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 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 2 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且都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 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般步骤 学会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 过程与方法 1 强化 等效替代 的思想 2 培养观察 实验能力 3 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 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分析日常现象 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2 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根据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分析日常现象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实践体验 讨论交流 用物理语言描述出力的分解的方法 教学用具教学用具 电子台秤 物块 橡皮筋 弹簧秤 铅笔 细线 钩码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 趣味拔河 过渡引言 相信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程之后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板书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设问 回顾 铺垫 什么是合力 什么是分力 什么叫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法则 学生回答 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 这一个力就叫做原来那几 个力的合力 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求 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2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引导学生 而已知物体的合力求分力的过程 我们把它叫做力的分解 板书板书 1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引导学生 那么 力的分解又应该遵循什么定律 学生思考并回答 也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视频 三脚架演示实验 板书板书 2 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 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 引导学生推理得出 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过渡引言过渡引言 不加限制条件 一个对角线可以做出无数组平行四边形 即一个力可分解为无数组不同的分 力 如右图 在实际问题中 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确定的 一个已知力究竟要怎样分解 教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展示耙工作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 1 拖拉机对耙的斜向上的拉力 F 产生了什么效果 2 这样的效果能不能用两个力 F1和 F2来实现 方向怎样 下面 利用台秤来模拟耙工作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 1 将物体放在台秤上 观察台秤的示数 再用斜向上的力拉重物 让学生观察平板台秤示数 如何变化 物体运动情况如何 提问 台秤示数如何变化 这说明什么 物体运动情况如何 又说明 什么 请学生回答 请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台秤示数减小 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 斜向上的拉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 水平向前拉物体 竖直向上提物体 那么 我们是否可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和一个水平向前的力共同作用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即 F1和 F2两个 力来等效替代力 F 如果 F1和 F2作用的效果和 F 作用的效果相同 F1和 F2就是 F 的两分力 多媒体演示分解过程 在实际问题中 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确定的 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其作用效果 从而确定两分力的方向 再来进行分解 就可以得到唯一确定的解 板书板书 3 通通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过渡引言 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的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我们再来探究两个常见实例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 2 利用台秤 弹簧秤模拟斜面上静止不动的物块实验 F F1 F2 3 先让台秤水平放置 观察台秤与弹簧秤示数 再将台秤倾斜 再观察台秤与弹簧秤示数 提问 台秤示数倾斜放置时示数与水平放置时示数什么区别 弹簧秤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台秤示数减小 弹簧秤具有示数 教师引导学生 物体重力产生了两个效果 使物体沿斜面方向下滑 在垂直与斜面方向上紧压斜面 我们可以用 F1和 F2这两个力来等效替代力重力 G 在多媒体上演示分解过程 给学生强调紧压斜面 的力并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只是重力的分量 实际不存在 学生活动 假设斜面的倾角为 物体重力为 G 那么重力的分力如何计算 试写出表达式 教师活动 通过这个表达式分析 1 当 增大时 F1和 F2的大小如何变化 2 通过这个结论 我们再来解释高大的桥为什么要造很长的引桥 学生活动 在教师引导下 用物理语言描述分析过程 1 当 增大时 F1增大 F2减小 2 上桥时阻碍车辆前进 上坡困难 下桥时使车辆越来越快 不安全 3 引桥越长 越小 F1越小上桥时的阻碍作用减小 从而比较容易上桥 下桥时的加速作用会减小 所 以高大的桥总是建很长的引桥 减小桥面的倾角 从而保障行车时的安全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 3 让全体学生按图示 利用橡皮筋 铅笔 砝码共同探究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提问 自己的手心及有什么感觉 橡皮筋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手心有力的作用 橡皮筋被拉长 教师引导学生 砝码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 对手指有拉的作用 对手心有压的作用 同样 我们可以用 F1和 F2这两个力来等效替代力砝码重力 G 并在多媒体上演示分解过程 动手感受一下动手感受一下 G F1 F2 学生活动 手与橡皮筋间夹角为 砝码重 G 那么重力的分力如何计算 试写出表达式 tan 1 GF cos 2 G F 4 过渡引言 从课前视频中抽象出以下探究问题 探究探究 4 合力一定 两分力随它们之间的夹角变化而如何变化 学生活动 请两位学生做实验 用两手分别捏住细绳两端的弹簧秤 两手等高 细绳中点挂有钩码 改 变两段橡皮筋间的夹角 让学生观察橡皮筋发生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其中原因 引导学生引导学生 合力一定时 分力随夹角增大而增大当 120o时 分力 合力 回顾视频 采用特殊装置时 铁丝的夹角比较大 故可以用较小的的力拉断铁丝 三 三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力的分解的一般步骤 1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2 根据已知力和两个分力方向作平行四边形 3 根据平行四边形确定分力的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生产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美好集体有我在》课件
- 散养奶牛管理条例解读
- 2025年招标采购人员专业能力评价考试(招标采购专业实务初、中级)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二
- 环境保护法培训
- 研究方向前沿汇报
- 《百合花》课件教学课件
- 牙植骨术后的护理
- 2025预制混凝土购销合同
- 精致的工作汇报
- 2025年防跌倒、坠床安全管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疫苗上岗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载人eVTOL行业白皮书
- 202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招聘4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老年康复科老年康复护理技能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征地拆迁面试题目及答案
- 果树栽培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航空科普课件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招聘高层次人才21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5章 绩效评价(《绩效管理》第3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