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个人防护ppt课件.ppt_第1页
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个人防护ppt课件.ppt_第2页
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个人防护ppt课件.ppt_第3页
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个人防护ppt课件.ppt_第4页
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个人防护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 概述个人防护的原则与要求个人防护的装备和使用防护用品的穿脱程序现场安全 概述 疾控机构人员在参与传染病突发事件调查处置的过程中 经常接触到现场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子 或暴露于不同病原体的威胁之下 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障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个人防护是为了保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现场工作人员免受化学 生物 放射性污染危害而采取的措施 以防范现场环境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包括防护规程的制定 防护装置的选择和使用等 标准预防 是指认为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需要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 污染 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 接触上述物质 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二十七条 有关单位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器材 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规定 参加救援的工作人员应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设施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能违反防护规律 擅自或强令他人 或机构 在没有适当防护的情况下进入现场工作 需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事件 1 接触传染病病例 疑似病例以及病例的相关污染物 2 采集 保存和运输病例的相关标本 3 接触可疑的媒介生物 4 遭遇生物恐怖袭击 5 不明原因疾病 尤其是怀疑为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个人防护的原则与要求 个人防护基本原则 1 当暴露在危害健康的环境中时 必须使用个人防护装置 2 在充分了解各类防护装备和局限性的基础上 根据环境中的有害因子及污染程度 选择防护水平 3 现场工作人员应经过系统的个人防护培训和定期演练 正确和熟练使用 4 建立管理机制 对包括选择 购买 人员筛选 人员配备 使用培训 维护 洗消 废弃等各环节进行规范 传染病防护的基本原则1 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选择防护种类 2 根据与传染源的接触程度实施分级防护3 传播途径不明的传染病原则上采用最高防护 4 消毒人员除防护微生物外 还需要防护消毒因子 个人防护的原则与要求 一 接触传播的防护要求1 在现场接触患者及其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等物质 或接触有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应戴手套 2 手套在接触了高浓度病原体的物品后必须更换 3 离开污染物现场之前必须脱去手套 并用抗菌肥皂洗手 4 在脱去手套后不要再接触任何可能带有病原体的物件表面 注意 在以下情况要加穿隔离衣 与患者或者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有大面积接触时 与大便失禁 腹泻 有造瘘口 有辅料不能控制的引流或伤口有渗出的患者接触时 个人防护的原则与要求 二 空气传播的防护空气传播的定义 指一些直径小于5um的病原体可漂浮在空气中 在易感者吸入了含有病原体的空气时发生感染 1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或现场接触时 应戴帽子 医用防护口罩 2 进行可能喷溅的诊疗操作时 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穿戴防护服 穿脱防护用品时应注意 医用防护口罩持续使用一般不超过6 8小时 遇污染和潮湿时应及时更换 接触多个已经确诊的同类传染病患者时 防护服可以连续使用 接触不同疑似患者时 要及时更换防护服 防护服被患者血液 体液 污染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戴医用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个人防护的原则与要求 三 飞沫传播的防护飞沫传播是指当患者或带菌者咳嗽 打喷嚏 交谈 或对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及呼吸道吸痰时 病原体通过飞沫溅到易感者的结膜 鼻腔 口腔 飞沫直径大于5um 常常不会溅到1m以外 标准预防 以下防护 1 与患者近距离 1m以内 接触 应戴帽子 医用防护口罩 2 进行喷溅诊疗时 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穿防护服 3 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个人防护的原则与要求 四 虫媒传播的防护 一 蚊类的防护1 在工作室或帐篷使用药物处理的蚊帐 以减少蚊虫的侵害 2 在窗纱上使用含有拟除虫菊酯的涂抹剂 可以阻止有害生物的进入 3 在现场进行采集生物样品时 应进行除虫菊酯的滞留喷洒 以减少有害生物对现场工作人员的攻击机会 4 穿较宽松的长衫 长裤 避免穿凉鞋 以减少皮肤外露 5 在有大量蚊虫等飞虫活动的空间 应使用驱避剂或杀虫剂处理过的防蚊纱罩 以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头部和颈部 二 脾螨类 蚤类防护1 进行啮齿类 野生哺乳类 鸟类接触和采样时 应将捕获的小型动物放在鼠布袋中 用乙醚麻醉 使体外寄生虫致死后进行操作 并在现场地面进行高效氯氰菊酯喷洒 以杀死病媒生物 2 在滋生地及活动场所附近开展工作时 将驱避剂涂抹于皮肤的暴露部位或外衣上 开展蚤 蜱 螨传播疾病调查时 应穿防护服 防蚤袜 以有效防护媒介生物的攻击 3 在鼠疫等疫情处理时 工作人员应避开蚤 蜱 螨的活动区 不能在獭洞 鼠洞等鼠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坐 卧或长期停留 不能在没有防护时接近自毙鼠 以免受到感染病原的蚤类叮咬 个人防护的原则与要求 五 暴露于血液和体液后的紧急措施1 现场工作人员因针刺 割伤 咬伤 或血液 体液溅到粘膜 或破损的皮肤暴露于血液 体液后 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暴露部位15分钟 2 溅到眼睛 粘膜的 要用清水冲洗15分钟 3 受伤者应马上向自己的上级报告 并寻求进一步治疗 相应治疗应在1 2小时内开始 个人防护装备的种类和使用 一 防护服可分为连体式和分体式 设计应满足舒适 对颗粒物有一定的隔离效率 还应符合防水性 透湿量 抗静电性 阻燃性 符合国标GB19082 2009的要求使用指征 1 接触甲类 或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2 接触经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 3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喷溅时 个人防护装备的种类和使用 二 眼 面防护罩使用指征 1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喷溅时 2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3 消杀人员配药及喷雾作业时使用护目镜 4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施气管切开及插管等近距离操作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喷溅时 个人防护装备的种类和使用 三 手套乳胶 腈类 乙烯类等材料 有一定弹性 必须盖住袖口 一次性手套一次性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摘除手套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 对不同病患进行采样时 更换手套或手消毒使用指征 直接接触传染病患者或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 个人防护装备的种类和使用 四 口罩口罩种类1 棉纱口罩防病毒效率低 并且厚重 闷热 与面部密合性差 不建议使用2 外科口罩 防护功效不及N95口罩 但可以避免病人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最适合给病人用 宜选择紧带式 不宜选择挂耳式 分3层 外层 阻水层 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 一般为蓝色 绿色 中层 过滤层 可阻隔90 的5 m的颗粒 近口鼻的内层 吸湿层 3 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气溶胶 直径 0 5um颗粒 或近距离 1m 飞沫传播 防护效果最好在一般调查和诊疗活动时 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带医用防护口罩 五 呼吸器呼吸防护器主要有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和隔绝式呼吸防护器两种 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可分为自吸过滤式和送风过滤式两类 防护用品的穿脱程序 一 穿戴防护用品顺序步骤1 戴帽子步骤2 戴口罩步骤3 穿防护服步骤4 戴上防护眼镜步骤5 穿上鞋套或胶鞋步骤6 戴上手套 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防护用品的穿脱程序 二 脱掉防护用品顺序步骤1 摘掉防护镜 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2 解防护服 步骤3 摘掉手套 一次性手套应将里面朝外 放入污物袋中 步骤4 脱掉防护服 将反面朝外 放入污衣袋中 步骤5 将手指反掏进帽子 将帽子轻轻摘下 反面朝外 放入污衣袋中 步骤6 摘口罩 一手按住口罩 另一手将口罩带摘下 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注意双手不要接触面部 步骤8 脱下鞋套或胶鞋 将鞋套反面朝外 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将胶鞋放入消毒液中 防护用品的穿脱程序 三 防护用品的穿脱方法及手清洗方法 一 口罩佩带方法1 外科口罩佩带方法步骤1 将口罩罩住鼻 口及下巴 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 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步骤2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 从中间位置开始 用手指向内按压 并逐步向两侧移动 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甲 步骤3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2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步骤1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 有鼻甲的一面背向外 步骤2 将口罩罩住鼻 口及下巴 鼻甲部位向下紧贴面部 步骤3 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 放在颈后双耳下 步骤4 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步骤5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 从中间位置开始 用手指向内按压 并逐步向两侧移动和按压 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甲 防护用品的穿脱程序 3 注意事项 1 不应一只手捏鼻甲 2 医用口罩只能一次使用 3 口罩潮湿后 受到患者血液 体液污染后 应及时更换 4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前 应进行密合性检查 检查方法 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 快速的呼气 若鼻甲附近有漏气应调整鼻甲 若漏气位于四周 调整系带到不漏气为止 4 摘口罩的方法要点 不要接触口罩的前面 污染面 先解开下面的系带 再解开上面的系带 用双手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防护用品的穿脱程序 二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1 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要注意调整好视野和舒适度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 有无松懈 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为了防止护目镜起雾 可用肥皂水涂擦干净 2 摘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一边的摘掉 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 防护用品的穿脱程序 三 无菌手套的戴脱方法1 戴无菌手套步骤1 打开手套包 步骤2 将右手先伸入右手套 再将左手伸入左手套 确保手套的边缘包盖住隔离衣的袖口2 脱手套的方法步骤1 用戴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2 手套脱下 步骤2 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的清洁面 内面 的边沿 将手套脱下 步骤3 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注意事项 1 不同的患者应更换手套 2 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 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防护用品的穿脱程序 四 手部卫生1 必须在以下的情况洗手 在接触病人前 做完身体的一个部位检查之后 再开始做另一个部位之前 接触了感染性物质后 如血液 分泌物 排泄物 接触了被体液污染的物件和器械后 接触另外一位病人前 2 洗手的基本方法将抗菌的肥皂液倒在手上 打开水龙头 淋湿双手 用力磨擦双手 让手的每一部分都被皂液 泡沫沾满 泡沫的覆盖面应大于手上被污染的范围 磨擦双手的手背 手掌 指缝间至少15秒 洗手指缝时应两手交叉 在水流下彻底冲洗干净双手 冲洗时肘部应高于手掌位置 让水从指尖处流下 用干净的干纸巾擦干手 隔着纸巾关掉水龙头 现场安全 一 个人安全首先确认个人身体状况 并查阅当地有关情况 了解当地气候 地形 民族与生活习惯等情况 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携带好足够物品1 个人身份证件与机票 车票 建议身份证件复印一份备用 2 根据目的地近期天气情况 携带足够的衣物与伞具 3 个人洗漱物品与个人日常用品 4 根据工作现场地形特点 选择适合现场工作的便装 5 携带好手机与充电器等通讯类用品 6 随身少带现金 尽量使用银联卡或信用卡 7 若有高血压 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 注意随身携带有关应急药物 现场安全 二 住宿安全1 谨慎选择投宿的宾馆 安全第一 避免独自一人投宿到环境复杂的小旅社 2 工作组队员要相互知道房间号与联系电话 3 进入旅馆后 应先察看安全门和安全通道 最好是试走一次 以备危险时刻迅速离开 同时还应注意周围的安全逃生出口及紧急电话联络系统 4 注意宾馆房间内的门窗 锁等设施是否完好 出入房间要随时锁好门 关好窗 入睡前将房间内锁链扣好 5 有访客须经再三确认 不可随便让陌生人进入 若有问题 应打电话请旅馆工作人员处理 6 外出时 贵重物品应随时携带或交由宾馆服务台保管 不要放在房间内 7 使用宾馆电梯时 尽量站在控制钮旁 一旦发生问题 可立刻按警报器求救 尽量避免单独使用宾馆楼梯 8 遵守宾馆的各项管理规定 不在床上吸烟 使用热水器 电吹风等电器时 注意用电安全 9 外出时要记住所在宾馆的名称 地址和电话号码 将其写在纸上 随身携带 一旦迷路 方便求助 10 退房前 认真检查所携带的行李物品 不要丢失证件和贵重财物 现场安全 三 交通安全1 座位上有安全带应该系好 经验证明能大幅度降低碰撞时的损伤程度 2 若发现驾驶员疲劳驾驶 或酒后驾车 应拒绝乘坐 上车后将行李物品放好 还应环顾四周 对有可能在振动或刹车时掉下来的物品建议放好 以免击伤 3 乘坐长途汽车或乘车走山路时 不要在车上睡觉 要保持清醒的状态 遇突发交通意外 及时采取救助措施 4 如看到事故已不可避免 应迅速将手抱头 贴胸 靠近固定物处 避免在碰撞或翻滚中伤及头部 事故情况复杂 尽可能迅速脱离车厢 避得远一些 以免燃烧 爆炸等续发性意外发生 5 乘坐车辆在发生交通事故后 在无人员伤员和责任认定明确的情况下 可离开现场 情况严重时 应立即打110报警 讲清楚地点及现场状况 若是在高速公路上则要说出电话机编号 以指出位置 6 如发生交通事故 出现人员受伤 根据需要应立即拨打120急救 伤势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