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枢纽工程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_第1页
水利枢纽工程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_第2页
水利枢纽工程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_第3页
水利枢纽工程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_第4页
水利枢纽工程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水利枢纽工程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水利枢纽工程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 一 前言 1 实习目的 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 了解 主要建筑物的施工特点 施工方法等 培养我们分析 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和 现场操作技能 2 实习任务 通过理论知识回顾 资料搜集 以及老师讲解 学生提问 实地观察 现场记录参与实验等等方式 对 xx 水利枢纽工程情况进行现场实习 掌握一定的 施工技艺 3 实习时间 XX 年 12 月 x 日 12 月 x 日 4 实习人员 带队老师 学生 二 实习内容 1 工程概况 xx 水利枢纽工程地处 xx 江一级支流 xx 河上游 的 xx 市 xx 县境内 坝址位于 xx 县 xx 镇 xx 村上游 第 2 页 共 13 页 1km 处 距 xx 县城 7 6km 距 xx 市约 30km 是一座 以供水 防洪为主 兼顾发电 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 型水利枢纽工程 xx 河发源于 xx 市 xx 县 xx 乡境内的 xx 山金顶 北麓 河流自源头向北流经 xx xx xx xx xx xx xx 等地 至 xx 与 xx 会 合流入 xx 市境 而后自西向东流经 xx xx xx xx 及 xx 诸县市 于 xx 镇附近汇入 xx 江 xx 河主河全 长 273km 全流域面积 6486km2 xx 河在 xx 市境内 的河长为 52km 流域面积为 698km2 1985 年由 xx 省 xx 地区行署水电局编制的 xx 河流域规划报告 对 xx 河干流拟定了十五级开发 方案 xx347 7 山弯 xx240 西村一级 103 xx 船运闸 98 4 高山头 96 4 化成岩 91 4 雷坤 85 5 二马滩 75 江口 70 xx 惠渠滚水坝 50 7 二化坝 45 7 水西 41 宋 家 36 6 矗湖 30 规划报告指出 xx 是一个缺水 地区 尤其是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需求较大 xx 水 库调蓄 xx 河径流 可解决 xx 市东部一带的工业与城 镇生活用水 推荐 xx 水利枢纽为近期开发工程 2 水文地质情况 xx 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230 km2 主河长 第 3 页 共 13 页 28 7km 流域平均宽度 8 01km 主河道平均比降 14 8 据 xx 气象站资料统计 多年平均气温为 17 3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282 9mm 20cm 蒸发皿观测值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82 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为 11 0 m s 多年平均无霜期为 279 天 xx 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下游 7 6km 处设有 xx 水文 站 具有 1958 XX 年共 47 年连续的实测水文资料系 列 是本工程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依据站 经计算 xx 水库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 7 54 m3 s 多年平均径 流深为 1033 8mm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2 38 108 m3 xx 河为雨洪式河流 洪水多发生在 4 9 月份 经分析计算 水库坝址设计洪水标准 p 0 2 洪峰流量 1260 m3 s 24h 洪量 42 3 104m3 72h 洪 量 68 3 104m3 校核洪水标准 p 0 05 洪峰 流量 1820 m3 s 24h 洪量 61 1 104m3 72h 洪量 98 4 104m3 施工设计洪水 9 月 次年 3 月洪峰 流量 p 10 196 m3 s xx 河为少沙河流 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为 3 35 104t 水库 50 年泥沙淤积量为 128 8 104m3 第 4 页 共 13 页 本区处华南褶皱系 xx 中南褶皱 xx 西南拗陷之 xx 山 玉华山隆断束构造单元中 区内地势南高北低 南部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 北部为丘陵区 局部见 有小规模滑坡体及崩塌堆积体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供水管线区和坝下灌区属于丘陵低山及冲洪积地貌 未见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库周和库盆由透水性较微弱的变质岩系 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及石炭系碎屑岩构成 无可溶性岩分布 山体雄厚 地下水分水岭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 未发 现通向库外的导水构造 不存在水库永久渗漏问题 库岸多为岩质岸坡 土质岸坡一般亦较平缓 库 岸稳定性较好 但自下坝址至九洲段库岸岸坡较陡 局部见有滑坡及坍塌现象 坝址上游右岸 400m 处滑 坡体 存在失稳的可能 将威胁大坝的安全与稳定 同时 崩塌堆积体对左岸引水隧洞进口 短线方案 的稳定亦构成威胁 对近坝左岸崩塌堆积体予以清除 部分土质库岸在水库蓄水过程中或蓄水后 将会产生 坍塌或滑坡等现象 虽对大坝及水库安全不会构成威 胁 但对邻近正常蓄水位线库岸的居民将产生一定影 响 建议可能受影响的居民进行搬迁 库区植被发育 水土保持良好 固体迳流微略 未来库区淤积问题不大 库区内未见有开采价值的矿 第 5 页 共 13 页 产资源及文化古迹遗址分布 淹没影响小 库尾地面 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 6 5 8 8m 不存在浸没问题 由于库区无孕震断裂分布 上基岩深部张裂隙不发育 导水性差 地下水分水岭高程远高于正常蓄水位 因 此水库蓄水后 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下坝址河谷狭窄 呈 v 型 主要分布有震旦 系松山群老虎塘组浅变质岩系 石炭系下统大塘组测水段 c1d2 碎屑岩系及第 四系 q 松散堆积物 坝基岩体为石炭系下统大塘 组测水段沉积碎屑岩系 岩性由砾岩 石英砂岩 细 砂岩 炭质 或含炭 粉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等组成 沿线洞段上覆山体雄厚 隧洞沿线穿越岩层为 c1d2 1 2 层 c1d2 1 3 层 c1d2 2 1 层 c1d2 2 2 层及 c1d2 2 3 层 隧洞进口洞脸局部置于崩塌堆积 体之中 建议将堆石体予以清除 隧洞出口岩性主要 为微风化巨厚层长石石英砂岩 洞脸边坡稳定性较好 主厂址置于 c1d2 2 3 层岩体之上 为巨厚层状长 石石英砂岩 其力学强度基本能满足建主厂房要求 供水管线管基和支墩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尚好 供水隧洞进 出口及洞身成洞条件较差 建议对进 出口洞脸边坡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 进 出口附近洞 第 6 页 共 13 页 段围岩视开挖情况 采取边挖边支护措施 灌区渠系 建筑物大部将置于第四系残坡积层或洪冲积层之上 局部渠段置于基岩上 一般不存在较大的边坡稳定问 题 局部可能存在边坡渗漏及渠坡渠底抗冲刷问题 灌区运行后 不会产生盐碱化等不良问题 坝址附近天然建筑材料中砂卵 砾 石料缺乏 需利用块石人工轧制 土料质量及储量均能满足填筑 上 下游围堰的设计要求 运距较近 运输方便 但 开采不甚方便 块石料分布于坝址附近 块石料场主 要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 为巨厚层状构造 岩体多呈 弱下 微新状 储量丰富 轧制粗 细砼骨料成材率 较高 块石料储量和质量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该料场 运距较近 交通运输方便 开采亦较方便 3 工程任务和规模 经前期工作研究及本阶段工作复核 确定 xx 水 利枢纽为一座大 2 型水库 水库总库容 1 048 10 8m3 其开发任务以供水 防洪为主 兼 顾发电 灌溉等综合利用 xx 水库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水库下游 xx 县 城防洪 xx 县城坐落在 xx 河两岸 现状防洪能力较 低 经常遭受 xx 河洪水的威胁与侵害 严重制约了 当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根据 xx 县城防洪 第 7 页 共 13 页 规划报告 县城防洪采用堤库结合的工程措施进行 解决 即先期对县城 xx 河两岸现状堤防 河岸 进 行加高加固处理 使其达到 5 年一遇防洪标准 在县 城上游 xx 河干流上拟建 xx 水利枢纽工程 设置防洪 库容 使县城防洪标准从 5 年一遇提高到 20 年一遇 XX XX 年 xx 县对县城沿 xx 河两岸堤防 河岸 进 行了整治加固处理 目前 xx 县城沿 xx 河两岸堤防防 洪能力已达到 5 年一遇 因此兴建 xx 水库是进一步 解决 xx 县城防洪问题的关键性工程 xx 市地处 xx 省西部湘 xx 交界的分水岭 区域 内无过境河流 人均水资源量为 XX m3 为全省人均 3570 m3 的 56 xx 市中心城区控制面积为 132 7 km2 城区地表水资源量仅约 1 2 108m3 按 XX 年 人口测算 人均地表水资源量仅为 276m3 属于水资 源贫乏区 经水资源平衡分析 xx 水库向 xx 市中心 城区年供水量为 6205 104 m3 向 xx 县城年供水量 为 1095 104m3 合计年供水量为 7300 104 m3 通 过设计研究 水库供水从引水隧洞供给原水 通过输 水管道向白源水厂 配套新建 及 xx 县城水厂输送 原水 经水厂按工艺规定处理后 利用城区输水管网 向城区用户供水 4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第 8 页 共 13 页 本工程水库总库容为 1 0481 108m3 年平均日 供水量 20 104t 电站装机容量 12mw 灌溉面积 10 12 104 亩 根据 gb50201 94 防洪标准 及 sl252 XX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确定本工程等别为 等 大 2 型工程 根据本 工程等别 确定大坝 溢洪道 放空洞 供水兼发电 及灌溉进水口为 2 级建筑物 引水隧洞为 3 级建筑物 发电厂房为 4 级建筑物 临时建筑物为 4 级 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场址区地形地质条件 在可 研阶段推荐下坝址方案的基础上 本阶段拟定上 下 两条坝线进行比选 以碾压砼拱坝作为基本坝型进行 坝线比选 经过对两坝线布置及技术经济比较 下坝 线优于上坝线 本阶段推荐下坝线为选定坝线 在可研阶段推荐碾压砼拱坝方案的基础上 本阶 段对碾压砼拱坝 砼双曲拱坝 碾压砼双曲拱坝三种 坝型作进一步的比选 经综合比较 本阶段推荐采用 碾压砼双曲拱坝 本阶段引水隧洞洞线拟定左 右岸长 短洞线四 条洞线进行比选 以确定工程总体布置 经综合比较 推荐采用左岸短洞方案 根据坝型 坝线及总体布置方案的比选 本工程 枢纽总布置推荐下坝线碾压砼单曲拱坝左岸短洞方案 第 9 页 共 13 页 水库正常蓄水位 244 0m 设计洪水位 p 0 2 246 20m 校核洪水位 p 0 05 246 72m 大坝采用 碾压砼单曲拱坝 坝顶高程 247 6m 溢流堰对称布 置在拱冠梁处 共三孔 每孔净宽 8 0m 溢流堰采 用 wes 实用堰型 弧形闸门控制泄流 堰顶高程 237 0m 出口挑流消能 为大坝检修和放空水库 在 坝体桩号 0 108 62m 处设置一放空洞 放空洞进口中 心线高程 191 0m 放空洞断面尺寸 1 6 2 0m 宽 高 放空洞出口采用挑流消能 引水发电系统布置 在大坝的左岸 塔式进水口于左坝头上游约 100m 处 进水口采用分层取水 隧洞总长 378 65m 洞径 3 0m 隧洞进水口底板高程 200 0m 厂房位于大坝 下游河道约 220m 处 采用地面式厂房 厂房内安装 2 台 6mw 的水轮发电机组 大坝采用碾压砼双曲拱坝 坝顶高程为 247 6m 坝基最低开挖底高程 148 50m 最大坝高 99 1m 坝底最大宽度 30m 坝顶宽度 5 0m 坝顶长度为 268 23m 大坝上游面设置 r90200 二级配碾压砼防渗层 防渗面板顶宽 2 0 m 底宽为 8 2 m 大坝碾压砼采用 r90200 三级配碾压砼 坝内 布置三条纵向灌浆 排水及观测廊道 廊道采用拱顶 平底式 宽度为 2 5m 高度为 3 5m 在左右岸高程 195 0 m 220 0 m 处分别设置横向交通廊道 横向 第 10 页 共 13 页 交通廊道采用拱顶平底式 宽度为 2 0m 高度为 3 5m 溢流堰对称布置在拱冠梁处 共三孔 每孔净 宽 8 0m 堰顶高程 237 0m 溢流堰采用 wes 实用堰 型 弧形闸门控制泄流 出口为挑流消能 反弧半径 15m 挑射角为 20 挑流鼻坎顶高程为 223 54 m 为大坝检修和放空水库 在大坝左侧 0 108 62m 桩号 处设置一放空洞 放空洞断面尺寸为 1 6 2 0m 宽 高 进口中心线高程 191 0m 出口为挑流消能 为加强基岩的整体性和均一性 提高基岩的弹性 模量 减少坝基的渗透性 对坝基进行全面固结灌浆 处理 对坝基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密集带加强固结 灌浆 固结灌浆孔深一般为 5m 钻孔布置呈梅花形 孔 排距均为 3 0 m 在断层破碎带和节理密集带范 围内加深 加密钻灌 加密部位固结灌浆 孔 排距 为 1 5 m 孔深 8m 对坝基进行帷幕灌浆 相对隔 水层界线按透水率 q 1lu 的原则确定 防渗帷幕伸 入岸坡一定长度并与河床部位的帷幕保持连续性 防 渗帷幕为单排 孔距为 2m 孔深伸入相对隔水层界 线 3m 河床坝段最大幕深 16 5m 左 右两岸坝段 幕深由 10m 37m 其防渗帷幕伸入岸坡的范围和长度 以及帷幕轴线的方向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第 11 页 共 13 页 地下水位线与正常蓄水位的交线等 确定左 右岸灌 浆平洞分别深入岸坡为 20m 及 30m 引水隧洞布置在大坝左岸 引水隧洞进水口位于 左坝头上游约 100m 处 进水口为岸塔式结构 隧洞 由进水口 进水闸 渐变段 隧洞段 内衬钢管段及 岔管段组成 进水闸坐落在弱风化炭质粉砂岩上 进 水口设直立式拦污栅 闸室顶高程为 247 6m 闸室 段长 25 3m 宽 13m 分两孔布置 边墩厚 2m 中墩 厚 3m 闸顶高程 247 6m 闸底板高程 200m 闸室布 置四道工作门和一道检修门 工作门后布置长 6m 的 消力池 池深 2 0m 检修门后设进人孔 闸墩上部 设置启闭机房 进水口闸室顶设交通桥与交通公路相 连 桥面宽 3 5m 根据城市供水及灌溉供水要求 进水口采用分层 取水 取水口共分为四层 各层取水口底高程分别为 231 8m 220 6m 210 6m 200 0m 取水孔口尺寸均 采用 3 10m 宽 高 隧洞衬砌后内径 3 0m 衬 砌厚 30cm 隧洞全长 378 65m 包括渐变段 上平管 段 上弯管段 斜管段 下弯管段 岔管渐变段 支 管段 岔管段长 19 68m 卜 型布置 支管洞径 1 6m 长 17 13m 引水隧洞出口中心线高程为 158 9m 第 12 页 共 13 页 发电厂房为引水式地面厂房 布置于大坝下游河 道约 220m 处 主厂房安装两台 6mw 的水轮发电机组 水轮机号为 hljf3001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