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教案_第1页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_第2页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_第3页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_第4页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等高线教案等高线教案 一 教学构思教学构思 地图及等高线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 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 高考题注重 能力考查 往往以变式图出现 讲解过程重点讲一般规律去推理特殊规律 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区分绝对高度 海拔 和相对高度 并能熟练读出海拔 计算相对高度 2 了解等高线 能够在等高线图上 根据等高线的形状 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 识别 山谷 山脊 山顶和悬崖 3 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 两地间气温差 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三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重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 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难点 运用等高线进行选线 选点 选面等人类实际活动 四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讲练结合 五 教具学具 多媒体 地图册 六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3 课时 七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三要素 三要素都包括什么啊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形图的 一种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 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而且在实际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 如战争 水库选址 公路 铁路的线路选择 1 等高线地形图 1 海拔 绝对高度 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1 海拔高度 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珠穆朗玛峰 8844 43 中尼边境 死海 陆地最低点 415 米 约旦与巴勒斯坦边界 2 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 同线等高 2 同图等距 3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5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不重叠 但在陡崖峭壁处重合 6 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它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 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在手上标出示坡线 7 等高线地形图中 山脊线称为分水线 山谷线称为集水线 右手上标出山谷线与山脊线 并演 示说明它们为何被称为分水线和集水线 2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 1 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 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3 坡度的计算 如何计算海拔 绝对高度 和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 同线等高 等高距全图一致等 判断该地形区的 最大海拔 H 高 H 大 H 高 d 最小海拔 H 低 d H 小 H 低 相对高度 H 相 H 大 H 小 注 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 H 高 最低处注记高程为 H 低 等高距为 d 崖顶海拔 H 高 H 大 H 高 d 崖底海拔 H 低 d H 小 H 低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 n 1 d H n 1 d 注 重合的等高线有 n 条 等高距为 d 1 计算 tan h L h 为两点相对高度 可有两点等高线求出 L 为两点间距离 可有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求出 2 比例尺大小与坡度大小规律 等高距 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 比例尺大 坡陡 比例尺小 坡缓 等高线疏密 比例尺相同 等高距大 坡陡 等高距小 坡缓 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演示动画 动画演示等高线 高度相同的所有点的连线 地形图的形成 2 游戏 以手为山地 在手上画等高线 小组合作 探究 画出图并展示 运用地形图进行对比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等高线如何来表示各种地形 如图 如图 山顶 闭合等高线 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逐渐升高 盆地 闭合等高线 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逐渐降低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 是两个山顶之间的最低处 两个山谷之间的最高处 山脊 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数值较低处 中间高于两侧 山谷 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数值较高处 中间低于两侧 坡度陡 等高线密集 坡度缓 等高线稀疏 陡崖 等高线重叠 四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选 点 气象观侧站 疗养院 选 线 交通线 公路 铁路 引水线 输油管线 选 面 水库汇水面积及坝址 开辟梯田 工业区和居民区 1 水库 坝址的选择 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 库区 在河谷 山谷地区或在 口袋形 洼地或小盆地 理由 库容大 集水区域的面积大 坝址 峡谷地段 理由 工程量少 投资少 1 1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 A 5050 m m B B 5555 m m C C 6060 m m D D 6565 m m 2 2 图中图中 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A B B C C D D 3 3 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 设计坝高约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 设计坝高约 1313 m 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 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若仅考虑地形因素 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 A 1515 m m B B 4040 m m C C 6565 m m D D 9090 m m 2 港口码头的位置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 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 即陆域平坦 水域阔深的避风港湾 右为某海湾附近等高线 等深线图 该区域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 读图判断 甲 乙 丙 丁四个地点 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3 引水线路 路线尽可能短 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 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五 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 1 确定剖面线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根据题目要求 在要作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一直线 作为等 高线地形图的剖面线 上图中上半部为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阴影部分是海洋 AB 横线是要切开地 表的剖面线 2 确定比例尺 一般来说 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 有特殊要求时除外 垂直比例尺应视图中地形的起伏状况而定 一般来说 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形起伏更加明显 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适当放大 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几倍 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状况 3 建立剖面图坐标系 确定剖面图的水平基线 因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一般保持与原图一致 因而剖面图的水平 基线与剖面线长度相等 确定坐标纵轴的高程 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 但图上高程的间距要与等高线地 形图的等高距相等 标出各高程的数值 并通过各高程点作平行于剖面图基线的高程线 找出等高线地形图中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 量出各点之间的距离 并把它们转绘到剖面图基线 的相应位置上 通过转绘到剖面图基线上的各点作垂线 标出各垂线与相应高程线的交点 把各交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并在曲线内画上阴影部分 以更加清楚地显示剖面的 起伏状况 在剖面图的下方 标出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擦去垂线的痕迹 一幅完美的剖面图就完 成了 通视问题 1 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 低处疏表示凹形坡 坡向下凹 反之则为凸形坡 坡向上拱 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 凸形坡视线常被阻挡 通视状况较差 2 利用地形剖面图可以很好地了解实际地点的通视情况 如下图 从 A 点观察 C 点到 D 点的山坡以及 B 山北坡 通视情况良好 而阴影区表示不可通视的地区 八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一 等高线地形图 1 海拔 绝对高度 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 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 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3 坡度的计算 三 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九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读某河流上游水库大坝的位置图和剖面图及其河流水量变化图读某河流上游水库大坝的位置图和剖面图及其河流水量变化图 1 1 图中的水库大坝选择的地 图中的水库大坝选择的地 形条件形条件 这样选这样选 择的理由是择的理由是 2 2 大坝的设计与建设需考 大坝的设计与建设需考 虑虑 的自然条件是的自然条件是 3 3 按照图中的大坝设计 若 按照图中的大坝设计 若 图距为图距为 0 8 0 8 坝长和 坝长和 坝高 坝顶到坝底的相对高度 分别大约是坝高 坝顶到坝底的相对高度 分别大约是 4 4 在图中绘出水库淹没的最大范围 在图中绘出水库淹没的最大范围 5 5 判断在 判断在 E E F F G G 三个地点中 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三个地点中 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 H H 处火车车辆的是处火车车辆的是 理由是理由是 6 6 经图中的铁路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 柑橘 毛竹等 该地所在的 经图中的铁路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 柑橘 毛竹等 该地所在的 省区简称是省区简称是 A A 鲁 鲁 B B 浙 浙 C C 青 青 D D 吉 吉 1 1 峡谷 峡谷 建坝工程量小 同时上游又有较广的集水区域建坝工程量小 同时上游又有较广的集水区域 2 2 流域内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状 流域内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状 况 河流的流量 含沙量等水文特征 坝址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况 河流的流量 含沙量等水文特征 坝址所在地的地质条件 3 3 72m72m 50 100m50 100m 5 5 G G 因为因为 G G 地到地到 H H 点之间没有地形障碍 点之间没有地形障碍 可以清晰地观察可以清晰地观察 9 9 B B 某山区一所学校 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边交通流量进行调查 读图 完成下列要求某山区一所学校 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边交通流量进行调查 读图 完成下列要求 1 判断在 E F G 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过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