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预防.doc_第1页
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预防.doc_第2页
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预防.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预防【摘要】 消化内镜诊疗作为一种侵入性、微创性的诊疗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内镜及其附件结构复杂、构造精细、怕腐蚀、不耐高温、使用频率高,给使用后的消毒灭菌带来了考验。通过内镜诊疗引起的感染已经成为新的问题而倍受关注。 【关键词】 消化内镜;艾滋病病毒感染;预防 自从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正以每天14000人的速度递增。hiv感染的传播途径除性传播、母婴传播外,院内感染的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而通过创伤性诊疗传播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因此,如何预防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hiv感染已经刻不容缓。我科于2000年7月至今,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hiv感染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自2000年7月我科开展电子内镜至今,经内镜诊疗患者共39045例,其中纤维胃镜34673例,纤维结肠镜4311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61例。自今年4月21日我院规定行内镜检查前必须做hiv抗体检测起,共检出hiv抗体阳性患者4例。2 内镜hiv医院性感染的概况 2.1 hiv病原学 据相关报道,截止2005年6月底,全国现有hiv 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aids)病人约8万。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复制速度快,可感染人体各种细胞,造成多器官损害,其抗体无保护作用。如此惊人数字的患者,若进行内镜诊疗,一旦发生感染,即造成严重的后果。hiv对外界抵抗力弱(低于乙肝病毒)1,2%戊二醛、70%酒精、0.5%来苏水、0.5%多聚甲醛110min即可使hiv失活2。 2.2 感染途径 主要有两条,患者感染患者及患者感染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hiv感染主要因为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不彻底,内镜、附件表面、孔道内残存分泌物、胃液、血液而造成。医护人员的感染主要因防护不当或患者的喷溅,使皮肤黏膜沾染了患者的血液而造成。 2.3 感染发生率 我国全人群hiv感染率为0.07%,从理论上讲,污染hiv的内镜可引起hiv交叉感染,但迄今为止尚无内镜带来hiv交叉感染的报道3。其原因可能为目前全国各大医院缺乏内镜检查前后hiv抗体的常规检测。我院走在全国众多医院的前列,除规定住院患者必须常规检测hiv抗体外,从今年4月21日起,规定内镜诊疗前必须常规检测hiv抗体。根据化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消毒灭菌,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 3 内镜诊疗hiv感染的预防 3.1 加强hiv感染预防控制相关知识的教育 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到消化内镜室学习内镜的操作流程,包括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机器的清洗消毒灭菌,aids患者的隔离诊疗和终末处理;学习控制感染的相关知识。要求内镜医护人员将职业道德修养贯穿于医院感染预防之中。使认识到内镜室可能成为hiv扩散的窗口,预防hiv感染对于广大患者和相关医护人员的重要性。对内镜诊疗前的hiv抗体检测,有许多病人表示不理解,主要原因为收费增加及化验将内镜诊疗过程烦琐化,医护人员做了大量耐心细致地宣教,解除了其思想顾虑,增加了安全感,同时也增加了社会效益。 3.2 控制传染源 内镜诊疗前确定有无hiv感染十分必要,不但可以根据病情决定内镜洗消时间,以防止感染他人,还可使内镜术者及助手增强防护意识。据报道:目前三级甲等医院内镜诊疗前常规诊疗项目有hbsag、hcvab;在日本大多数医院做梅毒反应实验,hiv检查有待于普及3。另外,hiv阳性患者是hiv阴性患者患结核病的30倍1,因此,在为hiv感染患者进行内镜诊疗时,应同时做好呼吸道隔离。 3.3 严格执行操作制度 3.3.1 操作前 诊疗前术者及助手更衣、换鞋、戴眼镜、戴口罩、严格洗手、戴手套;暴露部位有伤口的医护人员禁止操作。 3.3.2 操作中 应做到为每位患者诊疗时,术者及助手规范操作行为。更换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医疗用物如:牙垫、牙签等均应做到一人一用。为hiv感染者操作时,时间要安排在最后。医护人员应强化防范意识,穿防护服,戴双层乳胶手套、口罩,不要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检查后用物需放入双层特殊感染塑料袋内进行集中处理。操作过程中要防止皮肤受损。一旦被锐器损伤,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挤出血液后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流水冲洗伤口,用碘伏反复消毒,再用70%酒精脱碘。切勿用嘴吸吮血液、用利器将伤口扩大或进行局部性的挤压放血4。医护人员应常规检查hiv,定期复查。 3.3.3 操作后 据美国相关资料报道,在57例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的医务人员中,有41%发生在操作后,35%发生在操作中,并且20%是在处理用过的锐器时发生2。由此可见,操作处理污染用物时最易感染hiv。对于一次性的医疗用物应严密包装并注明,进行焚烧;对床单位、弯盘等非一次性物品,用后用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或浸泡;内镜及幽门螺杆菌(hp)活检钳,先用70%酒精湿纱布擦拭镜体表面黏液,再用70%酒精或2%戊二醛浸泡30min,用清洁刷反复刷洗活检孔道,清水彻底洗净后,再次用2%戊二醛浸泡45min,清水洗净风干备用。4 讨论 目前,我国aids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传播趋势开始从高危人群转向普通人群,防治工作处于关键时期。尽管正常人的消化道是有菌的腔道,但在诊疗操作时,容易损伤黏膜,特别是hp检测、病理活检以及息肉切除等操作时必然会穿破黏膜,接触血液。若消毒隔离措施不当,势必成为hiv的传播媒介。因此,内镜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hiv传播途径的特殊性、单一性,为预防控制aids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切断传播途径可以有效预防hiv感染。这不仅需要增强医护人员的全面防护意识,还应注意规范操作。同时,内镜诊疗所属医院的政策策略也非常重要,例如普及hiv抗体的常规检测。内镜诊疗操作人员及助手对于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和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都应视为具有传染性,严格执行标准预防4。对hiv阳性者的管理需要加强,将诊疗安排在最后,切实处理好内镜及附件、所有一次性用品、重复用品的严格消毒和专门处理;确保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安全使用,避免hiv的交叉感染。【参考文献】 1 戴志澄.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及预防控制.中华护理杂志,2005,7(40):558-560.2 钱大可,潘文胜.内镜消毒现状与展望.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15):57-58.3 刘俊霞.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预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