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工艺-梳棉1.ppt_第1页
棉纺工艺-梳棉1.ppt_第2页
棉纺工艺-梳棉1.ppt_第3页
棉纺工艺-梳棉1.ppt_第4页
棉纺工艺-梳棉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梳棉carding一 梳棉机简介flatcard1 国产第一代 1181型 产量5 6公斤 小时A181型 产量10 15公斤 小时第二代 A186C D E F G型 产量20 35公斤 小时工作盖板40 106回转盖板A186C D型踵趾差为0 9mm E F G型为小踵趾0 56mm 第三代 产量30 40公斤 小时FA201刺辊下除尘刀加分梳板 小踵趾FA201B分梳板 小踵趾 前3后3固定盖板 可接清钢联FA203分梳板 小踵趾 盖板反转32 86根 固定盖板 清钢联FA231分梳板 小踵趾 盖板正转41 106根 固定盖板 清钢联 双胶圈导棉 自调匀整FA221分梳板 小踵趾 盖板反转30 80根 固定盖板 弧形板翻转式导棉 自调匀整 国外超高产 40 70公斤 小时瑞士Rieter公司 C50C51顺向喂棉 分梳板 盖板反转 6 6固定盖板 导棉 清钢联自调匀整意大利Marzoli公司 C501分梳板 盖板反转 25根回转盖板 6 6固定盖板 清钢联自调匀整德国Trutzschler公司 DK760刺辊下分梳板 除尘刀带连续吸风除尘 盖板反转 固定盖板带轴风排尘管 大漏底下连续吸风除尘管自调匀整 闭环 开环 联合 盖板传动同步齿形带 导棉集聚成条系统 网 DK803 903顺向喂棉 三刺辊 二 新技术新工艺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高产梳棉机具有生条质量好的优点 它的发展也使清梳联技术日趋进步和完善 使梳棉 清梳联 在纺织工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高产梳棉机的发展有如下特点 1 普遍提高锡林速度 提高梳理度 转移率 减轻锡林负荷 提高锡林盖板间分梳效能2 普遍采用附加分梳件 刺辊下分梳板和锡林前后罩板处加装固定盖板3 采用高质量度的全金属针布 具有尖 浅 密 光 小角度 高耐磨的特点 梳理效果好 4 盖板小踵趾及盖板反转 小踵趾减小隔距差以利于充分发挥盖板全宽度的梳理作用 5 适应高速的机架和传动设计6 多点安全防轧装置7 导棉器8 封闭性与多点吸尘9 提高自动化和微机监控显示工艺参数10 自调匀整11 顺向喂棉 适应高速 三 高产梳棉机工艺设计要点1 高产必须高速 现代梳棉机通过提高锡林速度和在刺辊和锡林上附加分梳元件 来保持高产时纤维良好的分梳度 提高成纱质量 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梳棉机产量 2 高产梳棉机为适应单位时间内输出纤维量的增加 宜适当提高道夫速度和适当增加生条定量 但过重的生条定量不利于梳理除杂和纤维转移 3 在针面状态良好的前提下 锡林与盖板间采用较紧的隔距 可提高分梳效能 尽可能减小锡林与道夫隔距 有利于纤维的转移和梳理 4 协调好开松度 除杂效率 棉结增长率和短绒增长率的矛盾 5 清钢除杂合理分工 6 针布是梳棉机的心脏 要根据纤维种类和特性 梳棉机的产量 纱号数等选用不同的新型高效能针布 如 高产梳棉机针布 高支纱针布 低级棉针布 普通棉型针布 棉型化纤针布 中长化纤针布 细旦和超细旦针布等不同系列 四 工艺参数设计 一 生条定量梳棉机牵伸倍数常随所纺纱的号数不同而不同 在纺细号纱时 梳棉常选用较大的牵伸 同时棉卷的定量较轻 因此 生条定量较轻 反之 应较重 在纺号相同或相近时 一般若产品质量要求较高时可采用较低的生条定量 当梳棉机在高速高产和使用金属针布以及其他高产措施后 过轻的定量 有以下缺点 1 喂入定量过轻 则在相同条件下 棉层结构则不易均匀 如产生破洞等 而在高产梳棉机内 由于针面负荷低 纤维吞吐量少 不易弥补 因而造成生条短片段的重量恶化 2 生条定量轻 直接提高了道夫转移率 降低了分梳次数 在高产梳棉机转移率较高 分梳次数已显著不足的情况下 必将影响分梳质量 3 生条定量轻 为保持梳棉机一定的台时产量 势必提高道夫速度 这不利于剥棉并造成棉网漂动而增加断头 并对生条条干不利 所以生条定量不宜过轻 一般在20g 5m 25g 5m之间 但也不宜过重 以免影响梳理质量 国内外梳棉机生条定量范围一般纺化纤定量轻 品质要求高的精梳纱和混纺纱定量宜轻不同号数纱线的生条定量常用范围 一般锡林速度360 min左右 在锡林速度为450 600r min的高产梳棉机 如DK903 FA232A等 上 上述定量一般可增加10 二 速度1 锡林速度 1 增加锡林速度能增加单位时间内作用于纤维上的针尖数 提高梳理作用 2 纤维在锡林上的分梳负荷因锡林速度的提高而降低 针齿对纤维握持作用良好 有利于提高分梳质量 同时纤维不易在针面上搓转而形成棉结 3 锡林表面速度及离心力提高 排杂能力加强 据测锡林速度由300r min提高到600r min 生条结杂减少30 50 4 锡林速度增加 梳理力也随之相应增加 但增加不多 据测锡林速度由300r min提高到600r min 梳理力只增加10 20 5 锡林与盖板间是主分梳区 由于不是握持分梳 在锡林加速后与盖板间速比可保持不变 盖板速度相应提高有利于充分排杂 2 刺辊速度 1 刺辊速度直接影响梳棉机的预梳程度及后车肚气流 落棉性能 刺辊转速较高时 握持预分梳作用增强 棉束百分率会降低 但 刺辊转速增加过多会明显增加纤维的损伤 使生条中短绒百分率增大 且刺辊速度过高 后车肚气流控制和落棉控制也比较复杂 2 在刺辊部分 由于刺辊的握持分梳易产生纤维损伤 高产时刺辊速度的增幅一般小于锡林速度的增幅 预梳效能可采用附加分梳板 增加刺辊的齿密等来弥补 3 锡林与刺辊的表面速比影响纤维由刺辊向锡林的转移 不良的转移会产生棉结 高产梳棉机上锡林与刺辊表面速比纺棉时宜在1 7 2 0以上 纺化纤时宜在2 0以上 纺中长化纤时比值还应提高 4 若采用三刺辊 则第一刺辊900 992r min 第二刺辊1200 1540r min 第三刺辊1700 2018r min 这种速度递增式的 牵引分离 可减少对纤维的损伤 同时三个刺辊增大了刺辊表面积 配合分梳板使附加分梳作用增强 有利于梳棉机产量的提高 部分国内外梳棉机锡林与刺辊速度及速比见表 其特点是锡林与刺辊的表面速比多数在2 0以上 国内外梳棉机锡林与刺辊速度及速比 3 盖板速度 1 盖板线速度提高 盖板针面上的纤维量减少 每块盖板带出分梳区的斩刀花少 但单位时间走出工作区的盖板根数多 盖板花总量和除杂量增加 提高盖板的除杂效率 但盖板花增多不利于节约用棉 2 当原料含杂 含短绒多时 盖板线速度提高 3 纺化纤时 因原料中含有的疵点很少 盖板速度应比纺棉时低很多 4 在范围一定时 盖板采用同样的速度 其排除短绒和杂质的数量随后车肚落棉情况而改变 后车肚落棉多 盖板排除短绒和杂质就少 5 采用反转盖板 可以大大提高分梳效果 这在新的梳棉机上已普遍应用 盖板的速度可低 范围是80 320mm min 纺棉中锡林采用450r min时盖板采用210mm min 而纺超细旦化纤 锡林采用360r min时盖板速度为140mm min 盖板速度常用范围 锡林转速nc 360r min左右时 4 道夫速度道夫速度直接关系到梳棉机的生产率 在梳棉机提高产量时 输出部分可采取提高道夫速度和增加生条定量两个措施 当喂入产量不变时 道夫速度快 生条定量轻 生条定量加重时 纺纱总牵伸要随之增加 不匀率会增大 因此生条定量不能过重是高产梳棉机研制和使用中应遵循的原则 但生条定量过轻 意味着道夫速度过快 定量轻则棉网抱合力差 不利于棉网形成 不能适应棉条的高速输出 故随着梳棉机产量的提高生条定量亦缓慢增加 三 隔距梳棉机上共有30多个隔距 它和梳棉机的分梳 转移和除杂作用有密切关系 分梳的主要隔距有刺辊 给棉板 刺辊 预分梳板 盖板 锡林 锡林 固定盖板 锡林 道夫等机件间的隔距 转移纤维的主要隔距有刺辊 锡林 锡林 道夫 道夫 剥棉罗拉等机件间的隔距 除杂隔距主要有刺辊与除尘刀之间 小漏底 前上罩板上口与锡林之间等的隔距 分梳和转移的主要隔距小有利于分梳转移 FA201梳棉机各部位隔距 DK903与FA201梳棉机的隔距对比 mm 1 给棉罗拉 给棉板隔距其隔距应保证在空转时两者不接触 以免磨损机件 形成对棉层良好的握持 隔距宜进口大 出口小 根据机器的设计尺寸和筵棉厚度测算 2 给棉板 刺辊隔距刺辊对棉层的梳理作用随着隔距的减小而加剧 但可能引起纤维显著的损伤 遇到下列情况须采用较大的隔距 喂入棉层厚 定量重 纤维长度长 纤维强力和成熟度差 清钢联喂棉 棉层较蓬松且定量较重 隔距也应比棉卷喂入加大 纺中长化纤时隔距可比棉型化纤略大 3 刺辊 除尘刀隔距除尘刀可以除掉刺辊气流携带的细小杂质 隔距宜小 4 刺辊与预分梳板的隔距此隔距小 利于分梳 减少棉束进入锡林盖板 但过小 易损伤纤维 粉碎杂质 一般此隔距为0 45 0 56mm 5 除尘刀的高低和角度除尘刀位置决定第一 二落杂区长度分配 并对纤维有一定托持 击落杂质作用 但也可刮落纤维 6 刺辊 小漏底隔距 7 刺辊 锡林隔距隔距小些 利于纤维自刺辊向锡林转移 防止或减少刺辊返花与喂入棉层搓擦成结 8 锡林 盖板隔距 紧隔距 分五点校正紧隔距强分梳原则 近道夫侧 出口 隔距可较中间略大 主要是该处有传动部件 隔距小时 容易碰针 对于盖板针面应着重做好针尖的锋利和平整工作 才能和锡林保持适当的隔距 纺化纤可比纺棉大些 防止绕锡林 纺不同纱号时锡林 盖板隔距间常用隔距 9 锡林与前 后固定盖板间隔距锡林与前 后固定盖板间隔距小 利于分梳 减少棉结 但过小 损伤纤维 碎裂杂质 使生条短绒增加 杂质粒数增多 粒重减小 所以锡林与前 后固定盖板的隔距 从刺辊侧至道夫侧 应遵循隔距由大到小 逐渐增强分梳的原则 一般后固定与锡林间隔距自下而上为0 37 0 55mm 0 30 0 45mm 0 25 0 40mm 前固定自上而下的隔距为 0 20 0 25mm 0 18 0 23mm 0 15 0 20mm或隔距均相同 10 锡林 大漏底隔距大漏底与锡林的前 中 后隔距应使大漏底弧面始终保持隔距逐渐收缩的状态 考虑气流分布 例大漏底出口隔距过大 将使小漏底内部气压增加而使后落棉量增加 11 锡林 前罩板隔距隔距小 有利于长纤维被锡林抓取 12 锡林 道夫隔距不论纺何种原料 一般要求这一隔距保持较小的状态 以加强分梳 提高道夫转移率 锡林与道夫间隔距一般为0 10 0 125mm 4 5 1000 国外高产机在0 08 0 10mm 3 4 1000 四 其它刺辊锯齿工作角 75 80度 小 有利分梳 但杂质不易抛落 落棉少 返花率高 棉结增多 刺辊齿密N 36或60齿 平方英寸 密度大有利于分梳但短绒率高 一般 与N相对应 大 N大可兼顾分梳 落棉和纤维顺利转移 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LA LA小 分梳作用强 短绒率高 应结合纤维长度 定量 强力 成熟度确定 一般LA约等于Lm 纤维主体长度 分梳较好 损伤也少 允许情况下偏小掌握 有利分梳 针布 五 控制生条质量1 生条质量指标1 棉结杂质 粒 克 普梳后工序不再有除杂作用影响 牵伸纤维运动 钢丝圈运动 堵塞集合器 影响纱线 布面疵点2 生条短绒率 16mm以下纤维所占的百分率 影响 牵伸区浮游纤维量 细纱条干 棉结 强力3 条干不匀率 1m片段影响 细纱重不匀率4 重量不匀率 5m片段影响 细纱支数偏差 重量不匀率落棉 数量 内容 各部分工 台间差异棉网质量 疵点情况结杂 短绒在以后工序难以补救 直接影响到细纱 2 生条质量参考水平 3 控制措施1 结杂a紧隔距强分梳 五锋一准合理选用针布 针齿锋利 隔距准确一致 磨针保养b落杂 清钢分工清 除杂效率50 60 梳 除杂效率55 70 梳棉刺辊后车肚 除杂效率 50 60 盖板除杂效率 3 10 生条含杂率 在0 15 以下c减少搓转 返花 绕花 纤维搓转纱号3220 3012 1911以下d其它 盖板线速 274222183183回潮 棉卷8 8 5 原棉10 11 梳棉间相对湿度 55 60 原料保证一定成熟度 2 短绒梳棉排除大部分短绒 但也产生短绒 措施 a减少纤维损伤 纤维成熟度正常 棉卷结构和开松好 分梳元件光洁 隔距准确 工作面长度过短 刺辊速度等过高会增加纤维损伤 b增加短绒排除 刺辊下后车肚 盖板花 吸尘作用 3 均匀度措施 重不匀 a 棉卷不匀 粘连破洞 接头 轻重卷搭配 或筵棉密度不匀 b 落棉不匀减少机台间落棉差异 统一工艺 机械状态良好 c 自调匀整条干不匀 a 棉网云斑 破洞 破边b 道夫转移不匀c 机械状态 严重影响分梳质量 要做到五快一准 4 落棉原棉含杂3 左右 1 5 3 5 清 总落棉率3 2 5 3 5 除杂效率65 50 60 棉卷含杂率1 1 1 5 梳 总落棉率4 3 5 4 5 除杂效率70 55 70 生条含杂率0 15以下 0 08 0 15 刺辊落棉率 棉卷含杂率 1 2 2 2梳棉机各部分落棉率占总落棉率的百分比如下 刺辊盖板其他70 25 5 六 加工化纤的工艺化纤特点 杂质少 纤维长 整齐度好 强力高 静电大1 分梳元件锡林针布 大角度 浅齿 弧背 增加转移 防止绕锡林道夫 道夫转移率要大 角度 与锡林差值比棉大盖板 植针密度稀些 盖板花较少刺辊 大角度薄型齿条 对化纤穿刺 分梳较好2 工艺配制放大 速比 隔距 工作面长度 加大 压力减少 落棉减小 盖板速度 七 清钢联简介 1 由输棉风机 管道和喂棉箱联接清棉机和梳棉机 一台开清绵机组可供8 12台梳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