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_第1页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_第2页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_第3页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_第4页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7 2 1 活性污泥基本概念 1912 年英国人 Clark and Cage 发现对废水进行长时间曝气会 产生污泥并使水质明显改善 其 后 Arden and Lackett 进一步研究 发现由于实验容器洗不干净 瓶壁留下残渣反而使处理效果提高 从而发现活性微生物菌胶团 定名为活性污泥 1916 年英国建成第一座污水处 理厂 上图为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基本流程 7 2 2 活性污泥增长特点与净化作用 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 链 最先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氧菌和腐生性真菌 细菌特别是球状 细菌起者最关键的作用 优良运转的活性污泥 是以丝状菌为骨架 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 沉降性好 随着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 细 菌大量繁殖 开始生长原生动物 是细菌一次捕食者 活性污泥常 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 肉毛虫 纤毛虫和吸管虫 活性污泥成熟 时固着型的纤毛虫 种虫占优势 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 如轮虫 线虫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时才出现 所以当出现后生动物 时说明处理水质好转标志 7 2 3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1 混合液悬浮固体 MLSS 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中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体的悬 浮固体浓度 以 MLSS mg l 表示 混合液悬浮固体中的有机物量称为混合液体挥发性悬浮固体以 MLVSS mg l 表示 对一定的废水而言 MLVSS 与 MLSS 有一定的 比值 例如生活污水的比值为 0 7 左右 2 污泥沉降比 SV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和液在 100mL 量筒中 静置沉降 30min 后 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 一般城市污水的 SV 值在 15 30 左右 3 污泥指数 1 污泥体积指数 SVI 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静置 30min 后 每克是悬浮固体所占的体积 mL 称为污泥体积指数 SVI 其值按下式计算 例如 某曝气池污泥沉降比 SV 30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为 X 3000mg l 则 2 污泥密度指数 SDI 曝气池混合液在静置 30min 后 含于 100mL 沉降污泥中的活性污泥 悬浮固体的克数 称为污泥密度指数 SDI 它和 SVI 的关系为 前例中的 SDI 3000 100 30 1 污泥指数也是表示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和浓缩性能的指标 SVI 低时 沉降性能好 但吸附性能差 SVI 高时 沉降性能不好 及 时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也不能很好的控制泥水分离 一般认为 SVI 100 污泥的沉降性能好 100 SVI 200 污泥的沉降性能一般 SVI 200 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 正常情况下 城市污水 SVI 值在 50 150 之间 7 2 4 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环境因素 1 溶解氧 生化处理的基本要素 营养物 活性微生物 溶解氧 所以要 使生化处理正常运行 供氧是重要因素 一般说 溶解氧浓度以不 低于 2mg L 为宜 2 4mg L 2 水温 维持在 15 25 摄氏度 低于 5 摄氏度微生物生长缓慢 3 营养料 细菌的化学组成实验式为 C5H7O2N 霉菌为 C10H17O6原生动物为 C7H14O3N 所以在培养微生物时 可按菌体的主要成分比例供给营养 微生物赖以生活的主要外界营养为碳和氮 此外 还需要微量的钾 镁 铁 维生素等 碳源 异氧菌利用有机碳源 自氧菌利用无机碳源 氮源 无机氮 NH3及 NH4 和有机氮 尿素 氨基酸 蛋白质 等 一般比例关系 BOD N P 100 5 1 好氧生物处理 BOD5 500 1000mg l 4 有毒物质 主要毒物有重金属离子 如锌 铜 镍 铅 铬等 和一些非 金属化合物 如酚 醛 氰化物 硫化物等 7 2 5 BOD 负荷与污泥平均停留时间 1 BOD 负荷 1 污泥负荷 LS指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 有机物染物量 单位是 kg BOD5 kg MLSS d 2 容积负荷 LV指单位曝气池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 的有机污染物量 单位是 kg BOD5 m3 D LS和 LV及其相互关系 式如下 Lv LsX 式中 S0 曝气池入流废水的 BOD5浓度 kg m3 V 曝气区容积 m3 X 曝气池 MLSS 浓度 kg m3 Q 废水流量 m3 d 污泥负荷也叫 F M 比 F 为营养料 有机物 BOD M 为微生物 量 在 F M 大于等于 2 2 时 活性污泥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 有 机物能以最大的速率去除 F M 约为 0 5 时 微生物处在增殖衰减 细菌活力小 污泥处成熟 期 易形成絮体 F M 小于 0 2 时 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期 活性低 形成絮凝体 的速率剧增 溶解氧浓度增大 出现原生动物 水质好转 所以 Ls F M 是设计运行重要参数 欲得良好的处理结果 就应很好地控制 BOD 负荷 在完全混合 曝气池中 LS与去除率 及处理水浓度 Se的关系为 式中 t 曝气时间 Se 处理出水 BOD 浓度 mg l BOD 去除率 BOD 负荷在 0 2 0 5kg kg mlss d 时 SVI 控制在 100 左右 比较合适 当 SVI 增大时会出现污泥膨胀的现象 当 BOD SS 负荷在 0 17 3 07kg kg d 范围时 Ls 与 SVI 的关系为 1 ts u 为活性污泥微生物比增殖速度 2 污泥平均停留时间 污泥龄 ts 污泥停留时间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 QW 剩余污泥排除量 m3 d Xe 净化水的污泥浓度 mg L Xr 回流污泥浓度 mg L 由于 Xe很小 所以 污泥停留时间 ts 和曝气时间 t 有一定的相关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