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改革再提淡马锡_第1页
上海国资改革再提淡马锡_第2页
上海国资改革再提淡马锡_第3页
上海国资改革再提淡马锡_第4页
上海国资改革再提淡马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国资改革再提淡马锡上海国资改革再提淡马锡 2013 12 10 圆石金融研究院 上海国资委最为重要的一项改革是 上海国资委 要参考新加坡淡 马锡模式 这意味着国资体系未来的走向可能是国资委 资产管理 公司 淡马锡 国企 国资委职能也将从资产管理向股权管理转变 这无疑把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提升到国有资本体制改革的高度 对此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 今后改革国有企业体制的着重点 不在于如何调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权限 而在于把它的权限规定 为只管国有资本的配置 而不再管国有企业的运作上 上海的志向上海的志向 作为仅次于央企的第二大国资系统 上海国资委即将启动新一轮改 革 新一轮国资改革的核心是下放权力 推行股权激励 修缮考核机制 推动相关企业及产业更好地发展 改革的目标是将上海国企打造成公众 公司 实现竞争中立 上海市政府高官谈及本轮国资改革时 提出 要参考新加坡淡马锡模 式 按照国资战略控股一家企业 将真正的经营权下放给管理层 除 党委书记 董事长等一把手仍需政府任命外 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将按市 场化方式由公司自行招聘 以化解当下国企内耗与扯皮的弊病 据悉 成立于 1974 年的淡马锡控股公司 是新加坡政府全资所有的 投资控股公司 财政部持有其 100 的股权 而淡马锡模式最核心 最成 功的经验是其高效运行的董事会制度 政府并不直接干预淡马锡及其下 属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活动 而是通过董事会对企业经营实施间接影响 体现了完全市场化的原则 上海高层对淡马锡模式一直情有独钟 海通证券一位高级分析 师说 事实上 采用淡马锡模式将会推动国资委职能从资产管理向股权管 理转变 它的权力只限于管国有资本的配置 而不再管国企的运作 而东方证券策略分析师毛楠也认为 国资改革成功的重要前提是 企业本身的需要 而非政府的强势推动 淡马锡情结淡马锡情结 第一个说要学习淡马锡的不是上海 而是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 从 2004 年之后 李荣融曾多次带队前往新加坡淡马锡 他在主政国 资委期间 始终不渝地宣传淡马锡的哲学和经验 当时 国内很多地方 掀起了学习淡马锡的高潮 上海 北京 重庆 河北 辽宁 深圳等多 地国资委都成立专事股权投资和不良资产处置的资产运营治理公司 上海国资改革一直走在最前列 他们在全国率先实施行业主管局 改制为企业集团 率先成立地方国资委 率先开展国资重组探索 一 位国资专家称 据该专家介绍 过去十多年里 上海多次推动国资平台 建设 先后建立了国资经营公司 国际集团 大盛 盛融 国盛等资产 公司 而对股权和资本运作平台的探索 上海也先于中央 直到 2005 年 国务院国资委的资产经营公司试点工作才正式启动 中国诚通集团和国 家开发投资公司成为最早的两家试点企业 然而 这两家试点企业尽管承担了一部分不良资产托管的职能 但 他们并非纯粹以经营股权 产权为主的资产运营公司 这显然不是李荣 融从新加坡学到的那个 淡马锡 更重要的是 国资委认为 托管模式 并不能实现对国资运作和 战略性布局的操控 因为资产运作不仅包括存续企业资产 分离辅业资 产的托管破产关闭 还包括资产抛售和行业退出 不满足于 托管平台 模式 国资委迫切需要 资产抛售和退出 型的运作平台 集中处理央企的不良资产和辅业资产 上海的探索同样遇到了问题 盛融 国盛这些平台目前运作均没 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产生了成立新的国资管理公司的想法 避免重 蹈国资经营公司的覆辙 努力打造成为专业化的股权和资本运作平台 上述国资专家称 而在上海 2010 年成立国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之前 重庆 深圳 北 京已陆续成立了类似的专事股权的运作平台 将地方国资陆续划归其中 不成功的试验不成功的试验 但多年过去 能够称得上 淡马锡 的公司 在中国还没有出现 国资委将国新公司定义为 推动这些企业的重组整合 优化中央企 业布局结构 提高整体运行效益 提供了专业化 企业化的操作平台 但到目前 划入国新公司管理的仅仅是华星集团和中国印刷集团两家央 企 仅持有 2 5 的五矿股份 现在的国新公司已经不是当年李荣融设想的 淡马锡 了 代持 股已不是其主要职责 国资系统的一位人士坦言 李荣融的设想并没有实现 而如今的国新公司已沦为同中国诚通集 团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并无二致的公司 国新公司的主要任务变成了在 央企范围内从事企业重组和资产整合的工作 此外 国新公司注册资本仅为 45 亿元人民币 不及新加坡淡马锡的 一个零头 这也束缚了这家资本运营平台的手脚 划入国新公司的资产都是有实体的公司 所以国新公司不像中投 公司和汇金公司流动性那么强 这也制约了它的操作空间和余地 湖 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肖毅敏说 国资委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认同肖毅敏的观点 他告诉本报记者 国新公司成立后 国资委只是向该公司注入了一些资产 但并没有进一 步充实企业更需要的资金 据介绍 国资委虽然管理一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 但最终的 财权还是掌握在财政部门手中 而国资委要向国新公司注资也需要向上 级请示 地方上的探索也并不成功 即使上海成立了专事股权的资本管理公 司 但似乎当地的国企也不买账 上海要推动国资改革 兼并重组 股权转让和资产证券化是三大 方向 就需要一个平台 上海此前并非没有推动过国资整合 但是长期 以来都难以走出合并同类项的思维定式 即将多个企业合并为一个大集 团 百联集团 锦江集团 光明集团即是典型案例 如今又成立了上海 报业集团 新成立的集团能不能发挥协同效应 前景难测 复旦大学 一位教授忧虑地对说 在一些人士看来 上海真正要推动国资改革 就应该知道从哪些行 业中完全抽身 对哪些行业只是战略持股而不参与经营 但对于背负着 沉重债务的地方政府来说 想要打造一个淡马锡式的平台 谈何容易 事情远比上海国资委当初设想的复杂 资本管理公司成立 3 年后 再提参照淡马锡模式 只有当事人才明白其中的不易 上述海通证券 分析师称 改革国有资本体制改革国有资本体制 设立专事股权的平台公司 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手段 更重要的是 需要建立适宜平台公司运作的体制机制 国有企业尽可能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其中又尽可能改制为上市公 司 它们同其他非国有的或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 上市公司一样 一律自主经营管理 由股东大会 董事会 总经理 监事会行使各自的 权利和承担各自的责任 厉以宁称 但目前 国资委通过集团母公司间接持股上市公司的形式最为普遍 这种持股模式并不规范 国资委实际上是出资人 但又要通过集团公司 来操作 不仅会造成管理链条过长的问题 也不可避免地干预到企业的 经营 上述国资委专家认为 一旦央企实现整体上市 母公司被剥离或改 造 那么国资委出资人的身份将无从体现 所以 国资委直接持股是大 势所趋 从 2011 年开始 国资委已经就直接持股央企 央企母公司改制等问 题进行了一系列调研 专门负责研究资本市场的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卢 永真对本报记者说 国资委直接持股并不存在法律上的问题 国资委如果成为央企上市公司的直接出资人 会模糊了监管者和 出资人之间的界限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 央企整体上市以及国资委直接持股 倒逼着国有资本体制进行改革 厉以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