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柱、墙肢配筋率超详细统计_第1页
梁、板、柱、墙肢配筋率超详细统计_第2页
梁、板、柱、墙肢配筋率超详细统计_第3页
梁、板、柱、墙肢配筋率超详细统计_第4页
梁、板、柱、墙肢配筋率超详细统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砼砼 2010 2010 第第 8 5 18 5 1 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不应小 于表于表 8 5 18 5 1 规定的数值 规定的数值 表表 8 5 18 5 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力类型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最小配筋百分率 强度等级强度等级 500MPa500MPa 0 500 50 强度等级强度等级 400MPa400MPa 0 550 55 全部纵全部纵 向钢筋向钢筋 强度等级强度等级 300MPa300MPa 335MPa335MPa 0 600 60 受压构件受压构件 一侧纵向钢筋一侧纵向钢筋 0 200 20 受弯构件 偏心受拉 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受弯构件 偏心受拉 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 200 20 和和 4545中的较大值中的较大值 注 注 1 1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当采用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当采用 C60C60 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 应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 应 按表中规定增加按表中规定增加 0 100 10 2 2 板类受弯构件 不包括悬臂板 的受拉钢筋 当采用强度等级板类受弯构件 不包括悬臂板 的受拉钢筋 当采用强度等级 400MPa400MPa 500MPa500MPa 的的 钢筋时 其最小配筋百分率应钢筋时 其最小配筋百分率应 允许采用允许采用 0 150 15 和和 4545中的较大值 中的较大值 3 3 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 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 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4 4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 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5 5 受弯构件 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受弯构件 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 积 积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6 6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是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是 一侧纵向钢筋 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一边一侧纵向钢筋 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一边 布置的纵向钢筋 布置的纵向钢筋 砼 2010 第 8 5 2 条 卧置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 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 降低 但不应小于 0 15 砼 2010 第 9 1 7 条 当按单向板单向板设计时 应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 单 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 15 15 且配筋率不宜小于 0 15 0 15 分布钢 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6mm 间距不宜大于 250mm 当集中荷载较大时 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 增加 且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砼 2010 第 9 1 8 条 在温度 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 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 防裂构造钢筋 配筋率均不宜小于 0 10 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 钢筋贯通布置 也可另行设置钢筋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砼 2010 第 9 2 1 条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深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 2 根 2 梁高不小于 300mm 时 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m 梁高小于 300mm 时 钢筋直径不 应小于 8mm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300mm 和 1 5d 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 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 当下部钢筋多于 2 层时 2 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 2 层的中距增大一倍 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 砼 2010 第 9 2 5 条 梁内受扭纵向钢筋梁内受扭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0 6 当 T Vb 2 0 时 取 T Vb 2 0 式中 受扭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取 b 受剪的截面宽度 按本规范第 6 4 1 条的规定取用 对箱型构件 b 应 以代替 沿截面周边布置的受扭纵向钢筋总截面面积 沿截面周边布置受扭纵向钢筋受扭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及梁截面短边长度 除应在梁截 面四角设置受扭纵向钢筋外 其余受扭纵向钢筋宜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 受扭纵向钢 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支座内 在弯剪扭构件弯剪扭构件中 配置在截面弯曲受拉边的纵向受力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按本 规范第 8 5 1 条规定的受弯构件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的钢筋截面面积与本条受扭纵向 钢筋配筋率计算并分配到弯曲受拉边的钢筋截面面积之和 砼 2010 第 9 2 9 3 条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 9 2 9 条规定 当 V 大于 时 箍筋的配筋率 尚不应小于 0 7 0 0 05 0 0 24 表 9 2 9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 mm 梁高 hV 0 7 0 0 05 0 V 0 7 0 0 05 0 150 h 300 150200 300 h 500 200300 500 h 800 250350 H 800 300400 砼 2010 第 9 2 10 条 在弯剪扭构件弯剪扭构件中 箍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 0 28 在超静定结构中 考虑协调扭转而配置的箍筋 其间距不宜大于 0 75b 此 处 b 按本规范第 6 4 1 条的规定取用 但对箱型截面构件 b 应以代替 砼 2010 第 9 2 13 条 梁的腹板高度不小于 450mm 时 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 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每侧纵向构造钢筋 不包括梁上 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 的间距 不宜大于 200mm 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 b 的 0 10 但当梁宽较大时可适 当放松 此处 腹板高度按本规范第 6 3 1 条的规定采用 砼 2010 第 9 3 1 条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12mm 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5 2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50mm 且不宜大于 300mm 3 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 600mm 时 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 10mm 的 纵向构造钢筋 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4 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 8 根 不应小于 6 根 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5 在偏心受压柱中 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 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 其中距不宜大于 300mm 砼 2010 第 9 3 8 条 顶层端节点处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0 35 0 式中 梁腹板宽度 梁截面有效高度 0 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节点脚部的弯弧内半径 当钢筋直径不大于 25mm 时 不宜小于 6d 大于 25mm 时 不宜小于 8d 钢筋弯弧外的混凝土中应配置防裂 防剥落的 构 砼砼 2010 2010 第第 11 3 611 3 6 条 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条 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 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 11 3 6 111 3 6 1 规定的数值 规定的数值 表表 11 3 6 111 3 6 1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梁梁 中中 位位 置置 抗震等级抗震等级 支座支座跨中跨中 一级一级 0 400 40 和和中的较大值中的较大值 80 0 300 30 和和 6565中的较大值中的较大值 二级二级 0 300 30 和和 6565中的较大值中的较大值 0 250 25 和和 5555中的较大值中的较大值 三 四级三 四级 0 250 25 和和 5555中的较大值中的较大值 0 200 20 和和 4545中的较大值中的较大值 2 2 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 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 0 50 5 二 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 二 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 0 30 3 3 3 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 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 应按表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 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 应按表 11 3 6 211 3 6 2 采用 采用 当梁端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大于当梁端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大于 2 2 时 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时 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 2mm2mm 表表 11 3 6 211 3 6 2 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构造要求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构造要求 抗震抗震 等级等级 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长度 mmmm 箍筋最大间距 箍筋最大间距 mmmm 最小直径最小直径 mmmm 一级一级 2 2 倍梁高和倍梁高和 500500 中的较大值中的较大值 纵向钢筋直径的纵向钢筋直径的 6 6 倍 梁高的倍 梁高的 1 41 4 和和 100100 中的最小值中的最小值 1010 二级二级 纵向钢筋直径的纵向钢筋直径的 8 8 倍 梁高的倍 梁高的 1 41 4 和和 100100 中的最小值中的最小值 8 8 三级三级 纵向钢筋直径的纵向钢筋直径的 8 8 倍 梁高的倍 梁高的 1 41 4 和和 150150 中的最小值中的最小值 8 8 四级四级 1 51 5 倍梁高和倍梁高和 500500 中的较大值中的较大值 纵向钢筋直径的纵向钢筋直径的 8 8 倍 梁高的倍 梁高的 1 41 4 和和 150150 中的最小值中的最小值 6 6 注 箍筋直径大于注 箍筋直径大于 12mm12mm 数量不少于 数量不少于 4 4 肢且肢距不大于肢且肢距不大于 150mm150mm 时 一 二级的最大间距时 一 二级的最大间距 应允许适当放宽 但不得大于应允许适当放宽 但不得大于 150mm150mm 抗震抗震 2010 2010 第第 6 3 36 3 3 条 梁的钢筋配置 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条 梁的钢筋配置 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 一级不应大于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 一级不应大于 0 250 25 二 二 三级不应大于三级不应大于 0 350 35 2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 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级不应小于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 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级不应小于 0 50 5 二 三级不应小于 二 三级不应小于 0 30 3 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 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 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 6 3 36 3 3 采用 当梁端纵向受采用 当梁端纵向受 拉钢筋配筋率大于拉钢筋配筋率大于 2 2 时 表中箍筋最小直数值应增大时 表中箍筋最小直数值应增大 2mm2mm 表表 6 3 36 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 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 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抗震等级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 采用较加密区长度 采用较 大值 大值 mmmm 箍筋最大间距 采用箍筋最大间距 采用 最小值 最小值 mmmm 箍筋最小直径 箍筋最小直径 mmmm 一一 二二 三三 四四 2 2 500500 1 51 5 500500 1 51 5 500500 1 51 5 500500 4 6d 4 6d 100100 4 8d 4 8d 100100 4 8d 4 8d 150150 4 8d 4 8d 150150 1010 8 8 8 8 6 6 注 注 1 1 d d 为纵向钢筋直径 为纵向钢筋直径 为梁截面高度 为梁截面高度 2 2 箍筋直径大于箍筋直径大于 12mm12mm 数量不少于 数量不少于 4 4 肢且肢距不大于肢且肢距不大于 150mm150mm 时 一 二级的最大时 一 二级的最大 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 但不得大于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 但不得大于 150mm150mm 抗震 2010 第 6 3 4 条 梁的钢筋配置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2 5 沿梁全长顶面 底面的配筋 一 二 级不应少于 2 14 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 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 1 4 三 四级不应少于 2 12 2 一 二 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 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 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 1 20 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 1 20 对 其他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 1 20 或纵向钢筋所在 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 1 20 3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 一级不宜大于 20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二 三 级不宜大于 25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四级不宜大于 300mm 砼 2010 第 11 3 7 条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2 5 沿梁全长顶面和 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 对一 二级抗震等级 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4mm 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截面面积的 1 4 对三 四级抗震等级 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2mm 砼 2010 第 11 3 8 条 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 一级抗震等级 不宜大于 20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二 三级抗震等级 不宜大于 25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 的较大值 各抗震等级下 均不宜大于 300mm 砼 2010 第 11 3 9 条 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距框架节点边缘不应大于 50mm 非加 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 2 倍 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下 列规定 一级抗震等级 0 30 二级抗震等级 0 28 三 四级抗震等级 0 26 砼砼 2010 2010 第第 11 4 1211 4 12 条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 应符合下列要求 条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 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 11 4 12 111 4 12 1 规定的数值 规定的数值 同时 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同时 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 0 20 2 对 对 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 最小配筋百分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 最小配筋百分 率应增加率应增加 0 10 1 表表 11 4 12 111 4 12 1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抗抗 震震 等等 级级柱类型柱类型 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四级四级 中柱 边柱中柱 边柱0 90 9 1 01 0 0 70 7 0 80 8 0 60 6 0 70 7 0 50 5 0 60 6 角柱 框支柱角柱 框支柱 1 11 10 90 90 80 80 70 7 注 注 1 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 2 采用采用 335MPa335MPa 级 级 400MPa400MPa 级纵向受力钢筋时 应分别按表中数值增加级纵向受力钢筋时 应分别按表中数值增加 0 10 1 和和 0 050 05 采采 用 用 3 3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C60 以上时 应按表中数值增加以上时 应按表中数值增加 0 10 1 采用 采用 2 2 框架柱和框支柱上 下两端箍筋应加密 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符合框架柱和框支柱上 下两端箍筋应加密 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符合 表表 11 4 12 211 4 12 2 的规定 的规定 表表 11 4 12 211 4 12 2 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抗震等级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 箍筋最大间距 mmmm 最小直径 最小直径 mmmm 一级一级纵向钢筋直径的纵向钢筋直径的 6 6 倍和倍和 100100 中的较小值中的较小值 1010 二级二级纵向钢筋直径的纵向钢筋直径的 8 8 倍和倍和 100100 中的较小值中的较小值 8 8 三级三级纵向钢筋直径的纵向钢筋直径的 8 8 倍和倍和 150150 柱根 柱根 100100 中的较小时 中的较小时 8 8 四级四级纵向钢筋直径的纵向钢筋直径的 8 8 倍和倍和 150150 柱根 柱根 100100 中的较小时 中的较小时6 6 柱根 柱根 8 8 注 柱根系指底层柱下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 注 柱根系指底层柱下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 3 3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 2 2 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 且箍筋间距应符合本条第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 且箍筋间距应符合本条第 2 2 款一级抗震等级的要求 款一级抗震等级的要求 4 4 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 12mm12mm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150mm150mm 及二级抗震等级框及二级抗震等级框 架柱的直径不小于架柱的直径不小于 10mm10mm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200mm200mm 时 除底层柱下端外 箍筋间距应允许采时 除底层柱下端外 箍筋间距应允许采 用用 150mm150mm 四级抗震等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 四级抗震等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 2 2 时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时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8mm 抗震抗震 2010 2010 第第 6 3 76 3 7 条 柱的钢筋配置 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条 柱的钢筋配置 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 6 3 7 16 3 7 1 采用 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采用 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 0 2 0 2 对建造于 对建造于 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 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 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 0 1 0 1 表表 6 3 7 16 3 7 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 百分率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 百分率 抗震等级抗震等级 类别类别 一一二二三三四四 中柱和边柱中柱和边柱0 90 9 1 01 0 0 70 7 0 80 8 0 60 6 0 70 7 0 50 5 0 60 6 角柱 框支柱角柱 框支柱 1 11 10 90 90 80 80 70 7 注 注 1 1 表中括号内树脂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表中括号内树脂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 2 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 400MPa400MPa 时 表中数值应增加时 表中数值应增加 0 10 1 钢筋强度等级为 钢筋强度等级为 400MPa400MPa 时 时 表中数值应增加表中数值应增加 0 050 05 3 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 C60C60 时 上述相应数值应增加时 上述相应数值应增加 0 10 1 2 2 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 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 应符合下列要求 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 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 一般情况下 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应按表一般情况下 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应按表 6 3 7 26 3 7 2 采用 采用 表表 6 3 7 26 3 7 2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抗震等级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 采用较小值 箍筋最大间距 采用较小值 mmmm 最小直径 最小直径 mmmm 一一 6d 1006d 1001010 二二 三三 四四 8d 1008d 100 8d 150 8d 150 柱根柱根 100 100 8d 150 8d 150 柱根柱根 100 100 8 8 8 8 6 6 柱根 柱根 8 8 注 注 1 1 d d 为柱纵筋最小直径 为柱纵筋最小直径 2 2 柱根指底层柱下端箍筋加密区 柱根指底层柱下端箍筋加密区 2 2 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 12mm12mm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150 150 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 径不小于径不小于 10 10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200 200 时 除底层柱下端外 最大间距应允许采时 除底层柱下端外 最大间距应允许采 用用 150 150 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 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 400 400 时 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时 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 6 6 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 2 2 时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时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 8 3 3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 2 2 的框架柱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的框架柱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 100 砼 2010 第 11 4 13 条 框架边柱 角柱及剪力墙端柱在地震组合下处于小偏心受拉 时 柱内纵向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 25 框架柱 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 5 柱的纵向钢筋应对称配置 截面尺寸大于 400 的柱 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200 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 且柱 的剪跨比不大于 2 时 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1 2 砼 2010 第 11 4 15 条 柱箍筋加密区内的箍筋肢距 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200 二 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250 和 20 倍箍筋直径中的较大值 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300 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 当采用拉筋且箍筋与纵向钢筋 有绑扎时 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箍筋 砼 2010 第 11 4 17 条 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抗震 2010 第 6 3 8 条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 截面边长大于 400mm 的柱 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 5 剪跨比不大于 2 的一级框架的柱 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 不宜大于 1 2 4 边柱 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 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 25 抗震 2010 第 6 3 9 条 柱的箍筋配置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抗震 2010 第 6 3 10 条 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本规范第 6 3 7 条采用 一 二 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 0 12 0 10 和 0 08 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 0 6 0 5 和 0 4 柱剪跨比不大于 2 的框架节点核芯 区 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芯区上 下端的较大体积配箍率 抗震抗震 2010 2010 第第 6 4 36 4 3 条 抗震墙竖向 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 应符合下列要求 条 抗震墙竖向 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 一 二 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一 二 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 0 25 0 25 四级抗 四级抗 震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震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 0 20 0 20 注 高度小于注 高度小于 24m24m 且剪压比很小的四级抗震墙 其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允许按且剪压比很小的四级抗震墙 其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允许按 0 15 0 15 采用 采用 2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区部位 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区部位 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 不应小于不应小于 0 3 0 3 抗震 2010 第 6 4 4 条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置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300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 抗震墙底部加强区部位 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200 2 抗震墙厚度大于 140 时 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 双排分布钢筋间拉 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600 直径不应小于 6 3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直径 均不宜大于墙厚的 1 10 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