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感染管理_第1页
供应室感染管理_第2页
供应室感染管理_第3页
供应室感染管理_第4页
供应室感染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无锡市惠山区堰桥医院 李月霞,概 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具有共同的性质和任务,其主要任务是为承担医院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供应室的工作性质与任务确定,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源反应的发生、微粒的危害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临床医护质量和病人的安危,为此医院感染与供应室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点部门。,供应室感染管理要素科学化规范化,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培训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操作规程与质量标准合理的布局,(一) 内部建筑、布局及流程,基本原则: 医院CSSD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医院建筑和职业防护的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论证。,(一) 内部建筑、布局及流程,基本要求:1. CSSD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2.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3.建筑面积应符合医院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并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一) 内部建筑、布局及流程,4.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休息室、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区域划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a、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b、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 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一) 内部建筑、布局及流程,工作区域温度、相对湿度、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宜符合标准要求,(一) 内部建筑、布局及流程,工作区域照明要求,(一) 内部建筑、布局及流程,(4)工作区域设计与材料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 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应设实际屏障。)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应设洁、污物品传递通道;并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带)。)缓冲间(带)应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应设洗手池。)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专用洁具间应采用封闭式设计。)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应为弧形设计;电源插座应采用防水安全型;地面应防滑、易清洗、耐腐蚀;地漏应采用防返溢式;污水应集中至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二)管理制度,具备以下规章制度与岗位职责:1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2 、消毒供应中心(室)人员职责3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4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5 、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6 、查对制度7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 制度8 、库房管理制度9 、查对制度10、清洁卫生制度11、工作人员考评制度,12、无菌物品质量管理追溯、 召回制度 13、植入物及租借手术器械管理制度14、植入物及租借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制度15、持续质量改进制度16、器械管理制度17、医疗设备保养维修管理制度18、医疗设备的三级维护保养制度,(三) 质量管理,(一)物品回收、清洗、消毒处理质量标准(二)处理后质量标准(三)包装质量标准 (四)无菌物品质量标准 ( 五) 监测质量标准(六)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考核表(七 )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质量标准,(一)物品回收、清洗、消毒处理质量标准,1. 不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走专用通道及电梯2. 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清洗、消毒,干燥备用3. 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污染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清洗、消毒方法4. 清洗步骤规范,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5. 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一)物品回收、清洗、消毒处理质量标准,6. 干燥方法选择合适,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法进行干燥7. 洗涤剂配制浓度正确,按要求定时更换,并注明更换时间8. 定期监测化学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及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9. 机械清洗时物品放置规范,根据物品性质选择合适的清洗程序,清洗设备维修保养及时10.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规范,(二)处理后质量标准,1. 检查区域光照度符合要求,具备带光源的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2. 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坏3. 刀、剪刃面锋利,关节灵活、松紧适宜4. 管腔类器械管腔内外清洁、无污垢,通畅5. 使用水溶性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二)处理后质量标准,6. 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能等安全性检查7. 洗涤后的穿刺针针尖锐利、光滑、无钩、斜面适宜,针梗通畅、无污、无锈,配套合适8. 洗涤后的玻璃制品光亮、透明,无裂痕、无水垢9. 硅胶类物品无裂痕、不粘连、不变形,管腔内外清洁、无垢,通畅10. 布类物品平整、无破损、无渣、无污渍,(三)包装质量标准,1. 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2. 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筐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3. 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等采取保护措施4. 灭菌包内物品齐全、配置适用、摆放合理,重量、体积符合规范要求5. 开放式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纺织品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渍,灯光检查无破损,(三)包装质量标准,6. 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7. 灭菌包外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应放包内化学指示物8. 闭合式包装应使用胶带封包,胶带长度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封包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9. 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包内器械距封口处2.5cm,闭合完好10. 灭菌包外标识正确、清楚,注明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消毒员代号,标识具有追溯性,(四)无菌物品质量标准,1. 根据器械、物品的材质、特性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每天对灭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预真空灭菌器每日空载进行B-D试验2. 灭菌物品装载量符合灭菌器要求3. 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灭菌包之间留有间隙,同类材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宜置于同一批次灭菌;灭菌不同材质物品时,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灭菌标志明显、清楚4. 待灭菌物品装载时摆放合理:纺织类物品竖放,手术器械包和硬质容器平放,盆、盘、碗类物品斜放,玻璃瓶等器皿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侧放5. 灭菌物品卸载时,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移动,冷却时间应30min,(四)无菌物品质量标准,6. 每次卸载时应确认灭菌过程合格,检查监测结果、有无湿包现象、包装完好性7. 保证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8. 无菌物品存放符合要求,分类定点放置,并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排列9. 洁净无菌物品存放区定期维护,有专人管理10.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存放符合要求,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存放,(五)监测质量标准,1. 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2. 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并记录监测结果3. 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留存打印资料或记录4. 清洗消毒器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等时应进行清洗消毒质量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5. 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结果符合规定,并记录6.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每季度检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监测方法及结果符合要求,(五)监测质量标准,7.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结果符合要求8.灭菌包包外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9.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周生物监测一次;环氧乙烷灭菌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结果符合要求10.灭菌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急诊手术器械发放流程符合规范11.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灭菌器应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方法正确,结果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12.按要求做好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培养,结果符合要求,(六)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考核,1. 个人要求2. 管理要求3. 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