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制造工艺清洗制绒.ppt_第1页
太阳能制造工艺清洗制绒.ppt_第2页
太阳能制造工艺清洗制绒.ppt_第3页
太阳能制造工艺清洗制绒.ppt_第4页
太阳能制造工艺清洗制绒.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硅片制绒和清洗 2 目录 硅片表面损伤层的形成及处理方法绒面腐蚀的原理影响绒面质量的关键因素及分析工艺控制方法化学清洗原理安全注意事项 3 概述 硅片表面处理的目的 4 硅片表面的机械损伤层 一 硅锭的铸造过程 单晶硅 多晶硅 5 硅片表面的机械损伤层 二 多线切割 6 硅片表面的机械损伤层 三 机械损伤层 7 硅片表面的机械损伤层 三 切割损伤层的腐蚀 初抛 线切割损伤层厚度可达10微米左右 一般采用20 的碱溶液在90 条件腐蚀0 5 1min以达到去除损伤层的效果 此时的腐蚀速率可达到6 10um min 初抛时间在达到去除损伤层的基础上尽量减短 以防硅片被腐蚀过薄 对于NaOH浓度高于20 W V的情况 腐蚀速度主要取决于溶液的温度 而与碱溶液实际浓度关系不大 8 硅片表面的机械损伤层 三 切割损伤层的腐蚀 粗抛 若损伤层去除不足会出现3种可能情况 残余缺陷 残余缺陷在后续高温处理过程中向材料深处继续延伸 切割过程中导致的杂质未能完全去除 硅酸钠的热导性很差 一般硅酸钠超过一定的量时 腐蚀产生的热量超过从溶液表面和容器侧面所散发的热量 使溶液的温度持续升高 所以初抛液必须定期更换或排出部分溶液 9 金属杂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10 制绒 表面织构化 单晶硅片表面的金字塔状绒面 单晶硅片表面反射率 11 绒面腐蚀原理 利用低浓度碱溶液对晶体硅在不同晶体取向上具有不同腐蚀速率的各向异性腐蚀特性 在硅片表面腐蚀形成角锥体密布的表面形貌 就称为表面织构化 角锥体四面全是由 111 面包围形成 反应式为 Si 2NaOH H2O Na2SiO3 2H2 12 角锥体形成原理 角锥体的密度和它们的几何特征同时影响着太阳电池的陷光效率和前表面产生反射损失的最低限 尺寸一般控制在3 15微米 推测腐蚀反应期间的产物氢气泡的发展对角锥体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泡粘附在硅片表面 它们的掩蔽作用导致了溶液的侧向腐蚀 这是角锥体形成过程的要素 13 绒面光学原理 制备绒面的目的 减少光的反射率 提高短路电流 Isc 最终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陷光原理 当光入射到一定角度的斜面 光会反射到另一角度的斜面 形成二次或者多次吸收 从而增加吸收率 14 绒面光学原理 陷光原理图示 15 影响绒面质量的关键因素 NaOH浓度无水乙醇或异丙醇浓度制绒槽内硅酸钠的累计量制绒腐蚀的温度制绒腐蚀时间的长短槽体密封程度 乙醇或异丙醇的挥发程度 16 关键因素的分析 NaOH的影响 制绒液中的乙醇或异丙醇 NaOH 硅酸纳三者浓度比例决定着溶液的腐蚀速率和角锥体形成情况 溶液温度恒定在80 时发现腐蚀液NaOH浓度在1 5 4 范围之外将会破坏角锥体的几何形状 当NaOH处于合适范围内时 乙醇或异丙醇的浓度的上升会使腐蚀速率大幅度下降 17 关键因素的分析 NaOH的影响 维持制绒液中乙醇的含量为10vol 温度85 时间30分钟条件下 NaOH浓度5g l时绒面形貌 18 关键因素的分析 NaOH的影响 NaOH浓度15g l时绒面形貌 19 关键因素的分析 NaOH的影响 NaOH浓度55g l时绒面形貌 20 关键因素的分析 NaOH的影响 绒面的平均反射率随NaOH浓度的变化 21 关键因素的分析 硅酸钠的影响 硅酸钠在溶液中呈胶体状态 大大的增加了溶液的粘稠度 对腐蚀液中OH离子从腐蚀液向反应界面的输运过程具有缓冲作用 使得大批量腐蚀加工单晶硅绒面时 溶液中NaOH含量具有较宽的工艺容差范围 提高了产品工艺加工质量的稳定性和溶液的可重复性 硅酸钠在制绒溶液中的含量从2 5 30 wt的情况下 溶液都具有良好的择向性 同时硅片表面上能生成完全覆盖角锥体的绒面 22 关键因素的分析 硅酸钠的影响 随着硅酸钠含量的增加 溶液粘度会增加 结果在硅片与片匣边框接触部位会产生 花篮印 一般浓度在30 以下不会发生这种变化 NaOH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 硅酸钠来源大多是反应的生成物 要调整它的浓度只能通过排放溶液 若要调整溶液的粘稠度 则采用加入添加剂乙醇或异丙醇来调节 23 关键因素的分析 乙醇或异丙醇的影响 气泡的直径 密度和腐蚀反应的速率限定了硅片表面织构的几何特征 气泡的大小以及在硅片表面停留的时间 与溶液的粘度 表面张力有关系 所以需要乙醇或异丙醇来调节溶液的粘滞特性 乙醇的含量在3vol 至20vol 的范围内变化时 制绒反应的变化不大 都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绒面 而5vol 至10vol 的环境最佳 24 关键因素的分析 乙醇或异丙醇的影响 制绒液中NaOH的浓度为15克 升 反应温度85 无乙醇时的绒面形貌 25 关键因素的分析 乙醇或异丙醇的影响 乙醇浓度3vol 时的绒面形貌 26 关键因素的分析 乙醇或异丙醇的影响 乙醇浓度10vol 时的绒面形貌 27 关键因素的分析 乙醇或异丙醇的影响 乙醇浓度30vol 时的绒面形貌 28 关键因素的分析 不同时间制绒形貌的描述 经热的浓碱去除损伤层后 硅片表面留下了许多肤浅的准方形的腐蚀坑 1分钟后 金字塔如雨后春笋 零星的冒出了头 5分钟后 硅片表面基本上被小金字塔覆盖 少数已开始长大 我们称绒面形成初期的这种变化为金字塔 成核 10分钟后 金字塔密布的绒面已经形成 只是大小不均匀 反射率也降到了比较低的水平 随着时间的延长 金字塔向外扩张兼并 体积逐渐膨胀 尺寸趋于均等 29 关键因素的分析 不同制绒时间表面形貌的图片 制绒液中含有15克 升的NaOH和10vol 的乙醇 温度85 经过1min制绒的表面形貌 30 关键因素的分析 不同制绒时间表面形貌的图片 经过5min制绒的表面形貌 31 关键因素的分析 不同制绒时间表面形貌的图片 经过10min制绒的表面形貌 32 关键因素的分析 不同制绒时间表面形貌的图片 经过30min制绒的表面形貌 33 关键因素的分析 不同制绒时间绒面反射率的比较 不同时间制绒后 硅片的反射谱 34 工艺控制方法 若出现雨点状的斑点 只要加入少量乙醇或异丙醇即可消除 若硅片上端部分光亮 表明液位不够或溶液粘稠度过大 使篮框漂浮起来 若硅片表面有流水印 说明溶液内硅酸钠过量 适当加大NaOH的用量 还有可能喷淋效果不理想 35 硅酸钠含量的检测 硅酸钠具体含量测量是没必要的 只要判定它的含量是否过量即可 实验是用100 的浓盐酸滴定 若滴定一段时间后出现少量絮状物 说明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