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日常交际谈话中用语的差异_第1页
中西方日常交际谈话中用语的差异_第2页
中西方日常交际谈话中用语的差异_第3页
中西方日常交际谈话中用语的差异_第4页
中西方日常交际谈话中用语的差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方日常交际谈话中用语的差异 探究小组人员 张圆梦 董梦瑾 杨晓莲 高娜 指导老师 赵子璇 摘要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 这已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语言是文化的载 体 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 也是了解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 语言学习即文 化学习 中西方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 汉语和英语它们各有反映着本身独特的 文化背景和凝重的历史传统 了解中西方日常交际谈话中用语的差异可以帮助我 们在于外国人交流时不出错误 关键词 语言 差异 一 中西方 尤指中国与英美国家 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 汉语和英语 它们各有反映着本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凝重的历史传统 因而在语言表达上也 存在着许多差异 在此着重讨论 中西方语言交际中最常见的生活用语的差异 一 称呼用语的差异 正常交际的首要条件是正确 得体地称呼对方 得体的称呼可使双方缩小 心理距离 使交际顺利进行 在中西文化中 因其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而使 其在称呼用语上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要注意的是 中西方姓名的排列顺序不同 中国人的称呼以 姓 居首 位 而英美人则以 名 居首位 因而中国人称呼西方人时常常会不知不觉地用 西方人的 姓 而非用他们的 名 来称呼他们 如在看到 Jim Green 这个姓名时 可能将其称呼为 Green 或 Mr Jim 西方人听了这样的称呼就会感到不舒服 应该是 Jim 或 Mr Green 才是正确的 在日常交际中 中国人比较注重礼节 一般先称呼后讲话 根据对方的身 份及其与自己的关系亲疏以及场合的不同 使用不同的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 其称呼注重敬意 但是在西方 人们追求平等 亲近的人际关系 不管是在正 式还是非正式场合 都喜欢用名字称呼别人 如 Tom Joy Peter 等 这种做 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 甚至初次见面就可用名字称呼 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 间这样称呼 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可以这样称呼 一点儿也没有不尊重的意思 甚至子女对自己的祖父母 父母也可以用名字称呼 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之间也 这样称呼 如学生对老师 雇员对上司 老师和上司并不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尊 重或太随便 相反认为自己待人友好 容易亲近 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人习惯 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 而西方人崇尚对等式的称呼方式 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 亲属或邻居时 都可以使用亲属称谓 如非亲属 之间 孩子对长辈称 叔叔 阿姨 伯伯 等 对平辈称 大哥 大姐 是常事 但是 在英语中用于表达亲属称谓的词一般不用于表达非亲属关系 如果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 Uncle Green Auntie Aunt Brown 对方听 了可能觉得不顺耳 因为在英语文化中 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 才使用 此类亲属称谓 而后面不带 姓 只带 名 如 Uncle Tom 还可以用 Mr Mrs Miss Ms 加上姓或者直接用 Sir 先生 Lady 女士 来称呼 再则 汉语的亲属关系比较具体 最典型的如汉语中有伯父 叔父 舅父 姑父和姨 父等区分 但是在英语中就用一个词 Uncle 来表示 汉语中有姨母 姑母 伯 母 婶母 舅母等称呼 英语也都只用 Aunt 一词代表 再如 汉语中的堂 表兄弟姐妹 英语中 Cousin 一词也包含了全部的称呼 这三个词究竟指谁 要弄清楚当时的情景才能知道 此外 在中国 人们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为了表示尊敬 往往会在姓的 后面加上人的头衔 社会职位等 如 郭校长 杨经理 周局长 刘老师 等称呼 但是 Principal Guo Manager Yang Bureau Director Zhou Teacher Liu 等称呼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 在西方 只有少数职业和职务可用 于称呼 如教授可称 Professor 医生或有博士学位的人称 Doctor 州长和市长 可称 Governor 和 Major 等等 英语中这种职业 职务衔头 姓氏的称呼形式使 用范围狭小 用途十分有限 西方人不喜欢这样的称呼 认为这样的称呼很虚 伪 二 打招呼用语的差异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 见到朋友或熟人打声招呼 是一种常见的礼貌 行为 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 因此他们在见面时打招呼 的用语和习惯也大相径庭 中国有浓厚的食文化 自古以来就有 民以食为天 的谚语 因此 中国人 见面时喜欢用 你吃了吗 来和对方打招呼 但这句问候语实际上已失去了其 字面上意义 不是用来询问信息 而只是打招呼的一种方式 因此 回答 吃了 或 还没有吃 均无关紧要 然而 若按字面直译成英语 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来问候西方人 按照其文化习俗 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 男性若问女 性则表示要与对方交朋友或约会的愿望 可是 中国人说这句话时 通常是没 有 邀请 和 约会 这层意思 汉语中另一种常用的打招呼语是 你去哪里啊 到哪儿去啦 这两句话在汉语中是打招呼的方法 而不是真想了解问人到哪 里去 所以 对方可以任意给一个回答 也毫不觉得难堪 然而 如果用同样 的方式与西方人打招呼 Where are you going Where have you been 西方人 往往会理解为是一个询问信息的问句 会使他们感到难堪 甚至会感到生气 他们会觉得说话者在干涉他们的私事 他们虽然嘴上不说 心里也许会想 Why do you ask these questions It s none of your business 另外还有一种 中国式的问候方式是看见某人在做什么 就说什么 例如 当中国人遇见自己认识的人在洗车 可能会这样打招呼 你在洗车啊 中国 人听到这样的打招呼觉得很自然 很正常 可是对西方人说 You are cleaning your car aren t you 他听起来觉得很奇怪 很别扭 心里会想 你明明看到我 在洗车 还要问这样的问题 简直是在说废话 也许英美人比较讲究高效率的缘故 人与人之间没有中国人那样热情 在 以上同样情况下 常用的打招呼语一般比较简单 如 Hi Hello How are you 或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等 有时也以谈 论天气的方式如 It s a nice day isn t it 来和对方打招呼 然而这些问候语中国 人听起来觉得洋味太浓 觉得与对方太过生疏 一般较少使用 三 告别用语的差异 通常人们在进行交际时 不会不发出任何信号就突然分手或匆匆离去 离 开前总会用一定的告别语 来表明自己要离开 中国人分手时通常说 再见 相当于英语中的 Good bye Bye bye 但是在说 Good bye Bye Bye 或 再见 之前 还要说些客套话 中西方由于社会文化习俗不尽相同 告别用语 也各具特色 在中国的告别礼仪中 人们往往把道别的原因归于对方 例如 中国人 到别人家里做客 告别时多半会以 我得走了 你一定很累了 I d better be going now You must be very tired 或 你明天还得早起 我该走了 You will have to get up very early tomorrow I should go now 等方式向主人告别 然 而 如果一个美国人去另一个美国人家里做客 他多半找出与自己有关的理由 道别 而不涉及主人一方 如 Well I d better let you have some sleep 好 了 我得让你休息了 Tomorrow I have to get up early I must go now 明天我还得早起 我该走了 或者说 I ll have to go Tomorrow I ll go to work I must be say good bye My wife is waiting for me at home 等等 就如 Alan Maley 所说 In typical western context the guests would usually find reasons to leave related to themselves rather than to their hosts 另外 也可以用 We have to say goodbye now We enjoyed the evening very much Thanks a lot 我们得说 再见了 我们今天晚上过得很愉快 多谢了 或 I think I d better be leaving now It s very nice to have a talk with you 我想我得离开了 和你聊天非常愉 快 等略表示感谢的告别语 英美人认为这样说 更显得体 但是 在中国 则一般不使用这样的告别语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 如有客人来访 当客人离开时 主人要把客人送到家 门口 客人会对主人说 请留步 不要远送了 主人会说 走好 慢走 之类的客套话 这些说法都无法直接译成英语 如果用 Stay here Don t comeany further with me please 等 向英美人道别 他们会觉得十分尴尬 因 为 他们根本就没有要送你太远的意思 除非你邀请 否则别想他们会送你很远 这并不是西方人不友好 而只是他们没有这样的习惯 而若对外国客人说 Go slowly Walk slowly 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 Why should I walk slowly 为什么我要慢走 外国人把 Go slowly Walk slowly 看成是种要 求 事实上 它只不过是中国人告别时所使用的一种极为普通的表达方式 在 此类情况下 英美人常常将客人送到门口并且说 Do come around again when you have time 有空再来 或 Give my best regards to your parents 替 我问候你的父母 此外 当中国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 问题解决后 中国学生离开前可能会 这么向老师告别 对不起 浪费您这么多的时间 我该走了 这本是一句自 谦的客套话 只是表示对老师的尊重 但若这名老师是西方人 他 她就会觉 得尴尬 他 她会认为 在你心里 他 她的帮忙只是在做一些无用的事而已 他 她会觉 得很不高兴 以后也不会再帮助你了 其实在这时 中国学生只需说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I think I should go now Goodbye 就可以了 四 对于赞扬和恭维的应答差异 英美人的思维模式多为直线型 喜欢直接表达 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大多 为螺旋型 喜欢委婉含蓄的表达 因此 在与中国人进行交际时 外国人常常 吃惊地发现 当他们赞扬或恭维中国人的时候 中国人总是不知所措 过于谦 卑或贬低自己 甚至反复地予以否认 而不会像外国人那样很坦然地用语言表 示感谢 例如 当有人称赞你说 That s a beautiful dress you have on 你穿 的衣 服真漂亮 谦虚的中国人很可能会说 No no it 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 不 不 它只是一件很普通的衣服 或 No In fact I ve worn it for several years 不 事实上我已经穿了好几年了 再如 当别人赞扬 恭维你的 能力或技巧时 如 Oh your English is really good 你的英语真棒 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beautiful 你的书法真漂亮 对于这两句恭维话 不管是否与事实相符 中国人通常也会否定对方的恭维而可能说 Well it s just so so 一般而已 No you flatter me 不 你过奖了 甚至有的 还会用这样的话来贬低自己 Oh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I must study hard 哦 不 我的英语不好 我还必须努力 No no not at all You are joking 不 不 一点儿也不漂亮 你是开玩笑吧 相反 西方人却通常 公开地表示接受这种赞扬和恭维 会大大方方的说一句 Thank you 表明自己 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 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 在以上的情况里 由于西方人不太了解中国以谦虚为美德的传统文化 对 于中国人谦虚的回答常常无法接受 认为中国人很不礼貌 而且有时还会把中 国人这种过分的谦虚理解为不诚实的表现 因此 应该了解英美人对赞扬与恭 维的应答的习惯 以避免中西方交际过程中不必要的误会的产生 五 餐桌上用语的差异 中西方在请客吃饭上的文化差异也要注意 否则会引起笑话 中国人热情好客 请客吃饭时一般都是菜肴满桌 但无论菜多么丰盛 嘴 上总要谦虚的说 没什么好吃的 菜做得不好 随便吃点 然而 当英美人 听到这样的客套话 会觉得很反感 没什么吃的 又何必请我 菜做得不好 又为什么要拿来招待我 按照中国的习俗 为了表示礼貌 习惯上会一再劝 客人多吃点 而中国人往往是 言不由衷 明明肚子饿 嘴上却说 我饱了 不用了 直到主人一请再请 才慢条斯理地 恭敬不如从命 而英美人招待 客人一般没那么讲究 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了 用餐时 一般主人会说 Help yourself please 请吃 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英美人待客尊重个 人意志 讲究实事求是 一再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或强塞食物给客人 是很不礼 貌的 所以 当主人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 如 Would you like another piece of meat pie 想再来一块肉馅饼吗 如果你想吃的话 可以直截了当 地回答 Yes please 或 Thank you A piece of meat pie 倘若你确实什么也不想 吃 只需简单地说 No Thank you 就可以了 而客人在用餐期间 一定要赞 美主人所准备的食物好吃 称赞主人的手艺好 否则不管你吃得多饱 主人都 会不高兴 典型的英语客套话是 客人 It s delicious 味道好极了 This meat is beautifully tender 这肉 鲜嫩可口 主人 Thank you I m glad you like it 谢谢 我很高兴你喜欢吃 有些不了解英美人习惯的中国人 到英美人家里做客 也客气一番 结果 他们请你一遍 至多两遍 便以为你真的不想吃 英美人第二次的问法经常是 Are you sure It s no trouble 真的不要吗 一点也不麻烦的 注意 这可 是最后一请 如果你再客气 只好去喝西北风了 此外 英美人认为菜吃不完 留在盘子里 是很不文明的行为 所以宁可第一次少要一些 吃不饱 可大大 方方地跟主人说 Oh this is delicious 哦 这真好吃啊 并再要些刚才 吃过的菜 主人对你欣赏他们的菜 会感到很高兴 六 话题选择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通常是通过说话的交往方式来进行的 许多外语学习者也很想 和外国人交流来练习英语 然而 由于他们不会选择恰当的话题 常常会遭到 外国人的拒绝 中国人私下谈话中 即使是初次见面 往往也喜欢把年龄大小 家庭情况 家庭地址 身体状况 工资收入 婚姻状况等当作交谈的内容 以示对对方的 关心 然而 所有这些在西方人看来都是个人隐私 在西方国家 特别强调对 个人私生活的保护与尊重 认为打听别人的事是很不得体的行为 就如英语的 一句谚语所说 A man s home is his castle 意思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