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是中考压轴题的考查重点 常考查函数解析式 交点坐标 图形面积 或周长的最值 存在性问题 图形的平移 对称 旋转等 压轴题的综合性强 难度大 复习时应加强训练 它是突破高分瓶颈的关键 1 如图 已知抛物线 y ax2 bx c a 0 的对称轴为直线 x 1 且抛物线经过 A 1 0 C 0 3 两点 与 x 轴交于点 B 1 若直线 y mx n 经过 B C 两点 求直线 BC 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 x 1 上找一点 M 使点 M 到点 A 的距离与到点 C 的距离之和最小 求出点 M 的坐标 3 设点 P 为抛物线的对称轴 x 1 上的一个动点 求使 BPC 为直角三角形的点 P 的坐 标 2 如图 已知抛物线 y x2 bx c 与 x 轴交于 A 1 0 B 3 0 两点 与 y 轴交于 点 C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抛物线交于点 P 与直线 BC 相交于点 M 连接 PB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在 1 中位于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D 使得 BCD 的面积最大 若存在 求 出 D 点坐标及 BCD 面积的最大值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3 在 1 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Q 使得 QMB 与 PMB 的面积相等 若存在 求出点 Q 的坐标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3 如图 二次函数 y ax2 bx c 的图象的顶点 C 的坐标为 0 2 交 x 轴于 A B 两 点 其中 A 1 0 直线 l x m m 1 与 x 轴交于 D 1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 B 的坐标 2 在直线 l 上找点 P P 在第一象限 使得以 P D 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 B C O 为顶 点 的三角形相似 求点 P 的坐标 用含 m 的代数式表示 3 在 2 成立的条件下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第一象限内的点 Q 使 BPQ 是以 P 为直角顶 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果存在 请求出点 Q 的坐标 如果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4 已知抛物线 y x2 2x a a 0 与 y 轴相交于 A 点 顶点为 M 直线 y x a 分别 1 2 与 x 轴 y 轴相交于 B C 两点 并且与直线 MA 相交于点 N 点 1 若直线 BC 和抛物线有两个不同交点 求 a 的取值范围 并用 a 表示交点 M A 的坐标 2 将 NAC 沿着 y 轴翻折 若点 N 的对称点 P 恰好落在抛物线上 AP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相 交于点 D 连接 CD 求 a 的值及 PCD 的面积 3 在抛物线 y x2 2x a a 0 上是否存在点 P 使得以 P A C N 为顶点的四边形 是 平行四边形 若存在 求出点 P 的坐标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5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直线 l y 轴于点 B 0 2 A 为 OB 的中点 以 A 为顶点的抛物线 y ax2 c a 0 与 x 轴分别交于 C D 两点 且 CD 4 点 P 为抛物线 上的一个动点 以 P 为圆心 PO 为半径画圆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若 P 与 y 轴的另一交点为 E 且 OE 2 求点 P 的坐标 3 判断直线 l 与 P 的位置关系 并说明理由 6 如图 抛物线 y ax2 bx c a 0 的图象过点 M 2 顶点坐标为 N 1 3 43 3 且与 x 轴交于 A B 两点 与 y 轴交于 C 点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点 P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 当 PBC 为等腰三角形时 求点 P 的坐标 3 在直线 AC 上是否存在一点 Q 使 QBM 的周长最小 若存在 求出 Q 点坐标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7 如图 二次函数 y x2 bx 3b 3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 A B 两点 点 A 在点 B 的左边 交 y 轴于点 C 且经过点 b 2 2b2 5b 1 1 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 M 过 A B C 三点 交 y 轴于另一点 D 求点 M 的坐标 3 连接 AM DM 将 AMD 绕点 M 顺时针旋转 两边 MA MD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点 E F 若 DMF 为等腰三角形 求点 E 的坐标 8 如图 1 二次函数 y ax2 bx c 的图象与 x 轴分别交于 A B 两点 与 y 轴交于点 C 若 tan ABC 3 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0 的两根为 8 2 1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 直线 l 以 AB 为起始位置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到 AC 位置停止 l 与线段 BC 交于点 D P 是 AD 的中点 求点 P 的运动路程 如图 2 过点 D 作 DE 垂直 x 轴于点 E 作 DF AC 所在直线于点 F 连接 PE PF 在 l 运 动过程中 EPF 的大小是否改变 请说明理由 3 在 2 的条件下 连接 EF 求 PEF 周长的最小值 9 已知抛物线 C1 y x2 平移抛物线 y x2 使其顶点 D 落在抛物线 C1位于 y 轴 1 2 右侧的图象上 设平移后的抛物线为 C2 且 C2与 y 轴交于 C 0 2 1 求抛物线 C2的解析式 2 抛物线 C2与 x 轴交于 A B 两点 点 B 在点 A 的右方 求点 A B 的坐标及过点 A B C 的圆的圆心 E 的坐标 3 在过点 0 且平行于 x 轴的直线上是否存在点 F 使四边形 CEBF 为菱形 若存在 1 2 求 出点 F 的坐标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10 如图 已知直线 y 3x 3 与 x 轴交于点 A 与 y 轴交于点 C 抛物线 y ax2 bx c 经过点 A 和点 C 对称轴为直线 l x 1 该抛物线与 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 B 1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 点 P 在直线 l 上 求出使 PAC 的周长最小的点 P 的坐标 3 点 M 在此抛物线上 点 N 在 y 轴上 以 A B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 若能 直接写出所有满足要求的点 M 的坐标 若不能 请说明理由 11 如图 已知抛物线 y ax2 bx c a 0 与 x 轴交于点 A 1 0 和点 B 3 0 与 y 轴正半轴交于点 C 且 OC OB 1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若点 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 连接 BE CE 求四边形 BOCE 面积最大值 并求出 此时点 E 的坐标 3 点 P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若线段 PA 绕点 P 逆时针方向旋转 90 后 点 A 的对应点 A 恰好也落在此抛物线上 求点 P 的坐标 12 如图 已知抛物线 y x 2 x 4 k 为常数 且 k 0 与 x 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 k 8 A B 两点 与 y 轴交于点 C 经过点 B 的直线 y x b 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 D 3 3 1 若点 D 的横坐标为 5 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 若在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有点 P 使得以 A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BC 相似 求 k 的值 3 在 1 的条件下 设 F 为线段 BD 上一点 不含端点 连接 AF 一动点 M 从点 A 出发 沿 线段 AF 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 F 再沿线段 FD 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 D 后停止 当点 F 的坐标是多少时 点 M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 13 已知抛物线 y x2 bx c 与 x 轴交于点 A m 2 0 和 B 2m 1 0 点 A 在点 B 的 左 侧 与 y 轴相交于点 C 顶点为 P 对称轴为 l x 1 1 求抛物线解析式 2 直线 y kx 2 k 0 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 M x1 y1 N x2 y2 x1 x2 当 x1 x2 最 小 时 求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 M 和 N 的坐标 3 首尾顺次连接点 O B P C 构成多边形的周长为 L 若线段 OB 在 x 轴上移动 求 L 最 小 时点 O B 移动后的坐标及 L 的最小值 14 如图 抛物线 y ax2 8ax 12a a 0 与 x 轴交于 A B 两点 A 在 B 的左侧 与 y 轴 交于点 C 点 D 的坐标为 6 0 且 ACD 90 1 请直接写出 A B 两点的坐标 2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 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 P 使得 PAC 的周长最小 若存在 求出点 P 的坐标及 周 长的最小值 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4 平行于 y 轴的直线 m 从点 D 出发沿 x 轴向右平行移动 到点 A 停止 设直线 m 与折线 DCA 的交点为 G 与 x 轴的交点为 H t 0 记 ACD 在直线 m 左侧部分的面积为 S 求 S 关 于 t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15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抛物线 y ax2 2ax 3a a 0 与 x 轴交于 A B 两 点 点 A 在点 B 的左侧 经过点 A 的直线 l y kx b 与 y 轴负半轴交于点 C 与抛物 线 的另一个交点为 D 且 CD 4AC 1 直接写出点 A 的坐标 并求直线 l 的函数表达式 其中 k b 用含 a 的式子表示 2 点 E 是直线 l 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 若 ACE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4 5 求 a 的值 3 设 P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点 点 Q 在抛物线上 以点 A D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 能 否成为矩形 若能 求出点 P 的坐标 若不能 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思路点拨 1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 利用抛物线的轴对称性 BC 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 M 继而求出其坐标 3 设 P 1 t 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PB PC 对直角顶点分三种情况讨论 利用勾股定 理建立方程可求得 t 的值 解答 1 依题意 得 解得 b 2a 1 a b c 0 c 3 a 1 b 2 c 3 抛物线解析式为 y x2 2x 3 对称轴为 x 1 且抛物线经过 A 1 0 B 3 0 把 B 3 0 C 0 3 分别代入直线 y mx n 得 解得 3m n 0 n 3 m 1 n 3 直线 y mx n 的解析式为 y x 3 2 设直线 BC 与对称轴 x 1 的交点为 M 则此时 MA MC 的值最小 把 x 1 代入直线 y x 3 得 y 2 M 1 2 即当点 M 到点 A 的距离与到点 C 的距离之和最小时 M 的坐标为 1 2 3 设 P 1 t 又 B 3 0 C 0 3 BC2 18 PB2 1 3 2 t2 4 t2 PC2 1 2 t 3 2 t2 6t 10 若点 B 为直角顶点 则 BC2 PB2 PC2 即 18 4 t2 t2 6t 10 解得 t 2 若点 C 为直角顶点 则 BC2 PC2 PB2 即 18 t2 6t 10 4 t2 解得 t 4 若点 P 为直角顶点 则 PB2 PC2 BC2 即 4 t2 t2 6t 10 18 解得 t1 t2 3 17 2 3 17 2 综上所述 P 的坐标为 1 2 或 1 4 或 1 或 1 3 17 2 3 17 2 2 思路点拨 1 把 A 1 0 B 3 0 两点的坐标代入 y x2 bx c 即可求出 b 和 c 的值 进而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设 D t t2 2t 3 作 DH x 轴 则 S BCD S梯形 DCOH S BDH S BOC 进而得到 S 关 于 t 的二次函数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 确定 D 点坐标与 S BCD的最大值 3 因为两三角形的底边 MB 相同 所以只需满足 MB 上的高相等即可满足题意 解答 1 由解得 1 b c 0 9 3b c 0 b 2 c 3 抛物线解析式为 y x2 2x 3 2 设 D t t2 2t 3 作 DH x 轴 令 x 0 则 y 3 C 0 3 则 S BCD S梯形 DCOH S BDH S BOC t2 2t 3 3 t 3 t t2 2t 3 3 3 1 2 1 2 1 2 t2 t 3 2 9 2 0 3 2 当 t 时 即 D 时 S BCD有最大值 且最大面积为 9 2 2 3 2 3 2 3 2 15 4 27 8 3 P 1 4 过点 P 且与 BC 平行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所求 Q 点之一 直线 BC 为 y x 3 过点 P 且与 BC 平行的直线为 y x 5 由解得 Q1 2 3 y x 5 y x2 2x 3 直线 PM 为 x 1 直线 BC 为 y x 3 M 1 2 设 PM 与 x 轴交于 E 点 PM EM 2 过点 E 且与 BC 平行的直线为 y x 1 从而过点 E 且与 BC 平行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也为所求 Q 点之一 由解得 Q2 Q3 y x 1 y x2 2x 3 3 17 2 1 17 2 3 17 2 1 17 2 满足条件的 Q 点为 Q1 2 3 Q2 Q3 3 17 2 1 17 2 3 17 2 1 17 2 3 解答 1 抛物线 y ax2 bx c 的顶点坐标为 C 0 2 b 0 c 2 y ax2 bx c 过点 A 1 0 0 a 0 2 a 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2x2 2 当 y 0 时 2x2 2 0 解得 x 1 点 B 的坐标为 1 0 2 连接 BC 设 P m n PDB BOC 90 当以 P D 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 B C O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时 分两种情况 若 OCB DBP 则 即 解得 n OB DP OC DB 1 n 2 m 1 m 1 2 此时点 P 坐标为 m m 1 2 若 OCB DPB 则 即 解得 n 2m 2 OB DB OC DP 1 m 1 2 n 此时点 P 坐标为 m 2m 2 综上所述 满足条件的点 P 的坐标为 m 或 m 2m 2 m 1 2 3 假设在抛物线上存在第一象限内的点 Q x 2x2 2 使 BPQ 是以 P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 直角三角形 如图 过点 Q 作 QE l 于点 E DBP BPD 90 QPE BPD 90 DBP QPE 在 DBP 与 EPQ 中 BDP PEQ 90 DBP EPQ BP PQ DBP EPQ BD PE DP EQ 分两种情况 当 P m 时 m 1 2 B 1 0 D m 0 E m 2x2 2 m 1 2x2 2 m 1 2 m 1 2 m x 解得 均不合题意 舍去 x1 1 m1 1 x2 1 2 m2 0 当 P m 2m 2 时 B 1 0 D m 0 E m 2x2 2 m 1 2x2 2 2 m 1 2 m 1 m x 解得 均不合题意 舍去 x1 1 m1 1 x2 5 2 m2 9 2 综上所述 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Q 4 思路点拨 1 把两个解析式联立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出 a 的取值范 围 利用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得 M A 的坐标 2 求出两直线的交点 N 从而求出其对称点 P 利用面积之差得 PCD 的面积 3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当 P 在 y 轴左侧时 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得 P 点坐 标 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 求得 a 当 P 在 y 轴右侧时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 相等得 P 点坐标 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 求得 a 解答 1 由题意联立 y x2 2x a y 1 2x a 整理得 2x2 5x 4a 0 由 25 32a 0 解得 a 25 32 a 0 a 且 a 0 25 32 令 x 0 得 y a A 0 a 由 y x 1 2 1 a 得 M 1 1 a 2 设直线 MA 的解析式为 y kx b 代入 A 0 a M 1 1 a 得 解得 1 a k b a b k 1 b a 故直线 MA 的解析式为 y x a 联立解得 y x a y 1 2x a x 4 3a y a 3 N 4a 3 a 3 由于 P 点是 N 点关于 y 轴的对称点 P 4a 3 a 3 代入 y x2 2x a 得 a2 a a a 3 16 9 8 3 解得 a 或 a 0 舍去 9 4 A 0 C 0 M 1 AC 9 4 9 4 13 4 9 2 S PCD S PAC S DAC AC xP AC xD 1 2 1 2 3 1 1 2 9 2 9 2 3 当点 P 在 y 轴左侧时 四边形 APCN 为平行四边形 则 AC 与 PN 相互平分 点 P 与 N 关于原点 0 0 中心对称 而 N 故 P 4a 3 a 3 4a 3 a 3 代入 y x2 2x a 得 a2 a a a 3 16 9 8 3 解得 a 或 a 0 舍去 P 15 8 5 2 5 8 当点 P 在 y 轴右侧时 四边形 ACPN 为平行四边形 则 NP AC 且 NP AC 而 N 4a 3 a 3 A 0 a C 0 a 故 P 4a 3 7a 3 代入 y x2 2x a 得 a2 a a 7a 3 16 9 8 3 解得 a 或 a 0 舍去 P 3 8 1 2 7 8 当 P 点为 或 时 以 A C P N 为顶点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5 2 5 8 1 2 7 8 1 1 A 为 OB 的中点 B 0 2 A 0 1 抛物线 y ax2 c 对称轴为 y 轴 CD 4 C 2 0 D 2 0 把 A 0 1 D 2 0 代入抛物线 y ax2 c 得解得 c 1 4a c 0 a 1 4 c 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1 x2 4 2 设点 P x 1 过 P 作 PM y 轴于点 M 则 OM OE 1 x2 4 1 2 1 1 1 1 或 1 1 x2 4 x2 4 x2 4 解得 x1 2 x2 2 x3 0 22 点 P 坐标是 P1 2 1 P2 2 1 P3 0 1 22 3 直线 l 与 P 相切 设点 P x 1 过 P 作 PN l 于点 N 交 x 轴于点 Q x2 4 在 Rt POQ 中 PO2 x2 1 2 x2 1 1 PN2 1 2 2 x2 4 x4 16 x2 2 x4 16 x2 2 x2 4 1 x4 16 x2 2 PN PO 直线 l 与 P 相切 2 1 由抛物线顶点坐标为 N 1 可设其解析式为 y a x 1 2 将 M 2 43 3 43 3 代入 得 a 2 1 2 解得 a 33 43 3 3 3 故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x2 x 3 3 23 33 2 y x2 x x 0 时 y C 0 3 3 23 3333 y 0 时 x2 x 0 解得 x 1 或 x 3 3 3 23 33 A 1 0 B 3 0 BC 2 OB2 OC23 设 P 1 m 当 CP CB 时 有 CP 2 解得 m 1 m 3 23311 当 BP BC 时 有 BP 2 解得 m 2 1 3 2 m232 当 PB PC 时 解得 m 0 1 3 2 m21 m 3 2 综上所述 当 PBC 为等腰三角形时 点 P 的坐标为 1 1 311311 1 2 1 2 1 0 22 3 由 2 知 BC 2 AC 2 AB 4 所以 BC2 AC2 AB2 即 BC AC 连接 BC 并延长至 3 B 使 B C BC 连接 B M 交直线 AC 于点 Q 连接 BQ BM B B 关于直线 AC 对称 QB QB QB QM QB QM MB 又 BM 2 所以此时 QBM 的周长最小 由 B 3 0 C 0 易得 B 3 2 33 设直线 MB 的解析式为 y kx n 将 M 2 B 3 2 代入 得 33 解得 2k n 3 3k n 23 k 3 5 n 7 3 5 即直线 MB 的解析式为 y x 3 5 73 5 同理可求得直线 AC 的解析式为 y x 由解得 33 y 3 5 x 7 3 5 y 3x 3 即 Q x 1 3 y 4 3 3 1 3 43 3 所以在直线 AC 上存在一点 Q 使 QBM 的周长最小 1 3 43 3 3 1 把点 b 2 2b2 5b 1 代入解析式 得 2b2 5b 1 b 2 2 b b 2 3b 3 解得 b 2 抛物线解析式为 y x2 2x 3 2 由 x2 2x 3 0 得 x 3 或 x 1 A 3 0 B 1 0 C 0 3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x 1 圆心 M 在直线 x 1 上 设 M 1 n 作 MG x 轴于 G MH y 轴于 H 连接 MC MB MH 1 BG 2 MB MC BG2 MG2 MH2 CH2 4 n2 1 3 n 2 解得 n 1 点 M 的坐标为 1 1 3 由 M 1 1 得 MG MH MA MD Rt AMG Rt DMH MAG MDH 由旋转可知 AME DMF AME DMF 若 DMF 为等腰三角形 则 AME 为等腰三角形 设 E x 0 AME 为等腰三角形 分三种情况 当 AE AM 时 则 x 3 E 3 0 555 当 AM ME 时 M 在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MA ME MB E 1 0 当 AE ME 时 则点 E 在 AM 的垂直平分线上 AE x 3 ME2 MG2 EG2 1 1 x 2 x 3 2 1 1 x 2 解得 x E 0 所求点 E 的坐标为 3 0 7 4 7 45 1 0 或 0 7 4 4 1 函数 y ax2 bx c 与 x 轴交于 A B 两点 且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0 两根 为 8 2 A 8 0 B 2 0 即 OB 2 又 tan ABC 3 OC 6 即 C 0 6 将 A 8 0 B 2 0 代入 y ax2 bx 6 中 得 a b 3 8 9 4 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y x2 x 6 3 8 9 4 2 当 l 在 AB 位置时 P 即为 AB 中点 H 当 l 运动到 AC 位置时 P 即为 AC 中点 K 点 P 的运动路程为 ABC 的中位线 HK HK BC 在 Rt BOC 中 OB 2 OC 6 1 2 BC 2 HK 1010 即点 P 的运动路程为 10 EPF 的大小不会改变 理由如下 DE AB 在 Rt AED 中 P 为斜边 AD 的中点 PE AD PA PAE PEA EPD 1 2 1 2 同理可得 PAF PFA DPF EPF EPD DPF 2 PAE PAF 即 1 2 EPF 2 EAF 又 EAF 大小不变 EPF 的大小不会改变 3 设 PEF 的周长为 C 则 C PE PF EF PE AD PF AD C AD EF 1 2 1 2 在等腰三角形 PEF 中 过 P 作 PG EF 于点 G EPG EPF BAC 1 2 tan BAC tan EPG EG PE EF PE AD C AD EF 1 OC AO 3 4 EG PG 3 4 3 5 6 5 3 5 3 5 AD AD 8 5 又当 AD BC 时 AD 最小 此时 C 最小 又 S ABC 30 BC AD 30 AD 3 C 1 210 最小值为 AD 8 5 24 510 5 1 由题意 设 D a a2 则抛物线 C2的解析式为 y x a 2 a2 1 2 1 2 又 点 C 在抛物线 C2上 将 C 0 2 代入上式 解得 a 2 又因为 D 在 y 轴右侧 所以 a 2 抛物线 C2的解析式为 y x 2 2 2 2 由题意 在 y x 2 2 2 中 令 y 0 则 x 2 2 点 B 在点 A 的右侧 A 2 0 B 2 0 22 又 过点 A B C 的圆的圆心一定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则设 E 2 m 且 CE AE 则 22 2 m 2 m2 2 2 2 解得 m 圆心 E 的坐标为 2 2 3 2 3 2 3 假设存在 F t 使得四边形 CEBF 为菱形 则 BF CF CE 1 2 1 2 2 2 t 2 2 2 t2 解得 t 当 t 时 F 此时 2 1 2222 1 2 CE CF 17 2 22 2 1 2 2 2 9 4 17 2 CF BF BE CE 即存在点 F 使得四边形 CEBF 为菱形 2 1 2 6 1 对于 y 3x 3 当 x 0 时 y 3 当 y 0 时 x 1 点 C 0 3 点 A 1 0 解得 c 3 a b 3 0 b 2a 1 a 1 b 2 c 3 此抛物线解析式为 y x2 2x 3 2 如图 1 点 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是点 B 3 0 连接 BC 交直线 l 于点 P 连接 PA 则此时 PAC 周长最小 设 BC 的解析式为 y kx m 将点 B 3 0 点 C 0 3 代入解析式中 则 解得 3k m 0 m 3 k 1 m 3 BC 的解析式为 y x 3 当 x 1 时 y 2 点 P 为 1 2 3 如图 2 以点 A B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为平行四边形 满足要求的点 M 有 3 个 分别是 M1 2 3 M2 4 5 M3 4 21 7 1 B 点坐标为 3 0 OC OB OC OB 3 C 0 3 将 A 1 0 B 3 0 C 0 3 三点的坐标分别代入 y ax2 bx c 得 解得 此抛物线解析式为 y x2 2x 3 a b c 0 9a 3b c 0 c 3 a 1 b 2 c 3 2 过点 E 作直线 EF 平行于 BC 直线 BC 过 B 3 0 C 0 3 yBC x 3 设直线 EF 的解析式为 yEF x b BOC 面积为定值 S四边形 BOCE S BOC S BCE 四边形 BOCE 面积最大时 BCE 面积最大 BC 为定值 当 BC 上的高最大时 BCE 面积最大 此时直线 EF 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 个交点 故一元二次方程 x b x2 2x 3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整理得 x2 3x b 3 0 9 4 b 3 0 解得 b x1 x2 21 4 3 2 当 x 时 y 点 E 的坐标为 3 2 15 4 3 2 15 4 当 E 点的坐标为 时 S四边形 BOCE 3 3 3 2 15 4 1 2 3 2 15 4 1 2 3 2 15 4 63 8 3 抛物线 y x2 2x 3 的对称轴为 x 1 点 P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设 P 1 m 线段 PA 绕点 P 逆时针旋转 90 后 点 A 的对应点 A 恰好也落在此抛物线上 如图 PA PA APA 90 如图 过 A 作 A N 对称轴于 N 设对称轴与 x 轴交于点 M NPA MPA NA P NPA 90 NA P MPA 在 A NP 与 PMA 中 A NP PMA 90 NA P MPA PA AP A NP PMA A N PM m PN AM 2 A m 1 m 2 代入 y x2 2x 3 得 m 2 m 1 2 2 m 1 3 解得 m 1 m 2 P1 1 1 P2 1 2 8 1 抛物线解析式为 y x 2 x 4 令 y 0 解得 x 2 或 x 4 A 2 0 k 8 B 4 0 直线 y x b 经过点 B 4 0 4 b 0 解得 b 直线 BD 解析 3 3 3 3 43 3 式为 y x 3 3 43 3 当 x 5 时 y 3 D 5 3 33 点 D 5 3 在抛物线 y x 2 x 4 上 3 k 8 5 2 5 4 3 k 83 k 83 9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y x 2 x 4 83 9 2 由抛物线解析式 令 x 0 得 y k C 0 k OC k 点 P 在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 ABP 为钝角 因此若两个三角形相似 只可能是 ABC APB 或 ABC PAB 若 ABC APB 则 有 BAC PAB 如图 1 所示 设 P x y 过点 P 作 PN x 轴于点 N 则 ON x PN y tan BAC tan PAB 即 k 2 y x 2 y x k P x x k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 y x 2 x 4 得 x 2 x 4 k 2 k 2 k 8 k 8 x k 整理得 x2 6x 16 0 解得 x 8 或 x 2 与点 A 重合 舍去 k 2 P 8 5k ABC APB 即 AC AB AB AP k2 4 6 6 25k2 100 解得 k 45 5 若 ABC PAB 则有 ABC PAB 如图 2 所示 与 同理 可求得 k 2 综上所述 k 或 k 45 52 3 由 1 知 D 5 3 过点 D 作 DN x 轴于点 N 则 3 DN 3 ON 5 BN 4 5 9 3 tan DBA DN BN 33 9 3 3 DBA 30 过点 D 作 DK x 轴 则 KDF DBA 30 过点 F 作 FG DK 于点 G 则 FG DF 1 2 由题意 动点 M 运动的路径为折线 AF DF 所用时间为 AF FG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 AF 1 DF 2 折线 AF FG 最小值就是点 A 到直线 DK 的垂线段 AH 的长度 所以 F 点的横坐标为 2 把 x 2 代入 y x 得 y 2 2 3 3 43 3 3 3 43 3 3 F 2 2 3 当点 F 坐标为 2 2 时 点 M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 3 9 1 由已知对称轴为 x 1 得 1 b 2 b 2 1 抛物线 y x2 bx c 与 x 轴交于点 A m 2 0 和 B 2m 1 0 x2 bx c 0 的解为 m 2 和 2m 1 m 2 2m 1 b m 2 2m 1 c m 1 c 3 抛物线解析式为 y x2 2x 3 2 由得 x2 k 2 x 1 0 x1 x2 k 2 x1x2 1 y kx 2 y x2 2x 3 x1 x2 2 x1 x2 2 4x1x2 k 2 2 4 当 k 2 时 x1 x2 2的最小值为 4 即 x1 x2 的最小值为 2 x2 1 0 x1 1 x2 1 则 y1 0 y2 4 当 x1 x2 最小时 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为 M 1 0 N 1 4 3 由 1 得 O 0 0 B 3 0 P 1 4 C 0 3 O B P C 构成多边形的周长 L OB BP PC CO 又 线段 OB 平移过程中 OB PC 的长度不变 要使 L 最小 只需 BP CO 最短 如图 平移线段 OC 到 BC 四边形 OBC C 是矩形 C 3 3 作点 P 关于 x 轴 或 OB 的对称点 P 1 4 连接 C P 与 x 轴交于点 B 设 C P 解析式为 y ax n 解得 a n 4 3a n 3 a 7 2 n 15 2 y x 当 y 0 时 x 7 2 15 2 15 7 B 0 又 3 故点 B 向左平移 平移到 B 同时 点 O 向左平移 平移 15 7 15 7 6 7 6 7 6 7 到 O 0 6 7 即线段 OB 向左平移 时 周长 L 最短 此时 线段 BP CO 之和最短为 6 7 P C O B OB 3 CP 72 22532 当线段 OB 向左平移 即点 O 平移到 O 0 点 B 平移到 B 0 时 周长 L 6 7 6 7 15 7 最短为 3 10 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ax2 8ax 12a a 0 令 y 0 即 532 ax2 8ax 12a 0 解得 x1 2 x2 6 A 2 0 B 6 0 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ax2 8ax 12a a 0 令 x 0 得 y 12a C 0 12a OC 12a 在 Rt COD 中 由勾股定理得 CD2 OC2 OD2 12a 2 62 144a2 36 在 Rt AOC 中 由勾股定理得 AC2 OC2 OA2 12a 2 22 144a2 4 在 Rt ACD 中 由勾股定理得 DC2 AC2 AD2 即 144a2 36 144a2 4 82 解得 a 或 a 舍去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x2 x 2 3 6 3 6 3 6 43 33 3 存在 对称轴为直线 x 4 8a 2a 由 2 知 C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温泉木屋施工方案(3篇)
- 无锡市培训典当知识课件
- 无轨胶轮车司机培训课件
- 非传统性别角色的认同与表达-洞察及研究
- 无菌知识培训通知课件
- 2025年项目管理师IT行业专业能力测试试题集
- 2025年审计师专业资格认证模拟试题
- 2025年智能科技公司AI工程师预测试题与详解公布
- 2025年基于AI技术的碳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与风险控制模拟题集
- 宣化社区面试题目及答案
- 化工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产科危急重症早期识别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及教学计划
- 福建福州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笔试真题2024
- 医疗生产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安徽省泗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护理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秋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地理 【教学课件】1.1.1 《疆域》
- GB/T 45355-2025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
- 泵车操作手册
- NBT47018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
- 西医诊断学关节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