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结构的鉴定与评价_第1页
既有结构的鉴定与评价_第2页
既有结构的鉴定与评价_第3页
既有结构的鉴定与评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既有结构的鉴定与评价 浅谈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有幸聆听了曹双寅教授的讲座 虽然作为一名外语专业的学生 我对古建筑的鉴定与 评价的技术性问题一无所知 但是这场讲座却引起了我对古建筑保护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古建筑作为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承载了中国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涌 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 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 陵墓 庙宇 园林 民宅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 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成为举世 瞩目的文化遗产 欣赏中国古建筑 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 那洪荒远古的传说 秦 皇汉武的丰功 大唐帝国的气概 明清宫禁的烟云 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 动者的聪明才智 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 以砖 瓦 石为辅发展起来的 从建筑外观 上看 每个建筑都有上 中 下三部分组成 上为屋顶 下为基座 中间为柱子 门窗和 墙面 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 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 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 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 有俨 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 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 的做法极富变化 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从建筑类别上说 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 寺庙殿堂 宅居厅室 陵寝墓葬及园林 建筑等 其中宫殿 寺庙 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 主 次分明 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 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 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 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 布局自由灵活 变幻无穷 极力追求自 然情调 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 令人赞赏 但是这 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 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 如像那 些亭亭如盖 飞檐翘角的大屋顶 即是为了排除雨水 遮阴纳阳的需要 适应内部结构的 条件而形成的 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 如翚斯飞 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 式 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 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 让柱脚 外侧的 侧脚 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 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 使之呈现出 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 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 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 优美曲线 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 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 有的色调鲜明 对比强烈 有的色调和谐 纯朴淡雅 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 大凡宫殿 坛庙 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 强烈 色调鲜明的色彩 红墙黄瓦 或其他颜色的瓦 衬托着绿树蓝天 再加上檐下的金 碧彩画 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 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 琉璃瓦和彩画是 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朴素淡雅的色调在中国古建筑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如江南的民居 和一些园林 寺观 以洁白的粉墙 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 青山绿水之间 显得清新 秀丽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 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 功的经验 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 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而且也注意 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 中国古代建筑中有一种讲究阴阳五行的 堪舆 之学 也就是看风水之学 其中虽然夹杂了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 但剔去其糟粕 仍有不少可供 借鉴之处 特别是其中讲地形 风向 水文 地质等部分 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中国古代 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 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 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 对周围的 山川形势 地理特点 气候条件 林木植被等等 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 务使建筑的布 局 形式 色调 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综合上述 中国古建筑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 它给我们以审美享受 为研究历史和科 学提供实证 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 证 而且是一部极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但古建筑与新建设似乎是一对难缠的冤家 它们之间的明争暗斗不知继续了多少个世纪 我们先来观察西方文化对古代建筑的态度 百多年来 在西方发达国家 许多珍贵的 古建筑和文物古迹被新的建设破坏了 已流传了千百年的文化 历史遗存毁于一旦 如今 他们回顾这段道路 无不痛心疾首 欧洲所有城市最大的特点和价值就在于它们的古老和 现代 那里有中世纪时期保留至今的城堡和最为前卫的当代建筑群 这样 记载历史和文 化就存在两条并行的主线 一条是文字历史 一条是从古代到今天的建筑 它们相辅相成 时空对仗 雄辩清晰 浑然一体 于是 抽象的文字和直观的建筑就构成即可以思维想象 也可以直接触摸的 文明史 在欧洲 人们最强烈感觉到的是由那些古代和现代建筑群 而折射出来的文化与历史 通过这些直接的感官刺激 我们可以清楚的体会到西方文化的 内涵与核心 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人如此注重自己的文化遗产和都市古迹 而我们似乎还在 重复这一历史 无力挣脱那神秘的怪圈 破坏 悔恨 珍惜 我国的古建筑和文物古迹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灿烂文明的标志 是一笔无法估量的 宝贵财富 具有极高的历史 科学和文化价值 但近几十年来 偏见和无知却使我们作出 了许多自毁家门的蠢事 在飞速发展的当代 许多文化很容易在强势文化的压抑和排斥下 失去自己的传统和信仰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建筑设计转到知识分子手里 他们都是或留学 欧美 或间接学欧美的建筑的 他们将各国的各时代建筑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城市中来 并且竟鄙视自己的文化 自己固有的建筑和艺术传统 又在思想上做了西洋资本主义国家 近代各流派建筑理论的俘虏 解放后经过爱国主义的学习才逐渐认识到祖国传统的伟大 祖国的建筑是祖国过去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中智慧的结晶 是我们一份极可骄傲的 辉 煌的艺术遗产 这个认识及时地纠正了前一些年代里许多人对祖国建筑遗产的轻视和破坏 但是保护建筑文物的工作不过刚刚开始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很艰巨的 人类创造 发 展 巩固自己文化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城市的建筑 因为建筑可以生动的表征文 化 证明文化的存在 这种记载文化的方式比文字具有更加生动的意义 因为人们可以在 古建筑的环境中体会 理解自己的文化内涵 文字的记载往往是抽象而具体的 但是建筑 却可以盛载文化的灵魂 这是文字无法达到的 所以 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 我们不需要古建筑僵尸 需要的是其中优美的建筑风格 如果将其与现代美相结合 建造出有中国传统风格和现代便利的民居及公共建筑 这个将是对古建筑最好的保护 特 别要提的是 人们对古建筑的态度 近来因为房地产热 很多古建筑被拆掉了 只有人们 打心底里认同与重视 愿意保护 才能真正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 到古建筑和文物古迹及其周围环境风貌的珍贵价值 认识到它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并把古建筑和文物古迹的保护纳入城市规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