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站安全知识_第1页
氨站安全知识_第2页
氨站安全知识_第3页
氨站安全知识_第4页
氨站安全知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液氨的安全性说明液氨的安全性说明 5 1 概述概述 液氨的使用应遵守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等相关国家规范的规定和氨供应商的安全指南 并根据液氨 安全数据表 MSDS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化学名称 液体无水氨 商业名称 液氨 化学分子式 NH3 CAS 注册号 7664 41 7 UN 编号 UN 1005 OSHA PEL TWA 50 ppm 35 mg m3 工作环境空气卫生中国标准 允许最大氨含量 30mg m3 沸点 33 4 比重 0 6818 在 0 时 蒸汽密度 0 62 在 0 时 燃烧极限 16 25 在空气中 NFPA 1978 燃点 630 外观 无色气体和液体刺激 倒胃口 难闻臭味 重要提示 液氨系有害物质 与液氨有关的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氨发生泄漏时没能得到有 效控制造成的 违规操作 粗心大意或操作工没有训练过 或设备本身有缺陷是造成氨发 生泄漏事故且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 根据相关规定 在氨区必须有保护装置 穿戴 防护服和防毒面具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小氨泄漏造成的伤害程度 氨反应呈碱性 能腐蚀铜 锌及其合金 黄铜 5 2 液氨的特性液氨的特性 1 气味 氨在常温常压下呈无色透明气体 且具有特殊气味 空气中氨的浓度达到 50ppm 时 能通过嗅觉闻到 浓度达到 5000ppm 时 人将会失去知觉 且无法逃离现场以致窒息 2 储存压力 在加压或冷却条件下 氨呈液体状 在加压条件下储存氨 可以增加储存量 1 立方 米的液氨气化后体积约为 790 立方米 3 温度与压力 若液氨从储罐中泄漏到大气中 0MPa 温度将降低至 33 此时接触到人体皮肤将 会造成皮肤严重冻伤 氨发生泄漏后 将很快从泄漏点向四周扩散 如发生突然破裂 喷 出的氨将射出 3 至 6 米 表 3 液氨温度压力对照表 温度 33 0 15 30 50 压力 0 MPa0 32 MPa0 63 MPa1 06MPa1 93MPa 4 可燃性 1 液氨具有毒性 但不是易燃危险品 液氨燃点超过 630 C 很难着火 氨与空气混 合后的体积浓度达到 16 25 时容易发生爆炸 2 在任何氨容器或管道上进行焊接前必须彻底清理干净内部残余氨 并且通风良好 5 无水性 液氨不含水 遇水生成氢氧化铵 致使器官组织很快脱水 细胞坏死 身体内任何含 水部位 如眼睛 耳朵 鼻子 喉咙 支气管 肺 潮湿的皮肤都容易受到液氨侵蚀 而被化学烧伤 6 腐蚀性 液氨与人体皮肤接触后 如果没有大量的水冲洗稀释 会造成皮肤组织进一步化学烧 伤 使皮肤变成一种粘糊的物质且不能自愈 被氨化学烧伤后的皮肤必须经医生清除处理 后才能进行治疗 7 亲水性 液氨对水有非常强的亲和力 发生喷溅后 如果及时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稀释 能最 大程度地减轻对身体潮湿部位的伤害 这些部位包括眼睛 呼吸系统 口 喉咙 肺 和 特别潮湿的皮肤 8 自由释放 1 氨在空气中形成氨雾 并随空气流动 就像风一样能很快改变方向 在一些大气条 件下 氨雾几乎是不可见的 但当空气潮湿时 氨雾变得就像云一样白 空气中的氨被雨 水吸收后除去 2 氨雾比空气重 会进入周围环境的低地中 如公路沟渠 泥沼地和山谷中 氨气对 其它生物也会形成威胁 应警告受威胁地区的人们有关泄漏氨的危害 使他们尽快离开现 场 直到泄漏得到有效控制并确认该地区恢复安全 5 3 液氨接触急救与防护措施液氨接触急救与防护措施 5 3 1 第一救助 水 水 水 1 一旦有人不小心接触了液氨 必须立即进行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指在现场用大量的 水长时间对身体受害部位进行冲洗 在伤者被送到医院前一直保持连续不断的水冲洗 冲 洗时尽可能多用水 水不要重复使用 2 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 立即联系医院 使伤者尽可能及时送到医院得到有效治疗 伤者被送往医院的途中 最好能继续保持水冲洗急救的措施 5 3 2 皮肤伤害急救防护措施 1 当液氨喷溅到潮湿的皮肤和衣服上时 衣服将被冻结在身体上 此时必须先解冻 切记不能试着脱下任何被冻结在皮肤上的衣服 否则连同皮肤也会被扯下来 2 液氨腐蚀后 皮肤和器官组织有灼伤感 切记不能给受伤部位用膏药 面霜 或 任何油膏 必须立即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稀释 阻止其进一步被烧伤 5 3 3 眼睛伤害急救防护措施 1 液氨将吸收眼睛中的湿气 致使眼睛烧伤损坏 如白内障 青光眼 甚至导致永 久性视力丧失和毁容 2 如果眼睛不小心被溅入液氨 必须立刻连续用水冲洗眼睛 至少 20 分钟 冲洗 时 伤者必须努力睁开眼皮 让留在眼皮下的氨被水冲洗出来 并立即将患者送到医院 5 3 4 肺伤害急救防护措施 1 当氨浓度较低时 操作人员闻到氨的臭味一般会远离现场 当氨浓度比较高时 操 作人员还没来得及逃离现场前就已经吸入了危险剂量的氨 由于整个呼吸系统很潮湿 氨 很容易被吸进身体 当一定浓度的氨被吸入 其烧伤呼吸系统的速度很快 致呼吸困难 甚至窒息死亡 2 一旦出现严重的氨中毒 第一时间达到现场的救援人员也无法救助伤者 由于出 现呼吸困难 带来的呼吸器也派不上用场了 因此 如果现场发生氨泄漏事故 保护呼吸 非常重要 但由于受条件限制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呼吸设备 使伤者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 胁 因此操作者必须注意防护用品的佩戴 防患于未然 4 氨泄漏浓度和对人体的伤害 氨泄漏浓度 ppm对人体的影响在泄漏浓度中暴露的时间 50ppm 35mg m 10ppm 时 有明显的臭味 连续暴露或重复暴露 不会对人体 造成伤害 134ppm 鼻和喉咙感到不舒服最大暴露时间 8 小时 700ppm 0 07 咳嗽 眼刺激 可能造成失明最大暴露时间 1 小时 1700ppm 0 17 肺受到严重损害 如果不采取措施会 造成死亡 不允许暴露 2000ppm 在几秒内就会皮肤起泡和烧伤不允许暴露 5000ppm 几分钟内就会窒息不允许暴露 5 3 5 防护装置 1 为了防止液氨泄漏时产生严重后果 个人安全防护装置必须维护良好 包括护目镜 橡皮手套 呼吸器 防毒面具 重型长袖防护衣和防护长裤 2 护目镜和手套要放在从地面就能直接拿到的安全位置 手套应为橡胶材质 氨不能 透过 并有长的袖口翻边 当手举起时可以防止液滴流下 护目镜必须是不透气的 能防 止液氨进入眼睛 禁用敞开通风的护目镜 6 氨系统异常事故处理氨系统异常事故处理 6 1 氨系统常见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氨系统常见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 表 5 氨系统常见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 序号故 障可能的原因解决办法 气氨泄漏查找泄漏点 采取措施密封泄漏处 1 闻到氨 臭味 储罐区液氨泄漏 关闭泄漏部位相关阀门 释放压力并密封泄漏处 危险 戴防毒面具 按下任一紧急停车按钮 查找紧急停车原因 解决问题 重新启动 危险 立即派人至现场并佩戴好防毒面具 2 系统紧 急停车 任一氨泄漏检测仪检测到氨 浓度达到 高高 位报警 检查空气中是否有氨气味 查找泄漏位置并采取措 施修复 进行修复前 槽车驶离现场 释放泄漏部 位压力 并用氮气吹扫残余氨 危险 立即派人至现场并佩戴好防毒面具 出现任何紧急情况槽车驶离现场 停止液氨卸载并释放管道压力 3 卸载过 程不得 不中断 压缩机出口压力过高 压缩机气液分离器液位过高 压缩机油压过低 卸载储罐液位达到 高高 位 设定值 检查压缩机出口压力 气液分离器液位和油压是否 正常 检查液氨储罐液位情况 分析原因并排除故 障 流速过快 液氨可能进入气 氨管道 检查 SCR 系统烟气进出口NOx 浓度值 氨耗量是 否超过最大设计值 蒸发器水温过低 液氨得不 到足够热量蒸发直接灌入气 氨管道 检查蒸发器水温设定温度是否过低 4 蒸发器 气氨出 口管道 发现有 结冰现 象 蒸发器水位过低 液氨得不 到足够热量蒸发直接灌入气 氨管道 检查蒸发器水位情况 并向蒸发器内补水 使液位 高于最低值 液氨储罐已空切换至其它储罐5 气氨供 应压力 不足压力调节阀故障检查压力调节阀 如有必要 调整设定值 某阀门关闭检查卸载管线所有阀门位置 并打开误关的阀门 压缩机四通阀位置不正确正确调整四通阀位置 6 压缩机 启动后 进出口 压差不 大 气 液分离器液位过高 打开底部排放阀释放压力 使液氨气化 重新启动 压缩机 序号故 障可能的原因解决办法 某阀门关闭检查氨供应管线所有阀门位置 并打开误关的阀门 氨耗量过高 使进入蒸发器 的液氨流量过大致使系统产 生过流保护 重新启动蒸发器 或切换至备用蒸发器 并检查流 量调节阀是否正常 蒸发器因水位过低自动关闭向蒸发器补水 使液位高于最低值 7 没有气 氨供应 蒸发器因水温过高自动关闭切换至备用蒸发器 并检查温度控制系统 8蒸发器 出口气 氨温度 过高 蒸发器内水温过高检查设定值和温度控制系统 6 2 氨系统泄漏应急处理措施氨系统泄漏应急处理措施 1 通告和报警 液氨罐泄漏事故发生时 发现人员应根据发生的情况 应立即用电话向当班化学主值 值 长报告 当班值长在得知液氨罐泄漏事故发生后 立即指挥事故处理并通知 液氨泄漏事故安全应急 预案 领导小组 由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 2 应急处理措施 1 液氨储罐泄漏的处理 液氨储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