国家中医临床路径及路径实施方案 组织全国40余家重点专科协作组 试点单位 进行方案修订 专家认证 培训 印制实施方案 研究病例 病历登记表 填写路径实施评估表等 2011年11月完成780例外感发热临床路径评估 完成外感发热中医药行业专项随机 双盲270例分析 2011年12月 2012年2月综合各协作单位病历资料统计和反馈意见表 完成外感发热门诊 住院国家中医临床路径的修订工作 制定外感发热临床路径和实施方案培训材料和推广应用 外感发热 上呼吸道感染 诊疗方案 外感发热 上呼吸道感染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外感发热协作组41家成员单位参与了临床验证 观察了2700例外感发热门诊 住院患者 验证结果表明诊疗方案能够有效退热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并具有较好的依从性 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应用时本方案时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结合自身的经验及治疗方法 患者的意愿辨证运用 一 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ZYYXH T11 2008 1 诊断要点发热 初起常伴恶寒 咳嗽 头身疼痛 有感受外邪病史 理化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2 主要症状 恶寒发热 咽痒或痛 鼻塞 打喷嚏 流涕 无汗或少汗 头痛 全身不适 肌肉酸痛 2 西医诊断标准 症状 恶寒发热 鼻塞 流涕 咽痛 头痛 全身酸痛 乏力 主要体征 鼻黏膜充血 水肿 有分泌物 咽部充血 扁桃体肿大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多为正常或偏低 3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年版 诊断要点 在流感流行时期 出现发热伴咳嗽和 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 在任何时期 出现发热伴咳嗽和 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 并且可以追踪到与流感相关的流行病学史 如患者发病前7天内曾到有流感暴发的单位或社区 与流感可疑病例共同生活或有密切接触 从有流感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旅行归来等 确诊标准 具有临床表现 以下1种或1种以上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呈阳性者 可以确诊为流感 包括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 流感病毒分离培养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解读 外感发热的诊断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详细采集病史 判断是否为外感发热 确定发病时间 进行临床症状体征检查 首诊测量体温 根据体温观测表的时点记录体温 尽快完成血常规检查 检查结果符合外感发热 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 诊断标准及进入路径标准者方可进入本路径 必要时进行胸部X片检查 排除肺部感染 肺结核 肿瘤等其它疾病引起的发热患者 病情较重或诊断流行性感冒者 可进行病毒学检测及其它病原学检查 二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外感发热TCD编码外感热病类BNW感冒病BNW010时行感冒病BNW011外感高热BNW020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 10编码上呼吸道感染J06 903流行性感冒J11 151 二 治疗方案 解读 病位在卫表肺系 治疗应因势利导 从表而解 采用透表达邪的治疗原则 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 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 暑湿夹杂者 又当以清暑祛湿解表 卫气同病证根据叶天士 温邪入气 邪未伤津 犹可透表 的原则 邪在卫分即可清气 邪在气分仍可透表 把住卫气关 可有效地阻断病情的传变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经验 将诊疗方案中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本诊疗方案中提供的方剂为基本处方 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调整药味 剂型等 并参照相关法规和临床经验确定药物剂量 临床应用时 可根据地域特点和临床经验 选择与本诊疗方案推荐药物具有相同功效的中成药 外感发热病在卫表 邪从表解 一般无传变 但老人 婴幼儿 体弱 或感受时邪较重者 可见化热入里犯肺 逆传心包 如并发肺炎 流感的肺炎型 中毒型 的传变过程 当以温病辨治原则处理 一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 风寒束表证治法 解表散寒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1 麻黄汤加味 麻黄 杏仁 桂枝 生甘草 葛根 2 葛根汤加减 葛根 桔梗 杏仁 生石膏 桂枝 赤芍 连翘 生甘草 生麻黄 柴胡 3 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 防风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甘草 4 时行感冒风寒束表基本方 炙麻黄 炒杏仁 桂枝 葛根 炙甘草 羌活 苏叶中成药 感冒清热冲剂 正柴胡饮颗粒 九味羌活颗粒 散寒解热口服液 解读 若有兼夹它邪者又可复入清热 祛湿 补益等药物 达到兼顾治疗 麻黄汤为风寒表实基础方 为辛温发汗之峻剂 凡表虚自汗 体虚外感 产后 失血等均不宜使用 运用时兼顾地域不同 西北天寒之地 麻黄用量可适当加大剂量 东南温热之地 麻黄用量亦小 葛根汤方由桂枝汤加葛根 麻黄而成 方中葛根为主药 升津液 舒筋脉 桂枝汤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本证与麻黄汤证均为伤寒表实 但葛根汤证太阳经输不利症状突出 表现为项背拘急不舒 荆防败毒散辛温发汗 疏风祛湿 用于时行感冒 风寒夹湿证 感冒清热冲剂由荆芥穗 桔梗 柴胡 苦杏仁等组成 具有疏风散寒 解表清热作用 适用于风寒感冒 正柴胡颗粒适用于外感风寒轻证 九味羌活颗粒解表除湿 适用于风寒表征 兼见头痛 肢体酸痛 退热功效较好 散寒解热口服液功能散寒解表 宣肺止咳 用于感冒风寒证 使用解表散寒剂后 应卧床休息 加盖衣被以助汗 在使用解表药物时候 煎煮时间不宜太长 时间太长 有效成分容易挥发 一般煮沸在煎煮5 6分钟即可 温服之 病止则药停 外感发热临床路径研究病历报告显示 纳入病例65例平均门诊 住院日3 95天4h内即刻退热 0 5 53例 81 54 平均解热时间42 32h临床痊愈58例 89 23 显效6例 9 23 有效1例 1 54 无效0例 麻黄汤加味组 葛根汤加减组4h即刻退热及临床痊愈率均在90 以上 荆防败毒散加减组 时行感冒风寒束表基本方组 正柴胡颗粒剂组即刻退热效果次之 2 风热犯表证 治法 解表清热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1 银翘散加味 牛蒡子 薄荷 杏仁 淡豆豉 淡竹叶 连翘 荆芥穗 银花 桔梗 桑叶 生甘草 2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桔梗汤 麻黄 连翘 赤小豆 杏仁 大枣 生姜 桔梗 银花 生甘草 中成药 疏风解毒胶囊 双黄连口服液 银黄颗粒 解读 当辨清病邪性质 若风寒之症误用辛凉 汗不易出 病邪难以外达 而风热之证误用辛温 则有助热燥液动血之弊 或引起传变 银翘散为 辛凉之平剂 若衄血 为热伤血络 可去荆芥 淡豆豉之辛温 加白茅根 栀子炭等凉血止血 胸膈满闷夹有湿邪秽浊之气者 加藿香 郁金芳香化湿 辟秽化浊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适用于表证未解 湿热内蕴 解表发汗以散在表之寒 清利小便以泄在里之热 疏风解毒胶囊疏风清热 解毒利咽 用于风热症 含虎杖 连翘 板蓝根 柴胡 败酱草 马鞭草 芦根 甘草等 双黄连口服液含有金银花 黄芩 连翘等 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 银黄颗粒主要成分是金银花 黄芩提取物 清热解毒 透表祛邪 若风热化燥伤津 或秋令感受温燥之邪 可酌配南沙参 天花粉 梨皮清肺润燥 此类药多为芳香清宣之品 不宜久煎 过煮则味厚入中焦 外感发热临床路径研究报告显示 风热犯表证纳入病例317例平均门诊 住院日4 84天 4h内即刻退热 0 5 258例 81 39 平均解热时间33 06h临床痊愈276例 87 07 显效37例 11 67 有效3例 0 95 无效1例 0 32 3 暑湿袭表证 治法 清暑祛湿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1 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 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 半夏曲 白术 陈皮 厚朴 桔梗 甘草 2 新加香薷饮加减 香薷 银花 鲜扁豆花 厚朴 连翘 半夏 六一散 中成药 藿香正气水 胶囊 软胶囊 暑热感冒颗粒 解读 藿香正气散当以恶寒发热 腹痛吐泻 舌苔白腻为其辨证要点本方辛香温燥 阴虚火旺者忌用 夹有风热者宜加清热解毒之品 新加香薷饮中有金银花 扁豆花 连翘 药性偏凉 兼能内清暑热 夏月暑湿感冒 身热心烦 有汗不畅 胸闷者 湿困卫表 肢体酸重疼痛 可加藿香 佩兰芳化宣表 里湿偏盛 胸闷脘痞 泛恶便溏 加苍术 陈皮化湿和中 可辨证选用中成药 藿香正气水 胶囊 软胶囊 暑热感冒颗粒 暑热感冒颗粒主要成分为连翘 竹叶 北沙参 竹茹 荷叶 生石膏 知母 佩兰 丝瓜络 香薷 菊花等 祛暑解表 清热 生津 证见发热重 恶寒轻 汗出热不退 心烦口渴 溲赤 苔黄 脉数 外感发热临床路径研究报告示 暑湿袭表证纳入病例48例平均门诊 住院日3 85天4h内即刻退热 0 5 32例 66 67 平均解热时间38 83h临床痊愈38例 79 17 显效10例 20 83 有效0例 无效0例 4 卫气同病证 治法 透表清气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江苏上感方 柴胡 黄芩 青蒿 羌活 薄荷 石膏 大青叶 鸭跖草 生甘草清肺消炎饮 麻黄 石膏 黄芩 黄连 鱼腥草 双花 连翘 大青叶 炙甘草中成药 连花清瘟胶囊 小柴胡颗粒 解读 所谓 透 就是透邪外出 邪在表者 开泄郁闭 使病邪有外达之路 邪入气分 津未伤者 仍可开泄上焦 清热透表 驱邪外达 温邪入气 邪未伤津 犹可透表 的原则 务求邪气外达为要 同时又需清泄里热 卫气同治 江苏上感方透表清气 用于感冒 时行感冒 表寒证未解 又见里热的卫气同病证 证见恶寒发热 高热等症 柴胡 黄芩和解清热 合羌活 薄荷透邪外出 石膏 大青叶 鸭跖草清热解毒 泻火 清气分热盛 清肺消炎饮由麻杏石甘汤化裁而成 适用于邪热入里 痰热壅肺 肺失宣肃之证 方中麻黄开宣肺气 开腠理 发汗解表 石膏 黄芩 黄连 鱼腥草等清泻肺热 本方清热解毒力强 为卫气同治方 小柴胡颗粒功能解表散热 疏肝和胃 用于外感病 邪犯少阳证 症见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食欲不振 心烦喜呕 口苦咽干 外感发热临床路径研究报告示 卫气同病证纳入病例94例平均门诊 住院日3 63天4h内即刻退热 0 5 63例 67 02 平均解热时间33 71h临床痊愈70例 74 47 显效17例 18 09 有效2例 2 13 无效5例 5 32 一项大型的中医药行业专项重大课题研究显示江苏上感方在第一阶段共收集了465例 结果 1 即刻退热作用 服药后4小时内体温明显下降 下降幅度为0 506 首次服药后4小时内体温下降 0 5 的患者例数占49 60 2 起效时间 上感颗粒的起效时间为2 35小时 3 退热时间 7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者所占比例为95 7 提示其退热疗效可达到95 7 平均退热时间为13 55小时 4 临床痊愈率 服药后72小时的临床痊愈率各证型平均为77 75 第二阶段270例 多中心 随机 双盲 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1 起效时间安慰剂组6 80 8 10h 对照组4 52 6 58h 试验组4 40 6 23h 组间差异 P0 05 给药后2 3 4小时与药前体温变化 安慰剂组与对照组 试验组组间差异P 0 05 3 解热时间安慰剂组23 11 17 83h 对照组18 53 18 24h 试验组19 66 17 38h 安慰剂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 P 0 05 4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愈率安慰剂组痊愈率51 72 对照组70 11 试验组84 71 各组组间差异 P 0 05 安慰剂组痊愈所需时间2 31 0 82天 对照组组2 16 0 80天 试验组2 07 0 76天 说明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痊愈率上优于安慰剂组 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5 疾病疗效分析安慰剂组有效率91 76 对照组94 05 试验组100 组间差异 P 0 05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 清肺消炎饮组31例 痊愈31例 100 连花清瘟胶囊组31例 痊愈15例 48 39 小柴胡颗粒剂组8例 痊愈8例 100 5 热毒袭肺证治法 清肺解毒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时行感冒热毒袭肺基本方 炙麻黄 杏仁1 生石膏 先煎 知母 芦根 牛蒡子 浙贝母 金银花 青蒿 薄荷 瓜蒌 生甘草 常用中成药 连花清瘟胶囊等 解读 时行感冒热毒袭肺基本方适用于流行性感冒热毒袭肺轻证 临床见高热 咳嗽 痰粘咯痰不爽 口渴喜饮 咽痛 目赤等症状 方中麻黄炙用量轻 生石膏量重 清气分热盛 宣肺平喘 芦根 牛蒡子 浙贝母 瓜蒌清肺化痰 银花 青蒿 薄荷透热转气 使邪热从表而解 连花清瘟方含银翘散与麻杏石甘汤 外疏卫表 宣肺泄热 卫气同治 清瘟解毒 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 亦可用治外感发热卫气同病证 一次4粒 一日3次 风寒感冒 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外感发热临床路径研究报告示 热毒袭肺证纳入病例33例平均门诊 住院日4 18天4小时内即刻退热 0 5 26例 78 79 平均解热时间12 63h临床痊愈23例 69 7 显效10例 30 30 有效0例 无效0例 一 外感发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首诊 首诊体温症状 体征血常规等理化检查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符合路径纳入标准 中医四诊合参症候诊断标准制定治疗方案病历书写必要检查可选检查辨证施护 体温监测1h 2h 3h 4h 72h 继续治疗病情记录不良反应变异情况继续或退出路径 出院标准疗效评价出院小结随访 出院 住院 首次服药 二 诊断依据 中医疾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 T11 2008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 内科学 陆再英 钟南山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版 中医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 外感发热 上呼吸道感染 诊疗方案 卫生部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版 确诊标准 具有临床表现 以下1种或1种以上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呈阳性者 可以确诊为流感包括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 流感病毒分离培养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 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4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风寒束表证 恶寒重 发热轻 无汗 头项强痛 鼻塞声重 鼻涕清稀 或有咽痒咳嗽 痰白稀 口不渴 肢节酸痛 舌苔薄白 脉浮紧 风热犯表证 发热重 微恶风寒 鼻塞流黄浊涕 身热有汗或无汗 头痛 咽痛 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 舌苔薄黄 脉浮数 暑湿袭表证 恶寒发热 头重 胸腹闷胀 恶呕腹泻 肢倦神疲 或口中黏腻 渴不多饮 舌苔白腻 脉濡滑 卫气同病证 自觉发热重 烦渴 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 恶寒或恶风 或高热寒战 流涕 咽痒咽痛 头痛头胀 喷嚏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 脉浮数或洪大 热毒袭肺证 高热 咳嗽 痰粘咯痰不爽 口渴喜饮 咽痛 目赤 舌质红苔黄或腻 脉滑数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 外感发热 上呼吸道感染 诊疗方案 卫生部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版 四 标准住院日为3 7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 中医第一诊断为外感发热 西医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流行性感冒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 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本路径 3 内伤发热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辨证分型 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卫气同病证热毒袭肺证 3 流行性感冒诊断 诊断要点 在流感流行时期 出现发热伴咳嗽和 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 在任何时期 出现发热伴咳嗽和 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 并且可以追踪到与流感相关的流行病学史 如患者发病前7天内曾到有流感暴发的单位或社区 与流感可疑病例共同生活或有密切接触 从有流感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旅行归来等 七 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肝功能 肾功能 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片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痰培养 咽拭子培养 血培养血清病毒抗体 病毒核酸检测快速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分离 八 治疗方法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2 退热治疗3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4 基础治疗 卧床休息 必要时补液 5 护理 辨证施护 九 出院标准 1 体温恢复正常超过24小时以上 上呼吸道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或体温正常3天 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 临床情况稳定 可以出院 2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十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治疗时 退出本路径 2 出现并发症或转成重症 如继发细菌性肺炎 其他病原菌 支原体 衣原体 真菌等 感染所致肺炎 以及其他病毒性肺炎 Reye综合征 心脏损害 神经系统损伤 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肾衰 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F 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等 退出本路径 3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 退出本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评估表填写指南 表1中医临床路径 含诊疗方案 费用评估表病种名称外感发热科室名称急诊科医院名称武汉市中医院病例数24填表人潘泉利日期2011 9 30 注 1 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 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 中药包括中药饮片 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 院内中药制剂 3 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 推拿 刮痧 拔罐 熏蒸 药浴 中医诊疗设备等 4 项目3 8指单病种次均费用所占比例 表2外感发热中医临床路径 含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评估表病种名称外感发热科室名称急诊科医院名称武汉市中医院病例数24填表人潘泉利日期2011 9 30 注 1 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 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 本表治疗方法指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治疗方法 如中药汤剂 中成药 针灸 推拿等 3 治疗效果中三项指标依据各病种临床路径中出院标准 出路径标准进行具体填写 表3中医临床路径 含诊疗方案 中医特色评估表病种名称外感发热科室名称急诊科医院名称武汉市中医院病例数24填表人潘泉利日期2011 9 30 注 1 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 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 中医药治疗比例提高情况是指和去年同期中医药治疗情况比较 表4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表病种名称外感发热科室名称急诊科医院名称武汉市中医院病例数24填表人潘泉利日期2011 9 30 注 1 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 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 路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如认为不规范或不可操作请说明具体情况 表5中医临床路径 含诊疗方案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病种名称外感发热科室名称急诊科医院名称武汉市中医院病例数24填表人潘泉利日期2011 9 30 注 1 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 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 治疗费用合理与否是指过高或过低 3 治疗疗程满意与否是指时间过长或过短 外感发热 上呼吸道感染 诊疗方案 二 治疗方案 一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二 中医特色退热治疗方法 三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四 基础治疗 五 辨证施护 六 西医对症治疗 治法 解表散寒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1 麻黄汤加味 麻黄6g 杏仁10g 桂枝10g 生甘草6g 葛根15g 2 葛根汤加减 葛根15g 桔梗6g 杏仁10g 生石膏30g 桂枝6g 赤芍10g 连翘10g 生甘草6g 生麻黄6g 柴胡12g 3 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10g 防风10g 柴胡12g 前胡10g 川芎10g 枳壳10g 羌活10g 独活10g 茯苓10g 桔梗6g 甘草6g 4 时行感冒风寒束表基本方 炙麻黄6g 炒杏仁10g 桂枝10g 葛根15g 炙甘草6g 羌活10g 苏叶10g 中成药 感冒清热冲剂 正柴胡饮颗粒 九味羌活颗粒 散寒解热口服液 1 风寒束表证 注 路径观察了65例风寒束表证患者 经统计 平均门诊 住院日为3 95天 首诊体温均 38 0 首次服药后4h内即刻退热 0 5 者53例 81 54 平均解热时间42 32h 痊愈58例 89 23 其中 麻黄汤加味组 葛根汤加减组4h即刻退热及临床痊愈率均在90 以上 荆防败毒散加减组 时行感冒风寒束表基本方组 正柴胡颗粒剂组即刻退热效果次之 总体各治疗组疗效理想 表1 风寒束表证中医临床路径病例统计表 2 风热犯表证 治法 解表清热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1 银翘散加味 牛蒡子10g 薄荷6g 杏仁10g 淡豆豉10g 淡竹叶10g 连翘12g 荆芥穗10g 银花12g 桔梗6g 桑叶10g 生甘草6g 2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桔梗汤 麻黄6g 连翘15g 赤小豆15g 杏仁10g 大枣15g 生姜15g 桔梗10g 银花15g 生甘草6g 中成药 疏风解毒胶囊 双黄连口服液 银黄颗粒 表2 风热犯表证中医临床路径病例统计表 注 风热犯表证观察病例317例 平均门诊 住院日4 84天 首次服药后4h内即刻退热 0 5 者258例 81 39 平均解热时间33 06h 症状疗效评估 痊愈276例 87 07 单纯中药饮片剂银翘散加味组4h即刻退热有效率在74 74 平均解热时间41 16h 临床痊愈率80 22 结果显示 银翘散加味 合并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 即刻退热效果 临床症状缓解疗效理想 优于单用中成药或中药注射剂组 3 暑湿袭表证 治法 清暑祛湿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1 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10g 大腹皮10g 白芷10g 紫苏10g 茯苓12g 半夏曲10g 白术10g 陈皮6g 厚朴10g 桔梗6g 甘草6g 2 新加香薷饮加减 香薷6g 银花10g 鲜扁豆花15g 厚朴8g 连翘12g 半夏10g 六一散12g 中成药 藿香正气水 胶囊 软胶囊 暑热感冒颗粒 表3 暑湿袭表证中医临床路径病例统计表 注 暑湿袭表证纳入3组 藿香正气散加减组 新加香薷饮加减组4h即刻退热率在90 左右 平均解热时间40h 痊愈率80 以上 疗效较好 藿香正气水 胶囊 滴丸 组4h即刻退热率在27 78 解热时间约36 33h 痊愈率72 22 疗效一般 单用藿香正气水 胶囊 滴丸 治疗外感暑湿证可能会病重药轻 4 卫气同病证 治法 透表清气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1 江苏上感方 柴胡10g 黄芩10g 青蒿10g 羌活10g 薄荷6g 石膏30g 大青叶15g 鸭跖草15g 生甘草3g 2 清肺消炎饮 麻黄6g 石膏30g 黄芩10g 黄连3g 鱼腥草15g 双花10g 连翘10g 大青叶15g 炙甘草3g 中成药 连花清瘟胶囊 小柴胡颗粒 表4 卫气同病证中医临床路径病例统计表 注 卫气同病证完成路径病例94例 平均门诊 住院日3 63天 首次服药后4h内即刻退热 0 5 者63例 67 02 平均解热时间33 71h 痊愈70例 74 47 无效5例 5 32 其中 江苏上感方组4h即刻退热率100 解热时间约22 50h 症状痊愈显效率100 清肺消炎饮组 小柴胡颗粒剂组临床痊愈率均100 连花清瘟胶囊组痊愈显效率77 42 总体疗效均理想 5 热毒袭肺证 治法 清肺解毒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1 时行感冒热毒袭肺基本方 炙麻黄3g 杏仁10g 生石膏 先煎 30g 知母10g 芦根15g 牛蒡子10g 浙贝母10g 金银花10g 青蒿10g 薄荷6g 瓜蒌15g 生甘草3g 中成药 连花清瘟胶囊 表5 热毒袭肺证中医临床路径病例统计表 注 热毒袭肺证纳入路径病例33例 平均门诊 住院日4 18天首次服药后4h内即刻退热 0 5 者26例 78 79 平均解热时间12 63h 痊愈23例 69 7 显效10例 30 30 时行感冒基本方组 热毒宁注射剂组4h即刻退热率在90 以上 临床痊愈显效率在100 疗效理想 连花清瘟胶囊组样本量较少 5例 痊愈5例 二 中医特色退热治疗方法 1 针刺退热 选穴 大椎 上肢取曲池 合谷 配内关 手三里 下肢取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 手法均采用泻法 2 刮痧退热 取大椎穴 由内向外 单一方向刮动 每部位刮20下左右 至局部皮肤出现微红或紫色充血瘀点为度 3 药物擦浴退热 升降散药液 大黄 姜黄 僵蚕 蝉蜕 擦浴 开腠理 泄邪热 三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 辨证选用热毒宁注射液 痰热清注射液 喜炎平注射液 醒脑静注射液 血必净注射液等 四 基础治疗 卧床休息 多饮水 必要时补液500 1000ml 六 西医对症治疗 西医对症治疗 退热 对高热 体温 39 持续大于4小时病例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药物降温可选择对氨基乙酰酚 布洛芬口服治疗 咳嗽可选用复方甘草片 咯痰可选用必嗽平 沐舒坦 疗程1周 临床病历填写流程临床观察 检查与评价等项目的时间安排 临床观察 检查与评价等项目的时间安排 注 1 标注为 的项目必需收集 的项目为可选项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 研究者选做 2 标注为 的项目如为深夜 为保证患者休息可不收集 3 标注的项目 复诊为首次用药72h后 通常为用药后第4天 但首诊如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法规对安全管理培训时间课件
- 团员多选考试试题及答案
- 西藏畜牧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植物来源的有机肥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登高作业安全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厦门红宝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社会招聘工程管理岗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兼职驾驶员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智能物流升级:2025年自动驾驶卡车在跨境运输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分布式新能源在储能技术产业的应用与创新研究报告
- 2025年生物质能发电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协同布局报告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附答案(夺分金卷)
- 《环氧树脂应用》课件
- 中职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探索试题
- 2025年辽宁省交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版高尔夫球场场地租赁及会员服务协议3篇
- 香港 信托合同范本
- 建筑物拆除场地清理垃圾外运施工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Web开发基础》形考任务实验1-5参考答案
- 断亲协议书模板
- 中秋国庆假期安全教育
- GB/T 19808-2005塑料管材和管件公称外径大于或等于90mm的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拉伸剥离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