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桥梁抗风措施研究_第1页
大跨度桥梁抗风措施研究_第2页
大跨度桥梁抗风措施研究_第3页
大跨度桥梁抗风措施研究_第4页
大跨度桥梁抗风措施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5 年 1 1 月第 1 1期 城 市道桥 与防洪 桥梁结构6 5 大跨度桥梁抗风措施研究 吴 志 勤 何超 1 南京先行交通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 1 001 6 2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 3 0 0 5 6 摘 要 桥梁风害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 桥梁应具有抵抗风作用的能力 风对桥梁的作用不单纯是平均风的静力作用 特 别是大跨度桥梁 其柔性较大 设计时必须考虑颤振 抖振 弛振等空气动力问题 分析总结了以往的桥梁风毁事故 研究了风对 桥梁 结构 的作 用及其对 策 有 关经验可 供相关 专业人员参 考 关 键词 大跨 度桥梁 颤振 抖 振 弛 振 中图分 类号 u 4 4 8 1 4 文献标 志 码 A 文 章编号 1 0 0 9 7 7 1 6 2 0 1 5 1 1 0 5 0 5 0 引言 1 8 7 9年 1 2月 英 国的 T a y桥 遭受暴 风 雨袭 击 8 5 跨铸铁桁架中的 1 3 跨连同正行驶于其上的 一 列火车一起坠人河 中 1 9 4 0年秋 在 1 9 m s的 8 级大风作用下 美国华盛顿建成仅 4个月的塔科 马峡谷悬索桥发生强烈的扭转 振动 桥面 的扭转 振动不断增大 发展 到 4 5 o 的扭角时 吊索被逐 根拉断 桥面折 断坠落入峡谷 中 塔科马大桥的风 毁 引起 了国际桥梁工程界和空气动力界 的极大关 切 并开展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风洞实验研究 事 故发生后 的调查表 明 自 1 9世 纪初 以来 已有 1 O 座桥梁遭到 了风毁 桥梁风害也 由此被纳入到桥 梁设计 内容 中来 一直到 2 0世纪 5 0年代 通过 吸 取教训 改进 主梁断面形状后 大跨度桥梁又得 到 蓬勃发展 美 国 日本 和丹麦等 国先后建成 了主跨 在 1 k m以上的大跨度悬索桥 其中日本 1 9 9 8 年 建成 的明石海峡桥主跨达 1 9 9 0 8 m 随着大跨度 桥梁建设 的 日益兴起 桥梁抗风方面 的研究也逐 渐成为大跨度桥梁设计方面所关注的焦点 1 桥 梁风 害的 回顾 有记 录的桥梁风毁事故发生于 1 8 1 8年 在狂 风作用下 苏格兰 的 D b u r g h A b b e y桥遭到毁 坏 直到 1 9 4 0年 世界范 围内先后 有 1 2座桥 因风 的 作用 而遭到不 同程度的破坏 见表 1 其 中风害造 成严重事故是英国苏格兰的 T a y桥的倒塌 共造成 了 7 5人死亡 此外 风震将 导致大跨径桥梁产生 收稿 日期 2 0 1 5 0 7 1 3 作者简介 吴志勤 1 9 8 1 一 男 江苏南京人 工程师 从 事混凝土 桥梁结构设 计工作 明显的振动 其 中在 1 9 5 1 年对金 门大桥进行实测 时 发现该桥在 8 9级风力 的作用下 主梁 1 4处 的最大单幅 1 7 m 如此强烈 的振动 对桥梁结构 的疲劳寿命 行车安全等 的危害是不言而喻 的 表 1 风 毁桥梁一 览表 1 9 6 2年到 1 9 6 3年间 日本 的一座架设 中的桁 架桥和一座简易人行 吊桥相继遭到风毁 1 9 6 4年 建成 的英 国福斯桥的独立桥塔 在施 工 中因风振而 产生塔柱接头部位 的损伤 近几年来 随着我 国大 跨度桥梁的建设 桥梁的风害也时有发生 例如广 东南海 九江公路 斜拉桥施 工 中吊机 被大风 吹倒 砸坏主梁 江西九江长江公路 铁路两用钢拱桥 吊 杆的涡激共振 上海杨浦斜拉桥缆索的涡振和雨 振使索套损坏等 这些桥梁风害事故的出现使人 们越来越意识到桥梁风害问题的重要性 促使桥 6 6 桥梁结构 城 市道桥 与防洪 2 0 1 5 年 1 1 月第 1 1 期 梁工作者对风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2 风对 桥梁结构 的作用 根据风荷载的速度变化规律及作用周期长 短 通常将其划分为平均风和脉动风两种类型 在给定 的时间间隔内 风对桥梁作用 的速度大 小及方 向不随时间改变 且作用周期远大于桥梁结 构的 自振周期l 2 l 此类 风荷 载称 为平 均风 其对桥 梁的作用类似 于静力作用 平均风的静压对结构 产生阻力 升力 和力 矩作用 可 引起桥梁 的强度 变形破坏及静力失稳 风速围绕平均风速随时问随机变化 同时作 用周期较短 2 此 类风荷载为脉动风 其属 于不规则 运动的风 对桥梁结构的作用相当于动力作用 结 构的风致振动现象是多样化的 总体 可划分为两 大类 抖振和 自激振动 风对桥梁结构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 它受到风 本身的自然特性 环境 地形 地貌 和桥梁结构的 动力特性 结构固有频率 振型特性 阻尼特性 以 及 风 与桥 梁结 构 的相 互 影 响等三 方 面 因素 的制 约 论文重点研究风对桥梁的动力作用 3 风对桥梁 的动力作用一桥梁风致振动形 式及对策 大跨度桥梁结构 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风荷 载 桥梁结构 因风荷载引起 的振动形式是多样性 的 根据其发生机理和作用部位可大致划分 为以下 几种 主梁 的风振形式有 颤振 驰振 抖振 涡激 共振 桥塔的风振形式有 涡激共振 驰振 拉索的 风振形式有 涡激共振 驰振 尾流弛振等 2 1 主梁 的颤振和驰振是桥梁设计人员必须首先 考虑的 因为桥梁结构可能因这两种振动而受到致 命 的打击 这两种振动是桥梁结构致命 的 急性 病 涡激共振是一种 限幅振动 它将导致桥梁 的 疲劳 问题 但 不会马上引起桥 梁的破坏 设 计者 对此 慢性病 也应给予足够重视 设计者可通过 风洞试验选择对主梁有利的抗风减振措施 从而 避免或减轻桥梁 的 急 慢性病 的危害 抗风措施 通常可分为改善结构总体动力特性和改善结构断 面的气动性能两大类 前者主要是从结构 的布置 材料等方面考虑 后者主要是从桥梁截面的气动外 形上考虑 3 1 颤振 从 2 0世纪 4 0年代后期开始 围绕塔科马悬索 桥风毁事故原 因的分析进行 的试验研究 当时有 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 为塔科 马桥 的振动 与机翼 的颤振类 同 是一种风致扭转发散振动 另一种观 点认为塔科 马桥 的主梁是 H型断面 存在明显的 涡流脱落 因此是一种涡激共振 两种观点互相争 论 直到 1 9 6 9年 斯坎伦 R S c a n l a n 提 出了钝 体 断面的分离流颤振理论 成功地解 释了塔科 马桥 的风毁机理 并 由此奠定 了桥梁颤振的理论 基础 在这以后 又发展了多种桥梁 颤振分析方法 使大 跨 度桥 梁 的颤振 问题 在工 程上 得 到 了较好 的解 释 颤振是一种危险 的 自激发散振 动 当风速达 到临界风速时 振动的桥梁通过气 流的反馈作用 不断吸取能量从 而使振 幅逐步增大 直至最后结构 破坏 它是指桥梁 以扭转振动形式或扭转与竖 向 弯曲振动相耦合形式的破坏性发散振动 颤振分 扭转颤振和弯扭颤振 两种 目前 已有学者对桥梁 多模态耦合颤振 的 自动分析进行 了相关研究 3 3 2 驰振 对 于非 圆形截 面的边 长 比在一定范 围内的类 似矩形截面的钝体结构及构件 升力曲线的负斜 率效应将导致微幅振动的结构 能够从风流 中源源 不断地吸取能量 当风速增 大到临界风速时 结构 吸取 的能量 能够克服结构 阻尼所 消耗 的能量 形 成一种发散的横风向单自由度弯曲 自激振动 根 据来 流的不 同 驰振一般 可分 为横流驰振 和尾流 驰振 结构是 否发 生驰 振 主要取决于结构横截 面 的外形 桥梁结构的塔 柱 特别是施工 阶段独塔状 态应该考虑驰振现象 另外结冰 的拉索也有 可能 发生驰振现象 驰振 临界风速与结构 阻尼 比 密度 比成 正 比 与升力曲线 的斜率成反 比 抵抗驰振 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塔顶安装 调制阻尼器 T MD 提高结 构阻 尼 比 2 对矩形截面采用倒角 的方法 降低 升力 曲 线的斜率 3 加大结构的刚度 提高弯曲斜率 4 加大结构 的密度和 阻尼 如混凝土塔较钢 塔 阻尼 比大 3 3 涡 激 振 风流经过各种断面形状 的钝体结构 时都有 可 能发生漩涡的脱落 出现两侧交替变化的涡激力 当漩涡脱 落频率接 近或等 于结构 的 自振频率 时 将 由此发生结构共振 试 验表明 对于 已确定形状 的和大小 的截面 漩 涡的脱 落频率 与风速成正 比 涡激 振动 的最大 2 0 1 5 年 l 1 月第 l l期 城 市道桥与 防洪 桥梁结构6 7 振幅的大小随结构阻尼 的增大而减小 而发生 涡 振的风速与频率则几乎不受阻尼 的影响 一 般来 说 透 风率低 的扶手栏 杆 防撞 墙 防 眩面板等对涡激振动有不利 的影响 而趋 于防止 或延迟风流从结构表面脱落 的装置 促使分 离流 对结构黏着 的装置等均对 防止或减少 涡振有 有利 的影响 另外来流的紊流度对涡激共振也有一定 的影响 涡激振 动作 为一种带有某些 自激性 质的强迫 振动现象 有 以下特征 1 是一种发生于较低风速区的有限振幅振动 2 只发生于某一风速区域 内 3 阻尼 比对最大振幅有很大 的影响 4 涡激振动或是弯 曲振 动 或是扭转振动 5 断面形状的微小变化对振动的影响很敏感 因此 涡激振动不是一 种危险性 的发散振动 通过增 加阻尼 或者适当的整流装 置可 以将其振 幅限制在可以接受 的范围内 降低 涡激共振振幅的办法如下 1 增加阻尼或者安装 T MD 2 适 当增 加整 流装置来限制涡激振动 响应 减振整流装 置 的办法 有很多 种 如 折翼 板 扰流 板 分流板 等 具 体采用 何种装 置 可通 过风洞试 验来确定 3 4 抖振 2 0世纪 7 0年代开始 桥梁风致振 动问题 的研 究重点开始转向到桥梁抖振上 在 D a v e n p o r t 抖振 分析理论 的基础上发展 了多种抖振分析方法 大 气 中的紊流成分所激起 的强迫振动 也称紊流风 响应 抖振是一种限幅振动 由于它发生频率高 可能引起结构 的疲劳 过大的抖振振幅会让人感 到 不适 甚至危及桥上高速行车安全 目前关于这方 面的研究 尚不成熟 各振动形式的 比较见表 2 4 斜拉索的风致振动 斜拉 桥 的风 致振 动大致 可 以分为涡激 振 尾 流振动 雨振 参数共振以及结冰索的驰振等 1 涡激振 一般拉 索的小振幅风致振动大多 是 由于涡激共振所产生 的 圆形截面 的斯特罗 哈 数等于 0 2 其漩 涡脱 落频率 随风速线性变化 当 漩 涡脱落频率与拉索某 阶横 向振动频率相一致 时 会发生 涡激共振 此时的风速 即为临界风速 由于 拉索对漩涡脱落的反馈作用 涡脱频率在接近临 界风速的一定范围内被拉索频率锁定 使发生涡 激共振的风速范 围扩大 一般观察到 的涡激共振 大都是 四阶或五阶的振型 表 2 桥 梁振动 形式 比较 项 目名称 振动形式 发振机理 影 响因素 控 制方法 振动 的桥梁通过 桥梁 断面 扭转颤振气流 的反馈作用 形式 通过控制影响 颤振 弯扭耦合不断 的吸收能量 质量 回转 因素来提高临 颤振 而使振幅扩大最 半径 界风速 后破坏 紊流度等 安装 T MD增大 h 曲 比 密 暑 降 低 升 力 斜 升 力 或 力 矩 曲 线 度 比 的负斜率 线 大刚度提高弯 的斜率 漩 涡脱落频率接 涡 激 振 嘉 振 幅 誓 黎 望 断 面 的结构共振 增大阻尼 适 当的整流装 置 由于斜拉桥各根拉索 的索力 直径 长度不 同 其振动频 率也是各不 相 同的 因此 在不 同风 速条件下会激起不同部位的拉索振动 2 尾流振 动 当两 根斜拉 索并列 布置 且 间 距为斜拉索直径的 l 0 2 0倍 时 上 风侧斜 拉索的 尾流会激发下风侧拉索发生椭圆形振动 3 雨振 下雨时 当风的作用方 向与斜拉索的 下坡一致时 在斜拉索的表面会形成上下两条通 道 雨振即为由于这些通道的形成 使斜拉索的截 面变为对空气动力部稳定 时所发生的振动 见 图 1 E 面 水 道 图 1 雨 振 形 式 雨振特点 a 雨振常发生在斜拉索表面为光滑时 b 雨 振是风速 为 6 1 8 m s的范 围内所 发生 的一种有 限振动 c 发生 的频率处 于 3 H z以下的范围内 d 易受紊流 的影响 紊流强度 达 1 5 时有可 能不发生雨振 e 结构阻尼增加后振幅减少 如附加对数衰 减到 0 0 2 0 0 3的结构阻尼后即可制振 4 参数共振 当斜 拉桥主梁受 到各种外界的 激励 桥 面以总体 的弯 曲频率发生共振 时 将使下 端与桥 面相 连接 的拉索 以同样频 率随之振 动 当 横 自 激 的 单 自 散 向 度 动 发 风 由 振 振 2 0 1 5 年 1 1 月第 1 1期 城 市道桥 与防洪 桥梁结构6 9 2 带悬臂 的截面较钝头截面有较好的气 动性 能 且悬臂愈长 气 动稳定性愈好 在截 面头增设风 嘴 裙板将改善气 流 的流 台 减少 涡脱 使 截面趋 于流线 型 相 反 桥 面的防撞栏 透风率较低 的栏 杆 路缘石等对气动性能是不利的 3 采用 桥面局部 开槽 的透风措施 增加气动 稳定性 对 于超大跨度桥梁 这种措施是必须 的 4 增加 一些抑 流板 导 流板 和扰流板等减少 抖振反应 但应注意到 由于各种风振的极力不 同 一种措施并不能兼顾各个方面 有时 某种措 施 能抑制一种 风致振 动 而对 另一种风致振动 的 效果不大 甚 至会引起相反 的效果 因而必须经过 风洞实验验证其效果 5 斜拉索 可采用 表面刻槽 表 面加螺 旋条 表面加 凹凸斑点等方式进行改善抗雨振 的性能 6 超大跨度跨海大桥抗风对策 悬索桥的扭转刚度随着跨径 的增加而骤减 导致其扭转振动频率及其颤振临界风速的大幅度 下降 为了提高超大跨径悬索桥的扭转刚度 国内 外学者从 结构 措施 空气气动措施 机械措施进行 了大量研究和探索 扼要的讲 有如下三个方面 结构措施方面 提出了若干结构体系调整方 案 特别是主缆系统的调整方案 如采用交叉吊索 采用竖向倾斜的空间缆索体系等形式 结构措施的 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结构的扭转刚度 增大结构的 扭转振动频率 以此提高结构的抗风稳定性 3 J 空气气动措施方面 主要有在加劲梁两侧设 风嘴 在加劲梁中央采用开槽的措施形成分体桥 面等措施 但过宽的中央槽将使横梁跨度增大 使 桥梁造价增 大 过宽 的桥 面 有 时也会造成桥 塔宽 高 比的失调 影响桥梁的美观 机械措施 方面 主要是在加劲梁上安 装一些 辅助装置来增大结构 的阻尼 并减小作用 在结构 上的气动力 从而达到提高悬索桥气动稳定性的 目的 这种装置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阻尼器 另一 类是在加劲梁断面 的迎风 背风边缘安装 的控制 面 当加劲梁在气流作用下发生振动时 用作用在 控制面上 的气动力来增大结构振动 的阻尼 从 而 提高颤振临界风速l 6 l 7 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7 1 桥梁风振理论准确化 回顾桥 梁风 振理论 研究 发展 的整个 过程 直 至 目前 通用的包含气动导数的 自激力和准定常 形式的抖振力 仍为线性 表达 式 其忽略 了非线性 项 但 随着桥梁跨度 的增加 结构的变形和振 幅都 达到 了米的量 级 非线性 因素 的影 响增大 应该考 虑是否需要建 立更加精确 的气 动力表达式 特别 是用现有理论分析抖振响应和实测结果有较大 的 误差 而且跨度愈大误差也愈大 因此需要提出新 的研究理论 以便得到更加准确 的桥梁风振分析 结果 7 2 设计风速的确定 设 计风速一般是通过基本 风速的修 正来确定 的 它一般是相对于某一标准高度 1 0 1T I 高度 标 准时距 1 0 ra i n时距 标准地 表地貌 一般空旷平 坦地表 类地表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