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十年高考生物分类解析: 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 总题数: 91 题 第 1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全国卷 ( 新课程 ) 题目 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足蝌蚪数量为 J 型增长 答案 A 解析:根据图意,随着池塘中水螈数量的增加,锄足蟾蝌蚪数量和蟾蜍蝌蚪数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且锄足蟾蝌蚪数量下降趋势更加明显,所以可以看出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三种蝌蚪生活在一个池塘,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必然存在着竞争关系,而由于捕食者水螈的食性差别也必定会改变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还可能存在其他的捕食者,并且食物和空间等条 件也都是有限的,所以其数量不可能为 J 型增长而应该是呈 2 第 2 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 (新课程 ) 题目 3赫尔希通过 遗传物质,实验包括 4 个步骤: 培养噬菌体, 352P 标记噬菌体, 放射性检测, 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成,用放射性同位素 352P 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标记, 然后让其感染细菌(培养噬菌体),再进行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发现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 而得出 遗传物质的结论。 第 3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 (新课程 ) 题目 4做 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实验材料用鸡血而不用猪血的原因是 A鸡血的价格比猪血的价格低 B猪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易提取到 鸡血不凝固,猪血会凝固 D用鸡血提取 用猪血提取操作简便 答案 B 解析: 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生物实验材料的选择 原则一是容易获得,二是实验现象明显。做 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实验材料不选猪血是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易提取到 鸟类、爬行类等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实验现象明显。 第 4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 (新课程 ) 题目 6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 ,一组农田施化肥。该实验设计 缺少 3 A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 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 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D施 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答案 B 解析: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可分为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和相互对照,以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对于该题的实验设计,必须有既不施化肥,也不施有机肥的空白对照,才能说明问题。 第 5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 (新课程 ) 题目 7下列 不 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 A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 B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 C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 D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 答案 C 解析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大规模生产干扰素、为烧伤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和胚胎移植技术都离不开动物细胞的培养。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利用的技术手段是发酵工程。 第 6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 (新课程 ) 4 题目 11将一植物细胞放入 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 不 正确的是 A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 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答案 D 解析: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相反则失水。一植物细胞放入 出现质壁分离后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这是因为细胞膜上有吸收 K 和 的载体,将这两种离子吸收进入细胞液的缘故。 第 7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 (新课程 ) 题目 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 错误 的是 0%的蔗糖溶液比 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明细胞保持活性 D 用高浓度的 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答案 D 解析: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液泡中的细胞液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相 5 反则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随着细胞的失水 ,液泡逐渐缩小。外界溶液浓度越高,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高浓度的 肥等均可引起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第 8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 (新课程 ) 题目 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其正确的顺序是 A. B. C. D. 答 案 C 解析:开展调查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要确定好调查的内容,了解有关的要求;第二步是设计调查方案(包括设计印刷用于记录的表格、确定调查的地点和要点、分析和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第三步是实施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随机性和要获得足够多的调查数据;第四步是汇总、统计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第 9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 (新课程 ) 题目 确的是 断的基本原理是 子杂交 6 答案 B 解析: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内容,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治疗是把正常的基因导入有缺陷的细胞,从而使其表达,达到治疗目的。基因诊断常用基因探针来进行,其遵循的原理是 子杂交,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因此一种探针只能检测水体中的一种(类)病毒。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所以原核基因也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第 10 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 生考试生物广东卷 (新课程 ) 题目 试管编号 2粉溶液 2糖溶液 1新鲜淀粉酶溶液 反应温度( ) 2林试剂 砖红色深浅 * + + + - - - - - - + + + + + + + + + 40 60 80 40 60 80 + + + + + + + + + - - - 注: “+” 表示有; “ -” 表示无 *:此行 “+” 的多少代表颜色的深浅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7 0 比 40 高 答案 析:读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淀粉酶能够催化分解淀粉(试管 ) ,而对蔗糖不起作用(试管 ),说明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从砖红色的深浅可以看出,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不同,以 60 时最高,说明酶的催化效率的高低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第 11 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 (新课程 ) 题目 错误 操作是 答案 析:细 菌的生长曲线可以分为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扩大接种量,可以缩短调整期的时间,使大肠杆菌尽早地进入对数期,快速繁殖。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和 菌分裂速度下降,进入稳定期,整个培养基中细菌增长的数目和死亡的数目达到动态平衡,因此,稳定期的连续培养无意义。每一种细菌的生长对 要求有一定范围,只有在超出这一范围时,才调整其 细菌的数目则要定期检测 第 12 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上海卷 ) 题目 1为测定组织细胞中是否有葡萄糖存在 , 常用的试剂是 A苏丹 染液 B碘液 C班氏试剂 D龙胆紫染液 8 答案 C 第 13 题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全国卷 ( 新课程 ) 题目 0 和 30 培养箱中培养 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 和提取液 。取 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 45 水浴保温 5 分钟,立即在 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 2分钟, 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答案 D 解析: 20 和 30 培养条件下相比较, 30 时淀粉酶的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的速率更快,相同条件下产生的麦芽糖更多。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 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麦芽糖越多显色越明显。斐林试剂本身为蓝色。 第 14 题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全国卷 ( 新课程 ) 题目 误 的是 9 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用丙酮提取色素 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 用苏丹 染液鉴定蛋白质 答案 D 解析: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以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叶绿体中色素不溶于 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所以实验室通常用丙酮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提取实验中,利用 子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来提取 蛋白质鉴定实验中用双缩脲试剂,苏丹 染液是用来鉴定脂肪的试剂。 第 15 题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北京卷 (新课程 ) 题目 4植物的简便方法是 察气孔大小 察叶脉结构 定叶片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答案 B 第 16 题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 (新课程 ) 题目 26、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10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最 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绸焦观察 答案 A 解析:使用显微镜时,应在低倍镜下对焦。欲使用高倍镜继续观察,则首先要在低倍镜下将要 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同时调节光圈,增加进光量。考查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能力要求 A。 第 17 题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 (新课程 ) 题目 30、溴代麝香草酚蓝 (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对光不敏感。其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中性偏碱时呈淡蓝色,弱酸性时呈淡黄色。向 4 支试管分别注入 5菇色 溶液,根据下表的处理顺序操作。 处理 试管号 饱和 1 2 3 4 注: “ ” 表示有, “ ” 表示无 在适宜黑藻生长的温度下放置 2 小时后 ) (不定项选择 ) A、试管 1 B、试管 2 C、试管 3 D、试管 4 答案 11 解析: 液的颜色变化与溶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若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则 反则反。水中的黑藻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前者消耗二氧化碳,后者产生二氧化碳。根据表中给出的条件,试管 1和试管 4 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基本不变,故溶 液仍呈淡蓝色。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能力要求 C。 第 18 题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 (新课程 ) 题目 4、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 因是 A、分子量最小 B、分子量最大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答案 C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这 是四种色素被分离的原因。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能力要求 B。 第 19 题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 (新课程 ) 题目 13、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 错误 的是 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B、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D、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答案 12 A 解析: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是根据与某种试剂产生的特定的颜色反应进行的。在 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还原糖的鉴定需要加斐林试剂,同时还要水浴加热,而非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考查三种物质鉴定实验的操作,能力要求 B。 第 20 题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 (新课程 ) 题目 32、下表是关于 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操作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题) 试剂 操作 作用 A 柠檬酸钠溶液 与鸡血混合 防止血液凝固 B 蒸馏水 与鸡血细胞混合 保持细胞形状 C 蒸馏水 加入到溶解有 析出 状物 D 冷却的酒精 加入 到过滤后 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答案 析:在 “提取与鉴定实验中 ” ,柠檬酸钠可以防止血液凝固;鸡血中加入蒸馏水可以使细胞膜破裂; 不同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 时,溶解度最低,有利于 出; 溶于酒精,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所以加入酒精,可以获得较纯的 二苯胺产生蓝色反应(需要水浴加热)。考查 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及相关操作,能力要求 B。 第 21 题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上海卷 ) 题目 13 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 B 解析:透析袋相当于半透膜,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即不能从透析袋进入蒸馏水中,而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入袋内。因此,随着时间增加,透析袋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逐渐下降,表现出 查渗透作用进行的条件及结果,能力要求 B。 第 22 题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上海卷 ) 题目 型血人的红细胞和另一个人的血清混合,不发生凝集,则此血清供应者的血型可能为 型 或 或 或 O 型 答案 C 解析:人类的 型系统将人的血型分成 A 型、 型,这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所含有的凝集原的不同来划分的。 红细胞膜上含有 清 14 中含有抗 发生凝集反应,说明另一个人的血清中不含有抗 B 凝集素,即血型是 B 型或 。考查血型决定的有关问题,能力要求 B。 第 23 题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上海卷 ) 题目 0,物镜为 10,视野中被相连的 64 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 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答案 B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在放大 100 倍时,设视野中圆直径为d,则面积 S( ) 2,此时视野中有 64 个细胞;当放大 400 倍时,圆的直径相当于原来的 1/4,则圆面积 S=( ) 2,即为原来的 1/16,故看到的细胞数目为 64/16 4个。 第 24 题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综北京卷 (新课程 ) 题目 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 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 其中正确的是( ) 实验组 对照组 黑暗中培养 在光下培养 生长良好 生长不良 A. 15 B. C. D. 答案 B 解 析: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的现象是由于供氧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听到“加油”声后,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 第 25 题 (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全国卷 (新课程 ) 题目 确的是( )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液变成紫色 答案 D 第 26 题 (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 (新课程 ) 题目 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 16 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答案 C 第 27 题 (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上海卷 ) 题目 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 答案 D 第 28 题 (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上海卷 ) 题目 列设 计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 ) 17 答案 C 第 29 题 (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上海卷 ) 题目 于引流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后将装片倾斜 防止装片中产生气泡 答案 B 第 30 题 (2003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全国卷 (新课程 ) 题目 结果应该是( ) 答案 C 第 31 题 (2002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广西卷 (旧课程 ) 18 题目 ( ) 答案 A 第 32 题 (2001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河南卷 (旧课程 ) 题目 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可能的原因是( ) (不定项选择) 玻片在下面 答案 第 33 题 (2001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上海卷 ) 题目 19 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存在。据此,三异物可能在( ) (不定项选择) 答案 第 34 题 (2000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 ) 题目 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20 答案 D 第 35 题 (2000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上海卷 ) 题目 用的实验步骤应包括( ) (不定项选择) 0%盐酸解离液处理种仁薄片 5%酒精溶液处理种仁薄片 答案 第 36 题 (1999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上海卷 ) 题目 ( 1999 上海,一、 31)在鉴定贮存于蓖麻胚乳细胞糊粉粒中的蛋白质实验中, 要使用的试剂是 A班氏试剂 B苏丹 液 C革兰氏碘液 D 95 答案 答案: 第 37 题 (1998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上海卷 ) 题目 21 ( 1998 上海,一、 7)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调节器时, B. D. 答案 答案: B 第 38 题 (1997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上海卷 ) 题目 ( 1997 上海,一、 4)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答案 答案: C 第 39 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全国卷 (新课程 ) 题目 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 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 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22 (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放盛有等量蒸馏水和 时,叶片均浮在液面上。 (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 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 3) 分析预测的结果: 答案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 3)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照光一段时间。结果: 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 4)再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结果: 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分析预测 的结果: ( 1)光照下, 放出的 肉细胞间隙中的 片上浮。而蒸馏水中缺乏 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 2)黑暗中, 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 出的 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缺乏 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仍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解析:光照下,叶肉 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吸收 放 照和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均可进行呼吸作用,吸收 蒸馏水中缺乏 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光照下 放出的 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 片上浮。黑暗中, 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 出的 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 23 第 40 题 (2006 年普通高等 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天津卷 (新课程 ) 题目 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种在含有不同浓度 (质量分数 )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_。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 为 _%。 (3)在钠盐浓度为 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_。 (4)将钠盐浓度为 全营养液中的甲种植物幼苗,移栽到钠盐浓度为 全营养液中,其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_ _。 24 (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 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 A、 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 全营养液中, B 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 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予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 _B 组。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 (6)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_酶。 _。 _性状的幼芽。 若目的植株丢失 1 条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而高度不育,则可用 _(试剂 )处理幼芽,以获得可育的植株。 答案 (1)乙种植物 (2)3)主动运输 (4)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5)好于 同化作用 )合成量与呼吸作用 (异化作用 )消耗量的差值大于 (6)纤维素酶和果胶;融合的原生质体;耐盐 秋水仙素 25 解析:根据图形,乙种植物幼苗平均重量在钠盐质量分数较高时明显高于甲种植物,故乙种植物更适宜在烟碱地种植。读图,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法均为主动运输。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细胞,当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因渗透失水而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 根据图意,乙种植物在钠盐质量分数为 幼苗平均重量大于钠盐质量分数为 的平均重量,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原因是净光合作用积累量大,即 化作用)合成量与呼吸作用(异化作用)消耗量的差值大于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第一个步骤就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使其去壁,得到原生质体,然后再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诱导再生壁,得到杂种细胞,然后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经过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得到幼苗,最后发育成杂种植株。 若植株丢失一条染色体,则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无法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即表现为不育,若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以得到染色体加倍的植 株,使其可育。 第 41 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天津卷 (新课程 ) 题目 31.(1)下图为某种细菌的生长曲线及 A、 B 两种代谢产物积累曲线。 请据图回答问题: _期,属于 _代谢产物。 _期最大。 26 (2)绝大多数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25 37。为了探究培养温度对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产物 (谷氨酸 )合成量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在实验中有 4 处错误,分别标以、,请依次 分析错误原因 。 第一步:设定培养温度为 28、 29、 30 。 第二步:将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 密闭培养 。 第三步: 在衰亡期 定时取样,分别测定谷氨酸合成量,记录结果并绘制曲线。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在 30培养条件下,谷氨酸合成量最大,则认为, 30为该细菌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 。 _。 _。 _。 _。 答案 (1)对数;次级 稳定 (2)温度设定范围过窄 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 氧细菌,不应密闭培养 27 从调整期至衰亡期均有谷氨酸的合成,故取样时期有遗漏 实验结果有局限性,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有可能高于 30 解析: 细菌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产生的,属于次级代谢产物。 根据题意,绝大多数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25所以设定的温度范围应为25不能过窄。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菌,不应密闭培养,应不断向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从调整期至衰亡期均有谷氨酸的合成,故测定谷氨酸合成量 应在整个生长期取样,取样时期有遗漏。由于温度设定范围过窄,所以实验结果有局限性,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有可能高于 30。 第 42 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 (新课程 ) 题目 34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1)请将下列实验名称与材料、试剂、用具的对应关系用 连线表示 。每项只准选择一次。 实验名称 材料、试剂、用具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黑藻 斐林试剂 碘液 载玻片 乙醇 (2)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画滤液细线要注意的事项是 ;为了防止丙酮和苯危害我们身体健康,在研磨和层析分离时应当分别采取的操作措施是 、 (3)某同学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你在横线绘图区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28 答案 ( 1) (2)滤液细线均匀且直,滤液干后重复 2 3次 研磨时研钵上加开洞的纸盖层析装置要加培养皿盖 (3)如图 29 解析: (1)教材实验的综合考查,是 2006 年新大纲强调的内容,要求学生要理解记忆。观察细胞质流动最好的实验材料是黑藻;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需要用到斐林试剂,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淀粉的鉴定用碘液;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载玻片,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乙醇。 (2)为了使色素能清楚地分离,划滤液细线时,要均匀、齐,还要等晾干后重复 2&3 次,以增加 滤液细线中色素的含量,使实验效果明显。为了防止苯和丙酮对人体的危害,在研磨过程中要在研钵上加一个开洞的纸盒,层析时要在烧杯上加盖培养皿。 (3)题目给出了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图,还缺后期图,后期最大的特点是染色体着丝点分开,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并分别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 第 43 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 (新课程 ) 题目 35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 (1) 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类,图中 养基属于 培养基。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 。 (4)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 。 (5)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 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 特点。 30 (6)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 中的 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7)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 。 答案 (1)动物细胞培养 (微生物培养 ) (2)选择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4)灭活的病毒 (5)在体外大量增殖 分泌特异性抗体 (6)骨髓 造血干 (7)主动运输 (主动吸收 ) 解析 :抗体是由 一种淋巴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要想获得大量单一抗体,需要将某一种淋巴细胞大量克隆,但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 癌细胞(骨髓瘤细胞)可以在体外无限增殖,科学家将这两种细胞通过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再将杂交瘤细胞分开培养,从中选育出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进行体外大规模培养,从而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被广泛应用到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淋巴细胞都是由动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 育来的。杂交瘤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物质,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的。 第 44 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 (新课程 ) 题目 41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 (1)在该技术中,用人工合成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的途径之一是:以目的基因转录的 为模板, 成互补的单链 后在酶的作用下合成 。 31 (2)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有细菌、真菌 、 。若将真核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对该目的基因的基本要求是 。 (3)假设以大肠杆菌质粒作为运载体,并以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运载体与且的基因,将切割后的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片段混合,并加入 接酶。连接产物至少有 种环状 子,它们分别是 。 答案 (1)信使 逆转录 (反转录 ) 双链 的基因 ) (2)动植物细胞 除去内含子 (3)3 运载体自连的、目的基因片段自连的、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片段相连的环状 子 解析:基因拼接技术一般要经过四个步骤:一是获取目的基因,二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三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四是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目的基因的获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从供体细胞的 直接分离基因,二是人工合成基因。由于真核生物基因中有不表达的核 苷酸序列(内含子),所以要想真核生物的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就必须除去目的基因中的内含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 链 链 是根据蛋白质氨基酸序列 列推测出结构基因核苷酸序列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常用的受体细胞有细菌、真菌和动植物细胞。常用的运载体有细菌的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当把切割后的运载体与目的基因放在一起,并加入 接酶,将会出现 3 种环状的 子。 第 45 题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 (新课程 ) 题目 已证实某类有机污染物对水生软体动物雄性个体有致畸作用,畸变雌性体内出现雄性生殖器官。近期某水域被该类有机物 X 污染,为了解此有机物对水生软体动物是否有致畸作用,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开展探究活动。请利用中学生物实验室常用器材以及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32 实验材料和用具:采自未受污染水域,体重相近,性成熟的水生螺( A 螺)( 300 只),解剖镜,有机污染物 殖池,正常 A 螺雌、雄性器官解剖图谱等。 提示:给药剂量,具有仪器操作不作要求,室温恒定,养殖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