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的细菌药敏总结_第1页
超全的细菌药敏总结_第2页
超全的细菌药敏总结_第3页
超全的细菌药敏总结_第4页
超全的细菌药敏总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全的细菌药敏总结超全的细菌药敏总结 一 什么情况下做药敏试验一 什么情况下做药敏试验 做药敏试验的原则是只对与感染相关致病菌或可能致病菌做药敏试验 否则将导致不 必要的治疗 做药敏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 标本来源 1 无菌部位标本分离的细菌最具临床意义 如脑脊液 血液 体液和骨髓等 血 无菌体液标本中分离的任何细菌均需做药敏试 验 除外血培养单次分离的芽孢杆菌属 棒状杆菌属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不包括路登 葡萄球菌 除外无菌体液中分离的芽孢杆菌属 如果多次培养分离出以上所示同一种细菌 仍需做药敏试验 2 来自正常菌群或污染部位的标本 需做药敏试验的情况如伤口 脓肿和来自其他污染部位标本 培养生长 1 或 2 种中量 或大量可能病原菌 质量合格痰标本培养生长 1 或 2 种中量或大量可能病原菌 对正常菌 群或污染菌不做药敏试验 2 不能预测治疗用药的敏感性 如伤口分离的化脓链球 因通常对青霉素敏感 不用做药敏试验 如伤口分离的金黄 色葡萄球菌 因敏感性不可预测 需做药敏试验 3 定量培养 以下情况需做药敏试验 1 中段尿标本菌落计数 10 5CFU ml 且分离到 1 种或 2 种可能致病菌 女性有临床 症状患者分离到 1 种致病菌 菌落计数 10 000CFU ml 从 65 岁以上患者留置导尿管取 尿标本 菌落计数 10 000CFU ml 纯培养 直接导尿或膀胱镜等采集尿标本 纯培养或分 离到 2 种致病菌 每种菌的菌落计数均 1000CFU ml 2 静脉插管尖端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5 个菌落 4 其他微生物的存在和定量 正常菌群的存在和定量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常对纯培养细菌做药敏试验 混合细菌 生长是否做药敏试验不确定 需做药敏试验的定量培养支气管镜采集标本 保护毛刷标本 生长 10 3CFU mL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生长 10 4CFU mL 或半定量为中量 大量并多 于正常菌群 分离培养出的下呼吸道致病菌 厌氧菌 只限保护毛刷标本 定量计数 10 3 10 4CFU mL 纯培养物 任何数量的铜绿假单胞菌等 5 患者年龄 分离自特定年龄组的一些细菌有必要做药敏试验 如痰培养正常菌群中存在中量流感 嗜血杆菌 2 岁儿童患者需做药敏试验 而成年患者不做药敏试验 6 独特的宿主因素 1 正常免疫患者遵循一般规则 免疫抑制患者对一些条件致病菌也需做药敏试验 2 对选用药物过敏 如从青霉素过敏患者分离的化脓链球菌 用红霉素治疗无反应 需 做药敏试验 二 哪些情况无需做药敏试验二 哪些情况无需做药敏试验 1 对天然耐药的细菌 抗菌药物组合 与获得性或突变耐药相反 天然 固有 耐药是几乎所有细菌种的特性 药物的抗菌 能力临床表现不足或固有耐药 将导致临床治疗无效 这种情况下无需做药敏试验 肠杆菌科对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 氨曲南 替卡西林 棒酸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和卡巴培南类无天然耐药 枸橼酸杆菌属 产气肠杆菌属 变形杆菌属 普罗菲登菌属 粘质沙雷菌对其他 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及酶抑制剂复方药物 一代 二代头孢菌素和头 霉素等 有不同程度的天然耐药谱 了解细菌的天然耐药可评价试验方法的准确性 可帮助识别常见表型 可帮助核实累 积药敏试验的数据 出现 1 3 的敏感结果可能是方法学差异 突变 或低水平耐药表 达造成的 应审核上述报告中 敏感 的结果 并重复试验以确认鉴定和药敏结果是否正确 2 不能常规报告的菌株 抗菌药物 对从脑脊液分离的菌株不能常规报告的抗菌药物 除了口服抗菌药物 第一 二代头 孢菌素 头孢呋辛注射剂除外 克林霉素 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 还包括 头霉素类药物 如头孢西丁 头孢美唑和头孢替坦 3 腐生葡萄球菌引起尿路感染无需常规做药敏 腐生葡萄球菌引起尿路感染无需常规做药敏试验 4 对临床少见菌不必常规做药敏试验 对临床少见菌及苛养菌引起的感染无需做药敏试验 临床通常经验性用药 仅当临床 需要或重症感染时 或药敏结果对治疗很重要时才做药敏试验 因此 准确鉴定病原菌直接影响到临床选药和治疗 多杀巴斯德菌属及侵蚀艾肯菌 常见于动物咬伤感染 常规用药为阿莫西林 棒酸 棒状杆菌属 JK 棒状杆菌 解尿棒 状杆菌通常对 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耐药 红斑丹毒丝菌和多数乳杆菌属 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 产单核李斯特菌对头孢菌素类天然耐药 明串珠菌属 片球菌属对 万古霉素天然耐药但对 内酰胺类 氯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敏感 卡他莫拉菌产 内酰胺酶 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 但很少对大环内脂类耐药 在经验性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天然耐 药的药物 三 依据药敏标准 选择正确的药敏方法三 依据药敏标准 选择正确的药敏方法 1 只用 MIC 方法检测的情况 1 根据标本来源 CSF 标本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必须用可靠的 MIC 法常规检测并报告 青霉素 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 美罗培南结果 分离株来自细菌性心内膜炎 脑膜炎 败 血症 骨髓炎 免疫抑制患者 人工瓣膜 人工关节感染 当临床治疗无效时 用 MIC 法 检测 分离于正常无菌部位 如脑脊液 血液和骨髓等 的草绿色链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 西林 用 MIC 法检测 2 根据菌株 抗菌药物 检测肺炎链球菌的头孢吡肟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 棒酸 头孢 呋辛 厄他培南 亚胺培南需用 MIC 法 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达托霉素 肠球菌万古 霉素中介 洋葱伯克霍德菌对氯霉素 左氧氟沙星和替卡西林 棒酸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 头孢他啶和替卡西林 棒酸 其他非肠杆菌科细菌 包括假单胞菌和其他非苛养的 非发酵 葡萄糖的革兰阴性杆菌 药敏试验 2 选择正确的药敏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头孢西丁纸片法或 MIC 法可判断 mecA 阴性或阳性 用头孢西丁和 苯唑西林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路登葡萄球菌 只要其中一个耐药 既报告 苯唑西林 耐药 一些苯唑西林 MIC 在 0 5 2 g mL 的凝固酶阴性非表皮葡萄球菌并不携带 mecA 基因 苯唑西林折点 0 5 g mL 高估了这类菌的耐药性 因此 由这类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应补充检测 mecA 或 PBP2a 或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确认 头孢西丁纸片法是检测 mecA 介导的苯唑西林耐药表型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最好 方法 大部分路登葡萄球菌不产 mecA 基因 75 菌株不产 内酰胺酶 但采用金黄色葡 萄球菌药敏折点 检测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应采用 MIC 法 纸片法不能区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 感与中介 VSSA 和 VISA 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敏感性 万古霉素纸片 30 g 可检 测含 vanA 基因的 VRSA 纸片周围完全没有抑菌环 需确认菌株鉴定结果 四 对罕见耐药表型复核结果四 对罕见耐药表型复核结果 1 罕见的耐药表型 是指一些细菌对特殊的抗菌药物尚未报道过耐药 或极少见耐药 如 流感嗜血杆菌 对卡巴培南类 第三 四代头孢菌素 氟喹诺酮类不敏感 对氨苄西林耐药但不产 内酰 胺酶 淋病奈瑟菌对第三 四代头孢菌素不敏感 脑膜炎奈瑟菌对第三 四代头孢菌素 对美罗培南 米诺霉素不敏感 肺炎链球菌对利奈唑烷 万古霉素不敏感 溶血链球菌 对氨苄西林或青霉素 第三 四代头孢菌素不敏感 草绿色链球菌对达托霉素 厄他培南 或美罗培南 万古霉素不敏感 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度等 2 对罕见耐药表型应采取措施 对于只有敏感解释标准 而检测为非敏感的菌株 应采取如下措施 1 换一种方法复核鉴定和药敏结果或送参考实验室 药敏结果复核应采用 CLSI 参考方 法 如肉汤微量稀释法 琼脂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 或一种 FDA 通过的商品化试验 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 MIC 8 g mL 结果属罕见 对感染控制和公共卫生部门有 重要意义 有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 但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少见 3 应对 C 群和 G 群 溶血链球菌确认是大菌落 如果氨苄西林或青霉素不敏感则是罕 见耐药表型 而小菌落 C 群和 G 群 溶血链球菌归到草绿色链球菌群 药敏解释标准有所 不同 五 连续监测治疗中重复分离株的耐药性发展五 连续监测治疗中重复分离株的耐药性发展 开始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菌株在治疗后可发展为中介或耐药 故应对再次分离的相 同菌株做药敏试验 如治疗后 3 4 天可出现耐药的情况 1 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肠杆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和沙雷菌属 这类细菌因产生去阻遏 AmpC 型 内酰胺酶而发展为耐药 2 所有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及治疗葡萄球菌的喹诺酮类 3 万古霉素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在延长疗程期间可发展为中介 VISA MIC 为 4 8 g mL 适合的方法用 Etest 或含 6 g mL 万古霉素脑心浸液平板 实验室应了解患者的特殊情况和病情的严重性 如从早产儿血培养中分离出阴沟肠杆菌 并与临床医师协商后明确对重复分离菌株何时重复检测药敏试验 六 通过检测耐药机制 正确解读药敏结果六 通过检测耐药机制 正确解读药敏结果 1 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1 对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检测甲氧西林耐药是强制性的 所有对甲氧西林 苯唑西林和 或头孢西丁耐药或 mecA 基因 PBP2a 试验阳性的葡萄球菌 应认为对现有的 内酰胺类 耐药 包括青霉素类 内酰胺 内酰胺抑制剂复合药物 头孢类 除外新的抗苯唑西林 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头孢菌素 如头孢洛林和头孢吡普 和碳青霉烯类体外可能敏 感 但临床无效 2 肺炎链球菌 对 内酰胺类耐药较常见 用苯唑西林纸片筛选试验 抑菌圈直径为 20mm 以上 则报告青霉素敏感 若直径为 19mm 以下 则需对无菌部位来源的菌株检测 青霉素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或美罗培南 MIC 值并报告敏感性 3 草绿色链球菌 为肺炎链球菌开发的苯唑西林纸片筛选试验用于草绿色链球菌不够敏 感 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必须检测 MICs 如果青霉素耐药则需检测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和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的 MICs 且不能根据青霉素结果判断头孢菌素和卡巴培南的敏感性 4 肠球菌属 如果氨苄西林耐药则报告对脲基青霉素类和碳氢霉烯类耐药 肠球菌属因 产 内酰胺酶引起的耐药机制非常罕见 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是因 PBP5 导致对 内 酰胺类药物的亲合力降低 5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 按照检测耐药机制判断头孢菌素和卡巴培 南的敏感性报告药敏结果已带来很多问题 2010 年后 CLSI 根据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PK PD 性能评价和有限的临床资料 修订了部分头孢菌素 头孢唑啉 头孢噻肟 头 孢他啶 头孢唑肟和头孢曲松 和氨曲南 碳青霉烯类药敏判断折点 并注释了新折点对 应的用药方案 EUCAST 标准认为 降低肠杆菌科对头孢菌素 氨曲南和碳青霉烯类的敏感判断折点 既可检测出有 临床意义 的耐药机制 包括 ESBL 质粒介导的产 AmpC 酶菌株 卡巴培南 酶 A B 和 D 类酶 及联合 去阻遏 AmpC 酶或产 ESBL 和通透性降低等 耐药机制 而 无需做 ESBL 或改良 Hodge MHT 确认试验 缩短了报告时间 且动物模型 PK PD 分 析及蒙特卡罗公式均支持这种修订 临床效果与 MIC 值的相关性也好于报告产 ESBL 采 用修订后折点 可减少因报告产 ESBL 而更多使用卡巴培南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 可减少 对产卡巴培南酶等耐药机制菌株的选择性压力 9 对于常规使用纸片法 以及能升级至 2010 年后 CLSI 药敏标准新折点的商品化药敏系统 药敏测试浓度能覆盖新修订折点及软 件升级 的实验室 从个体化治疗 医生选药方面来看 特别是各级医院开始执行政府抗 菌药物分级管理的背景下 采用修订折点是有积极意义的 CLSI 还重新评估了头孢菌素及静脉用头孢呋辛 头孢吡肟 头孢替坦和头孢西丁的折 点 头孢西丁现有折点仍符合当前临床试验数据和 PK PD 头孢替坦因无足够数据支持而 未改变折点 头孢呋辛和头孢吡肟依据标准推荐的剂量治疗不用更改折点 CLSI 未评估拉 氧头孢 头孢西尼 头孢孟多和头孢哌酮的折点 如果考虑使用这些药物治疗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或变形杆菌引起的感染 仍需进行 ESBL 试验 6 流感嗜血杆菌 产 内酰胺酶引起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 TEM 1 型 而 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株 BLNAR 的耐药机制是 ftsI 基因发生突变 导致 PBPs 对 内酰胺酶的亲和力降低 BLNAR 菌株对氨苄西林与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 方药物 一代和二代头孢菌素耐药 7 淋球菌 产 内酰胺酶阳性造成对青霉素 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 用 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 准确检测质粒介导的青霉素耐药 染色体介导的耐药通过纸片法或 琼脂稀释 MIC 法检测 2 大环内脂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虽然大环内酯类 林可酰胺类和链阳菌素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 但却有类似的作用机 制 并可受相同的耐药机制影响 如果检测到所有菌对红霉素敏感 中度敏感或耐药 可 根据红霉素结果报告同一类药物的敏感性 如红霉素 克拉霉素 如果葡萄球菌属 来自 青霉素严重过敏妊娠妇女的 B 群链球菌时 红霉素耐药但克林霉素敏感 需做克林霉素诱 导试验 D 试验 检测 MLSb 的耐药情况 若为阴性 则报告克林霉素敏感 若为阳性 由于产生了 rib 耐药基因使 MLSb 耐药或产生泵的外排机制 则报告克林霉耐药 并说明 根据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试验 推测此菌株对克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