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水的运动(第1课时)水循环与河流课件训练.doc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水的运动(第1课时)水循环与河流课件训练.doc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水的运动(第1课时)水循环与河流课件训练.doc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水的运动(第1课时)水循环与河流课件训练.doc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水的运动(第1课时)水循环与河流课件训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水的运动第1课时水循环与河流一、选择题(2014课标,67)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解析第1题,本题通过水循环特点考查区域特征。绿水比例大表明该地主要以蒸发(腾)为主,形成的径流较少。选项中塔里木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的径流少,故A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人为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增加生产性绿水比例,故C项正确。水田改旱地不会增加植物蒸腾作用,故A项错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适宜发展植树造林,故B项错误;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但对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答案1.A2.C(2015海南地理)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34题。3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 B水汽输送C降水 D径流4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降低解析第3题,蒸发是地表水以气态的形式进入大气,与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无关;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水分的移动,降水是由大气水变成陆地水或海洋水,它们都不能实现海陆间矿物质的迁移;而径流则由陆地流向海洋,径流中会挟带一些矿物质,故它能实现海陆间矿物质的迁移。第4题,由于入海径流不断地把矿物质带入海洋,而海水蒸发不可能将矿物质蒸发掉,因此海洋水中的矿物质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答案3.D4.B(2012天津文综,1)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5题。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5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上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解析“可呼吸地面”是由透水材料铺设而成,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由于地面透水,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因此d环节增加。选项B正确。答案B(2013四川文综,5)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第6题。6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在冬季降水量最大,冬季降水丰富,水循环最活跃。答案D(2012重庆文综,11)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7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湖泊水 D冰雪融水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因而大气降水应为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该地区西北部虽为云贵高原的一部分,但海拔不高,且纬度较低,冰雪融水不是其主要补给来源。答案B(2013江苏地理,10)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完成第8题。8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解析月牙泉是敦煌盆地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盆地区域地下水的补给。造成月牙泉水环境退化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水补给量的不断减少。答案D(2013重庆文综,3)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完成第9题。9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含沙量高 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 D冰川补给为主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积雪融水形成的春汛和夏季降水形成的夏汛明显。答案C下面左图示意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右图示意左图中河流E、F两水文站的多年平均流量变化。读图完成1011题。10左图中河流EF河段的流向是()A自西南流向东北 B自东北流向西南C自西向东流 D自东向西流11E水文站观测的河流流量有两个峰值,这两个峰值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A地下水补给、梅雨 B梅雨、台风C季节性冰雪融水、季风降水 D季节性冰雪融水、台风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F水文站的流量曲线较平缓,应位于湖泊的下游,河流由E流向F。第11题,从河流流量的两个峰值出现的时间推知。答案10.C11.B二、综合题12(2017成都一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图(图1)。材料二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图2)。(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该处河流能注入海洋,属于海陆间循环:过程要从四个环节分析。第(2)题,日变化可从图中降水的时刻变化看出;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就是要分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大气垂直运动。第(3)题,首先明确洞庭湖对环境的作用,再来分析面积减小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海陆间循环。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3)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减小,调节气候能力下降。13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 000 m,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图示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水循环,箭头应呈逆时针方向。第(2)题,图示河流湖泊沿岸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说明当地为温带。温带夏季最热月均温在30以下,据此可计算出山顶夏季气温T3056,即T0,故可知山顶存在终年积雪。图中河流的补给除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外,还有高山冰雪融水。第(3)题,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结合图中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故水文特征主要有:水量平稳,水位季节变化小,无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等。第(4)题,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下渗等多个环节,植被破坏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多方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等方面。答案(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3)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