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系统LIS系统_第1页
医院信息系统LIS系统_第2页
医院信息系统LIS系统_第3页
医院信息系统LIS系统_第4页
医院信息系统LIS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第二章 医院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LIS系统,定义,LIS是将实验室的分析仪通过计算机网络连起来,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实现以实验室为核心的整体环境的全面管理LIS 集样品管理、资源管理、事务管理、网络管理、数据管理(采集,传输,处理,输出,发布)、报表管理等诸多模块为一体,组成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综合管理和检测质量监控体系,既能满足外部的日常管理要求,又保证实验室分析数据的严格管理和控制,一 检验科信息化的意义,1 检验科面临的若干问题,检验科面临的主要问题(1),普遍存在的错漏收费的问题现状:经常由于病人做手脚(在医生开好的化验单上交过费后又多勾几个项目)或住院病人已经出院,检验科不会及时知道,导致作了检验无法收费等情况,出现少收费及漏收费的问题。,解决:LIS通过对实验室整体流程的管理,可完全杜绝错漏收费的环节,比较直接的实现方法是通过与门诊收费处及住院部的系统连接,检验科面临的主要问题(2),普遍存在的标本送错及标本不合格问题现状:实验室标本的分送由护工完成,不懂得标本与申请单对应的重要性,通常会由于疏忽等原因导致标本与原来裹在外面的申请单搞错,有时还会送错标本;护士负责采样,由于没有学习过检验专业,工作初期不了解检验项目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抽血量及抽样要求的不同,所以经常会搞错;检验科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依靠电话联络,解决:LIS通过条形码的应用,解决标本与患者的紧密对应;通过与HIS系统的信息共享,可以提示护士对于检验业务的注意事项,检验科面临的主要问题(3),实验室人情化验导致漏收费的问题 现状:工作人员常利用工作之便,为亲戚朋友免费做化验并且可以直接打印出检验报告单;曾粗略统计,门诊量4000人左右的医院,检验科每周人情化验的费用有3000-4000元之多,一年的人情化验费有14-20万左右,五年的人情化验费70-100万左右,解决:LIS通过严格的权限控制,使没有正式交费的检验不能打印正式的检验报告单,检验科面临的主要问题(4),实验室因人工工作环节导致的错误 现状:只要有手工操作环节难免会发生人为的疏忽出现的差错,如检验人员在仪器控制台设置标本检测项目错误、手工项目手工输入结果错误等,但是检验科的工作对准却性严谨性的要求比较高,不允许发生任何人为差错,现实情况却难以避免以上错误,解决:LIS通过对实验室整体的流程管理,规范人工的工作,例如通过设置规则对项目的状态直观提示,以免由于人员的差错导致发错报告,检验科面临的主要问题(5),报告单不统一问题 现状:实验室各专业组的报告单格式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风格;而且由于个别专业组的特色,如尿检由于不同的方法学(物化方法、显微镜筛选)导致向临床发布的检验报告会让临床医生误解,前后冲突,经常导致医生的误解,解决:LIS支持灵活的报告单格式设计,使实验室对外发布美观整齐风格统一的报告单;对于尿液检验的特殊性,通过规则的设置,打印检验报告单时将根据尿干化学,沉渣镜检的结果自动进行调整,以提供临床医生以结果统一,逻辑严密的检验报告单,检验科面临的主要问题(6),实验室相关信息不能及时与临床共享问题 现状:实验室是辅诊科室,实验室的相关信息,包括:护士所需要了解的抽取标本的要求等,医生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结果及项目的临床意义以及希望听到实验室的建议及意见等,但是现在实验室只是通过报告单的发放向临床医生提供患者的检验结果,远远没有达到及时向临床服务的要求,解决:LIS通过与HIS系统的无缝连接,及时向临床发布检验报告,并且可以备注实验室的建议,无须等待书面报告,也可以及时向护士人员提供需要的信息,检验科面临的主要问题(7),实验室报告送错问题 现状:目前医院住院部的检验报告需要定时人工传送,门诊检验报告需要患者自己取,急诊检验报告需要打电话等了解结果,如此完全依靠人工劳动,难免导致报告不及时或错误,将是发生重大失误的隐患,解决:LIS通过网络发布报告的方式,杜绝报告错位和不及时的问题,高效准确,检验科面临的主要问题(8),科主任内部管理不便问题 现状:实验室分门、急诊、住院等部门,常在不同楼层,主任碍于分散的布局,无法实现整个实验室相关信息的汇总,如查阅当天科室人员质控情况、工作量、工作日志、上班人员的情况等,完全依靠询问、观察等,也是实验室主任比较头疼的问题,解决:LIS提供主任管理需要的辅助功能模块,例如统计分析功能、试剂管理功能、预决算管理功能、电子工作日志功能等,轻松掌握实验室的工作情况,检验科面临的主要问题(9),实验室“没有科研”的尴尬现状,提升实验室的地位 现状:实验室一直以来被视为医院的医技辅诊科室,虽然是医院创收的主要部门之一,但整体地位偏低,所以,尤其是一些大医院、较有想法的实验室主任,对于开展一些目前日常业务之外的工作很有兴趣,例如开展检验相关的科研分析,解决: LIS提供各类学术项目统计、检验数据动态变化等应用的功能, 例如统计免疫的阳性率等, 以及通过条件的设定将统计结果导出, 以便使用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可以轻松获得写文章等需要的素材,一、 检验科信息化的意义,2 实行网络化管理的必然性先进的检验设备高超的检验技术,检验科信息化的意义,3 检验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第一代, 单机系统,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 关系数据库的引入,PC机的引入第三代, 90年代中期, 局域网,CS,集中式结构(60年代到80年代),应用层、业务层和数据层互不独立,集中在一个软件系统中,均在中央机上运行,第一、二代LIS的主要结构单机到多机的计算机联网。,两层结构(80年代到90年代),应用层/数据层。由于应用层和业务层被编译在一起,不能分离,对软件修改很难实现。一方面阻碍了用户升级到最新的IT技术,另一方面也使LIS难以与实际需要相符。 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分布式架构体系,即第三、四代的LIS的主要形式。,三层结构,逻辑结构的LIS。最大程度满足用户。应用层 / 业务层 / 数据层完全独立的三层逻辑结构的LIS, 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网络时代的LIS(1996年),将Internet/Intranet和Web原理引入LIS, 产生了一些浏览器/服务器(Brower/Server, B/S ) 架构的LIS系统B/S三层架构的LIS是信息技术的创新成果,反映了当前LIS的发展方向。可让客户(访问者)在世界上有网络存在的任意地方、任何时候获得个性化的数据信息和交互,检验科信息化的意义,4 检验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4.1 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4.2 降低差错率与劳动强度4.3 规范流程, 保证质量4.4 数据长期存储,便于教学,科研4.5 报告自动打印,减少工作人员的交叉感染4.6 提供各种统计报表,便于科室管理4.7 各种系统间集成, 快速方便4.8 规范管理, 减少漏费4.9 CIS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检验流程,二、检验流程,1 门、急诊检验流程,门、急诊检验流程,医生开具检验申请单,患者缴纳检验费,采样,送检验申请单和样本到检验科,检验技师核收样本,化验样本,检验技师审核检验结果,接收分析结果,打印检验报告,N,Y,N,Y,检验流程,2 病房检验流程,病房检验流程,医生开具检验申请,护士采样,送检验申请单和样本到检验科,检验技师核收样本,化验样本,检验技师审核检验结果,接收分析结果,打印检验报告,N,Y,N,计费,Y,苏大附一院LIS工作流程示意图,病区医生在医生工作站完成检验医嘱申请,病区护士检验医嘱执行,住院病人,病区护士打印条形码标签并采样,检验科核收合格标本并向HIS系统自动计费,检验结果完成后提交HIS系统,护士在护士工作站查询或打印检验结果,门诊医生在医生工作站完成检验医嘱申请,收款处根据门诊号所含检验信息收费,抽血中心读取门诊号所含检验信息打印条形码标签并采样,检验科核收合格标本,医生在医生工作站查询检验结果,病人在自助报告机自行打印检验报告,门诊病人,产生住院号,产生门诊号,HIS系统,服务台查询和打印检验报告,门诊系统,住院系统,LIS系统,检验流程,3 LIS流程,LIS系统,LIS流程结构图,功能描述,LISHIS的一个子系统,它提供科学规范的作业流程,使临床实验室能与门诊部、住院部、财务科和临床科室等全院各部门之间实现高效协同工作。,解析LIS,LIS基本功能包括了对检验申请输入,检验结果数据自动采集或手工录入、检验结果审核、检验报告单生成、检验费用、质量控制、试剂出入库、临床实验室室管理的各种文件统计报表和工作登记表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功能描述,1 业务处理系统1.1 检验仪器数据通讯系统1.2 实验室业务系统,业务处理系统,检验仪器数据通讯系统核心,检验仪器的接口程序,RS232单向通信双向通信,业务处理系统,1.2实验室业务系统1 检验申请单的录入2 样本核收3 检验计费4 检验任务安排5 检验数据获取6 检验结果审核7 检验报告发布8 图形图像处理,业务处理系统,2. 质量控制系统1 化验前质量控制2 化验中质量控制3 化验后评估4 室间质量评估系统,发生在临床实验室的总误差,分析前误差占 4668.2%. 分析后误差占 18.547%. 分析中误差占 15% 据卫生部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在提高整体质量的现代方法中, 我们必须以患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为中心,尽量减少检测前和检测后的误差,以确保实验室服务的整体质量水平. (Errors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or errors in laboratory medicine? Plebani M. Clin Chem Lab Med. 2006; 44(6):750-9),化验前质量控制是国内外医学实验室管理的热点,是我国质量管理最薄弱的环节,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化验前质量控制,注:与条形码实施前比较,*p70%或20%时,就要调整抗凝剂的浓度,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结果。,抗凝剂的影响,Hct对抗凝剂用量血浆的影响,Hct(%) PT (s) APTT(s) 10 10.00.58 24.33.2 20 10.40.17 28.21.4 46 11.10.66 33.34.3 60 13.51.46 37.24.0 70 14.90.98 38.53.1 80 52.57.74 60.510.3,不同抗凝剂对WBC检查的影响,7. 避免标本溶血,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和劣质采血器具均易造成溶血:A. 将血从注射器中推到试管中,血细胞会因受外力而溶血;B. 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均会造成血肿和溶血; C. 混匀含添加剂的试管时用力过猛,或运输时动作过大,均可导致溶血;D. 从已有血肿的静脉采血,血样可能含有已溶血的细胞;,避免标本溶血,E. 穿刺处消毒所用酒精未干即开始采血、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有空气进入或产生泡沫等均会导致溶血。F. 如果相对试管中的添加剂来说采血量不足,由于渗透压的改变会发生溶血;G. 皮肤穿刺时,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或从皮肤上直接取血,都可以造成溶血;H. 盛血的试管质量粗糙,运输过程中挤压血细胞造成溶血。,物 质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内外比值 ALT 160 24 6.7 AST 988 25 40 K 100 4.4 22.7 LDH 58000 360 160 ACP 200 3 67 Na 16 140 0.11 Ca 0.5 5 0.1,红细胞内外液中某些物质的浓度(单位:酶用U/L,其他为mmol/L),溶血标本的影响与处理溶血的标本不能使用或经临床申请用发现溶血标本要排除体内溶血的可能规范采血步骤,改正不良采血习惯注意采血用具和试管材料的质量妥善处理溶血标本,及时通知临床,三、标本的传递与贮存,标本放置时间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影响: PH:酸碱 酮体:乙酰乙酸丙酮 胆红素胆绿素 尿胆原尿胆素 葡萄糖、蛋白分解,细胞破坏,85,原则:新鲜尿液且留尿后越早检查越好,规定: 留取尿液后2h之内检查,1.血标本,采血完成后,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尽快处理,尽快检测,时间耽搁得越少,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因为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等,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2.激素和肿瘤标志物,在室温下,类固醇激素是比较稳定的,可保存3天;通常,这也适用于肿瘤标志物。如果多肽激素不能当天分析,应该深冷冻,尤其是不稳定的ACTH、肾素、血管紧张肽、胰岛素、生长激素和降钙素。,3.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极不稳定,随着时间的延长,保存环境温度的增高,凝血活性逐渐消失。进行凝血因子检查,应在采血后2h内完成检测。如仍不能及时检查,应放在-80C冰箱中保存。,不同条件下保存血浆对因子,的影响,不同条件保存下对APTT的影响,90,4.血氨,某一标本,抽血后立即送检,血氨为298;放置1h,为400;2h后则更高。因血液中氨主要来源于肠道中细菌利用氨基酸和分解尿素产生。此外,血细胞和组织细胞也有多种酶能产生氨,因此如不能及时送检,将会随抽血时间延长而大幅度增高。短时未能送检时应置于冰瓶中冷藏血样,以抑制细胞代谢。,5.不同温度下体液酶的稳定性(活性变化小于10%),6.尿常规标本:,尿液标本搁置过久,污染的细菌可将其中尿素分解产生氨,pH值上升而影响蛋白质及密度测定酮体中丙酮和乙酰乙酸都具挥发性,细菌污染后,酮体消失,白细胞破坏。,如无法及时送检,应采用冷藏或防腐保存,48 一般不超过6小时。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防腐用甲醛,浓度约为400g/l甲醛5-10ml加入1L尿中尿糖等化学成分的定性或定量用甲苯,520ml,加入1L尿中,主要是形成甲苯薄膜,阻碍空气接触浓盐酸主要用于激素类的防腐,如肾上腺素,儿茶酚胺17-羟,17-酮等其他还有麝香草酚,碳酸钠、冰乙酸、戊二醛等。,标本的保存,标本必须加塞保存,或者存在5%CO2和95%空气混合气体环境中,贮存血样应遵循以下原则-1,为了防止蒸发,血样应贮存在封闭的容器中贮存的温度越低,血样保存的时间越长有些检验指标,血样不能深冷冻。如:EDTA抗凝全血,做脂蛋白电泳的血清或血浆,脂蛋白X及低度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血清或血浆,纤维蛋白单体阳性血浆等。惰性分离介质能够提高血清和血浆的产量,而且可以让血清保留在原管中。,贮存血样应遵循以下原则-2,血样保存时应竖直放置,以加快凝血避免晃动血样,产生溶血。贮存注意避光,尽量隔绝空气血样深冷冻再溶液解后,应重新混匀几次,防止检测物质分布不均。推荐贮存期限: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4 贮存一周;血液学检验:室温 1天;PT:冰箱 4 24小时APTT:4 6h;毒理检验,冰箱贮存6周。,标本的保存时间与温度,检测项目 -80 -20 4 20 30以上APTT 至少保存1个月 6h 6h 2h因子 至少保存1个月保存24小时 6h 6h 即刻实验因子.至少保存1个月 24h 6h 即刻实验因子至少保存1个月 24h 24hPT至少保存1年至少保存1个月 24h 6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