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1806课程考试[0209]《文字学》.docx_第1页
西南大学1806课程考试[0209]《文字学》.docx_第2页
西南大学1806课程考试[0209]《文字学》.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209文字学一、1、形声 2、形声 3、指事 4、会意 5、象形6、会意7、象形 8、象形 9 、象形10、会意二、许慎说文解字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李玲璞甲骨文文字学张涌泉汉语俗字学导论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王宁训诂学原理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郭在贻训诂丛稿黄金贵解物释名三、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系统。2.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3.古今字是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而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4.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四、1.答:汉字的形体最早可追溯到商代后期的甲骨文、金文。在此后的三千多年中历尽沧桑而沿用至今。其间汉字形体虽然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体变化是一脉相承的。从总体上来看,汉字的形体演变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汉字的字体演变,总的来说可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从古至今汉字的形体发展有几次大的变化,即篆变、隶变、楷化、简化。正体、俗体之分,始终伴随着汉字发展的全过程。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和西周早期的代表文字,从字形方面说:甲骨文是块体文字,以象形字为基础,带有较强的图画性;笔划的线条细瘦,直画居多;存在不少异字同形现象。从构形特点上说:甲骨文构形存在着上下、左右等多种构形方式,并且字形的相对位置也体现一定的意义;存在大量异体字,尤其是象形字中,字无定格,存在相当数量的合文。金文:从字形特点上说:其一,早期金文中有明显的块体,后来这些块体逐渐线条化;其二,象形性弱化,符号性增强;其三,注重字形美化。从构形特点上说:其一,部分构件趋于统一定型,相对于甲骨文减汉字形体演变概述少了异体字;其二,后期的金文合文现象不再像早期那样常见。籀文:这些大篆由于采用凿刻的方法,在石头表面点击而成,因此可以避免刀具或者铸造的“书写”限制,基本反映了当时实际使用的汉字形体特点:笔划粗细均匀一致;大小接近方形,形体相对统一;结构工整,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混用的异体字得到统一。六国古文:从文字形体看,简帛文以毛笔书写,笔画圆转流畅,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从文字构形来看,笔画的简化与繁化并存。简帛文字一般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通行的文字。另外一种说法是,六国文字,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六国文字最可靠的资料是解放后出土的战国文物,主要有五种:战国金文、玺印文字、货币文字、陶器文字、简帛文字。小篆至此,汉字在其发展史上发生了第一次巨大的整改。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用丞相李斯的意见,作了“书同文”的工作,将社会上使用的纷繁的文字统一为小篆,这就是中国文字史上第一次政府行为,姑且称之为“篆变”。统一后的小篆保存在说文解字中。以说文解字为代表的小篆字系是对整个战国文字进行整理规范的结果。篆变的总体规律:简化和繁化;循化和讹化;分化和整化。因此可以说,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本着“书同文字”的思想强制推行的一种规范字体,和大篆并称“秦篆”,其中小篆是为正体。小篆的特点:从字形上看,其笔道线条化,字形匀圆齐整。隶书:汉字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是在汉代,此时汉字的形体由小篆变为隶书。隶书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的特点有: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书法上有挑法、波势、和波磔。关于隶变规律。一般可将“隶变”的特点归纳为形变、省变和讹变三种。隶书大大提高了汉字书写的速度,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一次变革。隶书使汉字的象形因素完全消失。草书:草书由汉隶草化而成。其广义包括各个时期、各种形式的草体,如草篆、草隶、稿草、章草、今草、狂草、标准草书等等,其中以章草、今草、狂草为常见。章草是东汉章帝时盛行的汉隶的草率字体,其保存了汉隶的仰俯波势的笔形,虽有连笔,但仍能独立成字。今草产生于东汉末,由章草变化而来,其字形体连绵,字字相连,偶有不连,而气韵不断,世称一笔书;其没有章草的波势,笔形完全是楷书化的草写。狂草产生于唐代,由于任意增减笔画,随兴致而书写,变化怪异,变成了纯艺术品。楷书汉字形体发生的第三次重大变化是楷化。形成于东汉,系以隶字作楷法,省改波磔,增加钩趯而成。真书使汉字定型化,被称为楷化。楷书的特点:楷书笔形平直,没有波折;笔势伸展、大方;字形变扁方为方正,大小均匀工整;楷书确立了汉字形体规范,两千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楷书是在隶书和“隶书之捷”章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隶书和章草的优点,纠正了隶书之难写和章草之简率等不。从中改变了隶书的笔势,并适当加以简化,使之成为形体长方,横平竖直,笔画清楚,准确易识,便于书写的“楷模”字体。真书从魏晋以来逐步成为通用正体。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它“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因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优点,易写易认,故魏晋以来一直成为日常应用最广的一种字体。汉字形体在字形结构方面的演变的总趋势,简化是其一。简化,指将原来结构繁复的字变为相对简单、易写易认的字。简化贯穿汉字的演变过程。纵观汉字形体演变的全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汉字是从新旧形体演变的矛盾冲突中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动力是以求书写之迅速,发展的趋势有二:一是稳定与变动,二是由繁趋简。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也就是对字源否定的过程。它不再象汉字产生时那样体现“六书”的规律性,而是为追求书写之迅速的实用性而不惜破坏“六书”的规律性,如同“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从而使汉字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2.答: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有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等。1、结绳说: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2、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3、河图洛书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书”出自河洛,其事何其神秘!神秘主义正是此说的一大特点。虚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图画与书录,实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易经与尚书。4、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荀子韩非子也有记载。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仓颉到底是什么人呢?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