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灸法学,中医艾灸自然疗法,有“艾”更健康,中医艾灸学习纲要,第一章 灸法简介第二章 灸法的发展简史第三章 施灸的材料第四章 灸法的类型第五章 灸法的补泻壮数第六章 灸法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第七章 灸法可以预防哪些疾病第八章 灸法可以治疗哪些疾病第九章 常见病治疗的配穴法第十章 灸治要诀,第一章 艾灸疗法简介,1.概念:灸法:它是利用点燃的材料和某些药物,烧灼穴位,借凭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理机体的生理平衡,达到治疗和保健功效的一种外治疗法。 灸法是以经络、脏腑理论为指导,它的特点正是在于“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对于针刺、药物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症,采用灸法往往奏效,或获奇效,真如医学入门所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故灸法已成为针灸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第二章 灸法的发展简史,春秋战国时期,灸法已日趋完备。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三国时,曹操的儿子东平王曹翕(x)善研灸法,撰有曹氏灸经七卷,为最早的灸疗专著。 唐代。 宋代。 近代,灸疗大家单桂敏老师又一新作 灸除百病家喻户晓,第三章 施灸的材料及顺序,最主要的-艾叶作用(1)性温和,温通经络,驱除寒湿(2)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病毒(3)热度温和,渗透皮肤深层,施灸的顺序:一般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施灸壮数先少后多。这种按顺序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如不按顺序,先灸下部,后灸头面部,病人往往有面烘热、咽干口燥等不适之感。即便无此后遗症状、颠倒乱灸,可遭致病人反复改变姿势,拖长灸疗时间。,第四章 艾灸的类型,艾炷灸 艾条灸 温针灸艾灸器灸法,第一节 艾柱灸,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 小柱(麦粒)、中柱(半截枣核) 大柱(半截橄榄),第一节 艾柱灸,直接灸1.非化脓灸: 介质:皮肤上涂凡士林火或石蜡油、甘油 艾柱:多选用中、小艾柱,以不烧伤皮肤为度。 适用症:哮喘、眩晕、慢性泄泻等一般性的虚寒证轻症。 注意事项:施灸至患者有灼烧感时,即将艾柱压灭或用钳子取下。反复施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无烧伤为度,第一节 艾柱灸,2.化脓灸(瘢痕灸)介质:皮肤上涂少许石蜡油或蒜汁等艾柱:小艾柱适用症:哮喘、慢性肠胃病、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虚弱等注意事项:燃烧要均匀,燃至底部。每次换新艾柱时,需重新涂介质1次,一般7-9壮。当患者感到灼热痛时,术者可以轻轻拍打施灸部位四周以减轻痛感,第一节 艾柱灸,3.发疱灸介质:蒜汁艾柱:小艾柱适用症:哮喘、肺结核、瘰疬、肝硬化腹水及疖疮、白癜风等一般慢性虚寒疾病注意事项:均匀燃烧,待病人感到发烫后再继续3-5秒,此处皮肤可出现比艾柱略大的黄斑,隔1-2小时发袍,不需挑破3-4天自然吸收,第一节 艾柱灸,间接灸1.隔姜灸(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功效 ):间隔物: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 适应症: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泄泻、遗精、早泄、痛经以及风寒湿痹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注意事项:姜片中间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易炷再灸,一般连灸5-7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第一节 艾柱灸,2.隔蒜灸:(散寒化湿、杀虫解毒、促进食欲等功效 )间隔物:新鲜蒜头,切成厚约0.20.3cm的薄片,适应症:本法有发散拔毒,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皮肤红肿,瘙痒、蛇蝎毒虫所伤。注意事项: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灸4-5壮换去蒜片,每穴灸5-7壮。“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 铺灸或长蛇灸(中柱),第一节 艾柱灸,3.隔盐灸(神阙灸):(清热解毒、凉血、润燥、滋阴、通便)间隔物:用干燥的精制食盐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适应症:本法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中风脱证等,此法还有强壮保健,美容、抗衰老作用。回阳救逆固脱(连续灸)。注意事项:上置大艾炷施灸,一般施灸3-7壮。若对与大 汗亡阳肢冷脉伏可不计壮数,四肢回温为止,第一节 艾柱灸,4.隔附子(附子饼):(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间隔物:附子片或附子饼作为间隔物适应症:本法多用于阳痿、早泄、疮伤久溃不敛等注意事项:附子多选用成熟者加以炮制后使用 ,用黄酒调和做饼,直径2CM厚0.5CM。中间穿数孔。,第二节 艾条灸,1.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用拇、示、中指夹住,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35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或小儿等,医者可将 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 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 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 施灸时间和距离,防止烫伤。 (多用于慢性病症),第二节 艾条灸,2.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于施灸部位上对准穴位上下移动,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每次起落艾条与皮肤距离2-3cm,一般可灸5-20分钟左右,此法具有温阳起陷和兴奋作用,多用于灸治急性病、昏厥急救及儿童疾患。此法因热力较强, 应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艾条灸之泻法(急性病症),第二节 艾条灸,3.回旋灸:又称熨烫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3厘米处,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适用于风湿痹证、神经性麻痹及广泛性皮肤病等。(急性病症),第二节 艾条灸,4.实按灸:实按灸 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垫上布或纸数层,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乘热按在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每穴57次。或以7层布包于点燃艾条实按。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第三节 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操作方法是针刺得气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cm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燃尽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每穴每次可施灸35壮,施灸完毕再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针灸并用的方法,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入体内,从而发挥针和灸的作用。,第四节 温灸器灸,温灸器又名灸疗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称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有温灸盒和温灸筒。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 温中散寒的作用,一般需要灸治 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 惧灸治者最为适宜。,第五章 灸法的补泻壮数,一.艾炷灸的补泻补法:将艾炷点燃,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灭,这样火力微缓而温和,且时间较长,状数较多,灸毕用手按一会施灸穴位,使真气聚而不散。泻法:将艾炷点燃,用口速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病人感觉局部烧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不按其穴,即开其穴而邪气可散。,第五章 灸法的补泻壮数,二、艾条灸补泻法:1.补法:用温和灸或回旋灸,每穴每次灸10分钟以上,特殊需要时可灸几十分钟。主要作用是镇静、缓解、制止,促进正常的抑制作用。2.泻法:主要用雀啄灸,每次每穴半分钟至两分钟,约3050下。或用温和灸、回旋灸,时间35分钟。主要作用是促进生理机能,解除过度抑制,引起正常兴奋作用。,第六章 灸法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灸法以治疗虚证、寒证和阴证为主,适用于慢性久病、阳气不足之症。如风寒湿痹、风寒感冒、呕吐、腹泻、腹痛、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痛经、内脏下垂、溃久不愈等。此外,灸法还适用于防病保健。,第一节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1、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证,如风寒湿痹、痛经等。灸法具有良好的温经散寒活血,通痹止痛的作用。2、外感风寒表证与中焦虚寒所引起 的呕吐、腹痛、泄泻等证,用灸法 能疏风解表、温中散寒。,3、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证,如久泄,久痢,遗尿、灸法具有温阳补虚、回阳固脱的功效。4、防病保健。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现代临床发现,常灸足三里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第二节施灸的禁忌和注意事项,艾灸的禁忌症1.临时情况的禁忌:大体与针法相同,不宜在风雨雷电、奇寒盛暑、极度疲劳、情绪不安、大汗淋漓、妇女经期之际施灸。2.病症方面的禁忌:如有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极度衰竭,形瘦骨立,呈恶病质之垂危状态,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不宜施灸。3.部位的禁忌:凡颜面部不用直接灸法,以防形成瘢痕,妨碍美观。关节活动处不宜用瘢痕灸。以防化脓、溃烂、不易愈合。此外,大动脉处、心脏部位、静脉血管、肌腱浅在部位,妊娠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以及乳头,阴部、睾丸等处均不宜施灸。,第七章 常见疾病艾灸,一.感冒二.咳嗽三.胃痛四.痛经五.颈痛六.腰痛七.冻疮八.神阙灸,感冒,风寒;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咽喉发痒,周身不短,咳嗽痰稀白,鼻塞或流清涕,无汗等风热;恶寒轻、发热重、头胀痛,咽喉肿痛,口微喝,少汗出,咳嗽吐黄痰等。,感冒,【治则】疏散风邪,解表宣肺【主穴】风池、大椎、合谷【配穴】风寒加风门、外关;风热加曲池;夹湿加阴陵泉;鼻塞加迎香。咳嗽加尺泽、列缺;咽痛加少商;身痛加大杼;头痛加印堂、太阳;虚人感冒加膏肓俞、肺俞。【灸法】每次选34穴,风寒用隔姜灸,每穴4壮,每日1次。风热者温和灸,每穴10分钟。,感冒防护,多休息,注意保暖,散步,饮食清淡多吃鲜蔬果,多喝水。若发热38.3度以上,气喘或呼吸短时,或有任何剧痛(如:耳痛、扁桃体肿、胸痛),应给予药物配合治疗。体虚易感冒者,平时艾炷灸足三里或大椎,坚持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练。,咳嗽,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其发病原因,有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畅而咳嗽;也可由肺脏的病变,或其它脏腑有病,影响肺脏所致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患。,咳嗽,急性支气管炎;初期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通常有鼻塞、流清涕、咽痛和声音嘶哑等临床表现。全身症状较为轻微,可出现低热、畏寒、周身乏力,自觉咽喉部发痒,并有刺激性咳嗽及胸骨后疼痛。早期痰量不多,但痰液不易咳出,23日后痰液可由黏液性转为黏液脓性。患者受凉、吸入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可使咳嗽加剧或诱发咳嗽。患者晨起时或夜间咳嗽常较显著。咳嗽也可为阵发性,有时呈持久性咳嗽。咳嗽剧烈时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及胸部、腹部肌肉疼痛。如伴有支气管痉挛,可有哮鸣和气急。一般而言,急性支气管炎的病程有一定的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45天内消退,但咳嗽有时可延长数周。,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每年慢性咳嗽、咳痰三个月以上,并连续二年。(1)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以清晨起床前后最明显,白天咳嗽较少。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症患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2)咳痰 一般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晨起较多,常因黏稠而不易咯出。在感染或受寒后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黏度增加,或呈黄色脓性痰或伴有喘息。偶因剧咳而痰中带血。(3)气喘 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细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气喘(喘息)症状。患者咽喉部在呼吸时发生喘鸣声。,咳嗽,支气管扩张;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典型的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主要致病因素为支气管感染、阻塞和牵拉,部分有先天遗传因素。患者多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咳嗽,支气管扩张艾灸疗法:大椎、肺俞、天宗、膏肓,这一片属于一个区域,如果知道哪里是支气管扩张的病灶部位,可以直接对准病灶部位艾灸。任脉加上中脘、神阙、关元,这也算是一个区域,这个区域总体艾灸时间30分钟。艾灸云门、中府、两个穴位可以和后背的穴位分开来交替艾灸。加上肢体的丰隆和三阴交 ,经渠穴和列缺。如果近期频繁咳血,可以加上隐白穴来止血。,咳嗽,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临床表现;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咳嗽,肺结核;艾灸大椎、肺俞、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命门、云门、中府、天宗穴。但是还要艾灸肺部有结核的部位,这里还是重点艾灸,咳嗽防护,在选择艾条的时候,记得一定要选择好一些的艾条,这样可以减少很多艾烟的伤害,因为很多次的艾条灸,艾烟也是一种不小的伤害,尤其是面对呼吸系统治疗疾病,就更要注意这一点。其他防护同感冒,胃痛,胃痛,中医病证名。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胃是主要病变脏腑,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胃气郁滞、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机。治疗以理气和胃为大法,根据不同证候,采取相应治法。,胃痛,(1)、气滞胃痛: 证候:胃脘胀痛,痛连胸胁,遇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嗳气频繁,伴呕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2)、血瘀胃痛:证候:痛有定处,如锥刺刀剜,拒胺,或有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胃痛,(3)、食滞胃痛:证候:胃痛胀满,厌食,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4)、虚寒胃痛:证候:隐隐作痛,喜暧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遇寒发作或疼痛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欠温,大便溏薄,舌苔淡白,脉细数或沉迟。 治法:散寒温胃,健脾止痛。(5)、阴虚胃痛:证候:胃脘灼痛,嘈杂似饥,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或剥脱无苔,脉细数。 治法:益胃养阴。,胃痛,中医艾灸治疗胃痛:足三里穴 中脘穴 期门穴特效反射:在手掌第四掌骨和钩骨的交界处。主治:胃下垂,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痛经,功能性痛经;月经来临时,经前、经期、经后发生周期性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以致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称痛经。可分为功能性痛经和器质性痛经两种,前者常始于月经初潮或初潮不久,又称原发性痛经,后者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瘤或宫内节育器等引起又称继发性痛经。,痛经,痛经艾灸取穴;关元、子宫(脐下4寸,旁开3寸)、归来(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八髎穴、三阴交。腹部和腰部的穴位,每天艾灸不低于30分钟。三阴交可以艾灸10-15分钟,以后根据适应程度而决定是否要增加时间。如果胃肠不好,可以加中脘和天枢,足三里。,颈痛,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 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痛,颈椎病艾灸;【主穴】风池,大椎,阿是穴,合谷,外关,后溪。 【配穴】颈夹脊,天宗,上肢麻痛加手三里,曲池,腕骨,肩髃,腰痛,腰痛,中医病证名。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其发病常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挫闪为标。治疗时实证重在祛邪通脉活络,虚证重在扶正,补肝肾、强腰膝、健脾气是常用治法。,腰痛,腰痛艾灸;阿是穴、肾腧、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命门、委中,冻疮,冻疮常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智能导论徐洁磐课件
- 未来建筑节能新篇章-2025年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创新与应用报告
- 海口四中面试实战模拟:高中教师职业面试题库
- 汽车维修高级工模拟题+参考答案
- 机械制造工艺模拟试题(附答案)
- 人工智能与万物互联课件
- 2025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管理-试题及答案1
- 2025年消毒员岗位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管理制度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方案》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安徽省界首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青少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会计转岗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7月12日玉溪市直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安全生产诊断报告
- 依法信访宣传课件
- 监理业务挂靠管理办法
- 油库消防教学课件
- 乡镇办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2025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标准
- 图书展览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