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每日基础演练3.doc_第1页
高三语文 每日基础演练3.doc_第2页
高三语文 每日基础演练3.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届高三语文每日基础演练3一、语言文字运用(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熏陶(to) 给(j)付 衍(yn)变 期期艾艾(i)B差(ch)生 垄(ln)作 羞赧 (nn) 岁不我与(y)C棋枰(pn) 鸣啭 (zhun) 贫血(xu) 大大落落(lu)D泡涨(zhn) 唠嗑(k) 依傍(bn) 瑕瑜互见(xi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打铁还须自身硬”,这是一个颠仆不破的真理,自身不硬的官员,即使不笑、不戴名表、不抽名烟,也仍然存在落马的可能性。B. 毕业生在求职面试时,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对用人单位提出的薪酬要求或难于启齿,或吱吱吾吾,词不达意,甚至不知道该怎样谈薪酬。C作为地产市场冷暖主要指标之一,土地市场“量价齐跌”迹象要审慎对待,调控政策不能在结骨眼上“掉链子”。D. 长篇电视剧寻路以其所蕴涵的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审美魅力,强烈地叩击着电视荧屏前每一位观众的心灵。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主创新历来是广东的短板,而通过国家级大科学工程的“外拉”和自身创新型项目的“内引”,广东的自主创新将如虎添翼,实现腾飞。B众说周知,城市地名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它既是城市文化、城市名片的外在体现,也是城市内涵、城市历史的综合表征。C. 目前,下力气提升少儿读物特别是儿童文学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品质是当务之急,必须增强儿童文学创作生产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未来意识。D. 公益广告给予公众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形成良好的公益生活秩序和基本公共道德准则,从而维护社会良性生态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按宜居标准建设城市,有利于防止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区半径盲目扩大、人口拥挤、生态产品供给不足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B社会演化变迁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受多个因子影响的,除了气候变化之外,政治、经济和宗教等都是重要的因子。C对行政体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公益慈善组织,政府部门的监督能否秉持独立的立场,公众恐怕也有担忧。D. 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为的就是与群众面对面,掌握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发展成果能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所以,中国古代逻辑中的思维形式,不可能是由完全“空壳”的变项构成,只能由代表一定意义内容的象形象意文字构成。这些“空壳”字母可参与字母之间的任意变换造就反映一定内容的概念形态中国文化的基因是象形象意文字 从思维形态上升到思维形式,只要从构造词组的“空壳”字母中选取任何一个字母,均可成为概念变项或命题变项 所以,从思维形态上升到思维形式,没有“空壳”文字可供择取,而只能使用象形象意文字 西方文化使用字母文字,构造词组的基本元素是二十几个没有任何意义的字母A B C D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临江仙都城元夕(宋)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1“窗破月寻人”,运用 的手法,写出了作者 的现实处境。(2分)2试赏析词中虚实结合的手法。(5分)三、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曾子曰:“ ,以友辅仁。” (论语)(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 (王实甫西厢记)(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 (白居易琵琶行) (4) ,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5) ,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每日基础演练3一、1B (A陶to C啭zhun D见jin)2D(A“仆”改为“扑”B. “吱”改为“支” C“结”改为“节”)3B(“表征”指显示出来的现象,正确。A“如虎添翼”是形容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与语境中的“短板”不符。C“当务之急”指当前急切应办的事,与“目前”重复。D“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而此句“形成”与“维护”是递进关系,所以应改为“进而”)4B(A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等问题”;C“对”后面少了介词“与”。D主语偷换,在“发展成果能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前加上“让”)5A(中的“这些空壳字母”指的是中的“没有任何意义的字母”,所以紧接在之后,两句都在讲“从思维形态上升到思维形式”,而指“西方文化”,指“中国文化”,所以应该是讲“西方文化”,讲“中国文化”。从最后一句来看,讲的是“中国古代逻辑中的思维形式”,所以应该是先讲“西方文化”,再讲“中国文化”)二、拟人 孤独凄清 (2分)22这首词上片虚写,由“闻道”二字引出,说明作者未曾涉足其间,写的是想象中的汴京元夜之景,而且把汴京元夜从地上移到了天上,以想象中的仙境喻都城元夕的盛况;下片实写,由“谁见”二字度入,写现实中“江南憔悴客”的羁愁与端忧。一虚一实,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