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家口一中西校区、万全中学2016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115题为客观题,1620题为主观题。2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寂寥 沧茫 风华正茂 意气风发 B萧瑟 傍徨 凄婉迷茫 天伦叙乐C揣摩 脸颊 人言啧啧 剑拔弩张 D凌侮 荆棘 融会贯通 感人肺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应该反复诵读揣摩,并且还要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这样对诗歌内容才能做到知情达理,了然于胸。B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C再别康桥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愉悦。D今天我们重读徐志摩的诗作,在心潮澎湃的同时,诗人的悄然离世更令人扼腕叹息。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这道鉴赏题。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4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5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B、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处理,都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C、解放前,爸爸和哥哥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D、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6下列句子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词是一种有一定格律的韵文,初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也叫长短句,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B“沁园春”“采桑子”是词牌,“长沙”“重阳”是题目;词牌不可以改变,题目则可以随意而定。C词的标题和词牌不是一回事,标题关涉内容,词牌限定格式等方面。D词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片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片。7下列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王还柱而走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秦伯说,与郑人盟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张良出,要项伯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8下列加点词语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秦兵旦暮渡易水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吾其还也 君知其难也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D.吾属今为之虏矣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0从句式角度看,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11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习以为常,养成了一种麻木不仁的恶习。B我国银行将提高存款利率,减少贷款,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引起了不少反响。C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D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内米开朗基罗的著名壁画终于完成了繁重的清洗工作,立即吸引众多的朝圣者趋之若鹜。12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那以后,施特劳斯圆舞曲才登堂入室,从普通舞会的通俗伴奏舞曲成为正统的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旋律。B过去写的多是一面倒的东西,这次想做一点自相矛盾的文章,以破立竿见影之惯例。C有些领导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D近来,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又有所抬头,一些共产党员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不但不管,甚至还参与其中,对封建迷信活动的蔓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巨鹿之战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公。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支吾。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注:巨鹿城:古县名,治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承其敝:承,趁;敝,疲惫。支吾:抵抗。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战胜则兵罢罢:通“疲”,疲惫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使相斗C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假扮D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1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羽乃悉引兵/ 渡河皆沉船/ 破釜甑/ 烧庐舍/ 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 无一还心。B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皆沉船/ 破釜甑/ 烧庐舍/ 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 无一还心。C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皆沉船/ 破釜甑/ 烧庐舍/ 持三日/ 粮以示士卒必死/ 无一还心。D项羽乃悉引兵/ 渡河皆沉船/ 破釜甑/ 烧庐舍/ 持三日/ 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出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侯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地臣服。16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还有一句是论语句也需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5分)(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分)17名言警句填空:(5分)在下面的句子空白处填上恰当的上下句。(5分,每空1分)(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百舸争流。(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3)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4)_,_;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5)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三、表达交流(10分)18“三一八”惨案在当时是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事件发生后,全国人民都对段祺瑞政府进行指责、抨击,要求严惩凶手,公祭烈士。请你为烈士拟一条挽联,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之情、怀念之情,以及对反动政府的批评和痛恨。(4分)答: _ 19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上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的句子相同。(6分)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1)文学家的鲁迅,是_。(2)革命家的鲁迅,是_。四、写作部分(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写一篇作文那个人,来到车站,站在黄色安全线外,静静地等候着车子的到来。那个人,在车上看到只有“老弱病残孕专座”还有位置,但是没有坐下,而是在车上站了足足一个小时。那个人,下车后轻咳了几声,把咳出的东西用纸包好,送到了垃圾箱内。那个人,到阅览室里,把看完后的报刊又按照顺序放回了原处。那个人,离开阅览室时,轻轻地将阅览室的门带上。最后,他微笑着回家了。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张家口一中西校区、万全中学2016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班级 姓名 得分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纸)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 (2) 17、(1)_ _ (2) (3) (4)_ _,_ _(5) , !18.答:_ _ _19(1)_ _ (2) 20作文张家口一中西校区、万全中学2016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答案1解析:A.沧苍。B.傍彷。D.腹腑。答案:C2解析:“知情达理”,指通人情,懂事理。此处使用对象不当。答案:A3答案C4 D 解析: A“无不使人”与前句的主语不一致。B“节奏”“让人看得”主谓不搭配。C“字”放在“即使”后面。5 B 解析: A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棉花的生产”C“养活”“生活”动宾不搭配。D 否定不当。6解析:词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答案:D7解析:A项,“还”通“环”,“共”通“供”。B项,“说”通“悦”,“振”通“震”。C项,“反”通“返”,“要”通“邀”。D项,“蚤”通“早”,第二句没有通假字。答案:D8解析:夫人,古义为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答案:A9解析:均作“假若没有”讲。A.句末语气词;疑问代词。B.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代词。D.表被动;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答案:C10解析:B项是被动句,其余都是判断句。答案:B11解析:D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做不好的事情。贬义词。麻木不仁: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B一石激起千层浪:使本来平静的局面引起动荡;答案:B12解析:A.登堂入室:比喻做学问由浅入深,达到更高水平。不是指进入正规场合;B.立竿见影:比喻见效很快,与本句意思无关系,可改为“人云亦云”;C.一文不名: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这里应作“一文不值”。答案:D13解析:假:暂时代理。答案:C14解析:答案:B15解析:A.此句是宋义骂项羽鲁莽的话。B.此项是宋义的话,“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也是无中生有。D.“诸侯的军队”是楚军的盟军,“臣服”也不对。答案:C16答案:(1)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这不是国家的大臣。 (2)孔子说:“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参考译文:章邯击败了项梁军队以后,就以为楚国的兵力不足以忧虑,于是引兵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大败赵兵。这时,赵歇作赵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任相国,都逃进了巨鹿城。楚王召见宋义,与他议事,非常喜欢他。因此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出兵救赵。其他将领都为宋义部属,号为卿子冠军。行军到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再前进。项羽对宋义说:“我听说秦军在巨鹿围住赵王,我们应该尽快带兵渡过黄河,楚军攻打他们的外围,赵军在里面响应,必定可以击破秦军。”宋义说:“不对。现在秦国进攻赵国,打胜了,军队一定疲惫,我们可以趁他们的疲惫之机(攻打他们);打不胜,我们就率领大军,擂鼓长驱西向,必定推翻秦朝,所以不如先让秦、赵相斗。披甲胄,执兵器,我不如你,但坐下来运用策略,你不如我。”于是给军中下达命令说:“势如猛虎,违逆如羊,性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首。”于是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王,亲自送到无盐,大宴宾客。当时天寒大雨,士兵冻饿交加。项羽说:“正当合力攻秦,我们却久留而不前进。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穷困,士卒只能吃芋头、豆子,军中无存粮。况且,(楚王)把全国兵力集中起来交给上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这不是国家的大臣。”项羽就在宋义的帐中斩下了宋义的头,在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与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掉他!”这时,诸将都畏服,不敢有异议。于是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就引兵全部渡过黄河,把船沉入河中,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只带三天的干粮,用以表示一定战死,不准备再回来(的决心)。在这时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打了九次战斗,断绝了他们的通道,打败了他们,杀死了苏角,活捉了王离。这时,楚兵为诸侯军中最强大的。在城下的有十余支救巨鹿的诸侯军,没有敢放纵自己的军队的。到楚军进攻秦军时,诸将都在城上观看。楚军战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的,楚兵呼声震动天地,诸侯军没有哪个不恐惧。在这时就攻破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军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没有不跪在地上前行的,都不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开始为诸侯中的上将军,诸侯都听从他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