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论 文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学生姓名:xxx学 号:0xxxxxxxxx所在系部:电气信息工程系专业班级:0x电子信息工程技术gz二班指导教师:xx 讲师日 期:二x年x月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Single-Chip-MicroprocessorByHuang JingJingMay 200x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系 部xxxxxxx指导教师xx职 称讲师学生姓名xxx专业班级xxxxx学 号xxxxxxxxxx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设计内容目标与要求(设计内容目标与要求、设计进度等)毕业设计的目标:本设计包括确定控制任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硬件系统设计的设计等,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与理解基于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的原理,巩固与综合专业基础知识与相关专业课程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毕业设计的要求: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针对温室智能化控制存在的诸多因子,将智能传感器监测与单片机控制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方案。毕业设计的设计进度:1.根据题目要求的指标,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确定系统设计方案,并设计其硬件电路图;2.画出电路原理图,分析主要模块的功能及他们之间的数据传输与控制关系;3.完成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系 部审 核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 由所在系部审核1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课题来源老师指定课题类型EX指导教师xx学生姓名xxx学 号xxxxxxxxxx专业班级xxxxxx开题报告内容一、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1. 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温度打着交道。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与是否能掌握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冶金、钢铁、石化、水泥、玻璃、医药等行业,可以说几乎80%的工业部门都不得不考虑着温度的因素。温度不但对于工业如此重要,在农业生产中温度的监测与控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围绕应用于温室大棚的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展开应用研究工作。2. 课题的研究意义这种设计方案实现了温度实时测量、显示与控制。该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不需要任何固定网络的支持,安装简单方便,性价比高,可维护性好。这种温度测控系统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温室大棚,实现对温度的实时控制,是一种比较智能、经济的方案,适于大力推广,以便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温室大棚的亩产量,以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课题类型:(1)A工程实践型;B理论研究型;C科研装置研制型;D计算机软件型;E综合应用型(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1)、(2)均要填,如AY、BX等。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利用单片机,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其功能设计;设计原则;组成与工作原理;(2)对单片机的应用作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温度控制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3)进行智能传感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硬件电路构成及测量原理;温度传感器的选择;单片机的选择;输入输出通道设计;(4)本系统采用层次化、模块化设计,整个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组成。进行了调试与仿真,包括硬件仿真与软件仿真,完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三、实行方案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以多个温度、湿度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通过单片机与智能传感器相连,采集存储智能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在单片机系统中,还要实现程序的扩展存储、数据的实时显示、超限语音报警与数据辅助存储功能。单片机作为监控计算机与智能传感器连接的中心,另一方面通过RS232总线与控计算机通信,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监控计算机。监控计算机将单片机传输的数据进行记录、存储、处理与报警,供工作人员浏览、记录与进行相关处理。四、实施进度14周 调研了解基于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现状。56周 编写论文的开题报告。710周 学习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相关知识,并查阅相关文献。1113周 题写论文初稿。1416周 修改论文,提交最终文稿。5、 参考文献l 于海业,马成林, 陈晓光. 发达国家温室设施自动化研究的现状J. 农业工程学报, 1997,(13)(增):253257.2 吴军辉,徐立鸿. 温室环境集散控制系统中现场控制器的设计与开发J. 自动化仪表, 2001,(5):4547.3 董乔雪,王一鸣. 温室计算机分布式自动控制系统开发J. 农业工程报,2002(18).4 黄宇飞,吴江. 单片机单总线技术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1,(l).5 刘波. 数字单总线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J. 控制系统的设计,2002,(4)6 张福学. 传感器应用及其电路精选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1.7 沙占友. 智能化集成温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8 胡振宇,刘鲁源,杜振辉.DS18B20接口的C语言程序设计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2,(7).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申请答辩表课 题 名 称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指导教师(职称)梅菲 讲师申 请 理 由学分修满,申请答辩学生所在学院电气信息工程系专业班级06信工专二学号0625021235 学生签名: 日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审表序号评分项目(理工科、管理类)评分项目(文科)满分评分1工作量外文翻译152文献阅读与外文翻译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103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创新能力与学术水平254研究成果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论证能力255文字表达文字表达106学习态度与规范要求学习态度与规范要求15是否同意参加答辩:总分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另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册 年 月 日3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审表学生姓名xxx专业班级xxxxxx学号xxxxxxxxxx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评阅人评阅人职称序号评分项目(理工科、管理类)评分项目(文科)满分评分1工作量外文翻译152文献阅读与外文翻译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103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创新能力与学术水平254研究成果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论证能力255文字表达文字表达106学习态度与规范要求学习态度与规范要求15总分评语 评阅人签名: 年 月 日4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表学生姓名xxx专业班级xxxxxx学号xxxxxxxxxx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序号评审项目指 标满分评分1报告内容思路清新;语言表达准确,概念清楚,论点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分析归纳合理;结论有应用价值。402报告过程准备工作充分,时间符合要求。103创 新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104答 辩回答问题有理论依据,基本概念清楚。主要问题回答准确,深入。40总分答辩组评语答辩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意见答辩委员会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5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总表学生姓名:xxx 专业班级:xxxxx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成绩类别成绩评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阅人评定成绩答辩组评定成绩总评成绩40%+20%+40%评定等级注: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与答辩组分别给分(以百分记),最后按“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评定等级。其中,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占40%,评阅人评定成绩占20%,答辩组评定成绩占40%。634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环境控制,本文在对国内外温室智能控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温室智能化控制存在的诸多因子,将智能传感器监测与单片机控制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方案。本系统采用层次化、模块化设计,整个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组成。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以多个温度、湿度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通过单片机与智能传感器相连,采集存储智能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在单片机系统中,还要实现程序的扩展存储、数据的实时显示、超限语音报警与数据辅助存储功能。单片机作为监控计算机与智能传感器连接的中心。本设计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其功能设计;设计原则;组成与工作原理;二是进行智能传感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硬件电路构成及测量原理;温度传感器的选择;单片机的选择;输入输出通道设计;三是进行了调试与仿真,包括硬件仿真与软件仿真。关键词:AT89C2051 单片机 DS18B20 温度测量AbstractWith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environmental control, this article in the greenhouse at home and abroad to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control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intelligent control for greenhouse many factors, the intelligent sensor monitoring and single-chip control by combining single-chip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detection system design.The system uses a hierarchical, modular design, the entire system by th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single-chip control system, computer monitoring system. System to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s the core to a number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 as a measurement component, through the single-chip smart sensor and connected to the storage collection of intelligent sensor measurement data. In single-chip system, but als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xtended stored procedures, data, real-time display, alarm and data overrun voice auxiliary storage. Single-chip computer as a monitor connected with the center of intelligent sensors.The design made the following main aspects: First,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its functional design; design principles; the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Second, an intelligent sensor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including hardware and measurement circuit principle; the choice of temperature sensor; SCM choice; input and output channel design; Third, we carried out the testing and simulation, including hardware simulation and software simulation.Keywords:AT89C2051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DS18B20 Temperature Measurement;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论11.1 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的选题背景11.2 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选题的现实意义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31.3.1 国外温室环境控制31.3.2 国内温室控制技术31.3.3 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31.3.4 温室控制存在的问题41.4 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主要研究的内容52 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总体设计62.1 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的功能设计62.2 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的原则62.3 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73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93.1 系统硬件电路构成及测量原理93.1.1 系统硬件电路构成93.1.2 系统工作原理103.1.3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133.2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133.2.1 DS18B20的介绍143.2.2 DS18B20的性能特点143.2.3 DS18B20的控制方法153.2.4 DS18B20的测温原理163.3 单片机的选择163.3.1 单片机的概述163.3.2 AT89C2051芯片的主要性能173.3.3 AT89C2051芯片的内部结构框图173.4 输入通道的设计183.4.1 Pt100温度传感器183.4.2 A/D转换203.5 输出通道设计223.5.1 温控箱的功率调节方式223.5.2可控硅输出电路234 系统调试254.1 TKS仿真器与集成开发环境KEIL254.1.1 TKS仿真器254.1.2 集成开发环境KEIL264.1.3 利用KEIL开发系统软件流程284.2 系统硬件调试284.3 系统软件调试29结 论31参考文献32致 谢341 绪论1.1 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的选题背景 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温度打着交道。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与是否能掌握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冶金、钢铁、石化、水泥、玻璃、医药等行业,可以说几乎80%的工业部门都不得不考虑着温度的因素。温度不但对于工业如此重要,在农业生产中温度的监测与控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更少。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只靠增加耕地面积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另辟蹊径,想办法来提高单位亩产量。温室大棚技术就是其中一个好的方法。温室大棚就是建立一个模拟适合生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创造一个人工气象环境,来消除温度对生物生长的约束。而且,温室大棚能克服环境对生物生长的限制,能使不同的农作物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产出,使季节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不大,部分或完全摆脱了农作物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由于温室大棚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温室大棚技术越来越普及,并且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随着大棚技术的普及,温室大棚数量不断增多,温室大棚的温度控制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传统的温度控制是在温室大棚内部悬挂温度计,通过读取温度值来知道大棚内的实际温度,然后根据现有温度与额定温度进行比较,看温度是否过高或过低。如果过高,就对大棚进行降温处理;如果过低,就对大棚进行升温处理。这些操作都是在人工情况下进行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大棚中培育的品种越来越多,对于数量较多的大棚,传统的温度控制措施就显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大型温室大棚的建设对温度检测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今天,我们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有越来越多称之为单片机的小电脑在为我们服务。单片机在工业控制、尖端武器、通信设备、信息处理、家用电器等各测控领域的应用中独占鳌头。时下,家用电器与办公设备的智能化、遥控化、模糊控制化己成为世界潮流,而这些高性能无一不是靠单片机来实现的。采用单片机来对温度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组态简单与灵活性大等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单片机以其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造价低与开发周期短等优点,成为自动化与各个测控领域中必不可少且广泛应用的器件,尤其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单片机对温度的控制问题是一个工农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基于此,本课题围绕应用于温室大棚的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展开应用研究工作。1.2 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选题的现实意义随着单片机与传感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检测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温室环境自动监测控制方面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并且必将以其优异的性能价格比,逐步取代传统的温度控制措施。但是,目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温度检测系统大多采用模拟温度传感器、多路模拟开关、A心转换器及单片机等组成的传输系统2。这种温度采集系统需要在温室大棚内布置大量的测温电缆,才能把现场传感器的信号送到采集卡上,安装与拆卸繁杂,成本也高。同时线路上传送的是模拟信号,易受干扰与损耗,测量误差也比较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本文参考了一种基于单片机并采用数字化单总线技术的温度测控系统应用于温室大棚的的设计方案,根据实用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数字化单总线技术4是利用DALLAS公司生产的新型器件实现的。它将系统的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合为一根导线,允许在这根导线上挂接数百个控制对象,形成多点单总线测控系统。这些测控对象所用的芯片都由该公司提供。采用单总线协议后,可在检测点将模拟信号数字化。这样,在单总线上传输的便是数字信号。本文介绍的温度测控系统就是基于单总线技术及其器件组建的。该系统能够对大棚内的温度进行采集,利用温度传感器将温室大棚内温度的变化,变换成电流的变化,再转换为电压变化输入模数转换器,其值由单片机处理,最后由单片机去控制数字显示器,显示温室大棚内的实际温度,同时通过比较,对大棚内的温度是否超过温度限制进行分析。如果超过我们预先设定的温度限制,温度报警系统将进行报警,并同时自动对大棚内的温度进行控制。这种设计方案实现了温度实时测量、显示与控制。该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不需要任何固定网络的支持,安装简单方便,性价比高,可维护性好。这种温度测控系统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温室大棚,实现对温度的实时控制,是一种比较智能、经济的方案,适于大力推广,以便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温室大棚的亩产量,以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1.3.1 国外温室环境控制国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与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与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室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像园艺强国荷兰,以先进的鲜花生产技术著称于世,其玻璃温室全部由计算机操作。英国伦敦大学农学院研制的温室计算机遥控技术,可以观测50km以外温室内的光、温、湿、气与水等环境状况,并进行遥控。1.3.2 国内温室控制技术我国对于温室控制技术的研究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温室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才掌握了人工气候室内微机控制技术,该技术仅限于温度、湿度与CO2浓度等单项环境因子的控制。我国温室设施计算机应用,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与发展。在技术上,以单片机控制的单参数单回路系统居多,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综合控制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温室现状还远远没有达到工厂化农业的境地,生产实际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存在着温室装备配套能力差,产业化程度低,环境控制水平落后,软硬件资源不能共享与可靠性差等缺点。1.3.3 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国内外温室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温室环境控制技术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1、手动控制。这是在温室技术发展初期所采取的控制手段,其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控制系统及执行机构。生产一线的种植者既是温室环境的传感器,又是对温室作物进行管理的执行机构,他们是温室环境控制的核心。通过对温室内外的气候状况与对作物生长状况的观测,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与直觉推测及判断,手动调节温室内环境。但这种控制方式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不适合工厂化农业生产的需要。2、自动控制。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对温室内的各种环境因子如温度、光照、湿度、C02浓度与施肥等,进行自动控制与调节成为温室控制的主要方式。人为创造适宜作物生长最佳环境的自动控制技术手段成为主流。此时的温室有比较完整的控制系统,有各种传感器采集温室环境数据,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及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良好的人机界面使种植者的操作过程形象而且简便。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温室控制技术实现了生产自动化,适合规模化生产,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3、智能化控制。智能化的控制技术将农业专家系统与温室自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以温室综合环境因子作为采集与分析对象,通过专家系统的咨询与决策,给出不同时期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环境参数,并且依据此最佳参数对实时测得的数据进行模糊处理,自动选择合理、优化的调整方案,控制执行机构的相应动作,实现温室的智能化管理与生产。这种控制方式既能体现作物生长的内在规律,发挥农业专家在农业生产中的指导作用,又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使系统的调控非常方便与有效,实现温室的完全智能化控制。1.3.4 温室控制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农业专家系统自身的问题,农业专家系统的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各种专家系统在收集、整理农业专家知识时并没有把专家是如何学习与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整理出来,这样开发的专家系统并不具有真正的学习能力。其次是采集数据的束缚,温室控制技术主要停留在对温室环境因子的监控上,并没有考虑温室作物本身的生理过程。还有就是农业专家系统在温室实时控制中的应用的局限性,农业专家系统对温室环境因子进行实时监控,不同于开发单纯的农业专家系统,其中涉及与控制系统的“接口”问题。在开发温室农业专家控制系统时,对农业知识的表达及推理策略等要认真考虑。同时,将更多的农业知识用于温室生产的实时控制中,不仅仅局限于对环境因子的专家指导。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农业应用电子技术、传感器智能化技术、机械电子一体化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的发展,温室技术体系己经成为各个国家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前沿性研究领域。1.4 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主要研究的内容本设计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确定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方案;二是进行智能传感器的硬件电路与软件系统的设计:三是单片机及通信接口的硬件电路及软件系统设计;四是对连接单片机的上位管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本文将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等相互融合,将温室环境多种参数监测与单片机控制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全面、实时、自动地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记录、存储与处理,并将有关信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最有效方式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并可对监测系统进行远程控制。满足了对作物生长状态实行全面、实时、长期监测的要求。与传统监测系统相比,本系统具有以下优点:传感器设计成智能型,可以增加系统数据采集速度,减轻监控计算机的负担。增加了辅助存储功能,在监控计算机不工作的时候,采用多媒体存储卡存储采集数据。单片机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监测速度,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都有很大提高对模拟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为防止失真,采用了数据插值算法。利用语音芯片,超限报警,实现了人性化管理。2 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总体设计2.1 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要完成的设计功能如下:实现对温室温湿度参数的实时采集,测量空间多点的温度与湿度:根据测量空间或设备的实际需要,由多路温度、湿度传感器对关键温、湿度敏感点进行测量,由单片机对各路数据进行循环检测、数据处理、存储,实现温湿度的智能、多空间点的测量。实现超限数据的及时报警。现场监测设备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并具有存储、远程通信功能。通信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较好的实时性与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与计算机通讯功能,采用RS232串行通讯方式最远传输距离为20米。长时间测量数据记录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数据记录时间间隔,数据存入数据存储器。监控计算机软件设计管理软件既要具有完成数据采集、处理的功能,其软件编程应具有功能强大、界面友好、便于操作与执行速度快等特点。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测温范围:-20100测温精度:正负0.5测温范围:0100%RH测温精度:正负2.5%RH2.2 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的原则要求单片机系统应具有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性价比高等特点。l、可靠性高可靠性是单片机系统应用的前提,在系统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将可靠性作为首要的设计准则。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使用可靠性高的元器件;设计电路板时布线与接地要合理;对供电电源采用抗干扰措施;输入输出通道抗干扰措施;进行软硬件滤波:系统自诊断功能等。2、操作维护方便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时,应从操作者的角度考虑操作与维护方便,尽量减少对操作人员专用知识的要求,以利于系统的推广。因此在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少人机交互接口,多采用操作内置或简化的方法。同时系统应配有现场故障诊断程序,一旦发生故障能保证有效地对故障进行定位,以便进行维修。3、性价比单片机除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外,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性能价格比。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能否被广泛使用,性价比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设计时,除了保持高性能外,尽可能降低成本,如简化外围硬件电路,在系统性能与速度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用软件功能取代硬件功能等。2.3 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温湿度测量,通信技术,误差修正等关键技术,以温湿度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构成智能温湿度测量系统。该系统,可分为温度测量电路,湿度测量电路,A/D转换及滤波电路,数据存储及显示电路,语音报警电路,见图2.1。选用的主要器件有:温度传感器DS1820,湿度传感器HSll01,At89S51,A/D转换器TLCO834,数据存储器AT24C04,MMC存储卡,4数码管显示模块,语音报警芯片ISD2560,MAX232,集成定时器555芯片等。图2.1 硬件结构图本系统以单片机Atme189S51为核心,数据采集、存储、显示、报警以及上传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都要通过单片机。数据采集通过单总线的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模拟的湿度传感器HS1101完成;当采集数据超出预警值时,有语音报警芯片ISD256o实时报警,然后进行相应处理;数据存储可以在计算机完成,在计算机不工作时还设置了辅助的多媒体卡MMC存储;由数码管实时显示接收的数值;数据处理主要是上位机完成的数据曲线显示、数据存储、数据打印等功能。在整个系统中采用了多种总线、协议技术,如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20的单总线技术,存储扩展的I2C总线技术,MMC的模拟SPI总线技术,单片机与计算机连接的RS232协议技术等。为防止模拟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失真,采用了线形插值算法。在这个系统中单片机部分采用语言为汇编与C语言混合编程,计算机部分采用VC+。3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3.1 系统硬件电路构成及测量原理由于系统要对大棚内部的温度进行测量与控制,因此采用单片机对单总线系统进行现场长期监控是非常经济实惠的方案,其硬件连接非常简单,可用单片机并口P1、P2、P3中的任一位端口与单总线连接来实现双向数据传输,而且还可通过RS232/485转换器串行口使单片机与上位计算机(PC机)连接,以便在WINDOWS平台上进行高级的软件管理。3.1.1 系统硬件电路构成本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组成一个集温度的采集、处理、显示、自动控制为一身的闭环控制系统,其原理框图如图31所示。系统硬件电路由温度传感器、单片机、RS485串口通信与计算机组成。图3.1温度测量系统硬件电路原理图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是采集大棚内的温度,并进行判断与显示。由于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既能对温度进行测量,又能设定所需要控制的温度,并对温度值能够把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所以本设计系统中选用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该传感器是利用在板专利技术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与数字转换电路都被集成在一起,每个DS18B20都具有唯一的64位序列号。并且DSl8B20只有一个数据输入/输出口,因此,多个DSl8B20可以并联到3或2根线上,CPU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诸多DS18B20进行通信,而它们只需简单的通信协议就能加以识别,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引线与逻辑电路。用户还可自设定非易失性温度报警上下限值,并可用报警搜索命令识别温度超限的DS18B20。由于该温度计采用数字输出形式,故不需要A/D转换器。单片机主要是对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编程,读取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并把温度值通过串口通信送入计算机。由于AT89系列单片机与MCS51系列单片机兼容,所以,本系统中的单片机选用AT89C2051。串口通信的作用是把单片机送来的数据送到计算机里,起到传输数据的作用。虽然RS232是串行通讯中目前最常用的接口,且在PC机系列中,每台微机均配有标准的RS232,但是这种共地传输,由于受距离与环境的影响,极易受到干扰。因此,RS232方式的通讯,一般应用于速度低于20kb/s,距离20m以内的条件下,不适合于高速、远距离通讯。而RS485串行通讯是一种多发送器的电路新标准,它采用了差分平衡的电气接口,利用平衡驱动、差分接收的方法,从根本上消除了地线信号。因此,RS485可用于距离 1200m,速度为100kb/s的高速通讯。由于从大棚到计算机的距离较长,因此,在本课题设计中,需要在PC机侧配置RS485转换器,以达到数据传输的目的。计算机主要是进行编程,对温度进行显示、报警与控制等。3.1.2 系统工作原理采用单总线技术设计的温度监测系统,如图32所示。整个系统以AT89C2051单片机为主机,其他设备为从设备。单片机通过RS485总线与PC机通讯。PC机作上位机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控制器选用Max705组成上电复位与看门狗电路。该系统只要一条双绞线(一根为信号线,一根为地线)从单片机拉向监控现场,然后将各种监控对象(传感器)挂接在一根总线上就可以了。本系统通过单总线可以挂接很多个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用于温室大棚内不同地方的温度测量与控制。图32中只画出了一个监控现场的配置,其布线接头与通常电话线路使用的一样,插入与拔出都很方便。图3.2用单总线器件组建温度测控系统示意图该温度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进行计算机编程与单片机编程,使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正常工作,去检测大棚内实际的温度,并由数字显示电路显示出当时的温度值。如果采集的温度值高于上限报警温度,系统将发出报警,并同时起动制冷设备,把温度降下来,当温度降到一定的程度,即低于上限复位值时,立即关闭制冷设备,使制冷设备停止工作。当采集的温度值低于下限报警温度值时,系统又发出报警,并同时起动制热设备,使大棚内的温度上升,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即高于下限复位值时,立即关闭制热设备,使制热设备停止工作,从而使温室大棚的温度值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具体的温度越限自动控制过程如图33所示。图3.3温度越限自动控制示意图温室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采用开关量控制,本系统选用了可寻址的单总线控制开关DS2405,由它送出1位。或1作为控制码信息,去胜制报警设备、通风机执行机构(空调)等的开启与关闭。当单片机发现温度传感器 DS18B20采集到大棚内的实际温度超过温度限制时,便让控制开关DS2405去开启声光报警器报警,同时开启空调机工作。DS2405是DALLAS公司提供了一种可寻址的开关器件,其主要特性为:适用于单总线协议。由单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开关信号,控制漏极开路输出端的通断状态。控制信号输出端PIO引脚吸收能力大于4mA/0.4V。不用外接电源。三种封装形式:TO92三脚塑封;SOT223四脚平面封装与CLead六脚表面安装封装。DS9502为防静电保护二极管。为防止处在开路状态易受静电等干扰侵入,通常在单总线线路的末端都接上DS9502之类防静电保护电路。图32中每个与单总线直接相连的测控对象的机构芯片内均有一个64位(bit)的ROM,其中存有48位(hit)二进制编码的序列号,称之为身份证,以确保芯片挂接在总线上可以被识别出来,这是在单总线上实现定位与寻址通信的关键所在。单总线芯片入口示意图如图34所示。由图34可见,芯片内还含有收、发控制与电源电路,其耗电量都很小,从总线上获得一点电量存储在大电容中就可以正常工作了,故一般不需要另附电源。图3.4 收、发控制与入口示意图3.1.3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测量范围:-55 +125,测量精度:0.5,反应时间500ms。3.2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测量温度的关键是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发展主要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1.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含敏感元件):2.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控制器;3.智能温度传感器。模拟集成传感器是采用硅半导体集成工艺而制成的,因此亦称硅传感器或单片集成温度传感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它是将温度传感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完成温度测量及模拟信号输出功能的专用IC。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主要特点是功能单一(仅测量温度)、测温误差小、价格低、响应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体积小、微功耗等,适合远距离测温、控温,不需要进行非线性校准,外围电路简单。它是目前在国内外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集成传感器,典型产品有AD590、AD592、TMP17、LM135等。模拟集成温度控制器主要包括温控开关与可编程温度控制器,典型产品有LM56、AD22105与MAX6509。某些增强型集成温度控制器(例如TC652/653)中还包含了A/D转换器以及固化好的程序,这与智能温度传感器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它自成系统,工作时并不受微处理器的控制,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智能温度传感器(亦称数字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的。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测试技术(ATE)的结晶。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多种智能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智能温度传感器内部都包含温度传感器、A/D转换器、信号处理器、存储器(或寄存器)与接口电路。有的产品还带多路选择器、中央控制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与只读存储器(ROM)。智能温度传感器的特点是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MCU);并且它是在硬件的基础上通过软件来实现测试功能的,其智能化程度也取决于软件的开发水平。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从集成化向智能化与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正是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传感器与网络传感器、研制单片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因此,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作为温度测量装置己广泛应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中。3.2.1 DS18B20的介绍DS18B20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继DS18B20之后最新推出的一种数字化单总线器件,属于新一代适配微处理器的改进型智能温度传感器。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相比,它能够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92位数字值读数方式。可以分别在93.75ms与750ms内完成9位与12位的数字量,并且从DS18B20读出的信息或写入DS18B20的信息仅需要一根口线(单线接口)读写,温度变换功率来源于数据总线,总线本身也可以向所挂接的DS18B20供电,而无需额外电源。因而使用DS18B20可使系统结构更趋简单,可靠性更高。同时其“一线总线”独特而且经济的特点,使用户可轻松地组建传感器网络,为测量系统的构建引入了全新的概念。DS18B20“一线总线”数字化温度传感器支持“一线总线”接口,测量温度范围为-55+125,在-10+85范围内,精度为正负0.50。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用符号扩展的16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因此,数字化单总线器件DS18B20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如:环境控制、设备或过程控制、测温类消费电子产品等。它在测温精度、转换时间、传输距离、分辨率等方面较DS1820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给用户带来了更方便与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可广泛用于工业、民用、军事等领域的温度测量及控制仪器、测控系统与大型设备中。3.2.2 DS18B20的性能特点(1)采用DALLAS公司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I8B20的双向通讯。(2)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3)可用数据线供电,供电电压范围:+3.0+5.5V。(4)测温范围:-55+l25。固有测温分辨率为0.5。当在-10+85范围内,可确保测量误差不超过0.5,在-55+125范围内,测量误差也不超过2。(5)通过编程可实现912位的数字读数方式。(6)用户可自设定非易失性的报警上下限值。(7)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 DS18B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实现多点测温。(8)负压特性,即具有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当电源电压的极性反接时,能保护DS18B20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此时芯片无法正常工作。(9)DS18B20的转换速率比较高,进行9位的温度转换仅需93.75ms。(10)适配各种单片机或系统。(11)内含64位激光修正的只读存储ROM,扣除8位产品系列号与8位循环冗余校验码(CRC)之后,产品序号占48位。出厂前产品序号存入其ROM中。在构成大型温控系统时,允许在单线总线上挂接多片DS18B20。3.2.3 DS18B20的控制方法在硬件上,DS18B20与单片机的连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DS18B20的UDD接外部电源,GND接地,其I/0与单片机的I/0线相连;另一种是用寄生电源供电,此时 DSI8B20的UDD、GND接地,其I/0接单片机I/0。无论是内部寄生电源还是外部供电,DS18B20的I/0口线要接5K见左右的上拉电阻。DS18B20有六条控制命令,如表35所示:表3.5DS18B20的六条控制命令CPU对DS18B20的访问流程是:先对DS18B20初始化,再进行ROM操作命令,最后才能对存储器操作与对数据操作。DS18B20每一步操作都要遵循严格的工作时序与通信协议。例如主机控制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这一过程,根据DS18B20的通讯协议,必须经历三个步骤:每一次读写之前都要对DS18B20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发送一条ROM指令,最后发送RAM指令,这样才能对DS18B20进行预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型制造企业承包合同
- 2025成都市员工劳动合同范本「标准」
- 2025计划供用电经济责任合同书样本
- 人卫外科护理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贵阳事业单位b类试题及答案
- 2025广安事业单位考试题及答案
- 配料熔制工新员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重介质制备回收工新员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照相机与照相设备装配调试工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各工种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基于STM32智能书桌设计
- 《北京市基本概况》课件
- 设备维保中的环境保护与能源管理
- 混合型脑性瘫痪的护理课件
- 眼科专业视野培训教材
- 青蓝工程教师成长档案
- 中建室内中庭墙面铝板、玻璃安装施工方案(改)
- 中秋佳节给客户的一封信(10篇)
-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表格
- 雨污水管道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毕业论文-线路二次电弧熄灭时刻扑捉方法研究及仿真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