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_第1页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_第2页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_第3页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_第4页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五章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1 1 1 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2 1 1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 2 1 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 1 3 国内现有的相关标准 3 2 若干案例的指标体系分析 12 2 1 中新生态城 12 2 2 曹妃甸生态城 14 2 3 厦门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1 2 4 贵阳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2 3 指标选取原则和思路 24 3 1 指标选取原则 24 3 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25 4 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框架 26 4 1 确定指标体系结构 26 4 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7 4 3 规划指标体系 31 4 4 按规划层次的指标体系 32 5 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 34 2 第五章第五章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解决城乡规划落实低碳生态要求的量 化操作问题 及控制 引导低碳理念在城乡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运用与落实 1 1 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1 1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 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不仅是低碳生态城市内涵的具体化 而且是低碳 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效的度量 目前国内外的论著主要集中在有关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 规划设计原则 方法的讨论上 对低碳生态城市的考核 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少 也没有形成统 一的指标或指标体系 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社 会 经济 自然3个子系统的分析出发构成的指标体系 这类指标体系的应用较 广泛 另一类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功能 协调度考虑建立的指标体系 指标综合的方法主要以加权平均为主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 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高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实现低碳排放 所以 也可以用环境 资源核算作为评价指标 对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数量问题 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是少而精 一种 是详细而全面 但是两者在应用上都存在争议 过少的指标会被认为不够全面 而过多的指标会因为指标间的相关性导致指标间关系复杂 指标综合结果无法 正确反映各指标的重要性 有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欧盟资助的 生态城市计划 中的评价 指标体系是国外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代表之一 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城市 结构 交通 能源与物质流和社会经济议题等四方面标准 此外美国克里夫兰 的生态城市议程中包含了空气质量 气候变迁 多元化 能源 绿色建筑 绿 色空间 公共建设 小区特色 居民健康 可持续发展运输选择等纲领性目标 要求 加拿大温哥华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固体废弃物 交通运输 能 源 空气排放 土壤与水 绿色空间 建筑等 国内对生态城市的评价应用较 3 多的是综合指标评价方法 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 生态县 生态市 生态省建 设指标 试行稿 成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考核的官方性基本指标体系之一 2004年 建设部颁布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暂行 包含了生态环境 生活环境与基础设施三大类指标 综上所述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及城市规划标准都开展了一些 研究 城市规划界也在积极地将各种生态规划特别是绿色空间等直观生态指标 融入到传统城市规划标准中去 但国内外尚未明确直接地提出 生态型城市规 划标准 命题 而实际上国内生态城市规划与传统的规划体系工具之间往往存 在着 不兼容 的问题 难以得到传统城市规划相关系统的支持响应 以至于 对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究其原因生态型城市规划 标准的缺失是其原因之一 低碳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可以使生态城市规划具有 一定程度的行业规范性 使低碳生态城市的进程按照人们的预期目标发展 1 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001 年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出版了 可持续发展指标 指导原则和 方法 详细介绍了其指标体系 阐述了指标的概念及其方法 该指标体系强 调了面向政策的主题 以服务于决策需求 最终确定了社会 环境 经济 制 度 4 个维度 共 15 个主题 38 个子主题的主题 指标框架 并确定了包含 58 个 核心指标的核心指标体系 其中社会指标 19 个 环境指标 19 个 经济指标 14 个 制度指标 6 个 1 3 国内现有的相关标准国内现有的相关标准 1 3 1 中国科学院提出的中国科学院提出的 生态现代化指数生态现代化指数 包括生态进步 经济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三个指数 每个指数包括 10 个具 体评价指标 共 30 个具体评价指标 涉及 12 个政策领域 并且参照国外发达 国家最新年平均值 确定了各项指标的基准值 4 生态现代化指数生态现代化指数 二级指数二级指数政策领域政策领域具体指标具体指标指标指标解释解释基准值基准值 自然资源损耗自然资源消耗价值 GNI1 5 自然资源 生物多样性损耗受威胁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9 人均 CO2排放人均 CO2排放量10 7 吨 人 人均 SO2排放人均 SO2排放量25 千克 人 人均 NO2排放人均 NO2排放量38 千克 人 工业淡水污染工业废水 BOD 工业用水万分之 0 4 生活废水处理率生活废水经过处理人口 总人口100 自然环境 城市废物处理率城市废物处理率100 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面积 国土面积29 生态进步生态进步 生态系统 国家保护区比例国家保护区面积 国土面积16 农业与化肥脱钩化肥 可耕地121 千克 公顷 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比例有机农业用地 农业用地3 71 工业能源密度工业能源消费 工业增加值 0 19 千克油 美 元 生态工业 工业与污染脱钩 工业废水 BOD 与工业 GDP 脱 钩 5 9 千克 完美元 绿色服务绿色生态旅游国际旅游收入 人552 美元 人 物质经济效率工农业增加值 工农业劳动力54458 美元 人 物质经济比例工农业增加值 GDP28 循环经济 玻璃 玻璃的循环利用率79 经济与能源脱钩人均能源消费与人均 GDP 脱钩0 2 千克油 美元 经济生态经济生态 化化 绿色经济 经济与三废脱钩人均 CO2排放与人均 GDP 脱钩0 44 千克 美元 生态城市城市空气污染城市空气颗粒物浓度 26 7 微克 立方 米 安全饮水比例获得安全饮水人口 总人口100 生态农村 卫生设施比例获得卫生设施人口 总人口100 能源使用效率GDP 能源消费5 美元 千克油 可再生能源比例可再生能源 总能源10 1 绿色能源 和交通 交通空气污染公路 CO 排放 汽车107 千克 辆 长寿人口比例65 岁及以上人口 总人口14 6 服务收入比服务业增加值 工农业增加值2 6绿色社会 服务消费比例服务消费 家庭总消费39 社会生态社会生态 化化 生态安全环境风险自然灾害受灾人数 万人万分之 39 4 1 3 2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 付允等 2009 20202009 2020 年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年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5 1 3 3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谢鹏飞等 6 指标体系表指标体系表 1 3 4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一 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序号 指 标 标准值 1 综合物种指数 0 5 2 本地植物指数 0 7 3 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 50 4 城市热岛效应程度 2 5 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 6 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 m2 12 7 建成区绿地率 38 7 二 城市生活环境指标 序号 指 标 标准值 8 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 100 的天数 年 300 9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100 10 城市管网水水质年综合合格率 100 11 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95 12 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85 三 城市基础设施指标 序号 指 标 标准值 13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完好率 85 14 自来水普及率 100 实现 24 小时 供水 15 城市污水处理率 70 16 再生水利用率 30 17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18 万人拥有病床数 张 万人 90 19 主次干道平均车速 40km h 1 3 5 生态县 生态市 生态省建设指标 试行稿 生态县 生态市 生态省建设指标 试行稿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 2007 年发布 一 生态县 含县级市 建设指标 一 生态县 含县级市 建设指标 序号序号名名 称称单单 位位指指 标标说明说明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约束性 经济发达地区 指标 县级市 区 8000 县 6000 经济欠发达地区 县级市 区 6000 1 县 元 人 4500 约束性 2 单位 GDP 能耗 吨标煤 万 元 0 9 指标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20 约束性 3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m3 万元 0 55 指标 参考性 经济 发展 4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 绿色及无公 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60 指标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生态 环境 5 山区 75 指标 8 丘陵区 45 平原地区 18 高寒区或草原区林草覆盖率 90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约束性 山区及丘陵区 20 指标 6 平原地区 15 约束性 7 空气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 指标 水环境质量约束性 8 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 且省控以上断面过 境河流水质不降低 指标 约束性 9 噪声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 指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 COD 3 5指标 二氧化硫 SO2 4 5 10 千克 万元 GDP 且不超过国家总量 控制指标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80 约束性 11 工业用水重复率 80 指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约束性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90 指标 12 且无危险废物排放 13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 12 约束性指标 参考性 14 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 例 50 指标 参考性 15 秸秆综合利用率 95 指标 约束性 保护 16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 率 95 指标 参考性 17 化肥施用强度 折纯 千克 公顷 250 指标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约束性 18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00 指标 参考性 19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95 指标 约束性 20 环境保护投资占 GDP 的比重 3 5 指标 约束性 21 人口自然增长率 符合国家或当地政 策指标 参考性 社会 进步 22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95 指标 9 二 生态市 含地级行政区 建设指标 二 生态市 含地级行政区 建设指标 序号序号名名 称称单单 位位指指 标标说明说明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经济发达地区 80001 经济欠发达地区 元 人 6000 约束性指标 2 第三产业占 GDP 比例 40 参考性指标 3 单位 GDP 能耗 吨标煤 万 元 0 9 约束性指标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20 4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m3 万元 0 55 约束性指标 经济 发展 5 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 业通过验收的比例 100 约束性指标 森林覆盖率 山区 70 丘陵区 40 平原地区 15 6 高寒区或草原区林草覆盖率 85 约束性指标 7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17 约束性指标 8 空气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约束性指标 水环境质量 9 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 且城 市无劣 V 类水体 约束性指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化学需氧量 COD 4 0 二氧化硫 SO2 5 0 10 千克 万元 GDP 不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 标 约束性指标 11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 约束性指标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85 12 工业用水重复率 80 约束性指标 13 噪声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约束性指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90 且无危险废物排放 14 约束性指标 15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 人 11 约束性指标 生态 环境 保护 16 环境保护投资占 GDP 的比重 3 5 约束性指标 10 17 城市化水平 55 参考性指标 18 采暖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 65 参考性指标 社会 进步 19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90参考性指标 三 三 生态省建设指标生态省建设指标 序号序号名名 称称单单 位位指指 标标说明说明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东部地区 8000 中部地区 6000 1 西部地区 元 人 4500 约束性指标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东部地区 16000 中部地区 14000 2 西部地区 元 人 12000 约束性指标 经济 发展 3 环保产业比重 10 参考性指标 森林覆盖率 山区 65 丘陵区 35 平原地区 12 4 高寒区或草原区林草覆盖率 80 约束性指标 5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15 约束性指标 6 退化土地恢复率 90 参考性指标 7 物种保护指数 0 9 参考性指标 主要河流年水消耗量 省内河流 40 8 跨省河流 不超过国家分配 的水资源量 参考性指标 9 地下水超采率 0 参考性指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化学需氧量 COD 5 0 二氧化硫 SO2 6 0 10 千克 万元 GDP 且不超过国家总 量控制指标 约束性指标 降水 pH 值年均值 5 0 生态 环境 保护 11 酸雨频率 30 约束性指标 11 12 空气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约束性指标 水环境质量 13 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 且过境河流水质 达到国家规定要 求 约束性指标 14 环境保护投资占 GDP 的比重 3 5 约束性指标 15 城市化水平 50 参考性指标 社会 进步 16 基尼系数 0 3 0 4 之间参考性指标 12 2 2 若干案例的指标体系分析 若干案例的指标体系分析 2 1 中新生态城中新生态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参考了新中两国的国家水平 并在切实可行的情 况下 取其高者 并同时参考国际标准和天津当地的条件 选取了 26 个指标 22 个控制性指标 4 个引导性指标 控制性指标控制性指标 1 自然环境良好自然环境良好 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 生态城空气质量至少达到中国二级标准的天数 每年应该至少 310 天 在 此基础上 空气中的 SO2和 NOX 含量不超过中国一级标准的天数 每年应该至 少 155 天 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 生态城区内地表水体 应该在 2020 年之前达到中国现行标准 IV 类水体水 质要求 水喉水达标率 生态城的水喉水 必须达到中国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现行标准 能够 直接饮用 噪声达标率 生态城环境噪声必须达到中国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现行标准 单位 GDP 碳排放量 生态城单位排放量不应该超过 150 吨 C 百万美元 自然湿地净损失 生态城内的自然湿地 不应该有任何净损失 2 人工环境协调人工环境协调 绿色建筑比例 生态城内所有建筑 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本地植物指数 13 生态城全部植物物种 应该有 70 属于本地物种 人均公共绿地 生态城的人均公共绿地 必须在 2013 年之前达到至少 12 平方米 3 生活模式健康生活模式健康 日人均生活耗水量 生态城每人每日生活用平均耗水量 在 2013 年之前必须控制在 120 公升或 以下 日人均垃圾产生量 生态城每人每日生活垃圾平均产生量 在 2013 年之前必须控制在 800 克或 以下 绿色出行比率 绿色出行比率 必须在 2020 年之前 至少达到生态城所有出行的 90 绿 色出行方式是指人的出行选择私家车以外 使用公共交通和像自行车 步行等 慢行交通的出行方式 垃圾回收利用率 生态城垃圾回收利用量 在 2013 年之前 至少必须达到 60 步行 500 米范围内有免费文体设施的居住区比例 生态城所有居住区 必须在 2013 年之前 在步行 500 米可达范围内拥有免 费文体设施 危废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生态城所有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 必须无害化处理 无障碍设施率 生态城所有公共设施 如公共建筑 园林广场等 都必须拥有无障碍设施 市政管网普及率 生态城市政管网在 2013 年之前必须全面普及 为居民提供再生水 燃气 电力和供热等基础设施服务 津贴公共住房比率 生态城内住房 在 2013 年之前必须有至少 20 属于津贴公共住房 14 4 经济蓬勃高效经济蓬勃高效 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 地热能等等 必须在 2020 年之前至少达到生态城所 消耗能源的 15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生态城的水供 在 2020 年之前必须有至少 50 来自海水淡化 雨水回收等 非传统水源 每万劳动力中研究与发展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 生态城在 2020 年之前 每万名劳动力当中 必须有至少 50 名从事研究与 发展的科学家及工程师 就业住房平衡指数 生态城就业人数 在 2013 年之前 必须有至少 50 来自生态城可就业人数 引导性指标引导性指标 通过绿色消费和低碳运行 保持生态安全健康 创新政策先行 以推动区域合作 保证周边区域环境改善 突出河口文化特征 保护历史与文化遗产 突出特色 循环经济互补 带动周边地区合理有序的发展 2 2 曹妃甸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 1 开发背景 开发背景 瑞典 SWECO 公司根据其编制的曹妃甸生态城概念规划 结合曹妃甸地区的实际情 况制定 是曹妃甸生态城的核心内容 是生态城生态理念和生态规划的量化体现 2 体系构成 体系构成 141 项具体指标基本涵盖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各方面 包括 两类指标 管理类指标 32 项 规划类指标 109 项 三个层次 规划类指标由系统层面 街区层面和地块层面分别落实 七个子系统 城市功能 建筑与建筑业 交通和运输 能源 废物 城市生活 垃圾 水 景观和公共空间 3 指标内容 指标内容 1 管理类指标 管理类指标是指 指标内容超过了规划部门的管理权限 需其他相关部门完成的 管理指标 共 32 项 详见表 XXX 15 管理类指标管理类指标 生态指标体系生态指标体系指标分类指标分类 序号序号指标指标取值取值 涉及主管部门涉及主管部门 建议 建议 1有补贴的经济适用房占总住房的份额 20 2不同的出租和产权形式的住宅的混合 20 住宅 3不同价位等级和面积的住宅的混合 20 房管局 建设局 国土局 4公园绿地和公共空间建筑的投资预算比例 系统 1 城 市功能 公共服务设 施可达性 5人均公共设施建筑的投资预算比例 财政局 6存在情况 根据建筑构造的申报内容建立数据 库 生态实施监管机 构 拟定 化学成分 7消除有害物质 制定需消除的有害物质清单 8室内声音环境 35dB 9室内空气质量 氡气浓度 50Bq m3 10内部空气质量 室内空气中的氮化物 70Bq m3 环保局 11湿度控制办法 建筑工程潮湿风险评估0 损坏监理公司 室内环境 12热水供水温度 排除军团菌的侵害 70 相关市政公司 13应用一套经过检验的标准以及环境管理系 统是基本前提 ISO9000 ISO 14000 系统 2 建 筑业和建筑 绿色建筑 14环境申报和分级是按照一套符合中国状况 的方法 例如 瑞典的建筑环境分级 美国的 LEED 等其他方法 ECB 瑞典 A 级 LEED 白金 级 国家标 准 三级 建设局 15使用机动车出行的份额 私人轿车 与所 有地区交通的关系 行驶公里数 30 16使用机动车出行的份额 私人轿车 与所 有当地交通的关系 行驶公里数 20 系统 3 交 通和运输 效率和环境 交通系统 18使用公交出行的份额与所有当地交通的关系 70 19超速 超速车辆的份额0 安全和环境 健康20安排的千米排放水平比率高于可接受水平0 交管局 21商业建筑的电力50Kw h m2 年 22商业建筑的供热15Kw h m2 年 23商业建筑的空调20Kw h m2 年 24住宅建筑的电力25Kw h m2 年 25住宅建筑的供热 包括自来水 45Kw h m2 年 系统 4 能 源 能源需求 26住宅建筑舒适之冷0Kw h m2 年 系统 5 废 物 城市垃 圾 废物产生和 收集及处理 27废物回收率次 天 系统 6 水 卫生和废水 产生的废物 28卫生覆盖率 拥有可接受卫生条件的人口 比例 100 相关市政公司 16 29水质量 河水 运河 泻湖内部的水 湖 外部的水 海水 雨水的质量 30地下水质量 盐度 水环境 31盐 浸润下沼泽地的盐度 区域地表水 及近岸海域水环 境质量达到 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 GB3838 2002 IV 类标 准 环保局 水务局 系统 7 景 观和公共空 间 自然环境和 城市质量 32总投资中用于恢复河流上游水质的投资比 例 0 10 财政局 2 规划类指标 规划类指标共分为三个层面指标 系统层面 街区层面及地块层面 系统层面规划指标是对整个城市系统的土地利用 综合交通 公共服务设施 生 态循环等方面进行的总体生态指标把控 在总体规划中实现和落实 共 68 项 规划类指标 系统层面规划类指标 系统层面 生态指标体系生态指标体系 指标分类指标分类序序 号号 指标指标取值取值 单位单位 1城市人口密度13000居民 km2 住宅 2 总居住面积 某区总居住面积与该区内 居民数量之间的比例 28 1m2 居民 3人均公共建筑的房屋面积 4人均文化建筑的房屋面积 0 5 m2 人 建筑面积 居民 公共服务 设施可达 性5高等教育与研究人均土地使用面积20m2 人 6建设在高度危险区内的住宅份额 7建设在工业污染区内的住宅份额 建设在高 度危险区 的住宅8建设在海水泛滥高度危险区内的住宅份额 0 9城市密度的变化0 5 2 5 10高比率的小型街坊60 100m 通用性 灵活性和 城市结构 中的坚固 性 11整合的路和街的样式 12维护和秩序 13历史情感 系统 1 城市功能 城市环境 质量 14创意建筑 15 按照能源 水和废物的子系统指标为前提应 用和支撑城区生态循环系统的实践 生态循环 系统 16 以曹妃甸生态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前提进 行应用和发展 系统 2 建筑业和 建筑 可持续发 展房屋 17 所有建筑建造份额按照环保的房屋分配 A 级 90 17 18 位置策略 从大型办公到市中心区为目的地 的步行距离份额 600m 或 800m 至地区 交通系统 100 19 住宅至公共交通场所 地区系统 在 800m 之内到站点 90 公交站点 可达性 20 办公点至公共交通场所 地区系统 在 800m 之内到站点 90 以不同交通方式从主要居民区到主要工作区 时间距离 差异 1 5 公共交通 汽车 100 交通效率21 差异60 34填埋废物50 废物产生 和收集及 处理 36 进行生物处理的食物垃圾 包含在回收废物 中 80 37利用生化处理垃圾回收到氮磷钾100 38人均废物收集 运输和处理的能源需求500 kW h 人 年 18 40每天人均用水量 100 120 L 人 天 41供水来源 地表 河流 70 42地下水0 43可回收废水 10 44回收的雨水 集雨水10 45淡化海水 10 水的供应 和需求 46自来水符合标准的比率100 47年存储雨水的比率90 48总的城区沼泽地比率 1m 深水 1水环境 49天然湿地净损失 含恢复的沼泽地 0 50 靠海一侧地方上的潮汐漂流物 项目东 部的潮汐漂流物 侵蚀 加积 比例 51 靠海一侧地方上的潮汐漂流物 项目西 部的潮汐漂流物 侵蚀 加积 比例 52泄湖上的侵蚀 加积 河流泥沙沉积 53堤坝开口处流入 流出的侵蚀 加积比例 54引发的沉积区占泄湖的比例 10 海防 55 如果没有护堤在最高海平面时会淹没的 区域洪水危险区 0 56能源需求 水生产的能耗 常见处理 3 57海水淡化 5 58能源需求 水生产的能耗90 60污水处理再利用于住户10 公顷 100 系统 7 景观和公 共空间 公园和公 共空间可 达性 681000m 以内可到达海 河岸线的居住区比例100 街区层面指标是对街区层面交通 能源 水 固废等生态规划技术运用的指标定 量及定性控制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实现和落实 共 16 项 规划类指标 街区层面规划类指标 街区层面 生态指标体系生态指标体系 指标分类指标分类序序 号号 指标指标取值取值 单位单位 19 混合使用 不同城市街区的住宅 办 公室 服务 工作场所的比例 住宅区 50 80公共场所多元 化和混合使用 1 工作区与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 20 50 2简单和复杂的中立 3开放和保守的中立 4位置和标志的能见度 5当地道路结构的清晰度 6绿化的可见度 系统 1 城 市功能 城市环境质量 7水的可见度 8停车控制应用区100 9 距离 步行半径 从住宅到公共 交通场所 当地系统 在 500m 之内到 站点 90系统 3 交 通和运输 可达性 1 0 办公点至公共交通场所 当地系统 在 500m 之内到站点 90 废物产生者到 垃圾丢弃点的 可达性 1 1 从公寓建筑入口到有害和大体积废 物收集点的平均距离 500m 1 2 废物收集者到废物收集地点的可达 性 停车点 10 15m 范围内的收集点比 例 80 系统 5 废 物 城市 生活垃圾 从垃圾收 集点的废物运 输可达性1 3 人工用自行车 手推车以及轻型车 辆时回收点与垃圾及回收站的最大距离 500m 1 4 500m 以内可到达公共空间的居住区 面积比例 1 5 200m 内可达邻里绿地 1 5 公顷 的居住区比例 系统 7 景 观和公共 空间 公园和公共空 间的可达性 1 6 500m 以内可到达城区绿地 1 5 公 顷 的居住区比例 100 地块层面指标是对地块开发及单体建筑建设的生态技术进行的引导控制 对建筑 设计 建筑环境 建筑节能 生态技术应用等进行定性定量的要求控制 通过修建性 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落实 共 25 项 规划类指标 地块层面规划类指标 地块层面 生态指标体系生态指标体系 指标分类指标分类 序号序号指标指标取值取值 单位单位 公共空间和设施 的可达性 1 在 400m 内有基本服务功能 包括主要的公共 医疗卫生 公立学校 食品屋和公共交通 的 居住区 100 系统 1 城市 功能 公共场所多元化 和混合使用 2在 CBD 中心商务区 的工作场所的平均密度 20 20 3办公建筑中小型办公建筑面积所占份额20 4SOHO 的份额 在住宅区的小型办公室 3 5 混合使用区主要住房 住宅区的份额和工作区 的份额 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的份额 住宅区 60 80 5 工作区与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20 40 混合使用区主要住房 住宅区的份额和工 作区的份额 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的份额 节 点区 住宅区 40 50 工作区多元化和 混合使用 6 工作区与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50 60 7为行人以及骑自行车者提供毛细道路网 行人和自行车友 好的环境8 空间组织 重要的功能布局与人行及自行 车道路网的整合 9从城市 建筑到室内设计的建筑和美学层面 10场所精神和当地文脉建筑设计 11示范性设计 普遍适用性和灵活性 针对每个具体建筑 在设计任务书中确定 12室内空气质量 通风 保证房间开窗 100 13室内日光 14夏季室内温度27 15冬季室内温度20 16居住建造中绿色建筑所占比例 A 级 17产业生产建筑中绿色建筑所占比例 A 级 18办公楼中绿色建筑所占比例 A 级 系统 2 建筑 和建筑业 室内环境 19 公共建筑中 学校等 绿色建筑所占比例 A 级 100 系统 5 废物 城市生活垃 圾 废物产生者到垃 圾丢弃点的可达 性 20 具有废物和再生垃圾丢弃点在建筑物入口的 50m 以内的基本服务功能的居民区的比例 100 21 环卫类型 拥有以下条件的人口比例 冲水厕所和废水得到处理 0 22 分离 黑水处理 灰水处理90 95 系统 6 水 卫生和废水产生 的废物 23 干式卫生设施 生态厕所 灰水处理5 10 自然环境和城市 质量 24绿地中森林 树木所占的比例25 系统 7 景观 和公共空间公园和公共空间 的可达性 25 50m 以内可到达小绿地的居住区比例 居 住区比例 100 4 落实与管理 落实与管理 1 落实时间 按近远期 全周期进行分类 近期落实指标 2011 年前 共 78 项 中期落实 指标 2012 2015 年 共 22 项 远期落实指标 2020 年前 共 41 项 2 落实主体 按实施和操作主体 分为政府 企业和公众三个层面 并形成三本一套的指标体 系宣传册 政府使用手册 企业使用手册和公众使用手册 21 3 管理实施 141 项指标中 32 项管理类指标需其他部门主导落实 64 项系统层面和 16 项街 区层面的规划类指标分别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落实 25 项地块层面在后 期规划设计 管理中落实 以 三图两表一要点 的规划设计条件来落实地块层面指标 三图 指曹妃甸 生态城概念性规划中用地性质布局图和城市设计图及控规落实概念性规划所数值化的 坐标详图 两表 指传统地块控制指标表和 25 项地块层面生态指标表 一要点 指曹妃甸生态城概念性规划中提出的程式设计要点 4 监管机制 在地块开发建设全过程中形成五阶段的监督管理 规划选址意见书阶段 建设用 地规划许可证阶段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 后期监管 5 考核修订 通过年度生态控制指标考核 构建统一统计数据系统 完成生态城年度生态指标 落实报告 由实施监管机构进行统一监督管理 根据报告对指标体系实施反馈及科学 修订 2 3 厦门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厦门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共 30 个指标 序号序号指标名称指标名称单位单位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1每平方千米产出值 亿元 平方 千米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2人均 GDP万元统计部门 3单位 GDP 能耗 吨标准煤 万元 统计部门 发展改革部门 4清洁能源使用率 发展改革部门 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环境保护部门 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环境保护部门 7全年 API 指数优良天数天环境保护部门 8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贝环境保护部门 水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COD 排放强度 无机氮排放强度 9 总磷排放强度 千克 万元环境保护部门 10超标机动车淘汰率 环境保护部门 11绿色营运车辆占有率 交通管理部门 12机扫普及率 市政管理部门 13污染扰民服务行业集中区比例 规划部门 14城市污水综合利用率 市政管理部门 环境保护部 门 15城镇人均生活垃圾排放量千克 人市政管理部门 16建成区中工业与居住混淆区比例 规划部门 22 17生态用地比例 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 18建成区绿地率 市政管理部门 19政府绿色采购率 财政部门 20 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和有 机食品认证比例 农业部门 21生态环境知识普及率 环境保护部门 22生态环境教育课时比例 教育部门 环境保护部门 23恩格尔系数 发展改革部门 24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岁卫生管理部门 25 环境指标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 考核 组织部门 26生态环境议案 提案 建议比例 人大 政协 环境保护部门 27生态环境投资指数 环境保护部门 2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 规划 环境保护等部门 29 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 件发生次数 次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 30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 统计部门 2 4 贵阳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贵阳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共 33 个指标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单位单位指标类别指标类别 1 人均生产总值元正指标 2 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正指标 3 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增速 正指标 4 高科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正指标 5 单位 GDP 能耗 吨标准煤 万 元 逆指标 生态经济 6 R 规划指标体系确定是为了低碳城市的实施 需要考虑规划编制和管理过程 的控制和引导 可操作性是重要原则 二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原则二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各发展主体在经济发展水平 地形地貌特征 资源环境条件 城市规模等多方面的现实差异 因地制宜的对各发展主体进行 分类指导 包括指标内容分类和指标值分类 如在城市体系中考虑各发展主体 在资源环境禀赋 发展特色等方面的差异 进行指标内容分类 明确不同的调 控重点与方向 针对各发展主体在发展阶段 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进行指 标值分类 明确不同的发展起点与调控要求 三 循序渐进 动态引导原则三 循序渐进 动态引导原则 城市低碳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 指标体系中除了有反映规划目标年的静态 指标 也应有实施时段的动态指标 以加强对实施过程的指导 四 与现有相关标准相结合原则四 与现有相关标准相结合原则 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与国家现有的生态 低碳城市标准及其它各类生态城指 标相结合 相衔接 25 五 可考评 可调控原则五 可考评 可调控原则 强调指标的可比性 可测性 可控制性 通过指标体系制定可以对发展主 体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并能够对规划的实施与成果检验进行 有效指导 3 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1 传统城市规划内容与低碳城市规划内容的对应及结合 中国传统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的比较中国传统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的比较 26 4 4 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框架 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框架 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 是将低碳城市由概念到可操作的 关键所在 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指标范围的界 定 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不能包罗万象 主要看是否促进了减碳和固碳这一目 标 尽量使指标体系简化 二是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指 标必须能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进行控制和操作 三是指标体系的可考评性 即 通过常规的方法可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对规划的实施与成果检验可进行有效 指导 四是指标值的适应性 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 件存在着较大差异 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应有不同的指标值 从而更有利 于实施和推广 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 应反映低碳城市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目前 研究较多的生态城镇的指标体系都是关于社会 经济和环境的整体目标 较少提出指导物质空间规划和管理的规划指标体系 本研究则希望将社会 经 济 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有效融入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各个层面 提出相对综合 的 能够反映低碳城市基本特征的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初选 问卷 讨论 专家咨询 讨论 调研 4 1 确定指标体系结构确定指标体系结构 经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和研究讨论 确定指标体系为目标导向 三层结构 分别为目标层 路径层和指标层 指标体系方案 初 指标体系方案 初 指标体系方案指标体系方案 指标集成指标集成 指标库指标库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赋值 修正指标体系赋值 修正 专家论证 27 目标层目标层是构建生态城市所要达成的目标 包括社会和谐 经济发展 生态 健康 资源高效 空间优化五部分内容 路径层路径层是要达成以上目标的规划路径选择 包括社会经济 土地使用 生 态环境 自然历史保护 城市空间 交通 基础设施公共设施 资源能源 绿 色建筑等9条路径 指标层指标层是将指标落实到总体规划阶段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和修建性详细 规划阶段 以便于与规划操作和实施相衔接 最终形成5个目标层 9个路径层 50个左右指标层 3个规划阶段的框架结 构 4 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4 2 14 2 1指标选取指标选取 指标的选取分为初选和精选两个阶段 整个指标选取以文献分析和专家调 查问卷等手段方法为主 结合课题组内部反复的分析讨论 使选取结果较为科 学合理 基本符合预先设定的指标选取原则 4 2 1 14 2 1 1指标初选指标初选 1 1 首次初选 建立指标库首次初选 建立指标库 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相关研究成果 将已有指标体系成果中出现 的指标按预设的路径层进行罗列 并将其中重复 相近或无法操作的指标进行 排除 构建初选指标库 该指标库共包含106项指标 涵盖国内外30 多个地区 和城市生态指标体系研究成果以及20份以上文献中的指标成果 初选指标库初选指标库 路径初选指标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 8 8项 项 第三产业占GDP比例 单位GDP能耗 人口自然增长率 单位土地的GDP产出 率 第三产业用地比重 保障性住房的比例 住房成套率 就业住房平衡指 数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人均高等教育科研用地面积 土地使用土地使用城市开发密度 开发强度 城市人口密度 市区 土地混合使用比例 不 28 6 6项 项 同城市街区的住宅 办公室 服务 工作场所的比例 住宅区 人均建设用地 面积 高新技术园区面积比重 城市空间城市空间 5 5项 项 空间宜人性 公共空间可达性 500m以内可到达公共空间的居住区面积比例 市民对标志性景观的认可度 市民对公共空间的满意度 免费开放公园数量 比重 生态 环境生态 环境 2222项 项 综合物种指数 本地植物指数 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人均生态用地 人均广场面积 建成区绿地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景观破碎化指数 景观 异质性指数 生态网络的连通度 绿色开敞空间连通度 建成区道路广场透 水面积率 地表径流增加率 单位径流COD排放量 退化土地恢复率 产业 的环境承载力指数 水喉水达标率 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 区内地下水环境 质量 空间结构生态化 城市酸雨频率 市区大气质量 SO2 城市空气 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 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的天数 年 城 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城市管网水水质年综合合格率 噪声达标率 环境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城市热岛效应程度 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交通交通 1111项 项 公共设施可达性 步行系统连通度 轨道交通系统覆盖率 公交专用车道长 度比重 人均道路面积 市区 绿色出行比例 公共交通可达性 住宅到 公交站点距离500米以内的覆盖率 公共交通可达性 办公点到公交站点 距离500米以内的覆盖率 公交出行比重 公交车平均车速 主次干道平 均车速 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 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 公共设施公共设施 2828项 项 万人医院床位数 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 人均公共设施建筑面积 城市基础 设施系统完好率 自来水普及率 城市污水处理率 城市气化率 人均生活 用水 市区 人均生活用电 市区 防灾设施可达性 人均疏散用地面 积 人均人防建筑面积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工 业废水达标率 工业固废无害处理率 废水处理率 工业用水重复率 工业 废气处理率 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城市人均生活垃圾 垃圾回收利用率 城 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雨水回收利用率 再生水利用率 万人拥有公共 厕所数量 国际互联网用户比例 无障碍设施率 危险物处理率 资源 能源资源 能源 可再生能源比重 人均碳排放量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 清洁能源比重 人 年均能源消耗量 能源消耗弹性系数 万元GDP能耗 万元GDP水耗 建筑中 29 1313项 项 水利用率 再生水利用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热电 联产比例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 4 4项 项 绿色建筑比例 绿化屋顶面积比重 建筑节能达标率 环保建筑材料使用率 自然保护 自然保护 历史保护历史保护 9 9项 项 森林覆盖率 人均森林面积 受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基本农田保护率 人均耕地 自然保留地面积率 自然湿地净损失 建成区自然环境中生存的 鸟类鱼类和植物等的综合物种指数 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完好率 2 2 结合各地实际 二次初选 结合各地实际 二次初选 首次初选出的指标库中的指标经课题组内部反复讨论 并经专家论证会论 证 从中选出70项关键性指标 建立二次初选指标体系 并将这些指标大致分 为基本指标和提升指标 基本指标为低碳城市 规划 必须具备的指标 提升 指标是指在构建低碳城市的过程中 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或条件比较成熟 时需要完善考虑的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